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经济社会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省域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协同水平评价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经济社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省域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协同水平评价,该文是经济社会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职业教育和省域职业教育和协同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经济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论文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高明,高红梅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从协调发展到协同发展,是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的全新认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将协同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中,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评价学等多个学科、多个视角展开,着力建模型、出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是一种研究视角的创新,也是一项极具开拓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技术创新;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7)01-0085-07

一、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的意义(一)协同发展水平评价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重点相契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符合国家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目标要求.

(二)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有助于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科学的教育决策需要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基础,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水平进行评价,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大规模实证研究、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揭示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协同评价的操作层面,贯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以及职业教育创新的全领域,具有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全局发展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在协同评价的过程中,根据指标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程度进行客观的测评与描述,从体系、结构、专业、质量和体制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能力与水平.通过协同发展水平评价,发现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探寻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为职业教育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依据;为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指明方向,为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和重要参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减少决策的随意性和相关政策的重复性.

(三)协同水平评价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

在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水平评价的过程中,使用易于公众理解的定量指标体系,真实准确地反映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程度,提高对于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的科学化和透明度,从而使社会公众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对于省域经济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公众逐步改变对于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从而使公众较为公正、客观和科学的重新认识并评价职业教育,增加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为省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逻辑关系

(一)省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归宿相吻合

从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活动与人类的出现和发展相伴,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承、应用与创新.[1]省域职业教育在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同时,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将促进学生的一般性发展与职业性发展有机融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通过“以人为本”联系在一起,有着共同的终极发展目标和归宿.

(二)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共同的特征

“现代性”既表示一个具有目的性的持续向前的不可逆转的时间概念,即作为一个时代;同时,它又代表一个时代的总体特征.省域职业教育的发展遵循党、国务院作出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目标和任务,“现代性”是其主要特征,通过职业化、社会化、全民化和终身化表现出来.而“现代性”同样是经济社会发展显著特征,其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通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得以显现.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在“现代性”上的契合,为评价二者协同发展的水平提供了可能.

(三)省域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人力基础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的教育与培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服务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和效益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类型、层次、模式和水平[3];省域职业教育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功能定位,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三、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构成要素

(一)相关概念界定

职业教育既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本研究中的“职业教育”是“大职业教育观”下的职业教育,旨在使人们获得可用于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与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它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历和非学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等.

本研究中的“经济社会”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两个维度.经济系统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若干经济元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质量、技术结构等.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协同学于20 世纪70 年代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而来,它的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 Haken).“协同”来自希腊文,意为“协调合作”之意.协同发展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其核心在于“平衡协调”.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系统为实现区域发展的大目标,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促进与制约)、相互合作,从而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它是实现职业教育自身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核心和重点是职业教育、经济和社会各系统间的“协调”与“合作”,强调的是“共生共荣”,而不是单方面的服务与适应.

(二)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本质

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是社会化大分工体系中两个紧密相关的子系统,相关的契合点是人才,经济社会围绕社会生产需要人才,职业教育以提供被经济社会所接纳的各类人才为存在和发展充要理由.职业教育秉承服务经济和民生的理念,与经济社会合作共荣,因此二者协同发展的本质是人才供需的“质”和“量”两方面实现平衡.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社会服务,而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为教育提供发展条件,需求主导供给,供给引导需求,其源动力来自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如何能够形成内在性的组织系统,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

(三)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构成

1. 职业教育自组织系统

对于个体而言,职业教育是其提高工作绩效、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积极融入社会之中、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职业教育则被视为更新劳动力技能、变革工作实践、促进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政府来说,职业教育是保证对经济提供足够而有效的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就业与增长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要素.同时,职业教育并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种提高人们和社会知识与技能的工具,它本身还具有一种动态的本质,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等.

2. 经济发展系统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3. 社会发展系统

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在纵向上,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在横向上,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发展,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进步.社会发展的内容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宗教,等等.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本研究中取其狭义,选取与职业教育互动密切的人口、政治、文化要素进行相关性研究.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实现协同发展的过程,就是使这三个子系统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实现协调与合作的过程.每个子系统内的要素都要为赢得组织整体目标而努力,这种协同合作的作用将超越每一个子系统自身的独立作用,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发生质的飞跃,形成拉动效应,从而促使区域发展整体效应的最大提升.

四、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的内容体系

(一)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应关注的重点

就省域而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要突出三个重点.

第一,要体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协调性与外部适应性,以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为研究的切入点.主要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与国民教育体系的协调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匹配性,以及职业教育地区布局结构与区域人口分布、经济总量、区位优势的适切性这三个方面来评价监测,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提高我省职业教育在改善教育结构、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第二,强调省域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突出育人质量的合适性、匹配性与办学效益的影响性.注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省域职业教育的国内竞争力等方面的评价与监测[4],强调职业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促使人才培养规格质量与人才需求相匹配,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强调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保障性,以对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评价与监测为着眼点.着重考察和评价省域职业教育政策的完备性、可执行性、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办学的开放性.

(二)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评价的内容架构

基于协同发展理念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应该从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合理性、职业教育质量和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三方面进行评价.第一,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合理性从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合理性、专业结构合理性和地区布局合理性等方面来考虑.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合理性评价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比例构成、高等职业教育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比例构成;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比例的适切性、高等职业教育在专、本和研究生层次比例的适切性;以及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有效性等方面.专业结构合理性包括专业结构与所在地区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专业或专业群对区域型支柱产业、产业群或产业链的支撑程度.地区布局合理性评价主要考察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布局与所在区域经济、人口和区位优势之间的关系[5],包括:职业学校布局与所在区域人口分布比例的适切性、职业学校布局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切性、职业学校布局与所在地区的区位优势的适切性.

第二,职业教育质量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区域职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等方面来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的评价包括: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广度和深度、职业教育教学理实一体化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职业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职业学校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对接程度.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包括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学生就业的起薪水平以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6]区域职业教育在国内的竞争力评价包括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整体规模、各级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接受职业教育人口的收入水平、职业教育的整体投入(年度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占人家GDP 的比率).

第三,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从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有效性、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多样性和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职业教育政策有效性评价包括职业教育政策的完备程度、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职业教育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对接程度.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灵活性评价包括: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及时性、职业学校现代治理结构的完备性和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模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多元性评价包括: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的比例、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比例以及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职业教育的比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评价包括: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覆盖程度、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广度、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民间资本在职业教育投入中的比例、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衔接和沟通程度等.

五、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的原则

(一)整体着眼与局部着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职业教育自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历和非学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等.因此,实现该系统的科学发展需要从省域的高度对全省职业教育进行整体布局和长远谋划,通过对职业院校的区域布局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省域内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能够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从自身的优势专业出发,充分发挥自身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省域内职业教育的整体作用远远超过各部分作用的简单相加.因而,从省域统筹考虑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并对协同现状进行整体评价不仅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对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省域职业教育的结构布局及其合理性、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测量,省域内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从整体着眼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开展局部的专项评价.在省域职业教育系统中,职业院校和专业的结构布局、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活力,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较为密切,其协同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省域职业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能否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需要对这三个要素应进行专项评价.而在专项评价过程中,要将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环境考虑进来,在对职业教育进行整体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以结构布局、质量和发展活力为切入点,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进行动态的监测和评价.

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将整体和局部的评价相融合,通过预设的整体评价可以指导局部的专项评价,而局部专项的评价实践是对整体评价的修正、重构与完善,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在力求全面的同时而不失针对性.因此,这种整体着眼与局部着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对省域内整个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可以从宏观上统筹规划省域内职业教育的结构、布局和发展等,另外也可以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同,明确分工各具特色,对于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职业学校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二)现状测评与引导未来相结合的系统评价

立足于省域内职业教育的现状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才更为科学.尤其是在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标准和指标的设计以及进行数据采集时,应以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以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情况为基本依据.省域内职业教育的结构布局、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地区布局;职业教育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适用性、各级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在国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体制机制的活力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都是一个省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与所在地区协同发展现状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水平评价应该关注的方面.

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7]仅仅针对当前省域内职业教育实际情况以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情况进行评价,不仅会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同时也会束缚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各级职业学校是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载体,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紧密,对省域内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评价,不仅是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情况的评价,还应具有引领和推进的作用,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设立某些导向性的针对未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指标,或者通过对当前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后对其未来协同发展态势进行预判,从而引导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向未来的发展性的协同水平评价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协同变得更加有意义.在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自身特点和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进行协同发展性评价,如职业学校更好的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东北新一轮”振兴等战略;各级职业院校所面临的“生源危机”和国家推动应用本科转型政策给高职院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评价,帮助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找准定位,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摸清职业教育与省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指明方向,找出差距,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评价,既立足于现实状况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立足于现状的协同水平评价是做好面向未来的协同水平评价的基础,而未来协同水平发展评价基于现状评价,又要高于现状评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判性.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既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发展状态、所处位置;同时,又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水平和趋势以及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等;此外,协同发展评价应是双向评价,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去思考,职业教育如何与之协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又要从职业教育发展角度去思索,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条件,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问题检测与预警调控相结合的动态评价

协同发展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发现并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目的是引导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并预防“不协同”等问题的出现.实现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是判断当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是否实现协同,协同的程度和水平,协同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第一步;在问题检测和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调控才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步骤.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不仅仅是理论探讨、模型构建和标准确立,也不是通过学术上的简单推演得出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将构建的模型和设计的指标体系,在评价的实践中进行测量和验证,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同步,从而使评价指标更有针对性,贴近职业教育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针对当前省域内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对协同发展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在指标的设置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既应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还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变化进行调整,使其更有时效性.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得省域内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可以不断及时地调整协同发展策略,实现在动态的环境中相对稳定和科学的双向的协同发展.在当前的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的实际操作中,既要在职业院校进行实验,测评当前的协同情况,并对省域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使之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同;另外,也要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以满足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施动态监测的要求,对可能影响“协同”发生的问题或潜在的趋势进行预警和预判.

六、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的技术创新

(一)利用“大数据”分析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将不断提升,政府对教育管理的有限性将逐渐增强,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价面临很大挑战.传统的相对静态的人工统计数据难以及时反映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情况的复杂性、及时性和动态性.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样本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提供可能.在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技能型人才供需的数量和类型、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的调整、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情况、企业单位和学生的双向满意度等数据都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了解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水平情况,反映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匹配程度.此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评价成本,提高了评价效率,增加了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二)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施动态监测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当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可能成为未来两者协同发展的潜在障碍.因此,对于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和模式应随着两者协同发展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人口、环境等方面变化,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会出现新特点,对职业教育会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省域职业教育有自身的历史和特点,也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也在进行不断的适应和调整.因此,欲实现对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水平进行评价,就必须从省域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两个维度,设计出较为全面、科学和动态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协同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突出动态性的特点,在传统指标的基础上添加折合性数据指标和指数指标等.而这些新的统计指标,需要及时和大量的数据进行支撑,因此对指标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动态监测成为必然要求,为省域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三)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技术和评价方法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评价方法的发展既受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与其他学科领域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进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和评价技术,还应该借鉴和引用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技术和方法.如从经济学的维度,评价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关关系以及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等;从财政学的维度对区域职业教育相关财政政策的完备程度和执行程度进行思考;从社会学的维度研究职业教育对于改善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等;从人口学的维度来审视区域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人口流动和人口老龄化等对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此外,运用其他学科较为成熟的模型和技术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测算,如采用动态GM 模型、SWOT 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和PESTEL 分析法等方法对区域经济社会为职业教育提供的发展环境进行测评;同时,运用经济学研究中的Eviews 软件、统计学常用的SPSS 软件和yaahp软件和科学计量学中常用的CiteSpaceII 软件等,对相关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的关系数和权重等进行测算.多学科角度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进行评价,既实现了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及时性和动态性,也在客观上促进职业教育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忠昌. 现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逻辑契合[J]. 广西社会科学,2015,(9):213-216.

[2]王丽英.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J]. 现代教育管理,2014,(10):110-113.

[3]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协同研究课题组. 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8.

[4]汪长明. 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41-43.

[5]张瑞,朱德全. 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 继续研究,2011,(3):18-21.

[6]方向阳,孙学文,甘昭良.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之一[J]. 现代教育管理,2009,(2):77-80.

[7]韩永强,杨帆. 职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机理、问题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6):21-25.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李作章)

归纳上文: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经济社会专业范文可作为职业教育和省域职业教育和协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经济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交通职业教育特色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
摘要在全球经济文化建设和时代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需求的人才也逐渐向复合型人才靠拢 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注重全面素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的能力,素质教育也是趋向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由此可见,.

基于创客教育的视角分析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创客教育是时展和教育变革的产物,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产物,两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立足于两者发展的现状,理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解决问题着手,将两者结合进行了整体方案的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摘要高……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 然而,在目前的高……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高……职业教育在有些方面滞后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

2019年贵州省经济社会情况通报会在贵阳召开
2月1 2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在贵阳召开 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邑飞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贵阳市委书记李再勇向副省级以上离退休干部、省直和在黔单位厅局级离退休干部通报了201.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