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优秀博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本特征分析基于1999-2003年论文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优秀博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1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本特征分析基于1999-2003年论文,该文是关于优秀博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跟博士学位和论文和文本相关论文范文集.

优秀博论文参考文献:

优秀博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超过多少幼儿园优秀论文题目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学位论文查重

赵俊芳,于倩倩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1999—2003年优秀博士论文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其适切的选题视角、系统的学术考察、厚重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内在逻辑等是论文质优的基本特征.为此,今后在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强化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及理论基础,关注研究内容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广借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及培养质量.

[关键词]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文本 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12-012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2.026

[收稿日期]2016-10-0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中国985大学核心竞争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002).

[作者简介]赵俊芳(1962-),女,河北安国人,博士,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 于倩倩(1993-),女,辽宁鞍山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始于1999年,至2013年,共进行过15次评选.本文以1999—2003年人文社科类优秀博士论文文本为研究对象,就选优文章质量,尤其是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经验性参考.

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论文概况

为使研究更具客观性、更贴近事实,在研究中利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各高校网站采集信息数据,总结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学科、机构分布概况,为后续研究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

(一)数据来源

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库、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及各高校信息网站,就1999—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布概况、论文文本基本属性等进行梳理及分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各高校网站、新闻等公开信息网站可查询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名单、出台背景等基本信息;中国知网可查询、下载20篇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可查询优秀博士论文的篇章结构、理论基础等.1999—2003年共评出人文社会科学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5篇,可能涉及论文研究内容的保密问题,大部分该时段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未能及时或继时上网,暂无法检索.

(二)分布概况

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术创新,提高我国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该活动每年评选1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至2013年,共评出1469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统计结果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具有学科分布多样、授予机构多元等特点,各高校系统、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科研院所均有博士学位论文参评.

1.学科分布.统计表明,1469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布于12个学科门类(2013年前,艺术类设置在文学门类中)中,其中理工类论文1212篇,占论文总量的82.5%;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257篇,占论文总量的17.5%,理工类优秀博士论文的数量远多于人文社会科学类,有少量优秀博士论文分布于军事学科,约占论文总量的1.0%.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布于86个一级学科中,另有部分一级学科无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为理工类前5名优秀博士论文一级学科,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应用经济学为人文社科类前5名优秀博士论文一级学科.总体来看,优秀博士论文在覆盖面较广的同时,仍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工学、理学等部分学科优势突出,如表1.

2.授予单位. 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机构包括国内高校、社科院、中科院等院所,其中39所“985”高校、117所普通高校以及61个其他科研机构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博士论文主要来自于我国的“985”高校,共892篇,占论文总量的60.7%;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别占总数的24.9%和14.4%.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的优秀博士论文超过百篇;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获得的优秀博士论文亦超过40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科研机构中获得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总量最多,具体见表2.博士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质量,“985”高校凭借着优秀的师资队伍、扎实的本科生教学、综合性的学科背景等,在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文本特点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产出一批质量高、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和满足社会实践发展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优秀博士论文文本特点进行分析,可为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尤其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高质量的优秀博士论文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学术考察、研究视角、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都是影响优质论文文本的主要方面.

(一)系统的学术考察

学术考察是博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术考察,尤其是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已有文献,可以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大量的学术信息,以便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有效的学术考察不仅可以为学者的后继研究奠定资料信息基础,而且可以通过梳理、归纳、分析、整合发现原有研究之缺漏或错误,构思和规划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的深化能力,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展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优文《重建理性主义信念》即全面总结了从阿那克萨戈拉、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胡塞尔、笛卡尔、洛克、伽利略、狄德罗、拉美特利和霍尔巴赫等的系列理性观.作者认为,古典时期的理性观是灵魂理智观,而近*性观具有二重性,一是主、客理性的二重性,二是法国的超历史理性与德国的超现实理性(黑格尔是超现实理性的典型代表).现*性经历了从理性到合理性(马克斯·韦伯、法兰克福学派)、从理想理性到工具理性(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韦伯、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哈贝马斯等)、从独断理性到批判理性(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波普尔)几个发展阶段,作者就各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做出全面、深入、细致、独到的分析,显示出作者的学术视野、理论功底及驾驭文献资料能力.优文《清代学人的幕府生涯及学术活动》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对尚无专门研究的清代学人的幕府生涯与学术发达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大学周一良教授曾这样评价:“博士论文(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是一部成功的著作,我读了以后,有这样2方面12个字的感想:材料扎实、丰富,分析明快入微,从脚注之多就可以看出材料非常丰富、非常扎实,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历.”又说:“这样旁征博引、无一字无来历的著作,就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沉甸甸的,感到可以信赖.”[1]参考文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考察的系统性与全面性.统计结果显示,人文社会科学类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总数为3349篇,篇均引文167.45条,其中中文文献2563条,约占76.5%,《清代学人的幕府生涯及学术活动》参考文献数量最多,达513个.当然,参考文献的多寡并不能绝对说明作者的学术视野、学术功底.“光有大量的史料而缺乏分析,不能用史料说明具体问题、看出事物发展的轨迹,那就是堆积史料,也不能成为有价值的史学著作”[2].

(二)适切的选题视角

1.选题是研究的前提.选题的前沿性、应用性和交叉性是论文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选题的前沿性,是指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在已有研究中寻找到学术前沿的边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恰当的选题视角.前沿性选题既包括前人未进行研究的新领域,也包括某些领域前人虽已经进行研究,但问题本身仍蕴含着丰富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和完善,或者前人已进行诸多研究.通过设计新的分析框架,引入新的理论,突破了原有结论.前沿性选题要求研究者超越前人,探索新理论,提出新观点,进而实现知识创新,为人类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性、经验性成果.《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一文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一维方式判断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需要“多个选择准则”对对象进行比较、排列和排序.论文在较详细地综述了多准则决策及其分支多属性决策中有关问题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多属性决策的一些重要前沿内容——属性理论和解理论.关于干预属性理论研究,作者在以往效益型、成本型、固定型、区间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偏离型和偏离区间型的“4+2”类型属性及标准化方法,特别证明了6种属性关系,实现了继承性理论创新[3].

2.选题的应用性.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其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为人类未来生活提供科学地指导.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实践价值渐趋突显,应用性较强的选题能更好地回应社会实践的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优文《论政治责任》早在20世纪末就即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政治责任进行研究,该文认为,追究政治责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巩固中国领导的人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对政治责任主体行使权力进行监督[4].优文《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结合国家重点项目,开发了卫星研制项目三维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建立起多属性决策模型,辅助有关人员进行卫星研制项目的筛选,解决卫星研制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决策问题[5],规范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管理.当然,选题的应用性要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学科属性不同,选题应用性的呈现方式也有很大差异.

20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不断复杂化,在后专业主义的主导下,科学研究呈现出交叉性、互补性及跨界性.跨学科研究的真正目标是学者在不同的学科“边界”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以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优秀博士论文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导入理论的跨学科属性,不仅本身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科学研究的狭隘性和研究结论的有限性.优文《“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从音乐物理学、形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视角综合分析了中立音形成的原因,在该文第二章,作者以跃迁理论解释自然声响中客观存在的中立音现象,寻找自然律制中已知和未知两个领域之间的理论联系通道,建立起一系列范例式的数列,通过设计理论假设数据表,为形态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律学的技术框架[6].另外,优文《清代学人的幕府生涯及学术活动》运用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理论对幕府展开研究[7];优文《晚清学部研究》从历史学、教育学及行政管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晚清学部的学术渊源.

(三)厚重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抽象概括出来的系统化、体系化、逻辑化了的认知体系,是实践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的魅力与重要价值在于高于实践、指导实践.论文的理论基础要和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具有高契合度,能在分析中阐释、解决复杂问题,从而得出新结论,创生新知识.在研究中,理论的导入并非相关理论的简单罗列、陈述,而是依据理论分析具体问题,以理论解决本研究中的问题.优文《总体性与乌托邦——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系统分析了新旧柏拉图主义、新旧托马斯主义、新旧康德主义、新旧黑格尔主义以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实践派等种种新马克思主义者及其学说.作者指出,马克思逝世后,特别是从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几乎西欧各国都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德国社会党内的“青年派”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为“经济唯物主义”和“社会宿命论”;保尔·恩斯特、拉法格、梅林、考茨基、普列汉诺夫均将马克思主义简单化、片面化、教条化、庸俗化;“线性决定论”者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简化为相互联系法,整个世界被纳入决定与被决定的简单图式之中;伯恩施坦在批判修正考茨基“经济唯物主义”的借口下,用康德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阿德勒将社会经济关系窄化为人的关系;卢卡奇宣称主体觉醒;萨特宣扬内心体验;法兰克福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推崇人类情感;弗洛伊德主义的新马克思主义追求性解放,凡此种种均将马克思主义片面化、庸俗化[8].作者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以其厚重的理论功底与缜密的逻辑思维全面分析、解读了“人本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使《总体性与乌托邦——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一文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经典之一.

(四)严谨的内在逻辑

逻辑是指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往往体现或宿住于事物的内部结构中.任何事物均由 N个要素构成,要素间的关系构成事物结构,结构内部合理、科学、必然的联系即内在逻辑.研究问题要涉及研究对象的主体要素,寻找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关系,据此确立分析框架.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贯穿于研究始终,体现在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支撑及逻辑归宿各个环节.严谨的内在逻辑使研究重心突出,脉络、层次、结构清晰,内容彼此关联并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便于其他研究者了解、领会研究成果及深层内涵.仍以《总体性与乌托邦一一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一文为例,该文以欧洲近代非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论为切入点,指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被庸俗化、绝对化的窘状,为此要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作者认为,新马克思主义自以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而自视高于“正统派的马克思主义”,但这一时期的思想与实践仍缺少总体性,因此,这一时期或这一认识只是难得的“历史的契机”.由于卢卡奇将自然视为社会范畴而拒绝对自然界做客观的、科学的评价,造成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关系的完全割裂.这是一种为了总体的可理解性而放弃对整个世界的总体把握的做法,整个思想界陷于极其“渴望总体”的境地;作者最后应用量子物理学、系统生物学、格式塔心理学等“20世纪科学思维的契合”再次证明了“整体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9].文内结构清晰、无缝对接,全文由总体范畴的缘起、历史的总体、个体的总体及否定的总体几个部分构成,结构紧凑、中心突出.

三、进一步提高博士论文质量的建议

博士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校的积极推动下,在教师团队,尤其是导师团队的认真指导下,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拥有创新能力及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卓越人才脱颖而出,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培养中也存在着专业知识弱、理论基础薄、研究方法陈旧等问题.因此,在不断完善博士生培养机制的同时,加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扩充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创新研究手段及研究方法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质量及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问题意识

就经验而言,人们一般将问题归结为事故、障碍或差距,是现实与已确立的目标之间须阐明和解决的某种存在,也可将问题理解为需要加以解决的疑难或矛盾以及矛盾的关节点,是妨碍事物协调发展的主客观存在.在 《反对党八股》中即有此设问:“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10]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研究即是要寻找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阻碍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强化问题意识,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个体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心理,选择、确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进路,探究事物存在的合法性与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规律性.博士研究生作为学术精英与后备骨干,要善于洞悉社会问题和学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要有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善于发现已有研究中的不足,敢于质疑和挑战学术权威,坚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缜密的分析框架和厚实的理论基础难题,提出能够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促进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的理论及实践方案.张康之在其优秀博士论文的后记中曾这样表露个人的研究心路:“我个人萌生探讨总体性问题的念头是极其偶然的,1985年7月的一天,我写下了3组数列,当这个问题列出之后,我自己却深深地被吸引了.我发现这个问题可能包含3个看似合理的答案,在我看来,上述3个答案是3种判断,这3种判断有可能发展成为3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痴迷于第3种思维方式.”[11]正是这种发现意识与学术痴迷,成就了他的经典之作.

(二)增加知识储备

《中庸》中早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讲,厚实的知识储备是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学者贵能博闻,君子以博识为弘.为此,博士研究生要把握具有研究价值,能够代表本学科、相关学科领域及社会发展的核心理论及研究方法,善于学习知识和优化知识储备,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博士研究生,顾名思义即要在博识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善于学科壁垒,在知识交叉与融合中寻找知识增长点,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张康之在论文的后记中曾感悟:“在整整10年的时间中,‘总体性’3个字常常困扰着我,开始时我曾拟定了一个可能包括多卷大部头著作的写作计划,直到1995年6月彻底放弃这一研究计划为止,我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变成文字的主要是这篇论文,但其所含却未及我所思的万分之一.”[12]学愈博,则见愈远.

(三)扩借研究方法

合理的方法是顺利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是达成目的的关键所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的很多重大理论发现多得益于研究方法的创新,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独到的功能,有效的研究方法、必要的研究模型是完成研究任务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研究中,传统的常规性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对学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研究呈现出渗透、交叉、融合态势,每种研究方法均有其独特的功能与局限性,传统研究方法远不能满足对复杂问题的探究.因此,博士研究生在加强学术积累的基础上,要深谙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功能,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使其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相契合,保证研究目标的实现、预设任务的完成.对于缺少独特研究方法的学科,要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优文《中国粮食生产与波动研究》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剔除趋势法”科学地界定了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波动轨迹的无序性、无周期性等总体特征,克服了传统研究中增长与波动混淆不清等问题;借用“方差分解统计法”确定了粮食生产波动的结构特征以及结构波动与总产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好地揭示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结构特征[13].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顺利地解决预设问题,实现预定研究目标,还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为后继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余论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共举办了15届(年),平心而论,该项评选活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提高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及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不宜因噎废食,部分学会、省级学位管理机构、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单位仍进行优秀博士(包括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也说明了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活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在评选中应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置于首位,树立质量理念,注重评审主体、遴选条件、遴选程序的透明度与规范性,尽力消解外力因素的影响,真正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2][7]尚小明.清代学人的幕府生涯及学术活动[D].北京大学,1997.

[3][5]刘树林.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

[4]张贤明.论政治责任[D].吉林大学,1998.

[6]李玫.“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0.

[8][9][11][12]张康之.总体性与乌托邦——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D].中国人民大学,1995.

[10]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13]蒋乃华.中国粮食生产与波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1998.

此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优秀博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博士学位和论文和文本相关优秀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文本特征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以《BlackBeauty》教学为例
【摘 要】随着课改的推进,中学英语课外阅读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抓住阅读文本的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合理地设计文本分析方式,能够.

对我国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体能特征
周浩祥,孙 朋,姚明旭,魏良忠(安徽省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运动医学室,安徽合肥230001)摘要对我国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研究,得出(1)优秀蹦床青少年运动员具备较大的心率储备,最高心率可.

优秀男双选手前场技术特征分析
黄红泰摘要主要对蔡赟傅海峰和李龙大郑在成两对世界顶级双打运动员的前场技术的运用来分析,对比当今世界顶级男子双打前场技术的特点,得出双方的优劣势,研究当代世界顶级羽毛球选手前场技术的情况 关键词羽毛球;.

香港大学将颁授名誉博士学位予郎朗和珍妮花杜德纳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佈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諮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於河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