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效果类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冬病夏治,三伏艾灸效果好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效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5

冬病夏治,三伏艾灸效果好,该文是效果类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三伏和艾灸和冬病夏治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资治文摘杂志社

三伏灸与三伏贴一样,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冬病夏治”之法.其遵循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础理论,根据天人相应、内病外治等方法,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伏天,通过艾草燃烧的温热力量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滋养,将虚、寒等类型的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事半功倍三伏灸

提到灸,就必须先说艾.

灸即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艾饼,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指的是艾草、艾叶,是常用中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孟子·离娄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是说对于大病、重病,要用3年以上的陈艾来进行艾灸治疗才有好的效果.古人强调“艾以陈久者良”,故针灸所用的艾条、艾炷、艾饼等,多是以陈艾为主要原料.

三伏灸是传统的中医疗法.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结合来决定的.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三伏天时段长短不完全一样,如果中伏在立秋后结束,就是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结束,就是40天(中伏20天).今年的三伏持续40天时间.初伏起于7月17日,末伏止于8月25日,在这期间是艾灸治疗阴寒类疾病的最佳时期.

三伏天时,人体内阳气最旺盛,此时实施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将艾火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纯阳之气与三伏天的天阳之气共同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能更好地发挥温通经络、散寒祛邪的作用,实现标本兼治,且有事半功倍之效.

适应疾病范围广

三伏灸由于可以渗透穴位深层发挥效用,对顽固性、病程较长的疾病治疗效果显著,适用症也比较广泛.

(1)呼吸系统疾病:适应范围——肺气不足证,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统疾病:适用范围——脾胃虚寒证,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3)慢性疼痛疾病:适用范围——筋骨病证,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四肢怕冷等.

(4)妇科疾病:适应范围——冲任虚损证,如痛经、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等.

(5)男科疾病:适应范围——肾阳虚衰证,如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增生等.

一般艾灸视病情需要,每周1~2次,共需3~4周.注意艾灸之后需要适当饮水,以免伤津.

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疗法中针对冬天容易发作的阴寒、虚寒类疾病而发明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涉及的内容很多,如艾灸、针刺、药物贴敷、药物注射、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于三伏天实施的穴位贴敷疗法,即“三伏贴”,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明确而广受推崇.

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敏感肌肤者、对膏药过敏者、穴位皮肤有破损者,或者曾经接受过三伏贴而发生皮肤过敏、破溃者都不适宜再次应用此疗法;此外,目前这种方法以针对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在治疗病种上有一定限制.

三伏灸则适用于针灸领域的大多数疾病,尤其是辨证属于“寒证”者更佳,根据疾病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与穴位贴敷相比,三伏灸热力“深透”,适应症广,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是很多慢性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冬病夏治穴位疗法举例

◎血海穴

取穴: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功效:补虚养血.

方法1:按摩法

坐位,双手拇指置于同侧的血海穴上,做环状按揉5~10分钟,以酸胀为度(最好在早上9~11点之间进行,此时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亦可左右交替进行,每天1次.痛经者按摩此穴可活血化淤、止痛,宜在月经将至前3~5天开始到月经结束后停止,每次按揉至穴位局部发热为度,连续3个周期.

因为此穴可化血为气、运化脾血、补血养血,对于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的肝血虚症者,配合足三里按揉,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皮肤瘙痒等皮肤病患者需要配合曲池、隔俞等穴按摩,调理营血、止痒.

方法2:艾灸法

每天1次在血海穴上温和灸15~20分钟,以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烫为度.此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调经止痛的作用.

月经不调等妇科病患者经常用此法可温经活血、调经止痛,艾灸时间可适当延长.膝关节疼痛者艾灸此穴可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平时注意膝部保暖和避免劳累.

妇人产后可经常艾灸本穴,具有补虚养血的作用.

◎中极穴

取穴: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效:清利湿热.

方法1:按摩法

取坐位或者平卧位,一手食、中二指指腹置于穴位处,用力向下顺时针按揉5~10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每天1次.如此可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遗尿者按揉此穴可助气化、利湿热,配合按揉三阴交、气海、肾俞可提高疗效.

研究表明,中极穴对产后及术后尿潴留具有很好改善作用.阴痒者按揉此穴位时应逆时针按揉,清利湿热、止痒.

遗精者需进行虚实辨证,虚症者需配合艾灸、药物等补肾助阳,实证者可配合太冲疏肝解郁.

操作时以耐受为度,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不宜用力过重以免损伤皮肤.

方法2:艾灸法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用针刺数孔,放在穴位上,上面再放约莲子大小的艾柱施灸,灸5~7壮,每周2~3次.附子具有补肾助阳、回阳救逆的作用,用此法可补肾助阳、温经通脉,治疗男子阳痿、不育和女子不孕等命门火衰的病征.年老者适当用此法艾灸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方法3: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是将研末后的中药粉用水、醋、姜汁或其他液体调成糊状,取适量药物放在敷贴上,然后贴在穴位上的方法.治疗痛经用肉桂、乳香、没药、延胡索各20克,研细用醋调成软膏,每次取药膏如拇指大贴中极穴,于经前一周开始贴敷,每日1次,每次约4~6小时,月经停止后结束治疗,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治疗术后尿潴留,将五苓散用姜汁调成糊状贴在中极穴上,连贴5天,每次贴8小时,可通阳利尿.

上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关于三伏和艾灸和冬病夏治方面的效果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林洁: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咳喘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可以有效地防治小儿咳喘,这是中医内病外治一大特色,药物经皮吸收,作用于体表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药力直达病所,最终得以拔除宿饮,宿饮得除,外邪即入,亦无所触动.

冬病夏治适合哪些慢性病
□ 陆静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 冬季因为气温低、天气干燥,慢性病特别容易复发 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

冬病夏治
连利军 陈豪特 蒋 筱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0【摘 要】冬病夏治是先人临床的总结和提炼,是中医特殊的治则治法 本文从体质、天人相应……中医基础理论多方面分析,浅析&ldquo.

冬病夏治三伏贴
近几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就像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成为一种新民俗 那么,“三伏贴”是否人人都能贴伏疗过程中又有哪些注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