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地质环境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和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分析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地质环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分析,本文是地质环境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和分析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地质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地质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地质论文地质类期刊地质期刊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摘 要: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破坏性,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文章基于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形成与现状分析,重点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的要点.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安全建设;区域地质环境;应急处置方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3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11.152

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一般而言,地质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从而使得地表层发生移动形成的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性,如果不加以防治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所以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但是地质环境也有积极的一面,所以应该把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利用积极地结合起来,既能减少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又能使地质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和利用地质环境之前,首先来分析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形成与现状.

1.1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现状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于地表作用或者人为不正当行为导致地质环境发生恶性变化,引起地表的变化,引发比如泥石流、滑坡等的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和不可预测性,目前为止,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及时预测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把这种灾害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减少对人们、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近年来,一方面是我国本来就幅员辽阔,部分地区得不到有效的环境监测,一旦发生灾害又很难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防治,所以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灾害的强度很大,受灾的面积越发被放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一些不正当行为也在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桎梏.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大对环境的监测控制,采取措施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对于受灾比较严重或者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施对地质灾害的监控与防治.

1.2 地质环境的形成和现状

地质环境指的是岩石、水和大气等物质所组成的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发生作用,互相交换能量,随着地球的运动,地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环境中,是由于生态环境中各种物质、各种能量发生作用形成的,其存在于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中.所以对地质环境加以研究能够了解地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可以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出科学预测.

2 地质灾害防治

2.1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相关地质灾害防治部门需要在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进行水土、地质特征的调查分析,从而可以提高对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在调查中需要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建立应急防治方案,为之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2 建设地质灾害警报装置

地质灾害防治的另一关键措施是要建设地质灾害警报装置,通过高效的警报系统及时地预测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并通过发出警报能够使相关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及时得到灾害信息.在警报装置建设部分,主要是预警的管理和预警的技术,也就是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地质灾害的层级,再采取先进的设备仪器准确地定位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并捕捉到地质灾害发生时详细的灾害信息和当时的地质环境情况.同时还需要采取行政手段对所捕捉到的地质灾害预测信息进行公布,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决策,然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灾害控制.

2.3 建立健全搬迁机制

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预测之后,需要对预测到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具体位置,所波及的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对于那些地质灾害发生中心地带,波及范围广,造成后果严重的地区应当按照搬迁机制组织当地居民进行搬迁,把居民有组织地安全地转移到预先设置的安全区域,并对受灾人民进行安抚工作.如果受灾地区受灾严重,还需要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可以从人文环境建设和自然环境建设两方面着手.加强对房屋建设质量的监控,保证灾后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2.4 完善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不可测性,尽管这些年我国在预测地质灾害上投入了很多资金和技术成本,但受到目前技术和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是无法做到精确预测.所以应该要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完善信息收集平台,建立应急设备,能够在灾害发生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灾害发生之后较快进行应急行动,紧急撤离到安全区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害,确保受灾地区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建立应急处置方案一般是在受灾比较严重的区域将人力财力和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紧急响应机制.

3 地质环境利用

3.1 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在地质环境利用中,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要对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信息分析,既要了解工程的风险性以及风险的类型,又要对工程周边的环境做宏观的把握,了解影响工程安全性的因素,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可有效降低工程地质环境建设的风险;其次,在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人员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对工程地质环境建设造成影响的除了自然地质环境,还有人为因素的破坏,如果建设人员可以重视对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以长远可持续性的眼光对待建设和管理工作,工程地质环境的建设就有安全保证;最后,除了要对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有关风险和地质环境做出评价,还要综合各种因素,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利用工程建设安全评价技术,比如建设工程区域地质安全评价、建设工程场址地质安全评价、建设工程单体地质安全评价等(如表1所示).注意工程地质建设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标准要求,使地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3.2 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区域地质环境在利用之前首先要对该地区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再根据地区的特点进行地质环境的勘察利用.比如说如果该地区具有公益性、服务性,那在勘察利用的时候就要根据这两点采取妥善的方式,避免破坏该地区原有的特征属性,在利用该地区地质环境的时候仍然要保证它的公益服务性质;其次,建立地质环境的评价机制,也就是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评价了解监测地区的地质情况,然后再对这些评价得到的信息分类汇总,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建设.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最后,在区域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中需要注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建设区域地质环境利用体系中,还可以通过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中的工程容量评价、工程功能的区域划分、灾害防治的调控等方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地质灾害的预测还无法达到精确的水平,所以只能通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及应急处置方案等将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地质环境有可被积极利用的一方面,所以还应该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在研究地质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合理利用,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利用有效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潘飞.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4).

[2] 闫国芹.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6,(10).

[3] 周志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理论与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责任编辑:秦逊玉)

综上而言,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和分析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地质环境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地质环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西吉县防汛与地质灾害防治
朱耀麒( 西吉县新营农牧技术服务中心,宁夏 固原 756200 )摘 要针对防汛形势,对制订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隐患点的排查、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进行了研究 .

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摘要 最近几年,畜牧业的不断迅猛发展使得畜牧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但随之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 如何正确引导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污染防治进行时
中国自“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累计淘汰1600 多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2016 年,中国列入监测的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 8,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

加快推进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膜残留污染
文 思雨为贯彻农村工作会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近期,农业部制定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