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政治理论课类有关论文怎么写 和SPOC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机遇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9

SPOC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机遇,本文是关于政治理论课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思想政治和SPOC和机遇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杨 帅

(遵义医学院 贵州 · 遵义 56300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871/j.cnki.kjwhb.2018.09.015

摘 要 随着 “互联网 +” 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 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互联网 +”时代下新型教育产物—— — SPOC 的起源、主要特征以及它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最后讨论了 SPOC 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以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思政课 SPOC “互联网 +”

1 研究背景

随着 “互联网 +” 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 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与传统领域展开了进一步深度融合,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 “互联网 + 教育” 催生出了诸多新型教育产物, 如微课、 MOOC、 SPOC 等, 这些新型教育产物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形式, 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下简称 “思政课” ) 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改造和素质培养的教育功能,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减少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教条化、形式化和低效化等现象,提高其教学质量是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互联网 + 教育” 催生的新型教育产物具有去中心化、 碎片化、 以人为本、 信息交互迅速等特点, 这些特点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高时效性、 开放性、 高效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

2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本身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突出的时效性和实践性以及丰富的知识性等特征,[1] 而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则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内容庞杂与当前有限教学时数的矛盾

按照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实施方案》[2] 要求, 思政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和 “形势与政策” 等.这些课程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交叉融合性,而且所有课程原则上都应包含实践环节.由此可见,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很庞杂的, 但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时数却非常有限.这一矛盾致使很多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部分抽象性更高,教师只能提及总的条条框框, 没有时间对其展开细讲, 实践部分更是流于形式.

2.2 课堂教学过多灌输、 教化,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政治性和思想性是思政课的本质特征,该特征决定了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统领性,即我国的高校思政课堂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意识形态的统领.同时, 高校思政教育也强调关注人本价值, 注重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 反对在课堂中刻意灌输和教化.思政教育的统领性和人本性本身并不矛盾, 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 缺乏丰富的拓展资源, 教材几乎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思政课教师过多地强调个人对意识形态、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削弱了思政教育中对学生思辨能力和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过多地灌输和教化, 学生一味地接受和较少的思辨, 导致学生在课堂中逐渐丧失主体地位, 这显然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2.3 课堂教学缺乏时效性

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架构和绝大部分经典内容是不容动摇的,但其中一些细节在不同时代下需要作出一定调整或应呈现不同解读.当细节调整或更新之后, 教材却因为印刷品出版周期的局限性不能作出及时更新,如目前最新版的思政教材里面写道: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但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中, 教材几乎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材较长的更新周期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不足.

3 SPOC 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 是 “互联网 + 教育” 时代的新型教育产物, 它的去中心化、 碎片化、 以人为本、 信息交互迅速等特点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3.1 SPOC 的起源及主要特征

MOOC 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学习关联主义的思潮, 其课程模式最早可追溯到 2007 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设的 “Intro to Open Education” 开放课程和 2008 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开设的 “Media and Open Education” 网络课程.2008 年加拿大学者 De Cormier 和 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 “MOOC” 这一名称, 同年 9 月, 加拿大学者 GeorgeSiemens 和 Stephen Downes 应用该概念开设了首门真正意义 上 的 MOOC 课 程 —— — “Connectivi and ConnectiveKnowledge Online Course” .此后,美国陆续推出 Cours-era、 Udacity 和 EDX 等 MOOC 平台,并在平台上构建多门优质课程, 此举促进了 MOOC 的不断成熟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随着 MOOC 的风靡, 近两年来专家学者们也开始对其进行 “冷思考” , 发现 MOOC 教学存在高注册率—低完成率、 教学模式单一、 师生互动局限、 建设成本昂贵等问题. [3] 对此,专家学者开展进一步探索研究,提出了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 这一 MOOC 改良模式, 标志着 “后 MOOC” 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4]

SPOC 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将MOOC 本地化为供在校学生学习的课程,使大学既能建设优质特色的 MOOC 让大众了解学习, 也能为校内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以此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 SPOC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的教学手段、 学生的吞吐量、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般 MOOC 存在的高注册率—低完成率、 教学模式单一、 师生互动局限等问题.尤其是针对非知名院校, 其初期建设的大部分 MOOC 在大众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较低,因此SPOC 正在成为该类院校一种良好的教学创新形式.

3.2 SPOC 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

3.2.1 打破学时限制, 拓展教学时空

SPOC 一般包括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和课后练学三个环节: 课前教师准备、 提供教学支持,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 课中学生探究讨论, 教师答疑解惑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讲解;课后学生自我反思, 教师总结评价.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时的限制, 学习时间大大延长.同时,SPOC 通常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来开展, 使教学的地理位置不再局限于课堂, 学生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也不再局限于同时同地, 极大拓展了教学时空.如针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的某一章, 课前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上放置某重要事件的视频资料, 布置任务让学生观看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重要意义,节省在课堂中观看史料的时间; 课中学生分小组讨论、 归纳、 总结、 分享观点, 并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和对内容进行升华; 课后学生反思, 并且在学习平台上展开进一步讨论.此三环节循环往复, 课前预习阶段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课后反思阶段又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3.2.2 主客体地位变化, 强调交流互动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绝对主体地位讲解马列主义、 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 更有甚者, 不是讲解, 而是灌输和教化.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 长此以往, 逐步丧失主动学习思政理论的能力.在 SPOC 教学模式中, 有基于互联网的多样性、 平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 通过同时异地、 异时异地等多种交流渠道和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可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和交流质量, 让学生能够在引导中自主学习、在探索中自主思考,充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和教师的平等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这对提高思政教育中强调的人本价值和思辨能力有极大帮助.特别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门课,有很多内容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并相互交流讨论来获取知识, 在 SPOC 教学模式中, 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提供经典案例让学生分析, 发布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讨论过程在平台中被记录下来,该数据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3.2.3 丰富信息获取渠道, 增强时效性

传统思政课教学中, 教材几乎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具有单一性、枯燥性和低时效性, 但在 “互联网 +” 时代, 信息传播速度迅猛, 传播渠道多元化、 全方位, 这对于大学生及时获取和分析最新信息、 提升思辨能力有极大好处. SPOC 具备文字、 图像、 音频、 视频等富媒体传播手段, 图、 文、 声、 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其线上学习阶段可接触到不同地域文化、 不同阶级文化、 不同民族文化, 尤其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 思想与价值观多元化并存, 这些多元化、 全方位的信息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经过对比分析,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实现对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最终达到高层次的信仰教育.

4 结语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采用 SPOC 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思政课的学时限制, 拓展教学时空, 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本主义价值判断能力, 这与 “互联网 +” 时代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一致.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应更多关注基于“互联网 + 教育” 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新方法、 新途径的设计、 应用与检验, 为当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多可操作化参考.

上文评论: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思想政治和SPOC和机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政治理论课本科毕业论文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侧重解决大学生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过程中的理论认知问题;日常.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性以及持续发展性取决于它具备实效性 改善教学内容,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条件;完善教学手段,为目前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借助当代教育科技工具,为目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院G641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2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教育方法和丰富资源对于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和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德育教育为辅的育人模式 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延伸,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的有效平台 因此,我们应该从育人的内容、方法及效果为切入点努力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