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科学教学相关论文范文集 和科学教学中挖掘科学史的有效途径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科学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科学教学中挖掘科学史的有效途径,本文是关于科学教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科学史和科学教学和有效途径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科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科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科学教学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山东邹平县黄山实验小学(256200)刘翠英

[摘 要]科学史是以科学史实为基础,研究科学的发展历史及规律,它沟通着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文化,体现着科学文化的丰富内涵,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不少科学史的教育素材,它一般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延展性阅读资料、科技活动素材等形式融入课堂.

[关键词]科学史探究能力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2-079

当今,科学史知识对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已普遍受到重视,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科学史以阅读资料的形式呈现,作为记忆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仅仅让学生去记忆科学家的姓名而已,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就如何挖掘科学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将科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

科学史的涵盖面很广泛,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史教育中,我们要有计划、有条理地将科学史融入课堂中.在学期初,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看看科学史的涵盖面如何,能否全面地囊括科学史的多项作用.在每节课前,教师要作精心的准备,考虑史实材料对学生来说是掌握其科学方法,还是去了解科学发现的继承关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科学史典型案例和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1.课始导入故事

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课始的导入部分引用科学家的故事能将学生的思想聚焦起来.如,在教学“电和磁”一课中,可这样导入: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只在科学实验中偶尔会用到它.直到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才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那奥斯特到底做了什么实验?这一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促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实验的名称,迫切想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

2.课中融入故事

(1)实验过程“重演”

科学史教育重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进而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或“重演”人类科学发展史过程中关键性、突破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研究“电和磁”一课中,在导入后教师给学生提供指南针、小灯泡、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这些材料,让学生先猜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进行动手实验.通过实验,部分学生会发现: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且与磁针方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发生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原.接着从多角度来分析思考观察到的现象: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最后告诉学生:“电流产生磁性就是当年奥斯特的重大发现,今天的实验我们重演了当年的那一幕.紧接着向学生介绍关于奥斯特研究电和磁的经历:早期他经历了十几年的研究,一直没有获得科学证据.有一次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磁针的转动,这次偶然的发现在无数次的验证中得到了证实.

学生的猜测与当时科学家的心路历程相符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重演”发现科学的过程.通过“重演”,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需要潜心钻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穿越对话,角色扮演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当我们遇到某些理论性很强、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的知识点,或当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时,可设计穿越活动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展开讨论学习,通过对不同观念的比较鉴别,化抽象为具体、化疏远为贴近,从而掀起学习的热情.如,教学“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课时,本节包括四块内容:一是“托勒密的地心说”;二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三是“讨论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异同点”;四是“修正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对于两种学说书本中一条一条地罗列得很清楚,如果老师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在讲台上就书本上的观点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听,对于如此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听得含糊,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在讲到这块知识时,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场景:请大家穿越时空去古希腊、波兰走走,请一位同学扮演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请另一位同学扮演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先请两位“天文学家”现身说法,分别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再由他们引领其他同学讨论两种观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修正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这样一堂课,学生完全自主地展开学习,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科学史的内容贯穿整节课,学生仿佛亲临科学历史的长河.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通过科学史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形成崇尚理性、独立思考的意识.

3.课尾引入故事

以科学史收尾,既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新知的关注,更能开拓学生的课外探索活动.如,在学习了“磁铁”单元后,教师布置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磁铁更多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有一种交通工具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特性设计建成的——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究竟应用了怎样的原理呢?课后同学们可到阅读资料库或网络上搜索答案,寻找自古以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使其初步体验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开拓新渠道,拓宽科学史领域

1.在专项研究中学习科学史

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掌握的科学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整理专题性的科学史展开学习.如,在学习“微小世界”单元后去搜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史;在学习“宇宙”单元后去搜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在学习“时间的测量”单元后去搜集计时工具的发展史;等等.这些材料搜集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在班队课中作交流介绍、开展科学史知识竞赛、编写科学史小报、撰写科普小论文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直接面向科学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现了科学史教育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专项阅读时间中学习科学史

俗话说:“读史明理,以史为鉴.”科普读物广泛普及科学史,它往往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知识素养.首先,教师可在一学期中给学生设定几本必读书目,如法布尔的《昆虫记》《科学的发现》等.让他们每天中午抽半小时来阅读科普读物,以加深对多方面科学史的了解.

3.在“第二课堂”中学习科学史

体验是亲历,是分享;感悟是收获,是成长.校外科普场所(所谓第二课堂)架起了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开辟了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动脑、显露才华的舞台,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等.通过聆听专业人员的介绍,通过阅读馆内大量的文字介绍,通过体验石油勘探、污水处理等活动,能较好地了解科学史,有些活动还能与课内教学无缝链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整合教材学习科学史

小学阶段各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整合学科进行教学能使科学史教育锦上添花.如,在教学“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课时,可与“科学泰斗钱学森”一课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又如,学习“能量与太阳”时,结合乡土教材学习本市丰富的矿产资源“硅藻土”;学习“形貌各异的我们”时,结合乡土教材了解人口学家、教育家马寅初的事迹.通过这些史料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科学是理性的,历史是人文的,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品味科学史的同时,感受科学史的精神,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素养.

(责编罗艳)

归纳总结,该文是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教学和有效途径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科学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科学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生活化、专业化途径
摘要所谓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的是在充分尊重幼儿阶段性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智力、体力……全方位的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实践性、专业化的活.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已然成为教师所主要关注的话题 对此,教师应积极探寻良好的教学模式,不断吸引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可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

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浙江湖州市东林镇东林小学(313021)许鹏鹰摘要小学科学是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主张儿童要像科学家一样研究科学,也就是说学生要同时具有“动脑”和“动手”.

走进科学谈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并奠定学生科学素质发展基础的有效平台 要想保证科学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主动走近科学,选用,行之有效和能够提高对学生吸引力的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