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自信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跟聚中外青年,显文化自信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文化自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聚中外青年,显文化自信,该文是文化自信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自信和文化自信和中外青年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文化自信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自信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论文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文化自信论文企业文化的论文

◎本刊记者 李菡丹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兴盛为支撑.总书记曾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针对文化自信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说是构成我们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IYU)多年来一直响应总书记在建设“六个一”的相关讲话中提到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作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推动传承、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让世界了解中国.

友谊厨房,唯友情与美食不可负

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是由共青团下属的国际文化交流机构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1993年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1996年经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招收外籍留学生,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充满国际化的教学氛围、广泛的国际交流渠道和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

25年来,学院始终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教育文化交流与国际接轨,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国际语言培训等多种教育文化项目,是世界各国青少年来华学习汉语以及书法、绘画、武术、舞蹈、乐器、中医、烹饪等中国优秀文化的综合学习基地.

2013年,学院被批准成为“中华饮食文化实训基地”,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搭建打造一个开放、绿色、创新、友好的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的平台为己任,意在把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意蕴展现给国际友人们.为此,学院精心打造了“友谊厨房”这一个能够传播中华美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精品项目平台.

在采访中,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士龙向记者介绍道,“友谊厨房”每周二到周五有固定的中午美食体验课,每逢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节日举办特色烹饪体验活动,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中外青年参加现场制作、品鉴菜肴和心得分享.

在参与烹饪体验课的时候,有一些外国青年对中国烹饪非常好奇:拔丝地瓜真的是要把丝放进去吗?这道菜还可以吃吗?经过烹饪老师的讲授,他们发现拔丝地瓜的丝不是放进去的,是用糖做成的,他们在现场学习制作拔丝地瓜,并拿起筷子开始“拔丝”,并惊呼“原来拔丝地瓜的丝是糖!是可以吃的”.

有一次,雕刻师傅用食材雕刻出了一只公鸡,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跳下烹饪台.有一名外国青年小心地伸手碰了碰,发现真的只是食材,不是真的,就很想把公鸡抱走,放在家里欣赏,甚至跟老师商量可不可以再给他雕一只小的,这样他就可以便利地带回在国外的家了.

“友谊厨房”的烹饪体验活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的一致好评与热烈欢迎,2017年2月,学院成功举办“友谊厨房”国际交流活动,邀请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美国大使馆、以及国际台的友人嘉宾们参加.活动中,主讲教师介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饺子的历史文化、民俗故事等等.

寓教于乐,中国话越来越国际化

李士龙介绍,学院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共接待来自美国、墨西哥、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泰国、巴基斯坦等50多个多家2000余人次,来访人员来自社会各界,有政府人员、教师、企业家等,以及北京各高校(北师大、经贸大、北外等)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体验课等.“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吸引着这些青年朋友们,他们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日趋强烈.”

其中的对外汉语课程就深受中外青年的欢迎.李士龙说:“这个课程分为《汉字的智慧》《有故事的汉字》《汉字部首类说》等几个部分,在学习汉字的同时,老师将中国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讲授给大家,让学习者对汉语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寓教于乐,在享受故事的同时学习好汉字,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课程会教大家掌握一个字的本义,再教授推演的方法,从而便能学会推断引申义.这样开展汉字教育,学生不仅从根本上掌握了汉字及其主要含义,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和成语,没有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兴趣盎然,好学好记.这才是正本清源的汉字教育.”

他举例说,汉字“禾”字是一个象形字,沉甸甸的穗子已经压弯了腰,就是禾谷的形象,这个最初的意义很单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先人们又赋予了“禾”字更多的文化内涵:到了收获的季节,禾谷垂下头来表明它已经成熟了,“禾”的底下是根,经常垂下头来注视自己的根本,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垂下头来注视着滋养自身成长的土地,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所以,“禾”字寄寓着人生到了收获的时节,也要固守禾谷的谦虚、感恩的品质.这就是汉语所隐含的文化,是我们应该承传的文化精神.

此外,书法、绘画、手工、面塑、武术、中医、舞蹈、民乐、京剧、杂技等课程也非常受欢迎.李士龙强调,“这些课程、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份责任与使命让我们不断前行.”

中外交流,了解世界了解中国

通过一次次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开拓了中外青年的国际视野,促使处于不同形态文明的人们,对自身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进行重新审视.

李士龙说:“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最积极的参与者.青年在进行文化反思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新的价值选择与自我意识的重塑,而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与自我发展、成材和自我完善联系在一起的.中外文化交流开阔了青年的眼界,打破了他们封闭的心态,使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增强了青年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的紧迫感.通过对外交往,中外青年看到了并感受到了自己的祖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

当然,他也提到,深入的文化交流不仅使外国青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坚定了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更乐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

谈到工作亮点,李士龙直言,学院多年来举行的各种国际交流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参与者的参与度,注重他们的切身感受,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希望能够让外国青年在这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活动内容,让每一个参与者流连忘返.

“而工作重点则在于组织、引导和服务好各国来访人员,让他们更好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亮点,在短暂的活动中快乐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留下难忘的记忆.为此,学院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详细制定每一次活动方案,推陈出新,将服务工作做到极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中外青年交流的过程中,文化既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外传播的丰富内容.我们通过开放了解世界,世界也通过开放了解中国.

文化自信影响世界

闫昱甫,黑龙江人,21岁,现在澳大利亚读书,喜欢潜水、冲浪、拳击、做咖啡.

在假期回国期间,我经常参加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比较喜欢烹饪和书法课程.我上高三时就去澳洲读书了,祖国日益强大,我毕业后也倾向于回国发展,所以参加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能让我有一种不忘本的归属感,我们在海外的留学生也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在学习体验中,我的感触良多、收获颇丰.“90后”的我们可能在意识中对“传统”这个词没有那么清晰,所以参加这类活动能唤起我们强烈的要了解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兴趣.例如:书法,现在电子产品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它的确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了,但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对我们出国求学的人来说,写汉字的机会就更少,更别说写毛笔字了.通过学习书法,能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浮躁的心有所沉淀,用我父母的话来说就是“掌握一种技能的同时还能修身养性”,汉字承载了中国5000年文明,我觉得能写好汉字也是对祖国的一种敬意.

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法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耐心,尤其对一些外国留学生更是悉心教授,因为写书法对于外国人来说就像画画,他们很喜欢,但大部分外国学生只是短期交流体验,并不能马上掌握,所以老师认真的授课态度可以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尊重,并且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烹饪课上,我参加的是以素食为主的课程,现在素食在欧美国家也很受欢迎,食素不仅能满足大家保持身材的愿望又非常健康,老师们做的素食没有让我感觉很单调,而且有的素材吃起来还能有吃肉的口感,这很奇妙.我们留学在外,最想念的就是中国菜,参加烹饪课不仅能让我吃到很多美食,而且还能学到更多的中国菜做法,我非常喜欢.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中外青年一起交流,大家互相了解,充分融合.我希望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能够更多地扩展到我们海外留学生当中,以后不仅能在北京参加,而且在更多国家开展,让身在海外的中国人感到更多家的温暖.

武靖霞,山西人,在TLI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工作10年多,现任IYU-TLI北京汉语中心主任,喜欢绘画、旅行、美食、书法、音乐等.

我最喜欢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举办的美食活动,在这里,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中国的素食文化,品尝到了不一样的素食大餐,不仅品尝美食,还可以学习做菜,提高厨艺,而且通过这个活动平台,我还结识了很多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朋友.

通过美食活动,我喜欢上了吃素食,因为素食不但有益于自身健康,而且尊重其他生命,拒绝杀生,爱护环境,积极倡导健康饮食.现在,素食已逐渐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素食.从参加素食体验课两个月以来,我已经学会做好几个素菜:养生素丸子、菠菜素卷、糖醋豆腐等.素食老师们个个都厨艺了得,热爱生活,从素食体验课我学到的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学到了一种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

我曾带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外籍学生参加了学院举办的素食活动,记得那一期老师教了好几个菜,学生兴奋不已,每一个菜都认真地学习,亲自大胆尝试,最后看到自己做的菜非常有成就感,课后还让我帮忙购买了很多做中国菜需要的厨具,自己在家里开始做起了中国菜,学生觉得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了解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学会了做中国菜,还练习了中文,非常有意义.

我非常热爱从事中外青年交流的工作,在这里,我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讲授汉语汉字,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很多异域文化,这是一个国际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舞台,我也为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为传播中国文化贡献一己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和光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我们每一位都有义务有责任从自身做起,首先做到文化自觉,不断学习,用自信的中华文化展现在更多的中外青年交流舞台上.

今天,中国已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传统文化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唤起更多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每个人从自我做到文化自觉,必将发展为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肯定和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用独特自信的中华文化影响世界.

我希望学院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走出校园,带领大家去中国各地开展游学,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地域特色等,打造国际互动交流大平台,增强中华儿女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张惠清

该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自信和文化自信和中外青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自信本科毕业论文文化自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走出去,中国文化自信从容
千百年过去了,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朋友圈越来越大的“一带一路”,其基本属性既包含经济合作共赢,亦囊括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

春天里,感知文化自信
有时候,生活需要一个更深更长的刻度,用来品味幸福或留下记忆 比如现在,我们站在春天里,让思想尽情放飞 2017 年,中国和巴拿马建交 2018 年的春节,巴拿马迎来了首个“欢乐春节&mda.

文化自信视角下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问题
现今,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均与文化软实力存在着密切关系,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不仅依靠着政治制度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提升,而且与本国人民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自信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

试析培育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摘要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他们文化价值观、文化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自信的整体水平 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阵地,必须肩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