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三棵树观景台漫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三棵树观景台漫记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三棵树观景台漫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三棵树观景台漫记,该文是有关三棵树观景台漫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观景台和三棵树和漫记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三棵树观景台漫记论文参考文献:

三棵树观景台漫记论文参考文献

美丽的大亚湾畔,气势恢弘的石化区旁,有一处葱茏馥郁的“人工森林”.从宽阔的石化大道折下路面,两棵树冠硕大的细叶榕和一棵枝叶曼舞的龙眼树非常抢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 “三棵树观景台”.

脚踏木板,拾阶而上,凭栏而观,只见纪念林里一排排木棉、榕树枝繁叶茂,有的像新植的模样.远处正在大面积填海造地,塔吊舒臂,机械轰响,泥头车掀起阵阵浑黄的泥尘漫空飞舞.左前方是格局不一的厂房和丛生的球罐以及大型化工储罐.背倚栏杆,看到的则是一副大气磅礴的写意画.中海油、中海壳牌两个石化“巨无霸”巍峨耸立,巨塔林立,管网交缠,烟囱高擎,蔚为壮观.偌大的厂区背倚青山,“大亚湾第一峰”——铁炉嶂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绿浪起伏,青翠生动,将天空映衬得明亮湛蓝,让人感受到生态环保趋势下浓郁的现代工业文明气息.

观景台是我经常去的地方.作为南漂沿海、有幸致力于大亚湾开发建设的一分子,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太熟悉了.二十年的青春,让我参与并见证了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亲眼目睹了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席地而坐,记忆的闸门刹时打开……

“冷三年,热三年,冷冷热热又三年”,大亚湾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沉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大亚湾飓风”引发狂热的“房地产风潮”过后,千年的偏僻渔村重归宁静,物是人非,涛声依旧.与我们同时南漂大亚湾的年轻人所剩无几.

观景台及附近片区是十年前围海造陆形成的,上世纪这里原是大片原始的海滩.相比其他地段,这里位置内凹,距离澳霞公路(即现在的石化大道)仅数米.落潮时,近海显露出大片黑色的滩涂淤泥和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靠近公路一侧才有一长溜的沙滩,但沙粗而浑黄;再往右前方约两百米处又有一溜沙滩斜伸入水中,使这一段沙滩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月牙形.几棵红树伸展着枝丫,孤独地守候在海天之间,再远处还有一排防护林.

在那段寂静的岁月里,我时常来到这里,仰天躺在沙滩上看日出日落、看云聚云散,或数着星星陪伴着那几棵孤独的红树想着心事.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赤脚在滩涂上捉螃蟹,寻找久远的童真.

一到季节,滩涂上不知从哪儿会冒出数不清的青色小螃蟹,它们或拇指粗细、或小手指大小,机灵的在石缝间、沙土里钻进钻出.有的怕人,发觉到危险便敏感的四处逃窜;有些胆大,径直的往脚背上爬,随手抓便一大把.本地人不吃这种小螃蟹.我听一位本土老领导的女儿说过,即便是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全国人民过苦日子的时候,他们本地人也没有怎么苦过,靠海吃海,餐餐海味.那时候螃蟹成堆地跑进家门,多得可以做肥料.从内陆过来的我就不一样了,看到成群的幼蟹满地走动自然格外兴奋.时不时地来此一遭,装满两支矿泉水瓶,回家仔细清洗一番,将幼蟹放入油锅爆炒,拌以湘中地区独有的大红剁椒,加入姜葱大蒜,再佐以酒醋香油生抽等调料,红灿灿、黄澄澄、香喷喷、脆生生的“螃蟹宴”便火热上桌.烹饪海鲜居然放剁椒爆炒,大概全世界也只有湖南人才会这么做.客家朋友不可思议地捏着鼻子品尝过后,一边用手使劲的扇着嘴巴唏嘘连声,一边居然举着拇指赞道“爽辣可口,脆焦酥香”.有时我也会手执一壶花雕独酌,在嘎巴嘣脆声中,怡然感受“蟹仙”李渔所言“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之人生境界;亦会手捧渐凸的肚子享受苏轼“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闲情野趣.

日历在平淡中悄无声息地翻过,总投资额高达43 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旷日持久的谈判几乎让大亚湾丧失等待的勇气,壳牌的消息像天上的风筝时隐时现,考验着大亚湾人民日益脆弱的心灵.每年,壳牌的高层总会像大雁南飞一样在新联村头的三棵树下驻足盘桓,一次次释放着即将收获的希望.因工作性质,几乎每一次接待中外双方高层,我都有机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因此了解大项目动态,正如秋去春来、候鸟南迁,许多生命的嬗递正悄然无声地在发生着变化,确切与不确定的消息使我坚信大亚湾的发展是必然的.正是那一份坚守和决心,那一份简单的赤诚和信念,大浪淘沙,斗转星移,我依然守候着沙滩上孤独的红树.

1997 年7 月4 日,大雨连绵,我陪同市区领导接待壳牌集团董事一行实地考察南海石化项目厂址.外方临时提出要吃西餐,点名要汉堡包,当时惠州、惠阳都没有麦当劳、肯德基,工作人员只有心急火燎地赶往深圳采购.按照行程安排,一行人在澳头客运码头上船去马鞭洲.其时经济低迷,澳头港停航已久,我们在码头附近冒雨上船.没有舷梯,只有临时找来的木板当踏板.当大家小心翼翼地陆续踏上湿滑窄小的木板时,突闻一声惊叫.原来是我们的常务副市长举着雨伞差点掉落水中,幸亏后面的人眼疾手快拉住了.在风雨飘摇的大海上,我躲在狭窄的船舱一角,将纸张垫在大腿上赶写新闻稿,淅沥的雨丝不时击打在后背上,身上激起阵阵透凉.马鞭洲是一座远离海岸的孤岛,广石化已在此兴建了其时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固定式原油码头,中海壳牌也将在岛上建设大型油码头.到达马鞭洲岛上岸后,我立即跑向广石化办公室寻找传真机向惠州日报社发稿.当我发完稿,一身湿漉漉、上气不接下气地从岛的这头跑到岛的那头时,顿时傻眼了,岸边既无人影又无船迹,大雨如注,大海苍茫.我掉队了,大队人马早已离岸而去.

那一次,等我设法回到岸上,已是高烧四十度.

新世纪来临,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谈判,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最终落户大亚湾,凝聚了、省市数代领导人无尽心血的中国最大的中外投资项目尘埃落定.云开见月明,千年等一回,大亚湾终于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2003 年的一天晚上,正要上床休息的我接到市委值班室电话,说省里来电,发现有人正在盗挖三棵树,要求立即派人制止.原来壳牌通过卫星观测到异象,从北京一路跟进,可见外国大企业对环保及自然的尊重.我立即按程序报告并作出相应的部署.第二天一早,我们赶到现场,只见三棵茂盛葱郁的大树已被连根拔起,像刚剃光的头,枝叶全无,仅剩下主干,新黄的表皮裸露,像一个满身伤痕的弃儿,楚楚可怜的正哀伤地诉说着什么.一帮村民围在一辆大卡车边正准备吊运.据说,本地村民计划将三棵树以不到一万元的卖到外地.

我曾感叹:“来大亚湾必看大项目,看大项目必到三棵树.”树龄逾200 载的三棵树见证了大项目落户的艰难曲折,目睹了大亚湾开发建设的潮涨潮落,大家将其誉为“历史见证树”.为了纪念三棵树的重要意义和特殊历史,开发区将三棵树移栽现址并兴建“三棵树观景台”,在四周扩建一座纪念公园.观景台竣工之际,区管委会主任朱挺青点名让我撰写碑文.会后,我多次婉辞,并向朱挺青主任建议有奖征稿或邀请名家撰文,但均未获允,反被其多次追问.

那一年,是我在大亚湾最忙碌最充实最辛苦的一年.区里决定以大项目建设为契机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邀请嘉宾涉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客商及上级重要领导,仅接待地点就涉及市区、淡水、大亚湾九个酒店,还邀请了国内“大腕”、港台明星三十余人举办《相约大亚湾》大型文艺晚会.为了办好推介会,区里提出一系列的城建计划,大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我陪着朱挺青主任在广西南宁开会,他还不忘考察南宁的道路绿化.回来后不久即斥巨资改造淡澳大道,也就是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大手笔的大亚湾大道.

推介会时间紧、活动多、密度大、战线长.可想而知,筹备工作多么艰巨!

我时任两委办秘书科科长,处于整个筹备工作的中心,负责总策划、总协调、总调度,而秘书科数年内没有副科长,我是典型的“光杆司令”.私务方面,我正在为参加广东省第一次副县级领导干部公选而积极备考.全省4500 多人应考,初选400人,最终选定100 名到各县区领导班子中任职,可见竞争之激烈.公私兼顾,我每天都要加班至深夜,高强度高节奏的连轴运转,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那天晚上,疲惫不堪的我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挺青主任交办的任务,于是来到一家沐足店一边洗脚按摩一边闭目养神,潜心腹稿.也许是夜深人静对灵感的激发,也许是任务压头引致思维的爆发,两个小时后,《三棵树观景台记》终于一气呵成.朗诵数遍,兴犹未尽,我又草诗四首,表达自己“凤舞龙鸣多际会,江山正喜有群英”,“岸涌狂潮催逸兴,好风吹梦到家园”的感慨和欣悦.

在距离观景台竣工庆典不过三两天的时间里,区管委会将碑记勒石碑刻现场.

漫步观景台,一块一平方米见方的黄蜡石上镌刻着我写的碑记,字体清秀,掩映在蔓长的虬枝繁叶之间;徜徉纪念林,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大亚湾风云变幻的历史一页一页在眼前翻过.一棵棵长势茂盛的纪念树上都挂有一块标牌,上面铭刻的是每一个关怀大亚湾开发建设并亲临视察的领导、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以及对大亚湾开发建设卓有贡献的人.搜寻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往事恍如昨天.我记不清有多少名流政要、豪商巨贾在观景台停留过,也记不清自己参与了多少次的重要接待、材料准备、食宿安排、车辆保障、踩点现场、物色树种、安全保卫、清洁卫生……我与我的同事为了大亚湾共同美好的明天默默地努力着.虽然我们只是一颗小小的铺路石,但我们因为看到希望而快乐着……

作为大亚湾的建设者、参与者、见证者,我深感自豪.

该文总结:此文为关于对写作观景台和三棵树和漫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三棵树观景台漫记本科毕业论文三棵树观景台漫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剪爱记中国体育剪纸第一人邓蓉蓉
本刊记者 凌 洁今年7 4 岁的邓蓉蓉, 一生热爱体育事业 13岁到贵州省体工队成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20岁担任贵州省乒乓球专业队教练,训练了一批又一批乒乓球运动员 退休后,她爱上剪纸,秉承着&ld.

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记六盘水市关工委主任时念好
他是一个步入鲐背之年的老人,本该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却心系群众,长年奔波在基层一线,热心助学帮困;他是一位新中国成立之前入党的老党员,本该“功成身退”,却执着如初,身体力行.

入党记:用一辈子践行入党
理想信念宗旨是中国人的灵魂 今年,是中国成立97周年 让我们来看看几位名人入党的故事,体会他们那份为了信仰、为了国家的拳拳之心……宋庆龄入党的曲折历程宋庆龄对中国的向往,来.

千里寻母记
爸爸是抗日英雄高丽良的父亲高志航,原名高铭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 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年仅17岁的他改名高志航,赴法国学习飞行 1927年1月,高志航学成归国,被张学良任命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