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文艺方面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论平襟亚的杂文艺术特色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文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论平襟亚的杂文艺术特色,本文是有关文艺硕士学位论文范文和杂文艺术特色和襟亚和杂文有关论文范文集.

文艺论文参考文献:

文艺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导论论文领导艺术论文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内容摘 要:平襟亚的散文是笔记和杂文的混合体,杂文占他创作的大多数,他在杂文创作中关注市民生活,内容贴近现实;又熟练运用暗喻、借古讽今等手法技巧.他的杂文隐晦曲折、尖锐泼辣,是“鲁迅风”的继承.本文从其杂文的内容、语言、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来探究其杂文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平襟亚 杂文创作 艺术特色

杂文是社会批评的利器,因为鲁迅的创造而成为新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1937年至1941年,在上海的“孤岛文学”中,就掀起了一股“鲁迅风”的杂文写作运动,而平襟亚辛辣尖锐的杂文,就是“鲁迅风”的继承.他的杂文贴近普通市民生活,通过对小市民与上层名流的生活描写,极力地讽刺批判上海名流的奢靡丑恶的嘴脸,也表达了对小市民的深深同情.

一.内容贴近真实,揭露黑暗

“鲁迅风”杂文写作,是以继承鲁迅杂文风格为宗旨的运动,后来就产生了《鲁迅风》、《世纪风》、《晨钟》等专写此类作品的报刊杂志.“鲁迅风”杂文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打击敌人,匡正时弊,尖锐巧妙的社会批评作为基本内容.而平襟亚的杂文大多是对当下现实的及时反映和记录,贴近现实,针砭时事,就符合这一点.在他的散文集《秋斋笔谭》中,多次描写到物价上涨,物资稀缺的社会现状.如《水的宝贵》这篇,就写出了当时上海水资源稀缺的现状.“耗费一点水,恍如流却一滴血!上海的自来水,每户每月只限用十加仑到数十加仑.用户超过限度,罚款的数目惊人.”水资源稀缺,一滴水相当于一滴血!作品中也写到作者自己缺少水的悲惨景象,把油条白水比喻成了筋和血.可想而知,当时上海物资缺失的惨状.物资严重缺失,物价以惊人的速度上涨,据《上海史》记述,在孤岛时期,物价上涨幅度还不太大,但从1941年开始,上海主要商品售价指数,为1937年的15.98倍.因此,平襟亚其他作品如《米是奢侈品》、《蛋的上涨》、《半死的生活》中,都提到了物价飞速上涨的情况.而这种惨状却不是因为天灾的破坏,而是在国家丧乱之秋,当局腐败无能,加之商人哄抬物价,借机发国难财,老百姓的日常物品得不到保障,生活更加困苦.平襟亚在作品中,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平民疾苦,讽刺当权者和名流的丑恶,批判黑暗的现实社会.除了描写物价飞速上涨的现实,他也针对当下的教育“浮而不实”、误人子弟的的状况进行批判,在《之》、《书坛放噱》等作品中,他都表达了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控诉,他“应时”的文字,不背离时代意识,且忠于现实,是时事性的记录.

在平襟亚的杂文中,词汇频率出现得高是“官”、“民”、“米”、“钞票”、“名流”、“商”等词,其中“官”出现了50次,“钞票”出现45次、“民”29次、“米”22次.根据这个数据,可见当时经济不稳定,财富不均,老百姓生活困苦,而从出现频率最高的“官”一词来看,可想作者本人对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之深.曾经是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在国难时期,文章远不如商人手中的商品值钱,所以,平襟亚比其他阶层更为明显地感受生活的前后落差,也就因为这样,在他的作品中存在着一股浓浓的怨恨之情,对现实充满了强烈不满与批判.

二.语言诙谐讽刺、犀利刻薄

“鲁迅风”的又一个特点,追求美学创造和自觉的美学,注重多样化、形象化是说理以及笔调的讽刺和幽默的杂文味,追求“理趣美”.平襟亚是上海有名的“骂人健笔”,常用尖酸刻薄的文笔将对方抨击的无力反抗.创办《海报》的金雄白说,“《海报》拥有两枝骂人的健笔,其中一位是平襟亚,他为《海报》撰稿,用的是‘秋翁’笔名,以尖酸刻薄的文笔,无日不骂人,而且无篇不骂人.”平襟亚用笔作利刃,直击敌人心脏,让人读后畅快淋漓、拍案叫绝.他的杂文承继鲁迅犀利的风格,尖锐辛辣.例如:

搅政治,必须要专家的把乱世,那就阿猫阿狗都不妨搅政治.

他说:“中国是弄不好的了!”此外别无他话.我初想反诘他,“谁叫你弄的呢?你弄弄花树,怡情悦性,多么自由,为什么要改起行来呢?”(《扎梅舂的政治》)

还请诸位名流慈悲为怀,别再咽不落,喊得人心惊胆战,连一碗粥都呷不下去?(《米是奢侈品》)

这些句子,大都用了反问的语气,加强了对弄权者、社会名流的批判力度,把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抨击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讽刺色彩更为突出.在《秋斋笔谭》中将近36篇文章用到了反问句,而作者想表达的讽刺和不满也都是用反问句来表现的.

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他的讽刺与幽默又是分不开的.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郑逸梅曾写过《平襟亚趣事纪略》一文评价平襟亚,幽默风趣,好开玩笑.平襟亚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凸显了自己这一性格特征.在面对黑暗统治时,他是尖锐讽刺的,而面对市民大众时,他又是诙谐放恣的.在《抢亲》中,写到,“又有某乙抢亲,误抢小姨,当奔逃的时候,背后有人呼喊道:‘抢错了抢错了.’某乙正踌躇间,忽问背上人微语道:莫听他的话,‘没有抢错.’想见女大不婚,情急若是,可发一噱.”

平襟亚在“曲张力”艺术讽刺现实的精神上与鲁迅的杂文传统相通,但是却与鲁迅自上而下角度审视不同,他有一种在市民中间的倾诉交流.于是,他的语言就不显沉重,是活泼放恣的,在思路的营构上也富于市民的诙谐.

三.巧妙运用隐喻,借古讽今

襟亚杂文语言犀利,但是他从不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用巧妙的暗喻来抒愤懑.他的作品中出现很多动物意像,但是都是些阴险狡诈之徒,例如出现频率最高的“鼠”.在《十室九空》一文中,他描写鼠子将九间房子里的粮食都偷食干净,并且挺着大肚子在第十间房里呼呼大睡.文章最后,他发表感慨,“上海由倭寇控制着,这篇小文居然能够披露在报章上面,真可以说是异数.”可见,作者前面写鼠的偷食,就是为了讽刺日伪的暴行,他将倭寇比喻成鼠,贪婪无耻,鼠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窃取老百姓的粮食,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凸显了日伪强取豪夺的卑鄙行为.作者通过“鼠”意像,隐晦地抨击了上海日寇的暴行,表达自己的愤懑与不满.在《陷鼠坑》中,他就明确表示,“鼠子,舞文驵侩,雄行奸命之徒.”可见,平襟亚对“鼠”的怨念之深,对日寇的憎恶之浓.

在其他文章中,他也提到了蚊虫、癞蛤蟆、狗、狐狸、臭虫等意像,都在这些令人心理发毛的动物身上,赋予了奸诈、诡谲的形象特征,用这些生物来暗喻日伪、当权者、奸商、社会名流等,强烈又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怨愤憎恶之情.

他也常借古人之言,表己之意.例如《为政过碎》中,就引用《周书》“为政不宜过碎,过碎则民怨”一语,表达自己对现今政治的不满;在《床边礼貌》中,又利用古诗人“甘隶妆台伺眼波”的说法,讽刺国人愚昧和商人的投机买卖.他善用隐喻和借古讽今的手法,旁敲侧击式的将社会现实的黑暗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将自己压抑的情绪从侧面爆发出来.

平襟亚是现代杂文领域上一个重要的转型人物,但是他的作品却鲜少有人研究,本文通过对其杂文集的研读,对他的杂文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剖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参考文献

1.袁进:《鸳鸯蝴蝶派散文大系》,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9月第1版,第2页

2.王军:《上海沦陷时期市民杂志<万象>的散文杂文形态》,《通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4月第1版

项目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编号:2015074;指导教师:季玢

(作者介绍:顾佳蓉,常熟理工学院中文系学生)

归纳上文: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杂文艺术特色和襟亚和杂文方面的文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异化人电影《王子复仇新记》艺术特色
电影王子复仇新记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标新立异,没有忠实于原作将经典文学故事影像化,而是选取了原著的人物模型、思想内核,小说的外部结构与情节设置被完全颠覆并且现代.

探究梅山山歌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摘 要】民间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不同的地方特色孕育了不同的民间传统音乐,这些民间音乐富有活力与创造性,成为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山歌.

小话剧《一颗痣》的艺术特色
一个收养了三个孤儿的爱心妈妈,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孩子养大,由于家庭贫寒,娘就做主将收养的儿子和女儿成亲,儿子为了把婚事办得体面点就决定先出去打工 出去九年,五年前突然没有了音讯,娘思儿心切又得了癌症,还.

河南民歌《摇篮曲》的艺术特色
【摘 要】摇篮曲作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各国各民族之间,但因文化、地域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摇篮曲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歌词、音乐两方面来剖析河南民歌摇篮曲的特色,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