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中西医结合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中西医结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本文是中西医结合相关论文范文与心力衰竭和中西医结合和临床效果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中西医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论文参考文献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实用内科杂志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

在医学临床中,诱发重症心力衰竭的因素较多,在疾病初发期患者生理机能会逐步减退,并影响到循环性与系统性功能,后期随着心功能障碍越发严重,可能会产生慢性心力衰竭或低血氧症状,最终演变为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若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采取常规西医诊治而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1].基于此,为进一步探析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调取2016 年8 月~2017 年11 月我科室92 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取2016 年8 月~2017 年11 月我科室92 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资料,分参照组男24 例,女22 例;年龄51~84 岁,平均年龄(72.48&plun;4.25)岁;病程8 个月~ 11年,平均病程(5.62&plun;2.23)年;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20 例、17 例、9 例.实验组男23 例,女23 例;年龄52~86 岁,平均年龄(72.73&plun;4.09)岁;病程9 个月~ 10年,平均病程(5.52&plun;2.17)年;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22 例、14 例、10 例.比较2 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到病理学的确诊;②Ⅱ级≥心功能分级≤Ⅳ级;③ 51 岁≥年龄≤ 86 岁,性别无限制;④积极配合检测及遵医嘱的患者;⑤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⑥所有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语言障碍、肾肺、免疫性、血液等疾病患者;②准备妊娠、妊娠、哺乳期的妇女;③精神障碍或智力问题患者;④依从性较差患者;⑤药物禁忌或过敏体质的患者;⑥当前正在参与或近期已经参与过其他治疗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参照组

以予参照组46 例患者常规西医诊治,口服200g 阿司匹林,20mg 洋地黄、20mg呋塞米、20mg 安托伐他汀片[2].此外口服6.25mg 美托洛尔,1 天2 次,并以患者当前病况发展为参照,对服药剂量进行合理、科学调整.治疗周期为28d.

1.2.2 实验组

以予实验组46 例患者中西医结合诊治,西医诊治方式与参照组等同,中药汤剂主要构成成分:25g 毛冬青、10g 白术、6g 牵牛子、5g 水蛭粉、15g 白芷、12g 桑白皮、15g 茯苓、10g 附子、6g 生大黄、12g 桂枝、25g 人参、5g 冬葵子、25g 黄芪、12g 葶苈子[3].所有中药均采取水煎方式,煎煮前需水浸泡30 分钟.1 天一剂,分早晚2 次服用.治疗周期为28d.

1.3 疗效标准

评估2 组治疗疗效、各项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状况.其中,治疗疗效评估标准:无效,患者体征及症状均无缓解,心功能等级未改善,甚至呈现恶化情况;有效,患者体征及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改善1 个等级,生活自理受现;显效,患者体征及症状显著缓解,心功能改善2 个等级,可自由活动.心功能指标主涉及SV、CO、LVEF、LVEDd、LVESV、LVESd6 项.不良反应主包含少尿、咳痰、水肿、心悸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 软件加以评估, 以( )代表计量资料,检验采取t;以(%)表示计数资料,检验采取X2.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治疗疗效状况对比(n/%)

如表1 所示.

由表1,可知:实验组无效、有效、显效人数占比分别为6.52%(3 例)、47.83%(22 例)、45.65%(21 例), 参照组则分别为17.39%(8 例)、43.48%(20例)、39.13%(18 例),2 组相较而言,实验组治疗疗效较优(93.48%vs.82.61%)(P<0.05).

2.2 2 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 )如表2 所示.

由表2,可知:治疗前实验组SV、CO、LVEF、LVEDd、LVESV、LVESd6项心功能指标与参照组比较,2 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较优(P<0.05).

2.3 2 组不良反应状况对比(n/%)如表3 所示.

由表3,可知:实验组少尿、咳痰、水肿、心悸人数占比分别为0.00%(0 例)、2.17%(1 例)、2.17%(1 例)、2.17%(1例),参照组则分别为4.35%(2 例)、6.52%(3 例)、6.52%(3 例)、8.70%(4例),2 组相较而言,实验组不良反应较少(6.52%vs.26.09%)(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血液病、高血压、不合理作息、劳累过度、酗酒吸烟等, 初期症状不明显,反复性强,且极易导致心脏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据大部分研究成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方案在诊治上取得显著成效,其受到广大医学者与患者的欢迎[4].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 组相较而言,实验组治疗疗效较优(93.48%vs.82.61%)(P<0.05); 治疗前实验组SV、CO、LVEF、LVEDd、LVESV、LVESd6 项心功能指标与参照组比较,2 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指标改善较为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较少(6.52%vs.26.09%)(P<0.05),明确说明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这与之前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在急诊内科中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当代临床价值[5].

该文点评,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心力衰竭和中西医结合和临床效果方面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西医结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沈 莉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桐乡市 314512【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6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李 薇贵州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贵州省凯里市 556000【摘 要】目的研究对比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4 年8 月至2015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

真武汤重用茯苓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真武汤重用茯苓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5 年3 月至2016 年6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选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 例给予常规西医.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茵对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经鼻饲泵入能全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肠内营养30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