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社会工作论文范文例文 与慈善和社会工作助人理念异同点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社会工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慈善和社会工作助人理念异同点,该文是社会工作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理念和社会工作和慈善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论文题目社会工作论文选题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工作硕士论文

摘 要:社会工作与慈善都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群体为己任,但二者在助人理念方面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文章提出二者助人过程都有着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的相同点,同时也认为在助人与自助侧重点、服务对象、施助者与受助者互动关系、角色扮演等方面存在着不同,通过对慈善与社会工作助人理念异同点的深入分析,期望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维护社会和谐.

关键词:慈善;社会工作;助人理念;异同点

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5-0074-03

一、慈善与社会工作助人理念的内涵与联系

慈善是人类社会互助共济最为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现代慈善是通过扶危济困的方式来提高人类的福祉,体现的是对人类的关怀,是为人类福利的增加提供有机保障.慈善活动的助人理念是在当人们遭遇到不幸,在生活中陷入困境,会有人伸出帮助之手,无偿的投入时间和物质去帮助其摆脱困境.慈善更多体现的是对于人们生理需求的满足,是最基本物质的支持和援助,受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接受物质资源的帮助.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快速发展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减轻社会发展带给民众的压力,政府及各种社会团体积极介入到社会问题当中,随后出现了许多诸如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等早期社会工作的服务行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社会民众对于高质量、具体化服务的需求,以往慈善机构工作人员提供的常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社会工作作为独立的主体从慈善事业中分化出来,逐渐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社会工作由此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变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1].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是指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在利他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助人方法帮助受助者摆脱困境,并且帮助和启发他们发掘自我潜能,增进个人福祉,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2].

慈善与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的关系.首先,他们将利他主义作为共同的价值理念.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都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帮助社会中困难群体解决问题.其次,二者目的都有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都是在消除社会不公平等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从一定程度而言,社会工作与慈善助人理念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同时二者又具有各自的特色,在不断相互促进同发展.

二、慈善与社会工作助人理念的相同点

(一)利他主义为指导

当灾难、贫困、疾病来临,引发社会恐慌,少数人们陷入生活困境无法自拔时,作为生活在同一个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守望相助、休戚与共,不能因某一成员暂时性缺少支持性资源而不管不顾、坐视不理,因而慈善事业便产生了.慈善事业的助人是无偿的社会活动,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问题,满足生存条件,提高社会成员物质保障,以至于在社会发展中不会落后太多.而社会工作专业是面对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助人方法,通过综融性方式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出路,帮助社会成员摆脱困境,满足他们的需要,并试图提高个人和团体的适应能力,发挥个人能力,适应社会发展.二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同样的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的助人自助都是帮助社会成员摆脱困境,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

(二)维护社会的稳定

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5575万,442.7万户的家庭需要获得临时救助,6654.9万人需要最低生活保障,还有8500万残疾人和2.1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各种形式的救助和帮助.面对这么庞大的弱势群体,政府和国家单纯的资金支持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提供帮助.

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出现了失衡的状态,甚至是社会冲突的存在,导致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尤为凸显,而国家的保障力度比较有限,有事很难做到全面和细化.在这种情况下,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就发挥了自身的重要作用,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共同倡导济贫救困,通过动员社会力量,链接政府资源、最大利民权益、筹集资金、提供信息和技术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作为国家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慈善与社会工作深入人民群体之中,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人民解愁救困,是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三、慈善与社会工作助人理念不同点

(一)助人与自助的侧重点不同

慈善与社会工作作为同目的但不同性质的工作而言,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慈善运用“仁爱”和“奉献”助人,侧重点在助人.它作为一种助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的出发点在于施助者的爱心和同情之心,所提供的帮助大多是单向性的资金、物资等帮助,达到的帮助效果主要也是满足人类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因此说慈善事业保障的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秩序.然而处于社会边缘的社会弱势群体,不仅仅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处于贫困状态,而且在社会中具有极低的社会影响力和高度敏感、脆弱的心理,从深层分析来看,主要原因是社会弱势群体丧失或被剥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我们期望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就是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不仅帮助受助人短暂摆脱困境,而且对需要的群体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正确引导其进行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增加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通过自我能动性的刺激与发挥,达到最终脱离贫困和困难的目的.社会工作不是单纯的以助人为目的,以解决受助人困难为终极目标,而是使受助人在面对相同困难的时候,可以自我解决问题,达到自助以适应社会,所以社会工作的侧重点是自助.

(二)助人过程所帮助的对象不同

慈善事业对于受助者的帮助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它确保社会上的少数不幸者、弱势群体、受灾群体等能够度过生活的难关,一定意义上对受助群体生活起到了兜底作用.慈善事业蕴含了人格平等的慈善文化,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帮助国家和政府弥补难以顾及的小方面空缺.因此,慈善事业所面对的弱势群体更具有针对性.

社会工作者承担着帮助和服务困难群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随着社会变化,新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面对的服务对象也在扩展,服务领域已从最初关注困难、弱势的传统领域,扩展到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新型领域.例如,社会工作不再局限于帮助极度贫困和出于严重困境的残疾人、孤儿等群体,也关注如何促进青少年能力发展等问题.总之,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一切有需要的群体,不管是何种人士,只要他在其正常的生活中遇到困难而难以正常生活下去,或者有正当的发展需要而未能满足,都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3].

(三)施助者与受助者互动方式不同

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的施予方和接收方的互动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二者的内涵来看,慈善行为的施助者出于内心的善念,自愿的帮助弱势群体,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善为,它提升了施助者的道德感和自我成就感.慈善的资助方式缺乏双向互动,仅是处于主动帮助位置的施助者与处于被动位置的被动者单向互动,无论提供物质帮助或信息支持,受助者都是单方面的接受,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

而对于社会工作来说,服务对象现状的改变是需要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努力达到的,这个过程强调双方双向互动[4],认为每一个个体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服务对象进行能力建设、社会支持和心理抚慰,挖掘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以达到受助对象解决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目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理念指导下,运用自己的专业技巧,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新的处理问题的经验,以更为积极、自主的心态面对生活问题.

(四)助人过程所扮演的角色及侧重点不同

慈善和社会工作在助人活动中,其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首先,二者在助人过程中虽然都扮演着倡导者的角色,但侧重点不同.慈善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受助者时都倡导采取新的行动才能走出困境,同时也需要代表受助者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网络媒体、爱心人士等进行积极对话,寻求更多的资金、物质资源等方面的帮助,筹措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而社会工作者更侧重于在帮助了受助者后,将持续发展的理念注入,通过社会工作者“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倡导自我帮助的价值观,让更多受助者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同时,能够自我能动性的面对困境,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甚至于去帮助更多的人.

其次,在一定的情况下,慈善资助者与社会工作者都是资源筹措者,他们将受助者与资源之间架起连接的桥梁,帮助受助者摆脱因资源缺乏而陷入的困境,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但是在慈善活动中,慈善工作者与受助者更多的是进行单一的接受和施助的互动,提供的资源大多是直接的资金和物质的帮助.而社会工作者注重激发个人潜能,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范围广、影响深入,有些涉及到工作的培训,心理的疏导等,这样的帮助更加全面和重视人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从中体现了作为资源筹措者的双方工作重点的不同.

第三,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扮演着使能者角色,这点是慈善与社会工作担当角色最大的不同.使能就是致力于提高服务对象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服务对象实际能力,其中包括了生存、知识掌握、获得生活必需资源、参与社会活动等能力,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自我潜能[5].受助对象处于困境时,往往内心更加敏感、脆弱、缺乏自我认知能力.而社会工作者更多注重受助者解决困难后,对潜在能力的发挥,使受助者有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更好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慈善与社会工作助人理念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二者有着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通过助人理念的对比,慈善更多的是单向度的物质帮助,注重的是受助者功能的恢复,施助者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支持性角色.而社会工作的工作过程强调施助者和受助者的互动关系,注重受助者个人能力的提高,社会工作者不仅扮演支持性的角色,也扮演着影响性的角色.在当下科学助人的社会环境中,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可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慈善在解决了受助者最基本的生活困境问题后,社会工作的介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建设能力,挖掘自我改变的潜能,这样慈善助人的效果才能得到延续.总之,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在助人活动中缺一不可,二者结合才能将助人功能发挥到最大.

——————————

参考文献:

〔1〕古学斌.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4):92-97.

〔2〕姚云云,刘金良.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工作解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138-140.

〔3〕孙卓君.我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及主要领域[J].法制与社会,2015(30):156-157.

〔4〕谭丽.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2014(33):32-33.

〔5〕于翠杰.以社会工作的视角论当代慈善事业[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41-43.

(责任编辑徐阳)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理念和社会工作和慈善方面的社会工作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社会工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依托和美理念酝酿和美班级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 风气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 以“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办学宗旨,在“美人之美,和而不同.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我国的推广,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是单纯的追求高分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的班主任更要贯彻和落实以人.

夜间面条店的经营理念
日本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管生意是大是小,最重要的就是经营者要有自己的一套经营之道 作为一个经营者,你的经营方向是什么你如何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你如何使你.

田家炳:中国百校之父将慈善视为毕生事业
166所中学、9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者,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在中国捐献了300多所学校,他就是田家炳 7月10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