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文明建设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明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该文是文明建设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跟恩格斯和价值启示和生态文明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文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文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摘 要: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变迁即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危机确实值得世人反思.马克思、恩格斯立足时代特色,分析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生态思想.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下降、河流污染严重以及珍稀物种几乎消失等等.面对环境问题,如何应对成为焦点.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系统性的著作,生态思想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之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辩证法;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041-04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身居19世纪的欧洲,工业化的初步发展并没有引起过多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系统的研究环境保护.但是那个时代是西欧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源的粗放式使用,环境问题已经显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关注到环境的变化,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严峻.对于这些现象,马克思、恩格斯预见性的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在著作中多有提及.当今的中国,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或许会为中国指明一个发展方向.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由此可见,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切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19世纪中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趋于尖锐化,时代的难题促使理论家进行思考,由此产生出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讨论较为广泛的两种观点:前者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后者主要谈论人对自然的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了强烈批判,并且有以下论述:针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恩格斯认为是“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他说:“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他们一方面只知道自然界,另一方面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的智力是比例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2]在这种观点下似乎只有自然对人的作用,是自然在左右影响着人的发展,并没有发现人对自然界的作用.人类在其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环境,对自然界也起了一定的反作用.针对人对自然的统治,这种观点源于基督教神学,后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局面,从而使这种观点越来越受人关注.这种思想并不认为自然界的重要地位,没有看到地理环境的重要性,主张人的主体地位.正是自然界的存在为人们提供着物质资源,人类不可能脱离自然界去寻求自己的发展.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交换的过程,物质由自然界进入人类,然后由人类进入自然界,人与自然界也应该是处于一种物质交换的和谐状态.

(二)自然价值观

马克思在分析了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后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3]由这些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马克思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性.自二战以后,由于环境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提出的理论并没有很好的涵盖环境保护这个方面.马克思在商品价值论中认为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一部分学者以此来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完备.这种观点是片面而不科学.原因有二,其一,我们应该在当时的背景下来看问题.在马克思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世界上主要存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两大关系.两大主要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尖锐.因此阶级斗争上升为社会的中心问题.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领袖,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关注工人运动以及揭示万恶的资本主义剥削实质是必然的,因此提出的理论偏重于阶级斗争以及工人运动是时代使然.其二,马克思肯定了自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就有着关于自然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这些内容.自然可以以土地作为载体或者动物为载体提供出人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马克思曾经就农业劳动在其著作中提及到这样的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由这些可看出马克思对自然价值的认可.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有价值的.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自然界中寻求物质的满足.而自然界也是有一定的承受度.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造成了资源的粗放式使用,生活环境的改变已初现端倪,自然环境向不利于人类居住的方向发展.然而自然作为人身体以外的部分,与人类进行着物质的相互交流,在相互影响着达到了一定的动态平衡.在这样的形势下,马克思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阐释,并在其著作中体现了这一思想.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然而马克思早在地租论中指出:“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的私有权……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4]这一思想要求我们把更多的、更好的生态资产留给后代.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的.”[5]且“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6].对于财富无限制地盲目追求只能使人们堕入无限深渊之中,人类应当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基础,根据条件合理规划实践活动.恩格斯也曾强调过人类不能毫无节制的开发或者破坏自然,要注意长久持续的开发与利用.

在人口方面,恩格斯很早就提出,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人口增长的幅度应当保持在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若超越这一限度,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四)生态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以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辩证发展过程为起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生产方式的变迁为核心.多层辩证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成为了一个严密的生态逻辑体系.

第一,生态辩证法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要是整体对部分.马克思曾说过人靠自然界生活,意思是人类为了生存必须时刻与自然界进行相互交换.通常所说的人的肉体和精神与自然界联系,其实也是自然界自己的联系,人类就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自然界作为涵养人类生存的本源,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就是人类的自我毁灭.资本主义下的工业文明强调个体主义价值观,突出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实现,这是当代生态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生态辩证法指出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主要是特殊对普遍.不同类型的环境与多种多样的生物共同架构起生态环境这一稳固的桥梁,无论是环境还是物种的缺失都会使这座桥梁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物种单一性程度越高则说明生态系统越来越处于衰竭的局面.全球化的过程急速而又呈现出单一性,这在严重影响着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资本主义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无止境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第三,生态辩证法从一方面指明了斗争与和谐的关系.达尔文发现了生物学规律,同时也指出各物种之间的依赖性.但在资本主义世界下,在利益的驱使下人发生了“异化”,人类陷入了无限的斗争之中,最终无论是个人还是阶级、国家还是自然界都受到了严重破坏.而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看,这些利益在新的生产方式条件下能够和谐发展.

第四,生态辩证法指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人类社会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人类,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大为提升.人类社会的出现使生态系统有了自己的意志.自然作为人体以外的部分与人体相互作用,而人类可以看做大自然的头脑存在.从这些看,人类的生态思想可以视为生态系统的自我反映,自我把握.而在资本主义世界下,对物质的追求主导着人们的思想,人们处于盲目追求中,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自然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其著作中可以窥探他们对生态思想的阐述,对当代世界具有重要价值.这也使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发展.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展的同时,关注环境的变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理念,努力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践行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主动性在人这一方面.人在中间起了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过快,使人们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认为“人定胜天”.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从而忘记了大自然的重要地位.人类对自然界的肆意掠夺造成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引发了生态危机.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能动性比较高,因此在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人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出现了众多非理性消费现象,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城市的发展往往以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同时,中国疆域辽阔,但大部分是农村.农民群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乏认识,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不好开展.由此我们需要加强关于生态方面的文化建设,鼓励社会成员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引导人民来积极参与进来保护环境.

(二)转变发展观方式

中国是大国,环境问题不容小觑.快速发展不是目的,持续健康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传统生产方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显而易见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和资源能源危机.过分强调经济的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经济可能会有暂时的发展,长远看来不会有大的增长并且会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问题,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与生态协调推进的重要理论,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7],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环境保护的步伐,对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两型社会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到粗放式的使用资源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恶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域比较大,自然资源蕴藏丰富但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需要合理的运用才能满足中国的发展,粗放式的使用只能破坏环境.和谐社会在当今中国很重要,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多有提及.当今的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在生产过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同时还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废弃物的回收重复利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注意人与资源的关系,节约资源的同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生态*

生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涵盖了人类与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在现今人与自然关系中,我们应该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为目标.一方面我们应该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相伴而生,做到尊重自然、尊敬自然、保护自然.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构建一种适宜时代特色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作为保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其中有不少的内容不适应当前的需要,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有制度约束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法律的实施和监督,要让制度有效的落实从而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提供合理保障.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作为世界上的大国,中国担负着一个大国的使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的保护,要时刻记得我们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绿水青山”.文化与制度相结合,文化为主导,制度做约束,经济的发展就不会越过生态这一红线.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410.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9.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5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7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

〔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

总而言之,本文是一篇关于文明建设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恩格斯和价值启示和生态文明相关文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庄子生态哲学思想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
张亚利(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西安 710062)摘要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的平……观、“无用之用”的价值观……是庄子生态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以其为理论借鉴,尊重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思想精髓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渗透了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具有丰富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为生命共同体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地阐述了“两座山&rd.

做好顶层设计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周金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的观念也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可以说,生态文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我国为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这一阶段我国又应当注.

以生态思想思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关注,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极大地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以辩证法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