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体育发展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高等教育普与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的困境和出路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体育发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高等教育普与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的困境和出路,该文是体育发展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高等教育和出路和高校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体育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普惠金融论文普刊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普刊论文发表

摘 要:2020年我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将面对更多困境,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面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体育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机遇,将为高校体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由于高等教育的数量和理念发生变化,因此高校体育在基本的理论、资源投入、师资力量和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将遭遇发展困境;同时,高等教育普及化包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也将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思想改革、体育文化建设和社会对体育的认同.正确处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体育遭遇的困境与面临的机遇,将极大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未来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体育和教育融合与本质的回归;教学和锻炼模式的重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培养与塑造以及社会功能的彰显与延伸.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学校体育;困境;机遇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4-0126-05

Abstract:Chinese High Education would come into the age of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at 2020.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dilemmas tha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face in the stage of universalization,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stage of universaliz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the idea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 investment, PE teachers and sport management would face challenge. Meanwhile,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would promote the reform of sport idea, construction of sport culture and social identity. If we could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w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re back to origi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innovate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train competitive sports athletes and reveal the social function.

Key words: 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ilemmas; Opportunities

收稿日期:2017-08-31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项目(2017ZSTD024).

作者简介:康晓磊 (1983-),女,福建福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者单位:1.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2.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

1.Nanjing Sport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210014,China; 2. Huaqiao Univeristy, Fujian Quanzhou, 362021根据马丁瘙簚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即进入普及化阶段,同时他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在精英阶段是一部分人的特权,在大众化阶段是一种权利,在普及化阶段则是一种义务[1].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任何有条件的人都可以选择在任何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接受高等教育[2],届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将增加,高等教育整体结构将更加和谐,系统内部将更富有弹性,协同合作的外部关系将得到建立,高等教育功能也将扩大化,高等教育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3].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等省市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4],预计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体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考虑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要求,当然高等教育发展也不能忽视高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发展空间.面对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体育究竟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在哪,无论是学校体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研究都不能忽视这一问题.

1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体育发展困境

1.1高校体育理念的不适应性

直接关注人身心健康和生命价值的体育理念,是体育科学的灵魂,是指导体育实践的理论基础[5].我国高校体育理念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阶段就一直受到时代的冲击,表现出了混乱、模糊和脱离时代要求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高校体育强调国家和社会需要;80年代,开始注重学生个体的需要;90年代末期,则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生的需要,把“教”与“学”的关系割裂与对立起来的情况[6].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扩大了受众范围,这就意味着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要从受教育者个性发展需求出发,采取富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弹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3].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高等教育受众复杂而多样的学习需求,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7].在高校整体教学理念转变影响下,目前高校体育以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体质测试为目的的锻炼理念、以争名逐利为核心的高校高水平竞赛理念和对高校体育边缘化、无用化的认识都将受到冲击,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理念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4卷第4期2018年8月 康晓磊,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No.4 20181.2高校体育资源短缺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应当达到5 000万人左右,按照我国现有2 845所各类高校[8]来计算,普及化阶段每所高校将增加3 500余名在学学生;如果按2015年高校数量12%增长的速度来计算,到普及化阶段每所高校也将增加近2 000名在学学生,人数的增长将加剧高校体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最直接的资源是体育场地,体育场地的缺乏也是高校体育资源缺乏的最直接体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生均场地面积为382 m2[9],并未达到教育部提出的高校生均场地面积应达到4.7 m2(室外)+0.3 m2(室内)①的国家标准,全国仅有江苏省达到了生均场地面积的要求[10].据统计,包括湖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各地区高校场地面积均有较大欠缺,其中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海南省高校生均体育场地面积欠缺最为严重,仅为3.44 m2[11].标准田径场、篮球场和排球场是我国高校目前最为欠缺的三类场地.

另外,高等教育普及化对高校体育资源需求增大的问题还体现在了设施设备更新经费、体育活动开展经费和教学科研经费等诸多方面.虽然目前很多高校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很多高校都扩大了校园面积来满足在学人数不断增加的需要,但高校在经费投入和校园扩建过程中往往首先投入和建设的是教室、宿舍和食堂等设施,而体育经费的投入和场地设施的建设往往滞后,甚至出现缩水和不建的情况.

1.3高校体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问题严重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需要有更多的高水平教师来适应大学教学个性化、个别化和弹性化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高等体育教师首先在数量上都无法满足传统教学的需要,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统计,我国没有一个省份的高校体育教师数量达到了《全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估标准》所要求的1∶120/150,所有省份师生比都高于国家标准2倍以上,与公立学校相比较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在民办高校中除了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之外,体育教师结构不合理也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为了节省办学成本,很多民办高校采取聘用体育教师的方式,有些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达到了50%以上.体育教师主要由公办高校退休体育教师、在职体育教师和相关体育专业毕业、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等3部分人组成.

相对于数量和结构的问题而言,师资质量的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根据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培养体育师资后备人才的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矛盾:拥有高学历的学生往往在运动技能上有所欠缺;在运动技能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又很难取得高学历;自身具有高水平运动技能的学生却缺乏教学和训练能力.人才培养方面的弊端直接使得高校体育师资质量让人担忧,再加之对于师资数量的较大需求更加加剧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体育师资的质量问题.

1.4高校体育活动管理落后

高校体育活动管理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活动管理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管理两部分,在管理中前者会受到更多关注,后者往往被忽视.其实在高校体育活动中课外体育锻炼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大学阶段的学习自由度很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现有体育教学活动时间只有前两年,在后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学生体育运动将主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相对于大学体育课,高校学生更愿意参加自由度更高、竞争更加激烈、自我展示更加充分的课外体育活动.

我国高校体育活动现有管理模式是我国现有师资、场地、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等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所谓“合理”是指在现有软硬件条件下该管理模式能够达到国家对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数量上的要求,而从质量的角度考量就很难达到高校体育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了.普及化高等教育后,生均场地面积进一步缩小、师资进一步缺乏以及教育理念的转变等问题将出现,如果高校体育活动继续按照现有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不仅无法满足基本“量”上的要求,而且还可能出现无法协调体育教学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关系问题、无法满足普及化阶段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日益增加的需求和无法实现高校体育功能扩大化与多元化的目标等问题.

2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校体育发展机遇

2.1高校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改革的契机

目前,困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思想问题.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军国民体育”“自然主义体育”“社会主义体育”和“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12].进入21世纪以后又出现了思想多元化的格局,理论上大量新式术语的搬用与实践中闹剧般的标榜使得学校体育思想与当代的学校体育问题未能达成共识[13],学校体育的基本思想问题被带入了死胡同.

这些学校体育思想问题同样影响到了高校体育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将为解决高校体育思想问题找到突破口.首先,“以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普及化阶段教育的根本使命;其次,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是普及化阶段教育的根本方式;最后,关注人的职业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普及化阶段教育的根本功能.同时,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更强调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功利教育与非功利教育的统一、知识能力发展与素质修养发展的统一、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统一.高校体育一方面应借鉴高等教育这些整体发展思路,一方面还应认识到自身以“身体”为中心的教育特点,从“以技能为中心”的教育中摆脱出来,探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指导思想.

2.2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平台

体育从来都不是纯技术性的,纯粹的、孤立的体育行为是不存在的,各类体育活动中都包含着很多非技术性的内容[14],政治、经济、文化都被包含其中,其中文化是体育活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若干年前学校体育所倡导的“军国民体育”还是近年来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思想都是从学校体育功能角度探讨其内涵问题,未从文化的层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造成了未能把握学校体育本质和高校体育思想混乱的问题.也正是学校体育思想的混乱加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学校体育文化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相对于器物层面的巨大落差,形成了学校体育中体育文化的堕距[13].普及化高等教育将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制度,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将成为高校体育活动的中心,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体育的影响将被弱化,加之评管办制度分离将大大促进高校体育课和相关活动在学校体育中核心地位的体现.高校体育按照这样一种遵循自身文化逻辑的方式有规律地发展,一定会形成有效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校园体育文化[15].同时,各高校又将在长期坚持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参加各类高水平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形成以某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中心的具有院校特色的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可以进一步推动普及化阶段高校体育发展,学生在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将更全面地认识和参与体育活动,高校体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学生体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3社会认同体育的良机

高等教育普及化将越来越多的人带进了高校,我国劳动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高校自然成为修正社会对于体育和学校体育认知的最好场所.学校体育功能的全面展现是最直接实现社会认同的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就已经摆脱了生物层面的狭隘,逐步走上学校体育功能多元化开发、挖掘和实施的道路.另外,前文已经提及普及化时代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需要,这种富有极大包容性和弹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为高校体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政策和执行力方面的支撑.目前学校所采用的学生自选项目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将更趋合理,并将成为学生参与高校体育最主要的途径;当学校体育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甚至还可以参与社会化的体育活动来完成相关学业要求;功利化的高校体育活动将逐渐退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通过这样富有弹性和极大包容性的高校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实现体育本质的教育与健身功能.

另外,根据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高校体育的一个重要功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功能——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被人为地从教育活动中剥离出来,竞技活动沦为一种小众的活动,本来应该与教育同时进行的运动员培养被隔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化高等教育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契机,高校体育应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和输出之道,促进普及化高等教育功能多样化的发展.高校体育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将在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上引领推动学校体育功能的全面实现,逐渐改变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当更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社会对于体育的认同程度将越来越高.

3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体育发展方向

3.1高校体育和教育的融合与本质回归

体育的本质在于通过身体的锻炼促进人身心健康,这是与体育相关的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出发点,学校体育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学校体育还兼顾了教育的属性.在我国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长期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其体育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在理论上被普遍认同却在实践中被严重忽视.

普及化高等教育为所有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提供了机会,我国高校选拔制度也将逐渐实现多元化,中小学阶段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功利化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学校体育将由于其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本质属性而被普遍重视,真正回归体育和教育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将在这样的高校体育中寻找到体育的乐趣、养成体育的习惯.

3.2高校体育教学与锻炼模式的重构

普及化阶段高校体育模式将在高等教育基本思想的转变下发生变化.从锻炼角度讲将从应试(体质测试)模式转变为锻炼(实践)模式,也就是说普及化阶段将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对体质测试成绩片面追求的问题,学生将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并在体育运动中找到乐趣;从高校体育课的角度来讲将从知识(技能)模式转变为能力(习惯养成)模式,其核心在于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俱乐部制和社团制等多样化的学生锻炼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实践和竞赛模式;改变以传授基本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和促进体育乐趣传递的模式;改变以评价学生基本技术为主的高校体育课考核模式,建立以参加锻炼数量、质量为主的弹性化考核模式.

高校体育模式的转变将对高校学生产生全面的影响,通过以能力(习惯养成)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学生将在高校体育活动中找到体育带来的乐趣,进而感受到体育对身心的影响,并逐渐养成体育习惯.

3.3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塑造与培养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原有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改革,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必将建立,体育人才培养回归教育的趋势明显,学校将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阵地.毫不夸张地说,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顶端培养的任务只能由高等教育来完成.

普及化阶段高校会成为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高等教育的包容性将越来越大;高校体育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将创新;高校在培养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天生优势等都为高校担负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任务提供了人员、理念和制度基础.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学校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和养成体育习惯的过程中将自然承担起全面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任务:在初级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将肩负起培养体育兴趣、发现体育人才的任务;在中级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将肩负起选拔体育人才、完善基本技战术的任务;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则将肩负起高水运动员精英化培养和人才输送的任务.

3.4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彰显与延伸

普及化高等教育将全面提高全社会人的素质,社会素质的整体提高是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而且在普及化阶段高校将打开封闭的大门,与社会实现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在这样的教育目标指引下高校体育影响力也不能仅限于学校内部,其社会功能将得到扩展.从输出角度来看,在普及化阶段,高校体育模式发生变化,高校体育回归体育和教育的本质,其培养出的人才对体育有着深刻的身体和思想认识,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后可以通过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等多种方式传递体育思想;从交流的角度来看,在普及化阶段,高校将更加开放,高校与社会的交集将越来越多,高校体育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场地优势和器材优势为全社会服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普及化高等教育是一个持久的、代代相传的教育活动,高校体育在这样的情境下必将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下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将传承这种文化,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梦想的社会文化基础也必将确立.另外,高校体育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通过社会服务促进高校体育功能多元化发展,促进高校体育理念的外延化发展,更可以提高高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4结语

我国体育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发展也同样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为高校体育加快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机遇面前高校体育首先必须克服由于招生人数增加和教学理念转变而带来的体育理念、场地、器材、师资和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未来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任务繁重,它不仅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还要肩负起改变我国人民群众对于体育片面认识的重任;既要承担高校体育已有的责任,又要承担高等教育功能扩大化所带来的更多任务;既需要弥补之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展相对滞后所带来的问题,又要迎接高等教育发展全新阶段的挑战.

注释:

①数据来自于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参考文献:

[1]Trow Martin.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Carnegie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Berkeley[M].Calif, 1973:57.

[2]林杰.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大学生的特征及其权利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16(3):43-46.

[3]别敦荣.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基本逻辑[J].中国高教研究,2016(3):31-42.

[4]徐军伟.普及化阶段浙台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37-41.

[5]翟国范,张林学. 西方文明中的体育理念及其在当代实践中的两难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84-886.

[6]刘凌宇. 近30年高校体育理念的创新及其发展方向[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4):479-481.

[7]孟建伟.论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7(1):14-19.

[8]李文姬,张珺. 2015年高校总数增长12%:九成为本科,以民办为主[EB/OL].人民网,2015-05-28.

[9]张永保,席玉宝.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和对外经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79-83.

[10]张守冬,王朝军.江苏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40-42.

[11]唐华.海南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4,18(3):85-88.

[12]王芳.南京国民政府中小学体育教育目标探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99-103.

[13]黄爱峰,王健.学校体育发展的10大问题省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95-99,121.

[14]张振华.论中国特色体育的思想基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06-307,332.

[15]张松奎,李丽.学校体育教育本真解读及人文价值回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 33(2):108-112.

结论:此文是大学硕士与体育发展本科体育发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高等教育和出路和高校方面论文范文.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非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
李新龙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北京 100081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发现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下高校非体育专业田径课程应该抓住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机遇,既要汲取国外大学借助全球化进行课.

高等教育普与化背景下高校的规模经济
高 雅(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18)摘要21 世纪,高……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其最突出的表现是高……教育接受者数量的快速增长,意味着高校在校生特别是本科和高职高专大学生.

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大众滑雪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访问法……研究方法,从备战2022年冬奥会入手,以冬奥会背景下我国滑雪运动发展现状和大众参与情况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冬奥会;大众滑雪;发展对.

流行唱法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和探析
【摘要】单纯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歌曲欣赏的需求,所以,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是声乐发展的一个必要趋势,因此,各高校声乐教师应主动结合时代特征,了解与探寻如何进行流行唱法的教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