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产业发展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关于加快山东省体育产业助力经济新动能培育的调研报告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产业发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关于加快山东省体育产业助力经济新动能培育的调研报告,本文是产业发展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体育产业和调研报告和动能相关论文如何写.

产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产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新经济期刊新经济杂志农村新技术杂志金融经济杂志社

摘 要: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其近年来体育产业发展的积极成效,又指出了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同时更为山东省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经济新动能培育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新动能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升级,体育产业作为国家“幸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到来.截止到2016 年底,我国人均GDP 已跨过7000 美元的“体育产业爆发分水岭”,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形势下,找准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以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山东省为例,分析其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5 年,山东省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980.8 亿元,实现增加值606.7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0.96%,超出全国平均水平0.16 个百分点.17 个地市中,德州、青岛、威海、济南4 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高,分别为1.98%、1.62%、1.25%、1.05%.体育设施种类、规模、档次和人均体育场面积均居全国前列.

(二)市场主体不断扩大.2016 年中国国际体育产品博览会,山东省有120 多家企业参展,占企业总数的近十分之一.

涌现出了英派斯、中大、大胡子、迈宝赫、宝德龙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是国内生产竞赛类器材最大的龙头企业,成为近三届奥运会最大器材供应商.

(三)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山东省体育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初步形成了青岛、德州、淄博、日照等体育器材制造业聚集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滨海体育旅游休闲聚集区.拥有2 家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德州乐陵、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 家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青岛英派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建成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3 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3 家.乐陵市拥有规模以上体育用品生产经营企业50 余家,年产值达300 亿元,带动从业人员达3 万余人,成为全国新型体育产业名城.

(四)产业融合加速推进.体育与养老、文化、科技、健康、旅游等相关行业的不断融合.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服务、运动装备之间的融合创新正在悄然兴起,航空运动、山地户外、海洋体育为主题的运动休闲业态也在蓬勃发展.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比赛、泰山国际登山节等10 个项目获得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

(五)资本运作有序推进.“山东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由山东省体育局与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合作搭建,使全省各类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得到专业化的平台服务.山东省质检院与泰山体育集团合作,在质检领域引入PPP 模式,共建国家体育用品质检中心(山东)品牌,探索质检机构与制造企业合作新模式.

自2013 年至今,累计投入1.37 亿元引导扶持181 个项目发展,在促进全省体育产业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山东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发〔2014〕46 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9 号).全省拥有48 个省级体育协会,体育总会遍布17 市, 500 余个体育协会分落各县(市、区),形成了省、市、县联动的推进机制.

二、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产业新动能培育力度不够

一是体育产业定位不清晰.当前山东省对体育产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将体育产业仅作为民生事业来对待的占较大比例,进一步转变观念迫在眉睫,从动能转换新动力、经济增长新亮点、转型升级新引擎的定位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 以上,我国包括我省还不足1%,在国家“五大幸福行业”中占GDP 比值最低,山东省有4 个地市还不到0.6%.

二是核心业态发展不充分.体育产业共分为11 个大类,包括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及体育服务业(9 大类).据调查,目前体育用品制造业是各级对体育产业培育普遍定位所在.2015 年山东省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总产出占全部体育产业的60.4%,增加值占39.5%.而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真正核心层,其核心业态如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总产出占比仅分别为全省的1.2% 和1.9%,增加值分别仅占2.1% 和3.4%.在欧美发达地区,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体育产业不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美国体育产业核心层产值占比超过30%,全美职业橄榄球大联盟的年收入接近80 亿美元,运营利润超过9.8 亿美元,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所在必须是附加值高、链条完整的体育服务业.

(二)政策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

一是政策红利释放不到位.为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 号)、《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国发〔2014〕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9 号),从金融、土地、税费、人才、能源等方面制定优惠措施,但由于各级相关配套政策未及时跟进,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

二是配套基础工作不到位.体育产业方面法律法规欠缺,体育行业标准及规范有待加强,市场监管体系亟需完善.体育产业指标体系相对滞后,长期以来体育产业一直未进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序列.2017 年4 月始初步形成全省体育产业统计体系,才基本摸清截至2015 年底我省体育产业各项指标状况.

(三)体制机制相对不健全

一是机构设置未完全理顺.组织机构不健全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长期以来组织机构设置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面临工作任务加重与人手相对不足的现实矛盾.目前,全省设立体育产业主管部门的仅在省市两级,设立专门负责体育产业的组织机构全省仅有17 个县市区(其中德州11 个),专门承担体育产业的职能部门在其他县市区均未设立,体育产业在基层处于不知是什么、不知干什么、不知谁来干的无序发展困境.

二是协调各方机制尚未建立.2025 年我省提出体育产业总产出达到6000 亿的发展目标,现已切块安排到各市地.在实际运作中,存在“有目标无抓手”现象,尚未建立起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牵头、部门分工协作、运转顺畅的运行机制.有的体育局长反映,“不列入考核体系,从领导到地方都没有压力,认为不排名倒数第一,安全别出问题就行.”体育部门统筹领导,协调各方难度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目标推进落实力度.

(四)体育产业化程度不够高

一是政府发展体育产业经验欠缺.各级政府在传统“重事业、轻产业”的惯性思维下,发展体育事业和竞技体育经验较充分,普遍缺乏发展服务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高端化体育产业的经验.重大赛事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市场开发程度低,许多地方体育赛事处于“关起门来唱大戏,自娱自乐”“政府主导、政府唱戏、赞助商稀少、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境地.泰山国际登山节前29 届一直采用政府拨款由市直部门承办,直至 2016 年第30 届国际登山节才有所创新,由省体育局参与筹办,赞助费实现了由50 万元到300 万元质的跃升,品牌效应和社会参与度、知名度大大提升,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二是亟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目前,全国体育专业人才存在大约500 万的缺口,山东省体育产业专业人才也存在大约50万左右的缺口,体育创意、营销、策划等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策划团队严重不足,是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提升创新发展.

三、推进山东省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体育的发展机遇和变革需求前所未有,体育同经济、社会、文化、健康等诸多领域融合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未来十年将迎来体育产业腾飞发展的春天.站在培育经济新动能、打造转型新支撑点的新的战略高度,山东省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资源、产业、人口优势,把“体育+”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对其全力培育扶持,促进其尽快做大做强.

(一)加强体育产业工作领导.体育产业作为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增长点,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重点培育、积极推进.加快编制出台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工作领导机制要不断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运行格局必须协调理顺,定期研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引导、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加大力度扶持重点发展的体育产业领域、品牌.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必须加强,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数据及体育产业研究报告也要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作为一个综合科学的考核体系,要争取将体育产业纳入,体育产业发展要确保有抓手、有部署、有考核.

(二)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将体育产业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相关课程进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政府作为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助推剂,其作用要得到有效发挥,《实施意见》的系列配套政策要加快制定落实.大力实施“体育+”战略,推进体育与医疗、旅游、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文创、运动休闲、竞赛表演等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借鉴国际国内体育小镇发展经验,创建一批体育特色小镇.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标准、路径和模式等也要积极探索,对条件较成熟的场馆进行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形成可操作性和复制性都很强的建设路径和模式.

(三)积极探索精品赛事市场化运作.举办重大赛事,不仅仅是拉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引擎,更能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宣传展示城市发展成就搭建起重要的平台.坚持引进重大赛事和培育山东省本地品牌赛事并重,鼓励各地市打造“一市一品”“一县一品”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面向全球、具有山东特色的赛事策划包装,将泰山国际登山节、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等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形成体育赛事和竞赛表演健身、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赛事转播和体育传媒等上下游衍生消费在内的成熟产业链条.强化与阿里体育等专业机构合作,在赛事引进、场馆运营、体育云平台、大数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接,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以市场为主体的办赛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起来,举办体育赛事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对承办国际国内重要赛事,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单位给予重点扶持.

(四)优化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以山东省体育产业初步形成的地域特色和集聚态势为依据,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引领作用,加强协调区域体育产业的分工协作,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体育产业基地、集群,构建结构合理、点线面有机融合、形态多元的发展格局,争创更多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着力壮大体育市场主体,将国内外优势体育企业、品牌引进,对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和竞争实力的体育产品生产重点企业进行扶持,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平台型企业,使山东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双创”活动提供良好环境,重点支持全民健身服务、体育文创、竞赛表演、运动休闲等领域“专、精、新”小微体育企业发展.

(五)加快体育系统改革步伐.以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为原则,把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场馆、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将体育社团社会化、实体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积极探索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道路,有序推进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市场化程度高、条件相对成熟的运动项目的职业化发展.加快国有体育资产的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和改组改制步伐,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惠民开放,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模式,积极引入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广PPP 模式.

(六)强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山东省科教优势,推进教育和体育的融合发展,将体育产业相关的复合型、管理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加强培养和引进作为重点工作.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立体育产业相关专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和体育企业建立体育产业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开展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省级体育产业研究院及省级体育产业咨询、服务平台.加快运动员文化教育、就业指导及创业孵化.制定力度更大、更实的体育人才激励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体育职业经理人等高端人才.制订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工作的扶持政策.

此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体育产业和调研报告和动能方面的产业发展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产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
国家发改委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地提振作用 如何使新兴产业产生新型驱动力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

县域经济新动能齐鲁品牌新势力系列报道②潍坊:一座城市的新经济逻辑
身为国际风筝之都的潍坊,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放飞新旧动能转换、县域经济发展的梦想 2017年上半年,潍坊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3 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 1 在新一年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排.

县域经济新动能,齐鲁品牌新势力,系列报道昌乐:动能转换的县域命题
2017 年7 月31 日至8 月3 日,在山东省发改委指导下,由齐鲁周刊社、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主办的“县域强则山东强——县域经济新动能,齐鲁品牌新势力&rdq.

开创餐饮新零售,助力共享新经济
6月17日,“2017首届智能餐饮趋势研讨(北京站)暨饭美美城市合作启动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庆功厅举行 会议围绕未来10年餐饮发展趋势,特别是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技术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