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传统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河池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传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河池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存在的问题和,该文是关于传统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手工艺和河池和民族有关论文如何写.

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民族论文发表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文 / 韦景耀 [河池市群众艺术馆]

【摘 要】 河池传统手工技艺资源丰富、 种类较多、 分布较广, 但在发展中面临现代工业的冲击.因此政府、 企业、 传承人形成合力, 在部门的工作及传统手工艺本身的局限中寻找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大宣传、 立法保护、 名录建立、 队伍建设以及处理好传统手工艺市场走向、 制作方式和处理好保护、 开发、 利用三者关系等对策.本文从河池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现状出发, 抽丝剥茧, 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对策, 力争做

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民族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冲击, 河池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发展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其保护、 开发和利用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 发展现状

河池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河池市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手工技艺.据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在河池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显示, 河池手工技艺资源项目达875个.这样看来, 河池传统手工技艺资源丰富、 种类较多、 分布涉及11各县 (区) .从具体门类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具和机械制作类, 主要有水车、 纺车、 榨油车、筑墙车、 桐油木箱以及家具中衣柜、 饭桌、 椅子等; 农畜产品加工类, 主要有榨油、 榨糖、 酒酿造、 酸菜腌制、 年糕、 八宝饭制作、 旱藕粉丝制作等; 烧造类, 主要有蜂鼓制作、 陶鼓制作、 小青瓦烧制工艺; 织染缝纫类, 主要有瑶族服饰、 刺绣技艺、 苗族服饰制作、 壮族服饰、 背带绣以及瑶、苗、 仫佬等蜡、 扎染技艺等; 金属工艺类, 主要有铜鼓制造、 音乐铜鼓制造、 煤砂罐制作、 鼎罐铸造等; 编织扎制类, 藤编、 竹编织; 造纸类, 主要有宣纸制作、 砂纸制作等; 其它, 主要有芦笙制作等.这些手工技艺承载着河池乃至广西独特的民族记忆, 是璀璨的民间文化瑰宝, 值得加大力度予以保护.

(一) 保护现状

1. 建立名录体系.国家级项目名录2项:瑶族服饰、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自治区级项目名录11项: 壮族铜鼓制造技艺、 仫佬族刺绣技艺、 花竹帽编织技艺、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瑶族服饰、 壮族服饰制作、 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 毛南族木雕技艺、 毛南族石刻技艺、 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 都安旱藕粉丝制作技艺.市级项目名录17项以及县级项目名录数个.

2.建立示范点.建立了5个生产性变化示范基地: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上朝村韦氏铜鼓铸造厂、 东兰传承民间铜鼓厂、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蛮降屯 (瑶族服饰制作)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中寨屯 (仫佬族刺绣) 、 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贡川村 (砂纸制作) .建立了3个传习户:黎秀英瑶族服饰传习户、 谢秀荣仫佬族刺绣传习户、 谭素娟毛南族花竹帽传习户.此外, 还建立了环江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传习所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瑶族服饰展示厅等场馆.

3.开展传承.全市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 (花竹帽编织技艺) , 自治区级手工技艺传承人17人 (包含有壮族铜鼓制造技艺、 仫佬族刺绣技艺、 花竹帽编织技艺、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 瑶族服饰、 壮族服饰制作、 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毛南族木雕技艺、 毛南族石刻技艺、 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 都安旱藕粉丝制作技艺等) , 市级传承人20人, 市级传承群体8个.以传承人开展技艺传承, 并举办走进校园、 社区等活动.

4.条例施行. 《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于201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第十八条提到市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传承工作补助.县 (市、 区)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传承工作补助, 并逐年递增, 使得传承人技艺传承有了经费保障.条例的施行, 将使河池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得到持续发展.

(二) 产品样式变化

1. 金属工艺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壮族铜鼓铸造的传承者韦氏兄弟, 在保持传统铸造技艺上, 积极探索, 在铜鼓大小变化、 纹样变化上做出很大改进, 并开发了铜鼓纪念品, 赢得了市场.韦氏兄弟先后为广西、 贵州、 云南等自治区(省) 节庆制作了各类铜鼓, 最大面径 380 厘米.东兰铜鼓铸造制作, 也在改变铜鼓铸造形式, 以大小、 厚薄给铜鼓定音, 形成了音乐铜鼓.

2. 织染缝纫类.南丹桂俪民族工艺坊, 以壮族刺绣手工技艺品设计、 开发和制作为主.产品有民族服饰、 床上用品、 旅游工艺品、 纪念品、 *品等.其作品在形式、 用色与构图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突显出个人思想与风格, 与传统制作有着很大差异.

3. 编织扎制类.都安的藤编为了迎合欧美、 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把草藤变为无毒的防草藤, 其骨架上也改为铁线.既保持了传统编织技艺, 又改进使用材料及产品样式.

(三) 市场开发初步成形

1.企业化初步成形.2014年初步统计, 河池市有工艺美术企业 (作坊) 105家, 其中都安瑶族自治县46家, 南丹县、 宜州区各14家, 其它县各20多家.广西都安藤王编织品有限责任公司、 南丹绣玉工艺品有限公司各产值2000万元以上;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韦氏铜鼓仿古铸造厂、南丹桂俪民族工艺坊等6家企业产值500万元以上.目前, 90%以上的企业生产经营正常, 处于盈利模式.

2.产品市场较好.一些重点手工艺品, 通过文化保护与市场促进, 形成了品牌效应.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韦启初、 韦启参两兄弟先后创立了上朝韦氏民间铜鼓铸造厂和广西环江壮乡民间仿古铜鼓铜器铸造厂以来, 多次参加全国大型展销、 展演会, 产品多次获奖, 销路较好.都安藤编, 是目前河池走入市场最成功的手工艺产品.该藤竹编织技艺涵盖都安的地苏、 东庙乡及周边地区, 并逐渐扩大加工, 形成产业,享誉中外.此外, 还有东兰传承民间铜鼓厂、 东兰音乐铜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宜州旭辉饰盒制品厂、 南丹绣玉工艺品有限公司等.

二、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外来商品的大量融入以及现代工业化的加快发展, 冲击了传统手工艺品曾拥有的市场, 加上信息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 使得人们不离家半步就可购买到实用、 物美价廉的商品.大部分市场充斥着廉价的低端产品, 特别是机械仿制品, 导致了传统手工艺只能在尴尬中求生存.河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展、 传承观念, 在现代文化转型的不平衡中, 无法迅速与时代靠拢.其手工艺处于变与不变, 似变非变的边缘线上, 难于蜕变.

(一) 部门的问题

1.宣传不到位.一些地方的领导缺乏从弘扬民族精神的立足点出发建设先进文化的觉悟, 没有认识民间手工艺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2 年 12 月, 批准同意设立(国家级) 铜鼓文化 (河池) 生态保护实验区, 地方没有进行深入宣传、 总结, 使那些参与到保护实验区建立的工作人员、 传承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失去了信心.在其它法规、 项目、传承人等宣传上未形成计划性, 深层次地推进宣传, 使得一些事情难于落实到位.

2.管理主体不清.二经、 文化、 旅游、 宗教等行政管理部门参与了民间手工艺的保护、 开发和利用工作, 整体保护工作难以协调.技艺保护传承、 产品开发产销等都各自有相应部门负责, 难以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更难于量化分析和评估其人工付出、 产量规模等产生的经济效益.

(二) 本身的局限

1.产品针对范围狭小.河池手工艺从业人员大多在家务农, 本身文化水平较低, 以家庭作坊式制作与发展.产品大多为本身或周边群众使用而制作.如白裤瑶服饰制作、 仫佬族刺绣、东兰壮族服饰制作等基本上为家庭式制作, 基本上为满足个人或亲朋好友使用而作.

2.传承模式陈旧.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大多为 “传内不传外” 的家庭传承方式, 还有口传心教的师徒式, 至于你学到多少就要看个人领悟.从事手工艺制作的艺人要想达到一定的水平都是要靠多年的习练, 才获取丰富的经验.他们大多作品都 “一成不变” , 按师傅技艺及表现形式一一再现, 一变化就怕出错找不见路子.

3.传承后继乏人.随着社会发展, 多元文化的出现, 年轻人不太关心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许多民间手工艺 “因人而存” , 由于是独门绝技、 口授身传, 往往随着民间艺人的离世而消亡.

三、 对策

(一)加强宣传

1. 利用当地媒体开辟专栏.以河池电视台、 河池人民广播电台、 《河池日报》 等媒介开辟传承人、 产品以及故事等专栏宣传, 增强河池全民保护意识.使民众参与到民族民间手工艺保护、 开发和利用上来, 彰显传统手工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2.加大表彰、 奖励力度.对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与发展中的典型人物进行表彰, 对民族民间手工艺*家和民间工艺师也应给予以表彰、 奖励, 宣扬他们在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中的推动作用, 激励更多民众参与民间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3.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鼓励艺人和工艺企业参加各展览活动, 通过展示馆、 销售窗口和举办各类比赛等宣传手段展示本土民族民间工艺及产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平台方式,扩大河池民族民间手工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促使更多人群了解河池民族民间手工艺品, 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二) 加强立法

1.明确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明确, 能迅速地主持解决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开发、 利用之间的矛盾.反之, 则未形成合力, 难以协调.

2.明确保护范围.应将传承人、 濒危项目及已取得成效的项目等作为重点保护范围, 如金属工艺、 织染缝纫、 编织扎制、 造纸类等.要建立保护工艺师和培养人才的制度, 以及评审与命名制度, 确保手工艺的传承后继有人.

3.出台专门的政策.对那些效益不错, 发展前景良好的手工艺企业, 要出台专门的政策,给予特殊的便利, 减少或抵消税制改革给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带来的额外税赋, 以扶持其走向市场.

(三) 建立保护名录

1.把建立县级项目保护名录当做第一要素来抓.建立健全四级保护名录, 抓好县级保护名录建立是关键.县级保护名录的建立, 使深藏于民族民间的传统手工艺逐一呈现在大众视线内, 使那些传承人有了展示的机会, 也让这些民间艺术成为了各县的特色文化.

2. 建立传统手工艺作坊、 企业保护名录体系.对手工艺发展良好的企业和作坊进行保护与推动.一是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二是给予作坊、 企业政策上的倾斜, 扶持发展, 三是对企业发展作一系列整体规划, 开展人才、 市场营销等培训, 促使壮大, 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上来.

3. 建立分类推进保护制度.河池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类别较多, 要明确重点, 分步推进保护.对濒危的又有价值的要重点和优先保护,这些项目要收集整理相关纸质材料和音频资料, 利用现代技术进行记录与保存, 使技艺不至遗失, 为后来恢复扩大生产做好准备.

要对手工艺资源分布和价值情况进行科学评估, 遵循 “抢救第一、 保护优先” 原则, 分批分层次地把各类手工艺资源纳入各级保护名录,实行分级保护、 开发.特别注意对濒临消亡的珍贵民族民间手工艺进行抢救性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采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记录和保存, 使后人能依此恢复其技艺和生产.

(四) 加强队伍建设

1. 建立一支市、 县、 乡保护人才队伍.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主要以市、 县文化局 (文体局) 、 文化馆 (站) 为主, 以及离退休人员抽来协助工作.由于队伍力量不足, 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 使得保护工作任务很难有效完成.又因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对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缺乏深度研究, 保护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只有具备一支懂行的队伍, 才能使民间手工艺资源不被破坏.

2. 培育一支专业的手工艺传承队伍.鼓励、 支持社会团体参与民族民间手工艺研究与开发, 推动有美学基础、 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中青年骨干人员拜师学艺.推荐或报送基层年轻手工艺工作者进高校进行短期专业培训学习.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工艺美术班, 以传承人授课, 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与, 同时与企业联合,推荐手工艺爱好者进企业学习学艺等, 培育一支专业的手工艺传承队伍.

(五) 正确处理三者关系

1.把握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走向.政府、 企业和艺人要联手经营, 坚持传统手工艺产品以 “精品促产品, 以产品养精品” 之路, 拓展市场.三者要安排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创作一批纯手工精品, 供政府、 博物馆和个人*以及市县宾馆展示、 销售.以达到抢救、 继承传统手工艺的目的.同时, 助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形成市场产业链,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传承人的经济收入.

2.处理好传统手工艺生产模式.改变落后的纯手工制作方式, 在部分工序中可以机械制作代替手工制作的部分, 则以机械化生产代替,从而降低制作时间及成本, 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但必须打好精品纯手工制作礼品牌, 以实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3.正确处理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开发、 利用的关系.要采取传承人+村屯+市场模式及部件工序、 配件分工制作的模式推进开展, 使传统手工艺技术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传承发展空间.这样有效地保护民间手工艺资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解决了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传统作坊式、 家庭式发展的局限性, 扩大民间手工艺品的市场份额, 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结语

一个地域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 离不开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守护和产品的创新开发,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与扶持.只有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平台的力量, 才能促使地域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得以充分展示, 才能促使其产业链联动式转变, 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本文总结,此文是关于传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手工艺和河池和民族相关传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装饰美化类民间传统手工艺活化
装饰美化类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分类之一,通过分析其生存发展的现状,从多视角提出了对这类传统手工艺“活化”的探索途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规划、制度、人才培养……方面,.

突出苗侗文化、体现民族特色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如何在保护和中谋
摘要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具有丰厚苗侗民族底蕴的,门类繁多,工艺精美,是在世代传承与不断创新中发展下来的 对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进行适度的开发,是传统工艺文化得到持续传承的最好方式 传统文.

三区人才如何发掘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较少数民族优秀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现代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甚至取代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其失去它固有的特色和个性 失传、断层、消亡的现状令人堪忧 三区人才深入基层,除了完成指定的中心.

传统手工艺和互联网+
摘要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从新媒体、互联网金融、网商平台、共享经济、区块链……方面来进行 传统手工艺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传播、推广与社交,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