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文 跟社会工作本科生专业适应性影响机制以上海日大学14级学生为例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社会工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0

社会工作本科生专业适应性影响机制以上海日大学14级学生为例,该文是关于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海日和社会工作和海日大学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动物医学专业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摘 要】:在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工作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产物,日益成为广泛接受的一种社会保护机制.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将近三十年历史,并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H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是全国较早开设的,也是本校为数不多的教育部文科特色专业之一.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急剧变迁的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如何促成社会工作本科学生具备更好的专业适应能力?具体而言,本文以H大学14级社会工作本科生为例,通过参与式观察、结构式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了解学生的专业适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三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专业适应现状得到普遍提高,结合笔者的具体研究素材,将基于专业特质、课程设置、专业实践、教师影响等维度,分析其专业适应过程及影响机制.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科生专业适应性影响机制

从1987年高校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招生以来,至今为止,社会工作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后来的十多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保障越来越完善,并被纳入有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议程之中.这些举措都表明,无论是社会发展进程,还是或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有效介入.然而,实践表明,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仍有限度,每年考入大学的社会工作本科生中,有四分之三左右是调剂而来的.我们试图探究这种长期处于低度承认和认知的现状是如何生成的?如果说多数学生一开始因为被调剂而对专业缺乏认知、认可,进而出现对专业自身、乃至对自身未来的迷茫,那么,如何解释通过几年的学习后,多数学生都能够改变原先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形成认同和认可程度较高的情形.质言之,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从专业迷茫到专业认同,在社会工作本科教育实践中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参与式观察和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H大学14级37名学生的实证调查,以探究社会工作本科学生的专业适应过程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专业一课程一实践一教师特质等维度,将学生有关社会工作专业适应过程及影响因素予以呈现,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和理论恰适性.

一、社会工作专业特质及方法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从社会工作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其与传统的专业有所区别,其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对专业价值观的认可是对专业认可的重要基础[1],作为专业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有其自身的特质和价值观,通过实证研究,这些特质和价值观对本校社工专业同学的专业适应有积极的作用.结合实证材料,笔者将对相关重点推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1.核心理念及专业价值观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概念,社工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服务对象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使其能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绝大多数同学指出,对社会工作的第一印象在此,在未对社工有深入了解时,通过“助人自助”一词感受到社会工作的助人有别于一般的助人活动,它着眼的不仅是问题的解决,更是案主自身能力的提高,这与传统文化中“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教人以渔,终身受用”的观点契合,同学们认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效用性更强,社会意义较为深远.

除了“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多数同学表示其他社会工作积极的服务理念也推动其专业认同和适应.传统的助人倾向于将服务对象看做“有问题的人”或“弱势群体”,而社会工作将服务对象看做因某些风险或困难而暂时失能的人,并相信他们有潜能和优势.因此服务过程中,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服务是互动合作,而非施舍给予的过程.由于社工的服务十分关注“人的成长”,因而同学们认为,积极的助人更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认同.

此外,社会工作是价值为本的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有同学指出, “专业*课上老师给我们做的选择题让人印象深刻,对于该将谁带上方舟,该将谁留下也是对我们在这个专业*的非常形象化的解释,这就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专业,我发现这个专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对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建设非常重要,但是在这样的建设中往往就是因为着重于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忽视底层人民的利益和感受,而社会工作就是为这一部分而着想,为他们谋求福利和关怀,而这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让我改观的原因.”(访谈编号:06)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体现了服务人类、追求公平与正义、促进入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同学们认为这样的价值观使自己在学习、服务中信念更加坚定,也更加认同社会工作专业.

2.专业的助人方法

多数同学提到,在最初了解到社会工作的服务取向时,对其表示欣赏的同时,也产生了疑虑,疑虑来源于不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其“专业性”体现在何处,与志愿活动的区别如何.的确,相比于理工科复杂严格的专业特性,社会工作更加灵活,但这种灵活是遵循一定的理论,在一定的逻辑框架下展开的.社会工作有“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同时在每种方法中有具体的技巧,且与心理学、法学、管理学有专业联系.同时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也体现在专业服务有详细的记录,为服务对象建立档案,社工之间也有督导学习.有同学指出: “我在实习中体会到小组工作相关技巧和专业督导的重要性,在儿童小组中,平时看似形式化的‘小组契约’实则很重要.在某次开展小组后,督导及时和我们讨论,当我们说到小孩性格活泼,场面容易混乱时,督导一语中的指出你们是否忘记和孩子们制定小组契约,我们恍然大悟.如果能与孩子约定好诸如‘活动中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别人发言时认真听讲’这些,我们的活动也许会变得更顺畅.而督导及时给我们提出很多建议,也使接下来的小组效果有很大提升”(访谈编号:20)随着学习,同学们掌握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理解了不同方法的应用情境,也尝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了解到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同学们表示对本专业更加认同和适应,更能体会到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独特性和意义所在.

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影响

对于不了解社会工作的新生来说,专业课无疑是加深其专业认识的重要途径.华理非常重视本科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每年会组织对学生的调研及教师研讨,结合多方建议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形成了有华理特色的本科教学.通过实证研究,同学们表示很多课程对自己专业适应的影响很大、受益匪浅.下文将分析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课程及其推动作用.

1.重视社会工作基础理论教育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任何专业都离不开理论,即使是重视实践的社会工作专业,也需要依托于夯实的理论.华理很重视本科生的理论教育,大一第一学期即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等课程,使同学对宏观理论有初步认识.在大二大三的课程中,开设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前沿”等课程,结合实践课程使同学们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系里在其他课程也注重理论教育,让同学了解实践的来源依据,并探究理论的本土化问题,加深了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同时,系里年轻的教室组建了读书会,定期向同学推荐好书阅读,每半个月师生共同分享一本书,读书会日益扩大,参与人数覆盖各个年级的学生.有同学在参加读书会后感慨: “非常感谢社工系读书会的开展,让我有机会静下来,明白我的浅薄和局限,让我有动力坚持下去,每2周读一本书.太重要了,现在才慢慢发现,我欠下了好多.《街角社会》、《我的梁山兄弟》、《最好的告别》、《叫魂》、《跨国灰姑娘》、《礼物的流动》等,让我接触到不一样的社会学、人类学环境,让我有了更宏观的视角和更敏感的思触.尤其是和几位老师的沟通和碰撞中,可以畅谈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对书中的观点和所学理论交流,酣畅淋漓.”(访谈编号:17)

2.重点教授核心课程并积极创新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同时也是本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校从大二第一学期起,每一学期重点进行一种方法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同时我校对此类核心课程的教学积极创新,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每一门课还配有相应的“实验室”课程,引导同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 “实验室”课程中,同学们进行实践模拟、共同撰写策划、外出实践,同时交流分享.同学们表示“实验室”课程弥补了纯理论课程的枯燥无味.并拥有更大的自主性进行实践,同时老师给予专业督导,自身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也更加认同和适应本专业.有同学指出, “个案为我打开社工之门,小组和社区工作更是帮助我打开自己,这个专业使我有更多机会去设计方案、开展活动、上台汇报,这些都是我以前害怕的事,但现在慢慢得心应手,社工专业对我的性格塑造起了一定作用,也使我的软实力有了提升;同时,课上讨论的一个个案例,老师潜移默化间的影响,使我形成较正的三观,对新事物新发展也持有较为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现在网上出现了一个新闻,我不会像以前被舆论带着走,急于下结论,而是会透彻的看问题,开始尝试用社工的角度思考.”(访谈编号:24)同时我校社工系的核心课程并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还很注重对人文情怀的培养,如个案社会工作中,老师要求同学给自己最爱的人(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父母)写信,在全班朗读,并请求回信,看似平常的作业,但同学们在写的过程中,其实是对自己成长的回顾与梳理,也是与家人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课堂展示时许多同学的真情流露引发共鸣,大家表示与家人互通信件,让彼此更加亲近,也破除了很多隔阂,普遍表示很感谢专业课上有如此的展示机会.

3.打造自身特色课程_成长小组

为社会工作专业新生开展体验式实践课程有助于其更好了解并适应其专业[2], “成长小组”是本校社会工作专业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实践课程,也是大多数同学反映的“让自己对社工产生认同和好感”的重要课程.“成长小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讲台—一固定座位”的教学格局,在社会工作实验室(本校社会工作系的专门教室)进行开放自由的教学,同学与老师围坐,氛围及其轻松友好.该课程中,重点内容为对自身的探索、对专业的了解及对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同时通过访谈的方式对话高年级学生交流经验,通过小组活动增强专业技能和团队凝聚力.该课程不以最终成绩为重心,而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专业认同.同学们表示社会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专业,而成长小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极大的加深了自己的专业认同和适应.

4.具有多元选择的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为每个社会工作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本校社工系也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根据实证研究,同学们表示选修课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并能深入了解社工的相关服务领域,对自己的专业适应影响很大.系里开设了如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具体服务领域的课程,为对相关临床服务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指导:也开设了社会工作历史传承、社会工作名著选读等课程,增加同学对社会工作中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了解;同时开设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等课程,强化同学们的专业研究方法.

5.重视专业实习课程

社会工作是极其重视实践的专业,除了核心课程的“实验室”课程,本校社会工作专业从大一起,每学期都开设实习课程,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课程有详细的内容和要求,同学们普遍反映,专业实习是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认同及适应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本部分与下文“专业实践中加深认同和适应”中内容有所重合,故在此只做简略概述,关于本校专业实习对同学专业认同和适应的推动作用,将在下文详述.

三、专业实践中产生的认同和适应

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对于社工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情感性认同的重要途径[3].同学普遍反映,专业实践对其认同和适应专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校重视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实践,从大一开始即设置基础实习、综合实习等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开展专业服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机构探访,加深对社工职业的了解,社工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活动,在服务中尝试运用专业技能,此外,由社工系学生创办的公益社团影响力日益扩大,也增强了同学的专业认同.

1.机构探访加深对社工职业的了解

社会工作机构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我校社工系多次组织、要求学生进行机构探访,并撰写探访报告.社工在目前属于新兴职业,较多同学在最初因不了解其就业方向和职业内容而表现出不适应,对社工机构的探访使同学了解社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也了解了机构的运作模式,如如何获得项目资金、如果进行项目投标、如何对项目进行评估等.机构探访给予同学感受社工职业的真实环境,使同学接触落到实处的服务,加深了同学的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

2.专业实习课程中受益匪浅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大一第二学期起即进行专业实习,分为四学期的基础实习、一学期综合实习及一学期毕业实习.基础实习主要是在学习个案、小组、社区等理论课程基础上进行实践,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开展专业服务.根据实证研究,多少同学表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习中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在实践中检视出自己的不足,更加意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服务所获得的成效和服务对象的满意使自己充满自豪,体会到自身价值,也增强了专业认同.如开展个案时,服务对象最初普遍不了解社会工作,多数是为了帮助同学完成作业而成为“服务对象”,但同学们在两个月时间内运用专业技巧认真服务,帮助一些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这对同学的实习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同学也反映实习中体会到实践的不易,有些用简单言语表述的技巧在实践中则较为困难,如社区工作的实习中,有同学说, “在社区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居委会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邻居关系的处理上,又或者是社区的管理与建设上,她都有较为成熟的处理方法与规划方案,在这样一个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非专业者的面前,我又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不得不承认,我从她那里学到很多.但随着摸索,我掌握了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社区工作的技巧,开展活动中也体会到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性,我们运用了一些方法使原本陌生的居民很快建立关系,并愿意为建设社区团结起来.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不足,两个多月的实践使我更加适应社会工作.”(访谈编号:12)专业社区实习从联系社区、需求调查、活动开展、评估都要学生独立完成,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同学们需要自己探索,独立开展服务的过程也是同学们不断提高专业适应力的过程.

3.专业社团扩大社会工作影响力

微笑益GO是由我校社工系学生创办的公益性社团,近年来作为学校的“五星级”社团,其影响力不断扩大.社团长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如农民工子弟小学的支教活动,吸引众多社工专业学生的参加.社团会在国际社工日等重要节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活动,宣传社会工作理念和专业方法,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其活动反响热烈,受到多方好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宣传、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专业认同,同时得到他人认同也会增加同学的自我认同感.

4.主动参加各类志愿活动

大学生在享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发挥自己所长,服务和奉献社会.除了课程所规定的专业实习之外,本专业同学均表示大学三年内参加了丰富的志愿活动,源于热心公益的初衷,也源于对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认同.同学表示在参加志愿活动中,会有意识的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运用到服务中,如服务个人时,会不自觉使用同理、倾听、澄清等技巧;服务一类人群时,会带入小组工作理念,注重小组动力的培养;开展更大范围活动时,会运用社区工作的技巧,同学们认为运用了专业方法之后,更能体会到社工助人与一般志愿助人相比的专业性,当看到自己的助人获得成效时,极大的增加了自己的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

四、本校社工系教师的言传身教

社会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不仅应注重知识的教授,也应注重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这离不开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4].我校创新教育制度,实行全程导师制,从大一起为每位同学配备专业导师,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此外,我校社工系老师对社会工作有极大的情怀,并用独具魅力的个人特质影响同学们,促进同学的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

1.全程导师制重视学生个人发展

我校除专业教学外,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人成长,故突破传统的教师授课制度,采用全程导师制——从大一起,每位同学都有一位全程导师,同学可以向老师请教有关学习、生活的困惑,导师和学生定期沟通,拉近彼此关系.根据实证研究,同学普遍反映十分喜欢全程导师制度,一方面“导师制”多用于研究生中,而社工系本科即为大家安排全程导师,感受到系里重视学生的发展,也拉进师生距离;另一方面刚入学时,同学普遍对专业感到迷茫和不适应,也怯于与老师沟通,但全程导师制度使每位同学都有对应导师,这无疑为同学们向老师请教问题、诉说压力提供实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而社工系导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对待同学,推动了同学的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

2.社工系教师个人特质影响显著

教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根据实证研究,同学们普遍反映社工系老师的个人特质对其专业适应影响深远.社工系老师还很乐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并非常关注学生的成长.社工系老师不仅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对社会工作专业有极大的“情怀”,这种情怀使他们在遇到困境和挑战时依然坚守,也深深影响了社工专业的同学.有的同学指出, “W老师坚守社会工作价值观,将社会正义和奉献作为行事的准则,在浮躁的社会中坚持善良的初心,有一次他的课程提到为一个社会项目面试学生,在问一位理科生胜任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学生回答到是自己的专业技能,W老师则说是你的价值观是否端正,因为如果一个技术精湛的人没有善良的心,谁能保证他不会用掌握的技术去谋私利而危害社会呢?”(访谈编号30 )也有同学指出,“F老师自身的亲和力使同学感到平静和温暖,给人母亲般的温暖感受,她用感恩的态度叙述一路走来并不平坦的社工路,并鼓励大家不畏艰难走下去,大家都愿意主动向其吐露心声.”(访谈编号:18)这些老师的个人特质使同学们相信学习社会工作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能提升自身修养.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结构式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对H大学14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过程及其影响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同学们的专业适应性得到普遍提高,基于专业特质——课程设置——专业实践—一教师影响四维因素,成为检视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专业适应性的主要影响机制,并总结了H大学本科教学经验.同时,本文的局限在于重点探究本科生专业适应的推动因素同时未涉及阻碍专业适应的因素,专业适应是一复杂的动态过程,理应存在“推动”、“阻碍”双重因素,应是双重力量交织的过程.笔者在今后将继续对专业适应这一动态过程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双重因素影响下的专业适应,总结推动因素加以推广,检视阻碍因素提出完善策略.

上文总结:上文是适合海日和社会工作和海日大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社会工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转专业政策对大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上海Y大学转专业数据的相关性
摘要对于理论上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转专业政策的作用,许多文献中都有定性的分析,但是在定量研究方面,尤其是对转专业政策能否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相关研究比较少见 本文通过对大学学业成绩与学生转.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与以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为例
刘晓龙(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本科生通过高校学习后是否具备相关核心能力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我国高……教育体系中某些弊端的影响、职场应聘的畸形需要,最主要的影响因.

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分析
摘 要 随着浙江省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巨大,同时不少高职院校培养的汽车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流失率又高,其职业素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 为此,我省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按照国家和浙江省.

区域中心城市退休人群适应性影响探究
陈鸣秀 赵思宇(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摘要本文基于保定市的155份退休老年人调研数据,考察了保定市退休老年人退休适应性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得出区域中心城市退休过渡问题比一般城市严重;保定市老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