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问题研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灾区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基于绵阳市梓潼县桅杆村的调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问题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灾区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基于绵阳市梓潼县桅杆村的调查,该文是关于问题研究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地震灾区和梓潼县和桅杆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农村经济和科技杂志农村新技术杂志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务工,我国农村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和“空巢化”现象.从灾区的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发现,农村居民养老资金短缺、儿女赡养压力大、老人养老难等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以灾区梓潼县桅杆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农村居民的养老对策.

一、灾区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2018年1月一2月,笔者参与了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关于“灾后十周年居民生活现状调查”活动,发现灾区农村居民养老面临严峻问题和挑战.目前,留在农村的普遍为空巢老人,且有不同程度患病.他们的收入来源单一且微薄,远不能满足养老所需.调查发现,养老经费严重不足成了灾区农村居民的普遍问题.当前,汶川灾区农村居民的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儿女赡养式的家庭养老灾区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养儿防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在我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居民,均有很深的“养儿防老”情节.所不同的是,城市居民除了可以“养儿防老”外,他们还有稳定的养老金支撑者年生活,即便儿女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城市居民也不至于老无所依,可以依靠养老金养老.但农村居民除了儿女赡养外,几乎无其它途径支撑养老生活.在他们尚能劳动的年纪,还可通过自己耕种土地获取一定的收入,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但一旦生病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儿女赡养这一条路.从笔者在灾区的农村调研中发现,90u/0以上的农村居民均靠儿女养老.

(二)“新农保”、“低保”等社保政策是部分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

笔者在桅杆村的调查中发现,农村老年居民对“新农保”提供的养老功能给予很高期望.当笔者问到桅杆村三组组长,一位已70高龄的大爷“对未来养老有无信心”时,这位大爷非常肯定地回答:“很有信心;当再追问“为什么”时,大爷的回答让笔者很吃惊:“政府每月给我们75元的养老金,我们老两口加起来有150元了.就靠这笔钱养老啊.”显然,“新农保”是这位大爷和他老伴养老的救命稻草,是其养老的唯一依靠.尤其是在他们没有能力继续种养殖业的时候,这笔微薄的收入就成了他们赖以生活的唯一经济来源.在桅杆村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持这种想法的老年人并非个例.如果儿女能力不足,很多老年人就将养老寄希望干政府的“勃农保”.当然,对于部分重大病患者、残疾人和“五保户“则依靠“低保”维持其老年生活.

(三)种养殖业是支撑农村居民养老的根本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不少农村老年人虽年过70,仍然靠自己耕种土地或养殖家禽牲畜维持生计.在桅杆村一组中有一对老年夫妇,大爷74岁,患胃癌晚期;老婆婆73岁,患高血压.老两口虽育有一双儿女,但女儿出嫁在外地,儿子离婚后现在独身一人,平时很少回家.老两口家里养了不少猪,还有几十只鸡和鸭,门外鱼塘里还养鱼.他们还有自己种着两亩地.因大爷病重,所有这些农活都由老婆婆一人做.毕竟她年岁已高,从交谈中可明显感到她已力不从心.按照农村的习俗,出嫁的女儿很少赡养父母,而他们离婚的儿子也无心照顾父母.因此,老两口就依靠这些种养殖业的收入来维持他们目前的生活.笔者调查发现,在桅杆村,从事种养殖业的高龄老人还真不少,而这些种养殖业的收入也是维持他们老年生活的根本保障.

二、灾区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问题

(一)儿女自身能力限制和孝道文化的冲击削弱了家庭养老模式

“养儿防老”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养老历程中也确实扮演了重要角色,减轻了国家的养老负担.然而,受计划生育政策、家庹结构变化和社会流动因素的影响,家庭养老逐渐呈现弱化趋势.而且,“养儿防老”的前提是儿子有赡养的能力.就笔者调查的桅杆村而言,不少老人的儿女常年在外务工,或儿女自身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根本无暇顾及年迈父母的养老问题.如上文中提及的桅杆村三组组长,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做了别人的上门女婿,等于“嫁”入女方家,所以几乎未承担养老义务.女儿离婚后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和父母居住在一起,但因其小女儿患有关节坏死的疾病,她也只靠打零工维持母女俩的生活,根本无力赡养两位老人.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人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孝道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严重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二)社保经费的有限性难以维持基本的养老需求

对于部分依靠“新农保”、“低保”等国家福利政策养老的农村居民而言,则面临养老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四川作为西部不发达省份,“新农保”的保障额度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75元.显然,这点经费只能满足老年人每月购买油盐酱醋的开支,连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养老了.如果老年人没有积蓄,一旦生病,他们更无力负担基本的治疗费用.2018年四川省农村居民的低保标准为每月310元,虽然高于“新农保”,但仍然不足以支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何况,低保的覆盖面非常有限,只有那些“五保户”、老弱病残或生活及其贫困的人才能申请低保.而老弱病残也意味着他们比正常人有更多医疗等支出.显然,“新农保”、“低保”等社会福利政策也难以维持农村居民最基本的养老需求.

(三)身体条件的限制使得靠种养殖业养老难以为继

目前,农村“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年轻人都外出城市务工且几乎不再回乡生活,导致农村的土地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在耕种.进城务工的年轻人由于受自身知识、学历等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些薪水较低的工作.大部分人除了养活妻子儿女,也无更多的钱赡养在农村的父母,于是,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只有自己耕种土地或养殖家畜来维持生活.如上面案例中桅杆村一组那对老年夫妇,虽已过70高龄,但还要自己种庄家、养各种家禽家畜,维持自己的老年生活,以及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越来越差,应付农活已越来越困难,侍他们力不从心的时候,他们的养老就面临巨大挑战,难以为继.

三、应对灾区农村居民养老的建议

(一)建立农村互助合作的养老模式

针对灾区留守农村的几乎都是老年人的实情,可以参考城市里退休老年人间的“组团养老”模式,由村委会统筹组织,为农村居民搭建起互助养老的平台.具体做法可参照河北省“互助幸福院”的做法.即由村委会出面,将村里闲置的校舍或居民闲置的房屋利用起来,改造成供村里老人集中居住的场所.政府或村集体量力而行地承担其水、电、暖等日常运转费用.凡本人愿意,子女同意的老人均可人住.“幸福院”的一切日常事务均由居住其中的老人们互助、自助完成,形成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养老团体.“幸福院”的资金来源可由政府划拨一部分,由老人子女提供一部分,鼓励社会力量如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捐助一部分组成.这种互助、自助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而言,不仅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得到照料,而且还可消除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无论是生活照料还是心理慰藉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可谓是“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的农家门口的幸福院.在目前的中国农村,这样的养老模式既符合群众的需要,又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

(二)构建多无主体参与的敬老助老新格局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社会,截止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6.7u/0.养老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如果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居民个人、家庭等均应参与到农村居民的养老服务中.政府在农村居民养老的资金投入上应加大力度,“新农保“和”低保“的保障额度需大幅提高,至少应满足老无所依的居民基本生存的需要;”低保“的覆盖面可以适当扩大,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能纳入到低保照顾对象中.社会组织可定期向农村老年居民提供照料服务,或者捐赠日常用品、生活用品等,对于那些实力较强的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还可定期向农村养老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也应定期组织企业职工定点帮扶一个村或几个村的居民养老问题,或捐款捐物,或派出志愿者帮助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对于本村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当地政府或村委会可加强与这些人的联系,游说他们返乡反哺本村村民.这样,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养老敬老新格局,可在一走程度上减轻农村居民的养老负担.

(三)提倡孝道文化,筑牢家庭养老防线

“百善孝为先“.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民族,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便是孝道.自古以来,我国主要通过文化与习俗强调要依靠子女实行家庭养老.《孝经·圣治章》写道:“父子之道,天性也”,“父母生之,续莫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①.这表明,子女孝敬并赡养老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目前,中国的老龄问题是“未富先老”,把养老责任完全推给社会、推给国家很不现实,故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因此,应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孝道文化,加强“孝”文化的宣传.可抓典型、树榜样,在村民中广而告之.对于那些孝顺父母、爱老敬老者,可以在子女人学、家人就医、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对于不孝行为,除了道德谴责外,应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只有在全社会中塑造风清气正的孝道文化,使敬老爱老养老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筑牢家庭养老的防线.

总之,灾区农村居民的养老困境是中国农村养老的一个缩影.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已不再是家庭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政府、社会、企业、居民都应积极参与到农村居民养老事业中.

注:①《孝经·圣治》第九章.

小结:这是关于对写作地震灾区和梓潼县和桅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问题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城镇化攻坚阶段农村居民迁出状况调查以成都东部地区为例
摘要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截至2015年底,四川省城镇化率为47 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 4个.

城市居民养老的现状、问题与应略以合肥市经开区为例
摘要目前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产物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 因此文章以合肥市经开区为例深.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
2009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10 的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 此后“新农保&rdq.

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区别很大,因此有必要对两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一个详细的解读(以北京地区为例) 参保范围两种保险有巨大差别,以“有无工作”为标准虽然两种制度都叫养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