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十八大类有关论文范本 和论中国强军思想的演进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为据方面论文如何写

主题:十八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论中国强军思想的演进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为据,本文是关于十八大类论文范文数据库和中国*和强军和报告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十八大论文参考文献:

十八大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障.从十八大召开到十九大召开的5 年时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硕果累累.进入新时代后,新的主客观条件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有相应的变化.十九大报告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强军思想,即新时代强军思想.十八大报告到十九大报告中,党的强军思想的演进是新时代的党和人民智慧的凝练.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中国;强军思想

20世纪初,为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以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从大革命以及随之多次起义失败后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了武装力量对于一个领导革命事业的政党的必要性.“杆子里出政权”是当时党对拥有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进行的最精辟的概括.以此为起点,军队建设就成为了中国在进行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军队更是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大责任,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融为一体.在之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防和军队建设都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被不断提及.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都根据当时历史环境的需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措施.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硕果累累.但在迈入新时代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势必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也有相应的变化,而其新的理论必须符合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与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不同阐释和要求,正是这种规律的直接体现.

一、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

中国是在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视指导理论的政党.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不仅包括理论对实践活动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而且要求理论应该根据实践中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更新.指导理论事关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军事思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明确了在“新形势”下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新的指导理论,是在全面总结全党十八大以来的5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遗留的不足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扣客观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当今世界,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博弈加强,国际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这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紧跟时展脉络,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就要求进行理论的创新.新时代的新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只有紧跟时代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国防与军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正如列宁在《怎么办》中所说:“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只有以不断创新的、先进的指导理论为指南,才能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实现强军梦.

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功能

事物的功能是由事物内部机制所决定的,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因而十九大报告延续了十八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功能的提法.

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提到:“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功能.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西方国家就没停止过为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国而采取各种手段.其中,军事力量的威胁是最直接的手段,这使得中国不得不重视防御性的国防建设.一方面,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上十分落后,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既要发展轻工业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又要发展重工业,防止敌人来犯.当时的领导人提出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另一方面,中国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决定了的性质,决定了国家的制度,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会像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那样进行资源的掠夺和资本的扩张.这是“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的根本原因,由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对我国国境安全的挑拨,比如,南海事件、洞朗对峙等,妥善有效地处理好这些事件不单需要外交策略,更需要强大的国防和军队这些客观条件作为有力支持.这表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功能将继续发挥作用.

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与动力

目标的确立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反映了实践主体对实践活动所指定的预期目的和价值期望,具有现实性.而目标的产生和达成则需要一定动力的驱使,而动力主要是由主体内部的矛盾运动所产生,同时也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

1.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

对比两次党代会报告可以看出,在十八大报告中,主要是强调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在21世纪初党制定的国防军队建设“三步走”规划的第二步的发展目标,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而在十九大报告中,以“强军”这一概念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概括,指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一强军目标体现了更强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同时也是在总结了中国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

“听党指挥”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从大革命失败到南昌起义的爆发,是中国建立人民军队的初期,当时对于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还缺乏经验.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中溃逃之人很多,由起义初期5000人的部队很快变为仅剩700人,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党对工农士兵进行的宣传和政治工作,士兵甚至不明白的意义,使起义仅仅成为了一种单纯的军事行动,忽视了党的领导.为解决这一问题,时任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在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改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军事制度,在连队建立党支部,保证党的思想路线能够在基层士兵队伍中得到宣传.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上,通过的决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指挥”的重要军事原则,最终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后来取得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军事基础.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总结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听党指挥”这一原则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和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和灵魂.

“能打胜仗”从根本上概括了党对人民军队内在功能的价值需求,将其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其价值生产,以满足新时代强军强国的价值消费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能打胜仗”作为军队功能的核心,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方向,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作为新时代强军建设的目标之一.

“作风优良”是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保证,其内涵十分丰富,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严格纪律;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政治本色;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群众路线和制度,等等.它是对革命战争年代中一点一滴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据史料记载,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西吴起镇时,当时的吴起镇仅有11户人家,难以供养起7000人的大部队,红军战士就露宿在野外,因为做饭的锅不够用,便向老乡借了一口水缸和一个瓷盆,结果缸和瓷盆全烧裂了,于是红军向老乡赔了两块银圆.后来这口锅被称为“红军锅”,现存于陕西吴起革命纪念馆.这正是红军不进民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失误就有相应赔偿的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

2.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动力

动力受事物发展的内外因作用而产生.十八大报告指出:“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表明了当时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的动力是由“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的要求与我国国防和军队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的军事实力的落后之间的矛盾产生的,这主要强调了“世界军事革命”这一外部因素.十九大报告提到:“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这表明,新时代下我们强军目标的动力来源于国家内部的要求,是“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与当前国防和军队的实力不能满足适应这种深刻变化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当前社会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西方国家制度的普世价值等对我国社会的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刻不容缓,因此,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复杂形势对我军坚持听党指挥这一根本原则提出的严峻挑战.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因而信息化战争这一全新的战争形态对我军能打胜仗提出的严峻挑战.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军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也提出的严峻挑战.只有认清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实现目标措施.对我国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准确把握,是强军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

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新时代对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而订立目标后,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路径以及有效的措施.

1.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路径

“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的路径.在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目标,在“三步走”战略构想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更加细化的发展规划,即“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新增加的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任务相一致.

国防和军队的强大是实现国家强大的必要保障.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现代化的国防作为支撑.若无强大的国防,国家就不会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即使有千万的黄金白银储备,最终也会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威胁下被夺走.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科技落后,清末的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完全落后于列强很多,从战争开始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在一次次的战争失败后一次又一次地支付了巨额的赔款.据统计,从《南京条约》开始,1842年第一次战争赔款银元2100万元、1860 年第二次战争赔款白银1600 万两、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赔款白银50万两、1881年中俄《改订伊犁条约》赔款俄币900万卢布(合白银500万两)、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赔款白银2.3亿两、1901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赔款白银4.5 亿两.近代中国在战争赔款中,总共支付了不少于10亿两白银.中国的劳动人民千百年来辛勤劳作付出所创造的财富就这样因为战争的失败而被无情的夺走.因此,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十九大报告中新提出的发展路径符合国家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举措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举措主要有“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等.十九大报告中除了坚持上述几点,还提出了“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这一新的举措.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传统的作战方式不断地发生变革.从公元前后人类初步掌握金属冶炼的冷兵器时代,逐步过渡到黑时代,再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时代,然后发展到20世纪末由网络技术的成熟开启的多元一体化联合作战新纪元,作战方式的变革无一不是由技术更新所引发的.而在当前新时代下人类发展进入全球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时代,技术变革是军事变革的起点,势必产生新的现代化作战方式.我国的军事势力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是可以缩小并最终对其进行超越的,而其关键则是要进行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将其转化为军事领域的现实成果,以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这需要把创新放在发展举措的核心位置上.因此,十九大报告新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开展的科技创新这一新的举措,这是在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深刻总结之上得出的科学的理论.

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新时代的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的等人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的理论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再到十九大报告中确定的新时代的强军思想,无一不闪耀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之中,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的变化,目标与动力的确定正是对其准确的印证.理论的建立来源于实践需要,客观条件的变化就要求对指导实践理论进行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路径与措施,其理论出发点正在于此.现实的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功能设置是围绕着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展开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需要而构建.

中国提出的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凝聚了党和人民的智慧,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强大的国防和军队的建立必将为开辟中国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开启人类文明社会的新篇章提供可靠的力量保障.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中国*和强军和报告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十八大本科毕业论文十八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依法从严治军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学习在党的十九大所作报告体会
文 高东广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立起了伟大旗帜、提供了行动指南、标定了历史方位、开辟了广阔前景、提供了组织保证 这个报告是一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彰显了以为核.

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演进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40余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口的发展方式和轨迹 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而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方略,对于修正人口总体失衡,并保持人.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可能的10大变局
徐洪才,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1996年获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研究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证券业协会国际证券分析师和证券保荐人考试命题专家.

砥砺奋进新时代同心共圆中国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 当前,全国全党正在掀起全面学习宣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结合这段时间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我们谈谈对十九大精神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