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特色小镇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城市更新的一种开发区和特色小镇相结合和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特色小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城市更新的一种开发区和特色小镇相结合和,本文是特色小镇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创新开发区和小镇和探索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特色小镇论文参考文献:

特色小镇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理论期刊城市轨道交通论文城市规划毕业论文城市规划杂志社

文/方菁菁

2016 年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城市更新的内涵是重构生态与生活系统,形成有历史传承、有城市温度的复合社区,营造富有社会创新与民间活力的包容性社区,其维度是植入新兴功能,保存历史脉络形态和塑造地方特质.可以说,城市更新与特色小镇建设是当今城镇化发展的两大主题,两者的内涵有着互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绩效,在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集聚和发展工业、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但随着一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以及制造业产能过剩、库存增加、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开发区亟需再次升级现有模式,而“特色小镇”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创新,其建设经验可作为未来开发区模式转型升级之借鉴.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与特征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从根本上而言,特色小镇是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业内生性,特色小镇根植于原有特色产业之中,每个小镇围绕单个产业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二是功能复合性,特色小镇不是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产业基础上,孕育鲜明的特色文化,进而衍生出旅游功能,并辅以必要的社区配套,是一个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有机复合体;三是形态小而美,规划面积一般不超过3 平方公里,建成面积在1 平方公里左右;四是运行机制新而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凸显企业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从2016 年7 月开始,国家和地方接连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特色小镇.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 到2020 年前,将培育1000 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随后,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由此,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得到广泛认同,并在全国各地有效推广.

二、特色小镇为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一)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及转型压力

我国开发区建设始于1984 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家各种种类与层次的开发区,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 家,其2016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包括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都保持了较高水平,分别占当年全国比重的11.2%、19.4%、6.3%、9.6%和12.1%.笔者所在的上海市有漕河泾、闵行、虹桥等6 家国家级经开区和23 家市(省)级开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7.69%,2016 年完成工业总值24576.86 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总值的79.07%,营业收入27375.74 亿元,实现利润2335 亿元.6 家国家级经开区以2.13%的占比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15.8%的工业总产值,14.14%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从以上数据可知,无论是在全国还是上海,作为地区经济增长极和经济发展、产业集聚载体和平台的开发区仍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兴建开发区是我国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路径,其依托的“开发区治理模式”也构成了我国治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虽然开发区模式在经济绩效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困境,主要表现为产业困境、经济困境等,如随着城市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土地供应瓶颈凸显;传统开发区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配套,公共服务不足矛盾突出;兼具政府与企业双重身份,便于权力扩张和资源整合的同时,开发区带动经济发展的这种治理模式面临着转型挑战.

(二)特色小镇和开发区的共性与区别

1. 特色小镇和开发区的共性

(1)两者都关注重视产业发展.特色小镇与开发区(产业园区)的共性在于都以产业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强调主导产业的发展,注重产业定位、产业特色、产业平台等,强调高端要素和优质产业的集聚,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重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2)两者都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开发区(产业园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十分关注招商引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都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倡导绿色招商、绿色制造、绿色创新等.

(3)两者都重视集约集群.重视推动“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型.都积极搭建资源集约化、产业集群化的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两者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研发、设计、创新等上游领域及商贸、物流、会展等利润空间较大的下游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品种类,实现功能升级、流程升级、产品升级.

(4)两者都强调创新招商、投融资体制机制.强调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如,对项目建设用地给予重点保障,在企业投资、科技创新、员工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继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协助企业融资难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合理减少审批事项,缩减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提高政府服务企业发展效率.

2. 特色小镇和开发区的区别

(1)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等,是具有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强调的是特色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等结合,是一种产业与城镇有机互动的发展模式,讲求产业、居住和服务等空间功能布局的紧凑、协调、和谐.而开发区(产业园区)大多规模较大,居住、服务等功能不够完善,对附近的城市依赖性强.

(2)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上看,也提出特色小镇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这是一种以吸引要素集聚、促进产业发展为核心的空间开发模式.不同于以产业为主体、主要作为发展工具和空间载体的开发区(产业园区),特色小镇以居民为主体,具有多元的功能、完善的服务、社区的认同、浓郁的生活氛围.

(三)特色小镇对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借鉴意义

1. 特色小镇是对治理要素的综合利用.在人口结构方面,特色小镇从原住居民聚集地变为各类高端与创新人才汇聚地.小镇完善的配套服务成为各类人才留下的理由.小镇营造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良好环境,将使人口导入增加,带动新增就业人口,新增工作岗位,提升当地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总面积3 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面积1 平方公里左右”的特色小镇,不可能像过去开发区建设“摊大饼”,通过粗放型经营推高经济总量.特色小镇的“特”,必须从创新中寻求、从资源优化重组中寻求,最终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特色小镇战略是真正意义上的“底层要素创新”,也有力了传统开发区模式遭遇的人口、土地等瓶颈.

2. 特色小镇能有效回应多元化公共服务诉求.开发区模式秉持的是一种典型的发展型政府逻辑,经济成长指标是开发区管理机构的中心任务,其公共政策难以反映、平衡日益多元化群体的差异化诉求.特色小镇建设则把企业、创业人员、旅游者、本地居民等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公共服务需求融为一体,相互补强和增进.特色小镇战略实现的经济发展成就迅速转向社会建设成果,使全体社会民众可以更快分享经济、产业成长带来的好处,真正实现“人本”意义上的产城融合.

3. 特色小镇有利于未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开发区设立之初大多位于城市郊区,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开发区不断被外扩的中心城区包围,成为了城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产城融合问题逐步凸显.而当前,特色小镇已经具备城市化进程新业态的战略地位,并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承接城市产业、人口和资源等外溢.相较于产业园区更偏重于生产定位的业态,特色小镇更多了生活和生态的元素,更好地迎合了“人口、文化、生态、产业”等多方诉求.

4. 特色小镇理顺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除了上海闵行、虹桥、漕河泾等开发区采取公司制管理体制外,大多采取“管委会-公司”的组织架构.该模式使政府能有效整合、动员各类经济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引领者,而其他市场和社会主体是跟随者,市场机制服从于行政机制.但特色小镇则是聚合政府、市场与社会资源的空间与平台,政府资源能够利用“小镇”作为载体与市场、社会资源实现更好的协同合作.政府不再直接介入大规模的建设与投融资工程,进而大大降低廉政方面的风险.

5. 特色小镇能形成有效问责机制.由于区域开发项目往往涉及多元要素,责任链条不够清晰,尤其我国对决策权的问责仍缺少有效手段,“审批制”园区设立模式往往存在责任虚置的问题.特色小镇建设则用“创建制”代替传统的审批制,“宽进严定”、“能进能出”的原则,以及公示考核的流程,都保证特色小镇创建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

综上,特色小镇更轻、更有特色;而开发区更重、更突出经济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相通的:两者都是对特定区域内各类元素的优化重组,都强调单位面积和投资的产出比等.特色小镇模式并非对开发区模式的完全否定或全面取代.开发区可以通过建设“特色小镇”为依托,保有其产业优势的同时,弥补其产城分离、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短板,并逐步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典型案例

(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从浙江省第一、二批78 个特色小镇来看,首批37个特色小镇吸引了3300 多家企业,完成投资480 亿,有5 个小镇投资已经超过20 个亿.涌现出一批综合效益好、特色鲜明的案例,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推广,许多省市也开始学习浙江建设经验.

2015 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的原则,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等七大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其主要经验与作法包括:

1. 统筹能级高.浙江的特色小镇由省政府直接推进,与以往地方层面 “小打小闹”不同,多地特色小镇是全局性的大手笔,在土地、资金、税收优惠、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支持.

2. 实行多规合一.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集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不仅编制概念性规划,还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确保小镇规划可落地.

3. 突出企业主体.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 等融资路径,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的真正主体.

4. 宽进严出、优胜劣汰.特色小镇不采用审批制,而是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制,通过省市二级联动,分级分批梯度创建,成熟一个认定一个.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实施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以及期权式财政奖励,只有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省里才将土地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60% 给予配套奖励,而对3 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奖励的用地指标.返还财政收入部分也只能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落实.

综上,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超越了行政区划的范畴,也超越了通常意义上产业发展的范畴,其本质是对特定空间内各类生产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的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对政企关系、政社关系的一次重新定义,也是对区域治理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从这意义上讲,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尤其在中国经济步入调整期、传统开发模式出现疲态的情况下,“特色小镇”以其对政府公共服务、产业资本及社会元素的全新组合,激荡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

(二)上海嘉定安亭镇“汽车未来小镇”案例

1.“汽车未来小镇”基本情况.日前,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公示名单,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榜上有名”.安亭镇位于上海市嘉定区西南部的安亭汽车城板块,是上海的西门户.2001 年,安亭区域规划建设为上海国际汽车城,规划面积100 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1000 亿元人民币.经过十五年的快速发展,安亭汽车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态全产业链基地之一,以汽车制造为依托,发展出集研发、制造、教育、文化、F1 赛事、旅游等于一身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包括上海大众、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等知名汽车企业的总部都坐落于此,以及以蔚来汽车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汽车研发机构总部、中国汽车行业的相关协会等都已入驻汽车城的创新港.2016年,汽车城整车产量达194.9 万辆,销售超200万辆,产值达2286 亿元,率先成为中国整车年产量突破100 万辆的生产基地.据悉,2015 和2016 连续两年嘉定区的GDP 总值排行稳居上海市前三名,而大部分GDP 产值其实是由汽车城贡献的.

2.“汽车未来小镇”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据公开资料,发展初期,最困扰安亭镇的不是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而是产业化进程远超城市化发展,有高端科技产业,但无法挽留产业人口在此生活,无法为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与之匹配的城市配套服务.意识到产城发展的不均衡性,安亭镇对标市中心的城市配套服务,先后引入了一些高端商业业态,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完善城区配套,又引入有城市配套服务能力的开发商进驻,携手共同盘活安亭.安亭新镇之所以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典范作品,是因为它不仅将“产”和“城”的功能模块同步规划,还因地制宜,将“产”和“城”做到了动静分区,通过区域内最大的城市绿带和黄浦之流吴淞江天然分隔,形成了产与城,动与静的有效分区.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的实践表明,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完全可以和社区融合,主要是在产业选择和城镇的功能选择方面要在源头上规划设计好.从目前安亭镇的产城融合发展建设模式来看,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产城融合、多规合一,形成了以产业为载体,商、住、文、教、旅、医、行等多重要素充分融合的模式.

3.“汽车未来小镇”的借鉴意义.从安亭镇建设“汽车未来小镇”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必须具备几个特点:一是有鲜明的主导产业,而且这个主导产业是比较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二是城镇或者社区的功能比较完善,所以住在特色小镇就和住在城里一样,享受到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是生态宜居,生态功能比较适合人居住和生活.

安亭镇提出到2020 年,基本建成汽车全产业链互动合理、产业创新引领优势突出、文化底蕴魅力彰显、城市环境宜业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领先、以“汽车未来”为特色的产业重镇、人文古镇和宜居新镇.

四、关于探索建设闵行开发区“创新创业小镇”的思考

许多开发区在建设初期受招商引资的局限,尚无法实现产业链的相互配套与耦合.而特色小镇模式能够将主导产业、研发机构、产业基金、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服务配套、生活服务配套等多种功能聚集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真正成为知识互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新型园区模式.开发区可依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利用对外空间拓展时机,通过布局相关产业链,完善各类平台和生活配套设施,培育特色产业小镇.在当前形势下,笔者认为,其所在的闵行开发区也可以探索尝试借鉴国内特色小镇的创建经验,利用空间拓展时机,打造“创新创业小镇”,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一)闵行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闵行开发区)是1986 年8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经过30 年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和特征,已逐步形成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销售、技术服务、地区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开发区产业格局.但当前闵行开发区也面临面积偏小,园区土地稀缺,园区生活配套资源少,第三产业不发达等问题.

为此,为促进闵行开发区进一步转型升级,在上级部门决策部署下,闵行开发区按照“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战略,与开发区所在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发闵行开发区西扩的1.14 平方公里区域(即闵行开发区西区).闵行开发区西区的产业定位是以智能化转变生产方式,以“互联网+”转变管理方式,将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核心区和扩区部分)打造成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智能制造产业社区的示范样本.

(二) 开发区“创新创业小镇” 的培育设想

在对闵行开发区西区未来的开发上,除了传统的利用规划和政策影响的方式推动产业园区的形成,也可以探索将开发区西扩的1.14 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创新创业小镇”,强调“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叠加的特点,使其成为园区转型的重要路径.具体培育设想有:1. 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闵行开发区“创新创业小镇”设想在全国率先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率先成为集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产业社区,定位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和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的竞争力聚焦点.“小镇”可承接闵行开发区核心园区高端研发、智能制造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务模式,推动知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在产业布局上,设想将按功能区分为两大区块,即产业功能区和综合服务配套区.产业功能区是“创新创业小镇”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通过进一步厘清产业布局,凸显集群优势.综合服务配套区以“创新创业小镇”所在的闵行区马桥镇与江川路街道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更新,同时为小镇提供综合公共服务支撑.

2.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美好的环境品质是城市外在物质环境和内在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城市品质不仅关乎美好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闵行开发区在发展经济,抓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长期注重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2014年3 月,开发区被国家环保部等三部委联合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开发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提升生产生活环境配套方面的实践,契合城市更新以美好人居环境塑造为基本目标的理念,整个开发区在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环境格局.“创新创业小镇”建设中可以依托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良好资源,打造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为“小镇”企业员工及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小镇”可以做到科学规划,平衡好产业用地与文化教育科研用地、住宅用地的供地结构,建设集中式商业、中高端酒店、公租房、人才公寓、孵化中心等项目,解决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生活难题;如,可以复制闵行开发区核心园区有关做法,如在小镇开通EVCARD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点,创新小镇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再如,可依托闵行开发区与天津开发区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在小镇企业中倡导和推进绿色制造理念;还如,可借助开发区与上海电力股份公司签署的《综合智慧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小镇新建建筑资源,开发分布式光伏等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建设环保、绿色、低碳、宜居的美丽生态小镇等.

3.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创新创业小镇”所处的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竹冈、沙冈、紫冈冈身带和四千多年历史的马桥文化遗存,在中国考古史和上海成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马桥镇建有以举办国际顶尖网球赛事为主的国际网球中心等一批高档体育场馆和设施,形成了具有马桥特色的现代休闲运动区;黄浦江上游一级水源保护区,建立了以保护上海母亲河为主题的水文化公园;马桥镇开展“文化天天乐”、手狮舞、象棋、广场文艺等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动.闵行开发区“创新创业小镇”还可强调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方面.带动发展工业旅游,使其成为上海南部创新创业文化的体验中心;围绕适于产业化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有价值的文化习俗与节庆、演艺、赛事经济相结合.此外,借助特色小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小镇居民文化素养,丰富特色小镇文化生活等.

4. 开放创新的开发建设模式.特色小镇是一种投资量巨大,投资时间长,且短时间不宜见效的大型投资项目,因此在特色小镇定位策划明确后,需对特色小镇项目进行详尽的投资测算,以最终确定项目的开发建设模式.在探索“创新创业小镇”的开发机制上,可采取"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 的开发模式,由闵行开发区重点把握规划建设方向,聚集各方资源共同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可顺应国家推广PPP 运营模式的趋势,设立特色小镇PPP 资金,吸引国有、民营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建设,特别是利用资金优势,启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使其在开发区“创新创业小镇”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文作者系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国家级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工程师

总而言之,这是关于经典特色小镇专业范文可作为创新开发区和小镇和探索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特色小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城市更新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以新河浦文化街区为例
【摘要】本文深入挖掘新河浦片区独有的老东山文化资源,通过“微交通、微空间、微要素”的改造策略,以6条主要历史街道作为空间载体,串联老东山12处历史文化遗迹和8处微空间,打造一条.

城市修补:渐进式城市更新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 ”这是会议第一次使用“城市修补&rdq.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要关注城市更新和文化保护
“中原经济区规划” 是迄今国家已批复的规划覆盖面最大的一个国家级区域规划, 它以河南为主体,不仅是建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

张颐存量物业的养老改造,是城市更新 趋势
本刊记者一赵晓丽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2050年中国老年市场和养老产业规模将增长至48 52万亿元和21 95万亿元 由此可见,中国的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