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高校图书馆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为例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高校图书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为例,该文是关于高校图书馆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中国地质大学和高校图书馆和数据挖掘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金融服务论文图书馆建设杂志数据挖掘论文

郭晓宁,严冰,曹国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湖北 武汉430074)

关键词:数据挖掘;不同类型;读者行为特征;图书馆服务

摘 要:文章以读者的进馆人次、借还人次两个行为属性为出发点,通过筛选统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图书馆自2015年1月开馆以来,全年不同类型读者的进馆和借还行为数据,总结了不同类型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不同行为特征,进而探讨了优化图书馆服务可以采取的若干举措.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54-03

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读者层次有所差别,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因而能系统分析各类型的读者行为特征,充分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将成为制约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更精确地获取读者信息,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指导,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1].笔者借鉴了上海财经大学谭丹丹在《基于读者到馆行为分析的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一文中的统计方法[2],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数据为研究点,在分析读者进馆人次行为属性的基础上,增加读者借还人次属性值,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读者的行为数据,以及所有读者两个行为属性数据的对比,总结了读者行为的共有规律,并探讨了优化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各种举措.

1读者进馆行为数据分析

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图书馆的读者进馆人次、借还人次属性值,笔者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为例,把进馆读者分为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三大类型进行对比分析.

1.1读者月度进馆人次分析

统计分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图书馆开放一年时间以来的进馆数据,得到如图1所示的不同类型读者每月份的总进馆人次曲线及其变化趋势.

(注:1.全文属性数据统计中所指“读者”仅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学生以及学校教职工,统计时间为2015年1月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新馆正式启用之日)至2015年12月31日;2.进馆人次统计数据来自盛卡恩门禁系统数据库,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新馆的进馆数据为统计源.)

表1数据显示了2015年不同类型读者进馆人次总值以及所占百分比.由表1、图1可以归纳出以下变化规律:①读者总进馆人次与学年教学安排密切相关.月度总进馆人次最低值出现在2月或8月(与其他高校情况类似),该月正值高校寒暑假,一方面相对于日常学习阶段,在校学生人数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在此时间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实行正常工作日半天开放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进馆人次值的大小.开学之后的3月出现了数值的攀升,不排除读者参观新图书馆、体验新服务设施的行为.其余月份读者总进馆人次值则会在增加的基础上保持稳定或日趋增多,而月度进馆人次最高值出现在12月,也就是学期末的考试准备阶段.②本科生总进馆人次值最大,占到了全馆进馆人次值的83.5%,且月度变化趋势与总进馆人次相似.③研究生总进馆人次值相对于本科生有明显降低,只占到了总值的15.3%,月度进馆人次变化趋势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最低值同样出现在2月份或8月份寒暑假期间.④教职工总进馆人次值最小,仅占到总值的0.56%,且全年基本无太大的变化.因此,在校学生的进馆人次值直接决定了图书馆总进馆人数的多少,且本科生进馆人次值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变化趋势直接影响了图书馆总进馆人次的月度变化.

1.2读者月度借还人次分析

统计分析2015年度不同类型读者每月借、还图书的总借还次数,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图.借还人次数据来自深圳大学图书管理系统、汇文管理系统,并做了筛选统计,统计方法为:将借还管理系统中某月的读者借还信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然后进行分析筛选,如果相邻两行信息为同一读者的借还记录,则借还人次统计为一次,如果相邻两行信息为不同读者的借还记录,则借还人次统计为两次.

表2数据显示了2015年度不同类型读者借还人次总值以及所占全年图书馆借还总人次的百分比.

从图2、表2可以看出本科生读者的借还人次在全年总借还人次中所占百分比值较大,变化趋势与图书馆借还次数变化比较相似,研究生读者的借还人次值相对本科生读者有大幅下降,而教职工读者每月借还人次值最小,且比较平稳,没有大的变化.

1.3读者月度进馆人次与借还人次对比分析

对比2015年度每月图书借还人次值与入馆人次值,并计算得到两个属性值的差值,如图3所示.

表3列出了2015年度不同类型读者的借还人次、进馆人次值,并计算得到借还人次占进馆人次的百分比.

从图3、表3可以看出,排除2、8两个月的统计值,其余各月借还人次值均远小于入馆人次值,而全年借还人次总值仅占到进馆人次总值的17.7%,借还图书不再是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由此总结读者的图书借还行为并不是影响入馆人次值大小的主导因素.

1.4读者人均进馆人次、人均借还人次分析

读者人均进馆人次是指某类型读者在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进馆频率,由于不同类型读者个体个数不同,因此进馆人次值并不能成为某一类型读者进馆行为规律分析的决定参数,而人均进馆人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类型读者对图书馆各类物理资源以及实体服务的依赖程度.其计算方法为:人均进馆人次等于月均进馆人次/注册人数[2],计算结果详见表4.读者人均借还人次是指某类型读者在固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借还频率,此参数值的研究有利于为图书购买提供有力依据,提高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计算结果详见表5.

由表4、表5数据可以看出,所有注册读者个体平均每月进馆5.7人次,相当于每5天进一次图书馆,读者个体每月借还图书1.01人次,也就是说每月平均每位读者进入图书馆6次,其中1次的进馆目的是借还图书,其他为使用图书馆其他实体资源,享受图书馆内的实体服务.本科生读者月均进馆7次,只有1次是借还行为;研究生读者月均进馆4人次,有1次借还行为;而教职工每月少于三分之一的注册读者进入图书馆(由于教职工实行个人单独注册制度,所以教职工读者注册人数少于全校教职工人数,由此人均月借还人次远小于计算值).

2不同类型读者进馆行为特征总结分析

以上图、表数据表明,高校图书馆开展开放式服务的今天,图书借还不再是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而且不同类型读者之间的进馆行为存在很大差异.①本科生读者进馆频繁,进馆行为受学期教学、考试安排以及各类资格考试的影响比较大,进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看书、自习,尤其是在现今图书馆实现开放模式的形势下,舒适的学习环境、优越的硬件资源、大量的参考书籍成为吸引本科生进馆的主导因素.②研究生类读者同样受到各种学习安排的影响,但是进馆频率、借还图书频率明显比本科生低,其原因在于研究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文化知识的获取,而更多在于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完成各种科研成果的阐述论文发表,因此,他们依赖图书馆传统资源的比例会相对减少.③教职工类型读者进馆行为基本不受某种特定因素影响,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满足不了他们现有的工作性质的需求.当前高校教师的研究课题正日益朝着复杂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知识化、个性化的特点[3],有效获取和利用数字化信息成为他们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读者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的不同需求,势必要求图书馆资源的建设、服务质量的提高要从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视角出发,才能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3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

3.1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

从进馆行为来看,自习、阅览图书成为学生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因此图书馆的馆藏、设施、网络、环境等资源成为该类型读者进入图书馆的驱动力.针对该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服务优化策略:①加强馆内资源建设.根据学校学科特色,做到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建设工作并举,并开设读者荐购功能,使读者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向图书馆推荐优秀图书资源,满足学生读者的阅览需求;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强化网路环境建设,优化馆内环境,为读者提供安静、舒适的自主学习、研讨空间.②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提高读者的读书热情.③加强新媒体技术的扩展与更新.开通微博、微信等公众服务平台,为读者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咨询提供动态的个性化服务.④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不定时为读者提供各类数字资源使用培训课程,提高读者有效检索、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使用的认知度.

3.2提高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服务模式过渡为信息服务模式,而信息的有效利用也成为吸引教师读者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服务优化策略:①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开展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为单元,集约化的深层信息服务,它强调信息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专业化和智能化[4],以读者需求为驱动力,建设优秀的学科馆员队伍,与各个学院完成对接,通过与教职工的实时沟通交流,为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②强化资源有效获取功能建设,优化推送机制,提升信息服务质量.通过以上对教职工类型读者行为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类型读者对纸质资源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低于学生读者,由于其工作性质及科研成果的需要,电子资源的有效获取成为吸引高水平研究者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主导因素,因此,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提升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创新研究.③搭建个性化信息空间平台.该平台要做到能够系统地展示和保存用户的学术成果、公共服务项目以及一些其他活动,记录用户研究成果以及学术追踪、热点关注等行为足迹,方便用户使用、管理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如统计论文点击率等[5],同时为图书馆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分析提供有力依据.

3.3促进图书馆员素质的提升

具体做法有:①为每位馆员创造条件,使他们都能得到参加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并开展会后分享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位馆员都能及时了解知识动态,掌握基本技能;邀请专家对馆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指导,提高馆员专业技能;增进兄弟高校之间的协同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②强化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能够做到以读者为中心,提高服务技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读者提供温馨、有效的服务和专业指导.

4结语

在高校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和“互联网+”思维渗透的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也将面临重大的技术和思想革新[6].笔者对比分析了三种类型读者(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的进馆和借还行为数据,总结得出不同类型读者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图书馆的创新、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则要依赖于对读者需求的全面了解、统计、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读者的需求作为自身发展的方向,以读者的满意度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菁.数据挖掘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56.

[2]谭丹丹.基于读者到馆行为分析的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79):110-115.

[3]程水英,翁菊梅.用户信息需求与优化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3):73-75,82.

[4]夏红,李群.基于用户需求导向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以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3):165-168.

[5]柯平,王颖洁.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6):243-248.

[6]张娟.“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4):64-65,70.

(编校:崔萌)

上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高校图书馆本科高校图书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地质大学和高校图书馆和数据挖掘方面论文范文.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
摘要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呈现出电子化趋势,图书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高校图书馆服务逐步向人文化、个性化、化方向转变 高校可根据图书馆服务现状,优化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使图.

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与措施
陈 涛(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摘 要自信息革命以来,高速发展的网络迅速普及全世界,深入到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网络时代的信息服务已经呈现着个性化的趋势 但是由于高校.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档案利用服务
申韩冰(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档案利用的方式、方法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高校档案提供利用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使之日臻完善 本文阐述了在大数据的洪流下,高校档案.

高校图书馆的微信服务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实时通讯和社交平台不断出现并日益进化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微信展现出卓越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正成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与交流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图书馆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