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理念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互助式教学理念与其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借鉴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教学理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互助式教学理念与其对社会工作教育的借鉴,本文是教学理念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理念和社会工作教育和教学理念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教学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刊物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互助式教学源远流长,通常意指“同伴互助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补充教学策略.现代互助式教学的内涵应当进行扩展,将师生互助纳入其中会有特殊的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自助和互助的专业和职业.就理念而言,互助式教学与社会工作有内在的契合性,可以多途径运用于社会工作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互助小组的形式开展理论教学,以实习团队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并可将互助式教学理念扩展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

[关键词]互助式教学;同伴互助;师生互助;社会工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09-0081-03

“互助”是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的价值观念和常见的行为,意指不同主体之间的支持与依赖关系,它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群体性与社会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互助式”理念由来已久,但未受到关注.

一互助式教学理念的内涵

互助式的教学或学习方式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中国古代有“伴读”“结对子”“小先生制”等做法和传统,有的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现今的一些中小学校,教师会有意和有针对性地编排学生的座位,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搭配,成为同桌.一方面,可以使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获得同桌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又能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巩固所学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因此,这种结对帮扶形式使学生们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1]

在国外,早期也有结伴学习,互相辩论的教学方法,还有近代工业革命后年长学生辅导年幼学生的“导生制”.到20 世纪80 年代,关于“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兴起并受到重视.“同伴互助学习”是指在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之间,通过相互支持和援助以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学习活动,这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的.当然,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它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补充策略,包括学生评定中的学生给学生打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集体参与实际的课程规划等含义.但是,互惠关系、学习共同体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是同伴互助学习的共同构成要素.[2]此外,还有“辅助教学”的提法,它是指受过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同伴互助学习还是辅助教学,其核心要素都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对同伴的顾问或良师益友的辅导作用.[3]

通常认为,互助式教学理念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学习策略.互助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同伴互助学习”,通过配对或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以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为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做法.

本文认为,互助式教学理念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参与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等)遵循平等、尊重等基本原则,互相协助和互相支持,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内化价值观为共同目标,通过交流、研讨、实践等方式进行团体性学习的基本取向.

二互助式教学理念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被预先假定为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化身,在师生关系中居于绝对权威地位,而学生则是一个知识匮乏、有待教化的被动接受者.然而,现代社会倡导自由、平等、沟通、交流的基本价值,信息技术等使得知识的来源愈加多样化,大量在线课程和“慕课”的出现使学习活动更加便捷化,正在改变教与学的关系.

体现在有关互助式教学的方面,国外的同伴互助学习发展三十多年来,至今已形成了两大主要流派:一派是以英国的托平、美国的弗彻斯、格林伍德(Greenwood, C. R.)以及樊图佐(Fantuzzo, J. W.) 等为代表的学者,他们主要关注同伴指导(Peer Tutoring, 简称PT).另一派是以斯莱文(Slin, R. E.)、约翰兄弟(Johnson,D.W. & Johnson, R. T)等为代表的学者,他们提倡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简称CL)被定义为“为了追求共同的具体目标或成果而结构化的积极互赖”.[4]在基础教育领域,2011 年国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这个要求为指导,坚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两个中心.这两个中心是: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学习应该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5]

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互助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逐渐增多,尤其体现在体育教育、医学教育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少量地运用于数学教育和外语教育中.例如,一些教师尝试在乒乓球教学、篮球教学、临床护理教学中运用互助教学模式.他们或者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或者进行前测和后测,以确认互助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发现,互助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改善了学习效果,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而汕头大学则从制度层面和机构设置上将互助学习摆上了重要议程,成立了互助学习中心.该中心主要包含学业问询和学生自我管理两项内容,致力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朋辈学业互助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发展.[6]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一股建构主义的思潮,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的观念和知识并非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反映,而是形成于社会的互动过程,是人们的主观交流和相互影响构建了他们的认知结构.[7]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换言之,无论是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或是新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为此,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消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隔阂与障碍.

互助式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强调通过主动参与、深入探究、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中渗透了深层次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思想交流以及情感体验等诸多主观性、个体化的因素.教学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行为,而是融合了人的认知、情感、经验、价值观等各种要素的复杂过程,这些要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8]笔者认为,互助式教学理念不仅应当包括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更加重要的是注重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互相启迪.无论是传统的“教学相长”观念,还是现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质上都是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都是在倡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尤其是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传”与“受”的关系,更是一种互助关系.“师生互助”应当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互助式教学当中去,激发教师和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热情与活力,营造宽松、自由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变革包括社会工作教育在内的高校传统教学模式.

三互助式教学理念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相契合

(一)自助和互助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成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比较著名的有巴特利、比斯台克、泰彻等人的观点,他们有的侧重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有的侧重个人尊严和价值的伸张,有的强调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4]

但就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而言,自助和互助是隐含在社会工作价值观中的一条主线.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无数个体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但社会自身又超越了个体简单相加之和.个体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他对自身最了解,首先应当为自己负责,发挥先赋的潜能,体现为他的自我帮助.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众多个体的参与和创造,更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社会关系突出体现在人与人的互助上,人不可能离群索居,人必然会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互动,获得他人的支持或回馈他人.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而要达到助人自助,还必须通过倡导和建立互助网络才能达成.在一定意义上,社会工作是要通过“互助”的途径和方式实现“自助”的目标和理想.

(二)社会工作教育应当贯穿互助式教学理念

正是由于社会工作是一门自助和互助的专业,所以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坚持和运用互助式理念就是一种内在要求.一方面,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教育需将价值观的内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与核心来对待.社会工作是一项充满价值判断、道德情怀与崇高追求的人类事业,倡导关心他人、人际互动、相互支持、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目标.社会工作教育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价值观的培养与内化,都离不开对人际互动和社会支持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因为“互助”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也是社会支持得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教育和其他许多专业教育一样,强调知行合一,强调知识的应用.如果我们不是将教育视作为塔中的封闭性活动,不是将教学理解为教师的单向输出行为,那么,“互助”的理念就应当而且完全可以运用到我们社会工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本质上体现的也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教师某种程度上只是比学生的积累更多一些,他们都是能动的主体,完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平等地交流、讨论和相互启发.社会工作的众多场合充满了家庭、民族、习俗、地域、社区等背景文化的脉络,每个参与者的独特性因此凸显.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阶层,教师应当虚心地倾听和同理他们,想象不一样的社会文化意义.此外,学生同辈群体之间因年龄、地位相仿,可以有更多的情感共鸣.无论如何,师生互助、同伴互助都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传递互助的价值理念,带给学生更多的互助体验.

四互助式教学理念运用于社会工作教育的可能途径与方法

(一)以互助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理论教学

一般认为,课堂中的同伴互助学习,教师只是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同伴互助学习中学会合作与探究.在组织课程教学时主要划分为课前进行合作预习检验,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课后进行复习交流.[10]

笔者认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来组织课堂理论教学是常见的做法,小组形式非常灵活,人数可多可少,人员可固定可流动.在社会工作教育中不仅要有同伴之间的互助,而且应当将师生之间的互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待.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中,可以就某一专业问题进行研讨,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做案例讨论,教师和学生都有充分的参与,他们相互支持,教与学的活动轻松而愉快.不同于基础教育的是,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在年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能力、情绪情感以及世界观等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他们的学习行为更加具有主观性、选择性和批判性,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通常在专业领域比学生了解更多,但是囿于个体生活环境和经验的制约,他们在视野、实践经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小组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观点和态度,无形中互相启发,有助于完善各自的认知结构和丰富情感体验.笔者担任《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实验课程教师,基本的教学设计即是分组实施,每次实验给定一个社会工作实务的场景,每组组员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和问题讨论.教师负责统筹协调,并在每次实验进行时参与其中一个组的活动.实验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借鉴经验和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学生们反映,这不仅训练了实务技巧,还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培养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二)以实习团队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实习实践是社会工作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毕业实习和课程实习两种形式.对于毕业实习,学生可申请进入社会服务机构完成,而与课程教学同步的课程实习则不便在社会服务机构进行,需由学校和任课教师做出统筹安排.———将学生以实习团队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种适当的选择.

任课教师需对课程实习做总体设计,并阐明实习团队的作用,灌输团队互助的理念.实习团队成员的人数要适中,以5-8 人为宜,推选产生团队负责人.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服务对象人群,每个团队要确定一个实习的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团队与团队之间互通有无,相互支持.而教师并不是简单的实习指导者,更非旁观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深入社区,共同面对服务对象,共同解决问题的专业践行者.教师不仅通过口头讲授、交流、讨论等“言传”来给学生分析问题,还要通过带头示范的“身教”使学生对社工的角色有直观的认识,领会社工服务的艺术.

笔者在担任《社区工作》课程教师时,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实习是同时展开的.首先随机划分学生,组建实习团队,然后每个团队分派进驻到某个社区,按照社区工作的一般流程进行实践.教师一方面是实习的总负责人兼督导,另一方面还身体力行,作为学生的实习伙伴携手前行.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助和相互扶持,它提高了我们对助人和自助价值观的理解与体验.

(三)将互助式教学理念扩展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

大学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且有更多的课外学习时间以及各种社团活动.实际上,互助式理念也可以运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社团活动当中去.可以通过同伴互助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主动追求新知的习惯,养成主动积极、科学严谨、不屈不挠的态度.[11]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会,就某种专业书籍或自己的阅读心得展开交流与讨论.学生通过观点表达、思想碰撞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感受读书的乐趣,增进友谊.教师可在活动初期做适当引导,说明阅读后交流的重要性,传递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价值观.在读书会形成惯例之后,教师即可让其自主运行.社团是大学生的自治组织,是大学的第二课堂,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作用.据笔者所知,绝大多数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都有类似“社会工作协会”的学生社团,他们主要开展公益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团里,会员们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思维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必须学会合作与互相支持,才能办好社团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向会员灌输自助互助的理念,以增强社团的凝聚力.

总之,“互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普适价值,而互助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教学策略.在社会工作教育中,互助式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区分不同的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它更适用于方法技巧类和实践类的课程.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可以选择性使用.此外,互助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相比传统教学更高了.教师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教学过程,需要兼顾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师的管理协调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此文点评:这是关于理念和社会工作教育和教学理念方面的教学理念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学理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有效讨论式教学
摘要在高中教学中,地理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学科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对文科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有效讨论式教学法进行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
摘 要在小学生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所倡导的亲身实践符合音乐教学特点的同时又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 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具有重要.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交通职业教育特色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
摘要在全球经济文化建设和时代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需求的人才也逐渐向复合型人才靠拢 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注重全面素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的能力,素质教育也是趋向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由此可见,.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理论-实践-案例整合实训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院G642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26摘要本文从本科实训阶段课程的教学改革入手,分析了作者力推的“‘理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