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动物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与广州动物园常态化科普动物课堂类论文例文

主题:动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广州动物园常态化科普动物课堂,本文是关于动物类论文例文和广州动物园和常态和科普类论文例文.

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父母课堂杂志订阅科普杂志动物医学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摘 要:公众教育是动物园的一项基本职能,科普活动是动物园公众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的动物园科普活动以临时主题式的科学普及、宣传活动为主,难以达到诱发兴趣、植入理念、引导行为的教育目标.广州动物园整理总结以往近十年科普活动工作经验,开设“动物课堂”科普项目,以“激励公众参与保护”为最终目标,以常态化、持续开展为形式保障,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受众群开发相应课堂内容,注重与动物园各项动物保护工作的结合,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和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

关键词:动物园;受众群;常态化;科普活动项目

中图分类号:Q95-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5-0029-04

收稿日期:2018-07-30

修回日期:2018-08-27

动物园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最好的桥梁,是公众教育的理想场所.动物园将公众教育作为动物园自身的基本职能之一,科普活动是开展公众教育的重要形式.但过去动物园科普活动多以科学普及、宣传活动的形式开展,离真正达到诱发兴趣、植入理念、引导行为的预期教育目标距离较远.近年来,随着国际动物园行业交流的促进,“动物园保护教育”新理念的引入,现代动物园发展转型的动力驱使以及动物园综合环境条件的提升,国内动物园逐步加大了对常态化、持续性开展保护教育项目的关注和投入.广州动物园总结以往近十年科普活动工作经验,开设了“动物课堂”科普活动项目,积极联合学校、机构、企业各界力量,以“激励公众参与保护”为最终目标,以常态化、持续开展为形式保障,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受众群开发相应的课程项目,注重与动物园各项动物保护工作的结合,注重参与者体验感和探索行为.项目开展活动平均每周3 次以上,深受学校和市民亲子家庭的欢迎.本文对广州动物园“动物课堂”科普活动项目中的几个主要分项目进行实践案例分析,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1~3].

1 项目背景

广州动物园地处广州中心城区,占地面积42 hm2,于现址已有60 年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保育和展示野生动物约300 种5 000 头(只),是让广大市民认识野生动物,进行生态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但传统的动物园科普工作模式大多以制作说明牌、宣传栏和举办较大型的、注重新闻宣传的科普活动为主,如在“爱鸟宣传周”“野生动物保护月”期间联合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展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在“科技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期间参与市科协等组织的较大型科普活动等.

广州动物园于2005 年起明确了科普职能部门,配备了科普专职人员,是较早从组织架构上落实重视科普工作的一家动物园.“小小饲养员”一日游、“少年动物学家”夏令营、“动物与地震”科普夏令营、动物认养等带有体验性、互动性的科普活动陆续推出.在此期间,广州动物园先后通过了市、省、国家级多个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授牌,获广州市“最受欢迎科普基地”荣誉称号,与多所学校签订校外实践或实习基地.同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普项目资助,开展如《小学< 科学> 校外课程开发》《国际蝙蝠年》等研究性、实践性项目,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加大与同行的交流学习,尤其是接触到中国动物园协会引入的国外动物园ACT(保护教育)先进理念,对动物园公众教育的项目化开发和运营有很大的启发和推进作用.但广州动物园坚持科普活动项目开展的公益性定位,在政府资助力度不大的前几年,活动开展的频次不高,未能达到常态化,也就难以培育长久的关注群体和保持影响力,品牌效应不明显.直到近两年,科普活动经费真正列入每年上报政府的专项预算,公益性公众教育项目的开展有了资金保障.为此,广州动物园“动物课堂”项目于2017 年6 月正式启动,开始每周至少有一场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或游客开放,并随着新课程的开发和受众需求的加大,不断增加活动频次.

2 项目基本概况

“动物课堂”项目旨在打造行业科普品牌,在主管部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广州市教育局、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为项目的指导单位),并联合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在经费支持下,项目实施有部分内容以采购服务的形式与从事教育或环保的企业、NGO 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利用,这也是项目得以常态化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物课堂”课程设计以“激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最终目标,以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基础,充分体现动物园特色,并区分不同的受众群提供相应的课程.按受众群和上课形式的不同分为校外课堂、亲子课堂、实践课堂、科普讲堂四大类,课程内容涉及到动物饲喂、展区丰容、动物保健、保护研究和科普宣讲等动物园工作的大部分范畴.项目启动一年来,开展大小活动共计146 次,受众达到5 164 人次(表1).

3 项目设计与实施

3.1 校外课堂

3.1.1 课程目标

利用动物园野生动物物种的展示、保育、研究资源和优势,以更生动、直观、深入、系统的知识讲解与探究实践课程内容,为学校教育提供有益补充.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和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生物学兴趣,培养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1.2 内容设计

以参考学校的《科学》《生物》教材中相关篇章的教学任务为主,结合动物园的特色资源,确定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如“寻访小动物”一课,结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中《动物》篇章,关于“树上、草丛,生活着什么动物”进行拓展设计的;“动物栖息地”课程以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本中同样的主题开设,教学过程挑选了动物园现有相关动物的素材来阐释和设计探究环节.授课形式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课件讲述约占20~30 min;分组进行的互动游戏、园区探索任务和小结讨论是区别与传统授课方式的特色部分,花费时间60~90 min.在动物园内开课时,工作人员带各小组到动物展区、操作后台、饲养室、实验室等处进行动物行为观察、题卡答案寻找、采访一线保育员等.到学校开课,则尽量利用更多的动物活体、标本、模型等道具和动物视频,加入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游戏,“寻访小动物”“生物多样性”等部分课程还设计了校园户外自然观察.

3.1.3 实施及效果

开课时间与学校同步,每月推出一门课程,提前将课程表和招募通知发布于广州动物园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公众号,学校以班或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原则上一次不超过50 人),预约参加,课程全免费.此类课程全部由广州动物园科教人员自主实施,每次课由1 名主讲和2~3 名助教共同完成.自2017 年6 月启动以来已公布7 个课程,上课43 次.课程深受学校欢迎,每周开课1 次(每月4 次)的原定计划常常供不应求,需调整加课,有的课程甚至当月加开到7~8 次.每年会对课程作一次筛选,保留热门课程.

3.2 亲子课堂

3.2.1 课程目标

借助幼儿教育手段,结合动物园内的明星动物和可近距离观察或接触的动物,激发孩子们对动物、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家长如何陪孩子正确参观动物园,培养他们的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意识.采用小班课程,关注每个个体,注意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绘画等能力,且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3.2.2 内容设计

分幼儿段(4~7 岁儿童及其家长)、儿童段(6~12 岁儿童及其家长)两个年龄段进行设计.一般每次课仅选动物园内的一种或一类动物,或一个生物信息点,突出主题,逐步覆盖全园动物,全面推介“打开动物园的正确方式”.

幼儿段亲子课堂主要结合动物绘本进行设计,为“绘本大自然”系列.绘本阅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动物题材的绘本书很多,如《花格子大象》《河马是大河的主人》《隐行者》(蜥蜴)、《长颈鹿不会跳舞》等等,整个课程设计故事化,且注意代入感,结合绘本的讲读、亲子游戏(绘画、手工、拼图、表演等)和近距离观察或接触绘本主角的真实动物个体(园内展示的动物或专门用于课堂的项目动物),使孩子们轻松快乐地认识动物、爱上动物.

儿童段亲子课堂则着重加入些探索、观察,“移动的课堂,行走的科普”,采用越野式互动科普课程设计,在课堂老师的带领和动物保育员的协助下,寻宝游戏、科普闯关、神秘嘉宾、探秘幕后、与动物或保育员互动等,各种形式与体验穿插其中,使孩子们的认知与情感改变发生在不露痕迹间[4].小手工、绘画、摄影、演讲、表演、游戏等各种元素仍会适时加入,让参与者体验更多、收获更多.

《动物园奇妙夜》是儿童段亲子课堂中最为火爆的课程之一,为参与者提供了独特的动物园体验方式,且跟白天的课程相比,除了园内展示动物的状态不同外,在夜幕下寻找园内野生小动物的自然探索方式是一大亮点,更好地融入了动物、植物、生态学知识,独特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性(同一路线不同时间能寻找遇见的动物都会有所不同)的体验也带来更大吸引力.

3.2.3 实施及效果

此类课程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相关教育机构、自然保护组织合作完成.每周至少一次,主要于周末进行.在广州动物园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通知,市民直接在网上报名参加.为保证出勤率设了收费,但远低于市场,保持公益性.

与幼儿教育机构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发挥其在幼儿心理研究、幼儿互动游戏方面的优势,更好地调动不同的客户群资源.每周都有课程招募,常态化的开展吸引持续关注,并更利于口碑相传,以不断吸引新的家庭加入.同时,从一年来的开展情况来看,已经参加的家庭一般会选择不同主题再次参加,但重复次数很少超过5 次.因此也让园方思考该开展如何保持吸引力的研究课题.不过这过程中也有个别孩子因对某种动物产生特殊兴趣和感情而持续参加活动,如有个6 岁的孩子,自从去年参加河马主题的活动后,便迷上了河马,每天坚持画河马,每逢有河马主题的课程就一定会参加.

《动物园奇妙夜》则与有组织野外自然观察丰富经验的社团合作开展,因受季节限制,大多集中在暑期及其前后开放,目前仍是最受欢迎的课程,常常是刚发布招募学员信息后几分钟便满员.

3.3 实践课堂

3.3.1 课程目标

通过深入了解和参与实践动物园动物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参与者能了解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方法和方向,增长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研的基本素养.

3.3.2 特色课程

针对不同年龄段,结合动物园动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发科普宣讲、动物饲喂、丰容、兽医等方面的体验型、实践型课程.目前有以下3个特色实践课程.

1)“小小宣讲员”

设定招生对象为7~14 岁学生.报名成功的学生通过接受培训、撰写讲稿、面试选拔、上岗实践、总结分享和系列课程设计,深入了解每次课程选定的一种或一类野生动物及其保护知识.在活动中,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动物园保护教育理念深深烙入他们的家庭,且“小小宣讲员”在动物展区对游客的生动宣讲也有更好的科普效果.已举办的“守虎行动”(以华南虎为主题的班次)和“熊猫计划”(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班次)都收到数百份报名申请,竞争激烈,最后取得上岗机会的孩子们表现优秀,也收获了自身巨大的进步.

2)丰容工作室

丰容是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水平的重要措施,此课程面向高中、大学及成人开设.针对鸟类、灵长类、食草类和猛兽类分设不同的课程,带领课堂学员以全新的角度来探索动物园,认识野生动物保育和保护现状.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动物行为特性和动物福利需求后,或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丰容作品,或撰写报告并提出建议,或面向公众进行讲解等,以有价值的行动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实践.未来希望能吸引到相关专业(动物学、建筑学等)和感兴趣的企业成为动物园的实力后盾,各界力量与思想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融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有旗舰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保护它们的方式方法,引导对本土物种的关注[5].

3)冬夏令营

寒暑假期间推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设的不同主题活动,如针对3~8 年级学生的动物园幕后探索之旅,针对高中生的科研实验体验、保护区科学考察等,让参与者认识动物保护工作中动物园、科研机构、保护区的职能与联系,并在专业导师的带

领下进行观察探索,获得全新的体验.

3.3.3 实施及效果

此类课程一般为周期性实施,如冬夏令营集中在假期安排若干期,每期持续几天;丰容工作室每个主题有几次课,上完即止;小小宣讲员每个学期组织一个主题.由微信公众号发招募通知,符合条件的意向者直接在网上报名参加,部分课程收取成本费.因专业性较强,且很多实践体验活动需要进入非游览区,安全压力大,故此类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动物园方为主,采购服务的合作内容主要是人员招募、活动纪律管理和基础培训.参加此类课程一般需要连续几次或几天上课,是参与者最深度了解动物保护工作、对自身动手或口头表达等实践能力提升最为显著的一类课程,受到普遍好评.

3.4 科普讲堂

3.4.1 课程特色

科普讲堂分别在科普场馆、动物展区定时定点面向游客进行,常态化开展的课程为“动物故事会”和“保育员讲解站”.其中在科普场馆有专门的多媒体课室进行“动物故事会”,每周一次(周六下午),邀请动物专家、科普达人、野考队伍及其志愿者分享动物知识、探究自然趣事,或由绘本老师与科普教员一起讲读精彩的动物绘本故事、会见神秘动物嘉宾.“保育员讲解站”结合动物、场地和人员条件,选定合适的动物场馆(首批设在小熊猫、河马、猛兽区、飞禽大观等9 个动物展区)开设,每周固定3天以上,在指定的时间段,由一线动物保育员给游客讲解动物的科普知识以及饲养动物过程中的有趣故事,丰富科普服务内容和游客游园体验.

3.4.2 实施及效果

参与者按公告时间到指定动物展区或科普场馆直接免费(门票自理)参加.“动物故事会”原计划一个月讲同一个故事,但在频繁参与的听众的鼓励下,园方改为每周讲不同的故事.虽寻找主讲人和故事的压力随之加大,但能得到听众的肯定,就有了最大的动力.“保育员讲解站”因为保育员与所讲解的动物关系最密切,信息最丰富和具体,更是深受游客喜欢的一个“讲堂”.通过游客扫码反馈评价,达到了评估和督促的效果.4 讨论

4.1 与教育主管部门充分沟通,争取支持

面向学校的活动时,为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校需求,课程实施更便于学校组织,广州动物园就“动物课堂”项目预先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市教育局成为项目的指导单位,并由之前隶属教育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每学期向学校发课程预告通知,因此课程的预约率都比较高,且常增加期次,超额安排.不过,由于组织学生外出的报批手续较繁琐,加上距离的限制,更多的学校选择园方带课程到校里,而不是带学生到动物园上课,这跟设计初衷有差距,所以园方相应调整了内容,每个主题准备“到校”“来园”两个版本,尽量多带动物标本、实物,增强课堂效果.有研究认为,博物馆作为非正规教育机构,充分利用自身的藏品优势可为观众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6].2018年7月23日,广州市教育局、文广新局正式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每学年安排1 次以上主题教学实践活动,要利用好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在这个趋势下,学校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动植物园、科普场馆进行教学的活动会越来越常态化.

4.2 大胆吸纳社会资源的跨界或同行合作,不断创新

以开放的姿态与多种机构、组织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活动开展的教员力量保障、课程内容丰富和受众面拓宽等方面都非常有利.近几年,自然教育机构、环保组织数量急剧增多,而且都热衷于开发各种户外体验、野外探索活动,目前很多动物园都与其有合作项目[7].广州动物园秉持公益性原则,在财政资金支持下采购服务,将其在活动策划和组织上的创新性及人力,引入动物园开展动物课堂中的几项常态化科普活动.有的动物园则不购买服务,而是以合作方式开展收费的活动,园方仅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监督活动内容,合作方负责策划、招募和组织实施,收益双方分享.这些机构和组织的人员很多都是因兴趣而从事这类工作,积极性高,专业精神好,信息收录和转化快,对科普活动的效果提升和园方科教人员的能力提高都大有裨益.同时这些机构一般都聚集了各自的“粉丝团”,通过合作,轻松将动物园的科普理念传播过去.

4.3 教育理论研究有待加强,保持生命力

从一年来动物课堂项目的实施效果来看,体验丰富的课程得到参与者的普遍赞许,但要吸引他们持续参与,仍需进行深入的课程开发研究.对于亲子家庭来说,选择参与活动或参观游玩的动机与综合环境满意度相关.受户外环境和安全管理的限制,动物园在环境舒适度方面没有优势.因此,需要进行课程深入开发的系统性研究,增强故事性、不同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参与者作为动物园方或动物保护者的代入感,吸引持续的关注与参与行动[8].

参考文献:

[1] 白亚丽,马海燕,周莉娅. 南京动物园大熊猫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探索与研究[J]. 野生动物学报,2014,35(S1):18-22.

[2] 世界自然基金会. 原野之窗:生物多样性基础[M]. 丁尧清,丁国忠,丁朝蓬,等译. 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3.

[3] 赛娜? 贝克索. 我爱动物——动物保护情感教育[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胡杰. 关于幼儿园开设“亲子课堂”效果的定量分析[J]. 教育理论,2014(12):12+14.

[5] 程翊欣,刘群秀,涂荣秀.“游客体验”在动物园保护教育中的作用——以丰容体验活动为例[J]. 野生动物学报,2014,35(S1):6-9.

[6] 刘连香. 美国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利用[J]. 东南文化,2014(3):105-111.

[7] 闫淑君,曹辉. 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 中国园林,2018,34(5):48-51.

[8] 张琛琛,杨围围,乌恩. 基于SEM的城市公园亲子家庭游客忠诚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11):65-76+84.

该文点评,该文是适合广州动物园和常态和科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动物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动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以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
李平,李新仓(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摘要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体现 雷锋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激励着大学生健康成长,.

舒城多效并举落实渣土常态化管理
近日,舒城县执法局接到群众电话,称城区西门一施工工地,在进行建筑渣土外运时,无保洁措施,造成路面严重污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和学生的出行 该局执法队员立即赶到现场,通知建设单位立即停工,清扫路面,恢复路.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制度化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培养和教育
摘要 "两学一做 "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纳入党支部 "三会一课 "……基本制度,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提高党员理论学习的政治觉悟,构建党员培养与教育体系、创新学生党员教育载.

打破铁饭碗如何实现常态化
李劲峰 乌梦达 孙飞近日,新疆发布公告,为自治区地矿局、乌鲁木齐高新区、昌吉农科园招聘9名聘任制公务员 记者发现,仅2017年10月份以来,已有四川德阳、河南开封、山西省、新疆四个地区发布招聘聘任制公.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