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美丽中国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有关论文例文

主题:美丽中国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本文是美丽中国有关论文范文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和样板类开题报告范文.

美丽中国论文参考文献:

美丽中国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摘 要] 江西具备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良好的先天条件和后天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江西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彰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在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二元分离”、制度实施缺乏刚性、生态生产力理念缺失、样本建设亟需加强等瓶颈因素,需要从牢固树立“四种意识”、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体系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予以强化,从而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中图分类号] F205;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53(2018)05—0080—06

2016年8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设立若干试验区,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平台.”[1]并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江西和贵州作为首批试验区.根据决策部署,结合江西发展实际,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江西绿色发展的‘金字招牌’.要牢牢把握这个历史性机遇,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2].因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是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加快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

一、为什么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现在,人们都非常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惨痛教训,他们在上个世纪集中爆发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而促成了国际环保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二是由于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后,很多生态环境问题也已经日益凸显,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促使我们不得不展开反思.

(一)国际环保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工业化可以说是生态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特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了推动工业化进程,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性开发,并且肆意污染环境,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20世纪30~60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比如说日本“水俣病”、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毒雾事件等震惊世界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都发生在这段时期.

但是,翻阅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书刊或报纸,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当时的主流口号是“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而且几乎没有人怀疑它们的正确性.一直到1962年,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尔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问世,这本书描述的是,环境恶化将使人类面临一个没有小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是一个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尔逊的呐喊唤醒了公众,加上自身遭受过环境污染的切肤之痛,国际环保主义运动从此开始深入人心: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参会的113个国家代表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日内卢召开,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派代表参加,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臭氧层保护公约》、《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等国际公约不断出现,各国都积极开展了环境保护的具体行动,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基本上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二)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努力学习西方,希望能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我们并没有做到“先知先觉”,特别是有些地方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负面作用,从而酿成了很多环境污染事件,比如说松花江污染事件、太湖蓝藻事件等.

正如西方谚语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也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大气、土壤、水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较为突出.面对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峻形势,党审时度势,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首提“建设生态文明”概念,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有意思的是,“生态”这个词在十七大报告中出现了12次,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则达到了39次;“生态文明”这个词在十七大报告中仅出现了2次,在十八大报告中则出现了15次.这就说明,十八大以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当然,这也是对国内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回应.

(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付诸实践

关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有西方学者提出过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污染程度相应地不断加重;但是,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或者说,达到某个‘拐点’以后,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支持者用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政府重视程度和投入增加、污染型产业转移等原因来解释这条曲线,借以粉饰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质量的改善.实际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代表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代价极其高昂:一是环境污染后果相当严重;二是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特别高;三是生态环境污染是不可逆的,换句话说,一旦超过生态环境的容忍度,生态环境的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显然,我们不能再走这条老路.

现在,我们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意图就在于通过五位一体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借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天人合一、天下太平、利己利人等优秀基因,从病根上探索源头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种“解毒”式的智慧治理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成本的末端治理、利己主义的污染输出等“杀毒”式的思维治理模式相比,显然是更加明智的选择,也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就像总书记所强调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二、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优势与瓶颈

一个地方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就在于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站在全国的高度,“绿色”是江西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江西经济发展最大的比较优势.可以说,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后劲、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都是生态,在此基础上,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主要优势

总书记2016年视察江西时曾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对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予充分肯定,这也是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基础和优势所在.

1.先天条件

(1)森林覆盖率高.江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3.1%,林地面积919万公顷,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17年4月,江西共有自然保护区159个,森林公园180个,湿地公园84处.

(2)水资源丰富.江西境内水系发达又相对独立,多年平均降雨量1638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全国高出70%.赣江、抚河、修河、饶河和信江五大河流均流入鄱阳湖,再注入长江,形成“五河一湖”完整水系.

(3)生物物种多样.已知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9种.已知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总数的13.5%.其中,哺乳类105种,约占全国的21%;鸟类420种,约占全国的34%;爬行类77种,约占全国的20%.

(4)生态环境质量好.2016年,全省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4%.二氧化硫除南昌、景德镇和抚州达一级标准外,其余8个地市均达到二级标准;二氧化氮11个地市均达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除南昌、萍乡、九江和新余超二级标准外,其余地市均达到二级标准.全省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1.4%,其中,修河和长江水质总体为优,柘林湖和仙女湖水质总体为优.

2.后天优势.江西良好的生态优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江西围绕“生态立省、绿色崛起”战略进行了不懈探索:早在1982年,就提出要写好“田园诗”,画好“山水画”;到1983年,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2001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2008年,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并于2009年获得国务院批复;2013年,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2014年11月,成为首批全境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3].

由此可见,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路子,特别是近年来,江西持续发力,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进展.

(1)制度建设.近年来,江西省有针对性地制定了208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耕地保护红线和水资源管理红线等“三条红线”制度;推进“多规合一”,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建立5级河长组织体系,省委书记、省长分别任省级正副“总河长”,7位副省级领导分别担任“五河一湖一江”河长,在全国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体系最完备;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建成县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上述举措有效推动了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2)政策支持.近几年,江西积极争取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委的一大批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插上了助力的翅膀:国家发改委安排江西近6亿元生态文明建设补助资金,并将鹰潭、南昌固体废弃物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纳入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财政部将萍乡列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范围,3年补助12亿元;国土资源部出资1亿元支持江西铜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国家林业局将鄱阳湖区列入国家湿地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地区,并安排财政补偿资金3000万元等.

(3)产业集群.农业方面,江西大力推进“百县百园”工程,创建了11个国家级和6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3321个;工业方面,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全省千亿产业由2010年的5个增加到2015年的11个;服务业方面,积极推行“生态+旅游”,创建4家国家级和8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6年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24%和37%.

总的来看,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贯穿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特别是近年来,江西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彰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这就为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瓶颈

在看到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取得各项成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关注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瓶颈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二元分离”.目前,江西还是经济欠发达省份,江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就在于经济发展方面.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背景,江西提出把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比如说,有些地方在“重GDP”、“重财税任务”的传统思维博弈下,很容易出现“重点项目”优先,生态环境让路的情况,或者说有些地方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对一些污染型企业的整治就会出现松懈.

2.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实施缺乏刚性.从全国层面来看,由于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现象在生态环保领域会经常出现,从而使企业环保违法成本太低.比如,2010年福建紫金矿山污染事件,虽然开创了建国以来环保领域最高的罚款数额——3000万人民币,但却不到该企业当年净利润的3‰,环保违法成本明显太低.

3.生态生产力理念的缺失成为发展短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的生态生产力理念,就是要求要克服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相对立的传统思维,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但是,仍然有部分干部群众存在着生态生产力理念缺失的现象: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环保意识不够,生态文明建设“光打雷不下雨”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二是部分社会公众对生态环保的认知和关注只停留在个人权益上,公共环保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三是有些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还亟待加强.

4.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样本建设亟需加强.目前,与其他省份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样本的比较中,江西颇具压力.比如重庆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秀美乡村、特色小镇等,都在国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江西如何对成功的样本进行总结提炼,进而形成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化成果?值得思考.近年来,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像赣江全流域生态补偿、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等,这些成功的范例需要认真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

三、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路径选择

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取得重大进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绿色经济率先发展,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成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跑者.”简单说,就是要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一)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因此,需要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行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1.树立样板意识.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江西要建设 “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样板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样板区”、“先行区”、“创新区”、“示范区”凸显的都是“样板”之义.对于首批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江西来说,肩负先行先试的重任,要真正成为样板,就要在思想认识、探索实践、政策措施和发展成果等诸多领域争当示范,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2.树立改革意识.近年来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关键就在于坚持改革创新,了一些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针对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全面推行“河长制”;针对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出台《江西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等等[4].所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必须强化改革意识,尤其是要体现出地方首创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大胆试验,重点围绕生态红线、生态补偿、考核评价等关键领域,积极主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试验.

3.树立系统意识.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国内外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但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则是“缘木求鱼”.所以,发展生态经济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生态化”,比如说节能减排、源头治理,拒绝污染型企业等等;另一个就是“生态的经济化”,也就是发挥好生态优势并将其转化成为经济优势,进而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4.树立法治意识.一方面,要科学立法,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支撑.特别是要抓紧制定完善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有关地方性法规,确保“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强化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导责任.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要立足于生态优势,坚持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依靠特色生态产业引领江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形成完善的绿色产业体系,推进江西绿色发展.

1.依托资源优势的生态农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但当前的食品安全可以说遭遇了巨大危机,所以,要善于从危难中寻找更多机遇,最终化危为机.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完全可以依托山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特别是借助农业部把江西列为了全国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机遇,当好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领跑者”,进而加快推动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

2.改造后的生态化工业.也就是能够大幅度降低能耗的新技术创新产业.比如说节能建筑产业,它是在对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等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据中科院院士吴硕贤的统计,相对于普通建筑来说,节能建筑的空调能耗相差4~5倍,三口之家每年可节能58%、节水25%、省1000多元水电费.再比如循环经济,也就是将废旧产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种产业,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减材,大约可以节约原材料70%、节约能耗60%,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3.满足绿色消费的绿色服务业.比如说生态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江西各类旅游资源,无论绿色、红色还是古色,都是得天独厚,就像江西旅游口号——“江西风景独好”所说,各类旅游资源完全可以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完善制度建设体系

1.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通过政府主导进行监管,借助行政或法律手段开展刚性约束,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的制度.国外代表性的强制性制度包括:美国对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回收订立了强制标准;欧盟严格执行能效标识和最低能效标准,只允许生产销售符合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日本强制推行多项节能管理制度,如“领跑者制度”等.鉴于此,江西强制性制度建设的重点应包括: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等.

2.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通过鼓励市场主体进行交易活动,借助不同经济利益的比较与获取,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的制度.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费制度、碳排放权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水权交易制度等,这些制度在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在这些领域大胆尝试,率先进行制度设计并付诸实施.

3.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通过对各种经济主体的道德教育,并使之转化成为内心信念,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目标的制度[5].国外引导性制度主要包括:美国从1991年开始每年10月为“节能宣传月”;欧盟开展聪明用能培训,推广燃油经济性驾驶标准;日本政府给NGO组织提供补助,用于节能宣传活动.

强制性制度、选择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实际上就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到底是采用行政化、市场化还是道德化手段?当然,三者各有利弊:行政化手段的优点在于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方式方法的不足甚至寻租腐败,缺乏持续性;市场化手段则有利于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但前提是相关的制度保障和市场体系构建较为完善;道德化手段可以使生态环保成为个人自觉行为,成本最低,但要依赖于整个社会氛围改善和国民素质提高.所以,这三种手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灵活进行选择.

(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

1.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让大自然匍匐在自己的脚下”是西方工业文明基本理念,也是典型的人定胜天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此,恩格斯曾经一针见血地予以批驳:“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所以,应该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探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2.推动消费方式改变.要在全社会开展绿色新生活行动,倡导低碳绿色、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绿色化”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比如出行方式,有统计表明,240人同时去上班,如果选择私家车,需要177辆;如果乘坐公共汽车,只需要4辆;而如果是乘坐无轨电车,1辆就够了.

3.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途径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媒体宣传.借助网络、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形式,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学校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尤其是要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6];三是社会教育.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原则和要求,鼓励社会公众依法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人人有责的社会新风尚.◇

注释

[1]、国务院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9-20.

[2]鹿心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而奋斗[N].江西日报,2016年11月21日第1版

[3]彭迪云.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J].中国经济报告,2016,(10).

[4]张晓勇,李卫东,金敏.强化四种意思,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J].当代江西,2016,(5).

[5]潘荔.新时期中国人生态文明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6]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决议[J].时代主人,2015,(2).

[责任编辑:李丹]

本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对写作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和样板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美丽中国本科毕业论文美丽中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万安县打造美丽乡村江西样板
“画艺小镇”谷中村、“秀竹文化”里加村、“水塘文化”夏江村、“茶海小镇”南阳村…&hell.

彰显生态魅力,打造美丽穆棱
穆棱,一个百年前欧亚大陆桥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穆棱镇是这个节点上的百年老镇,位于穆棱市东南部,西邻“雪堡”牡丹江市 这里历史悠久,有多处历史遗址 镇域面积1419平方公里,境内植.

生态文明托起大美中国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科学系统的总书记.

致力推广生态文明之家太阳雨晋级中国环保事业战略合作伙伴
文家电市场 白云太阳雨一直致力于探索“阳光、空气、水”三大生态科技领域的研发及推广,确立了太阳能、空气能、净水……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9月20日,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