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媒介素养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信息化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的践行理路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媒介素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9

信息化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的践行理路,该文是关于媒介素养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媒介素养和信息化和教育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媒介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媒介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和谐社会论文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化社会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需要依循一定的践行理路,即:借鉴他山之石,坚持本土培育,秉持和合共生的基本理念;贯彻主动性、可塑性、选择性等主体建构的总体原则;采取有效整合国家、社会、学校等多元化资源的策略,共同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开展.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理念;原则;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8.001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8—0001—04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人们的媒介素养水平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实践,需要在“和合共生”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遵循“主体建构”的原则,对多元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一、和合共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基本理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实践,首先就要进行观念革新.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活动已经打破了传统时空概念的限制,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因此,要有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既不能无视西方的有益经验,也离不开国内社会发展的驱动,要借鉴他山之石,坚持本土培育,以和合共生.

(一)“他山之石”: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有益镜鉴

不可否认,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

源生地,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成熟还是实践的深度与广度上,都远远超越于我国.如早在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利维斯及其学生桑普森就出版了名为《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的专著,对电影、广播、报刊和广告等媒体中充斥的“媚俗”内容以及由此带来的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进行了批判,倡导在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则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之中;20世纪90年代之后,英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系统.加拿大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典范,20世纪60年代就在学校中开展了以“辨识媒介以及抵制媒介不良影响”为主题的媒介素养教育,以“捍卫拯救文化,抵制大众文化侵袭,保护传统文化、语言、价值观”[1],并于80年代在学校中正式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21世纪以来,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在理念、模式、内容、目标和实践机制的研究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相较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虽然起步稍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但发展速度极快,时至今日,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干预社会的重要影响力.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存在着文化、国情的差异,但各国文化之间却也存在着某些共通之处,正是这些共通之处,各国之间是可以互享互用的.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就是要挖掘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共通之处,以“他山之石”为有效参照,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本土培育”: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内在源泉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之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时空、地域特色,这就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不能脱离本民族、本国家的具体情境.因此,“他山之石”只能作为借鉴,而“本土培育”才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内在源泉.首先,要培育本土意识.本土意识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凸显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性格”的自觉观念,它是在一定的地域和文化下产生的,是进行“本土培育”的观念前提.[2]要有意识地挖掘本民族教育传统,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但我国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运用于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树立继承本民族优秀教育遗产的意识.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树立国情意识,要有意识地分析本土具体国情,解决本土具体现实问题.其次,要培育本土创生能力.在具备了“本土意识”之外,需要培育本土创生能力,将意识付诸实践.可以说本土意识是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本土培育的观念前提,本土创生能力则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现实动力.因此,培育本土创生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能否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培育“本土创生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自身积累的有益经验,一方面要调动社会各界因素,寻求社会支持,在内外部因素的互动中形成最大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本土创生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力求“本土培育”,通过本土与异域的充分融合,和合共生,才是我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应该秉持的基本理念.

二、主体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总体原则媒介素养教育实质上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之下,学习者将外部教育要素内化为自身认知与能力的过程.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就是学生将自身之外的媒介知识、媒介技能,有意识地主体建构,使其成为自身素养之组成部分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就会沦为空谈.具体来讲,要遵循“主体建构”的总体原则,应落实到以下几点.

(一)主动性原则

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其改造世界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这种主动性与能动性是人的自我力量的一种反映.教育活动不可忽视的价值就在于它引导学生“主动地”、“能动地”去理解、改造他自身之外的世界.可以说,主动性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原则.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也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的影响.无论是媒介素养相关知识的传递还是媒介素养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吸纳”与“自主转化”.而要遵循这一原则,首先要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只有在学生的“主动”需求下,才能使学生产生将外界媒介知识、媒介技能、媒介*等内化为其自身素质的动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媒介素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与传递,蕴含着某种价值取向,只有教育所传递的价值取向被学生所接受或认同,才能使学生愿意将其内化为自身素养,否则如果学生抵制这一价值取向,只有外部的灌输,是达不到真正教育的目的的.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所传达的价值理念、文化知识和道德规范等内容,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生命,契合学生的合理价值选择,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落到实处.

(二)可塑性原则

人的可塑性是教育活动得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忽视人的可塑性,把学生看作已定型的确定性的个体,就会偏离教育的“培养人”的本质.“可塑性是教育互动的原则,是一种相对原则,它把教育实践作为个体的、主体间的实践,拒绝把教育行为降格为仅仅是完成天资或环境决定的影响.”[3]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学生,将学生看成是自主存在的个体,是正在形成中的、有待进一步发展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完型的个体”.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发展中的个体,有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可以在教育者的影响与引导之下,发挥自身力量,进行主动建构,实现自身“塑型”.另外,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或者说外部力量,它并不能决定个体的发展水平,具有可塑性的发展中的个体,最终能够达到哪种水平,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要取决于个体主动性、能动性的有效发挥.所以,在主动性这一基础性原则之上,“可塑性”这一互动性原则,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有效条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个体现存的素质结构和发展水平,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完善,实现其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选择性原则

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主体关系的确立是这一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人”(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教育实践活动中主体关系的确立本质上就是如何把握“人”(教师)—教育—“人”(学生)的关系,教育活动作为关涉教师与学生的*与桥梁,必须选择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才能将其联系在一起.可见,主体选择性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要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贯彻“选择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学生发展”为归宿设置教育目标.在切实考虑教育的现实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关涉学生个体的“可塑性”,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促进学生个体在媒介素养方面的“现实性”的提升,以及获得相应的“可能性”的发展.二是以学生的需求性与适应行为依据选择教育内容.虽然说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确定目标之后,除了考虑目标因素,教育内容的选择也不能无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个体需求和实际适应性.也就是说教育内容既要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也要适应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还要根据教育的具体情境和条件,选择最优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选择性发展创造现实可能.

三、资源整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可行策略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努力,还需要整合国家、社会多方面的有效资源.因此,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多方联动机制,是推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一种可行策略.

(一)国家层面:创造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在国家层面,政府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相关制度与政策,来达成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第一,重视教育,保障投入.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从这16字方针中就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资源有限的国情之下,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这就为作为整体教育组成部分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获得较为充足的公共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二,建立完善立法,以法促教.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媒介使用者众多,但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且没有得到体系化的开展,使得我国媒介使用者媒介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经验,要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实践,需要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以及位于北欧的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的媒介教育已经纳入了正式的教育体系中”.[4]第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优化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卓越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新一代,因此,国家与教育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适时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聘任制度,建立专业的媒介素养教师队伍.

(二)社会层面:发挥媒介组织、社区、家庭的合力

在社会层面,影响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因素主要有媒介组织、社区和家庭.所以,要在社会层面上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提高我国媒介使用者的整体素养水平,也就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充分发挥媒介组织的力量.媒介组织是随着媒介以及媒介社会的兴起应运而生的一种民间组织,这种民间组织不仅承担着媒介管理的任务,而且还对社会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推广,他们自主募集教育基金,设立教育基金会,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推广,引发社会群体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媒介组织是西方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力量,这种媒介组织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长效机制,并发挥出了日益重要的影响.第二,塑造健康媒体的社区和文化环境.社区是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整体文化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社区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区活动、社区管理等来进行舆论宣传、舆论监督,营造媒介运行环境,进而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的舆论导向和外部推动力量.第三,发挥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只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其主导方向与学校教育、社会主流文化一致,才能助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因此,需要家长注意自身言行,有意识地配合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整合媒介组织、社区、家庭三方面的合力,就能从整体上优化社会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助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三)学校层面: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实践机制

学校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主阵地,而我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在学校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远远不够,因此,在学校层面,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第一,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实践运行的重要依据,重视理论研究,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能够有效提高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本土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缺失,在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主要是借鉴了西方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方法,亟需加强自主研究,创建本土性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第二,加强媒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媒介的更新与开发,是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物质前提.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就需要加强媒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甚至创造出推动整个媒介素养教育乃至整个媒介社会发展的“新型媒介”.[5]第三,建立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机制.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机制是衡量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效果的手段和依据,其中目标评价体系能够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供方向指引;过程评价体系能够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过程提供调整的依据;结果评价机制能够对整体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效果进行科学评判.因此,通过建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能够由始至终地把控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廖峰.解读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

[2][5]刘津池.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德]底特利希·本纳.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和行动基本结构的系统和问题史的引论[M].彭正梅,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邵瑞.中国媒介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The Practice Path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Information Society

LIU Jinchi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

Abstract: Conducting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school education in information society. To carryou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eff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a certain path of practice, that is, to learn from others, adhere tolocal cultivation and uphold the basic concept of coexistence; to implement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initiative, flexibility, selectivity,etc.; and to adopt effective principles; to take the strategy of effective integrating diverse resources such as the state, society, andschools to promote jointly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practice; concept; principle ;strategy

[责任编辑:黄可心]

上文总结,上文是关于对写作媒介素养和信息化和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媒介素养本科毕业论文媒介素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世界格局下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教育范式
薛 梅电视台财经频道,北京 100859摘 要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信息化社会,小至个体与媒介的交互共生,大至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形象塑造和社会稳定.

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究
【摘要】由于自媒体的媒体环境复杂,信息“把关人”相对缺失,作为自媒体用户的主力军之一的高职院校学生,也逐步陷入了庞杂信息的汪洋之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

媒介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步步的前进着,因此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媒介因素势在必行,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提升,这也是教育模式的创新 媒介因.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渠道是自媒体 然而,自媒体平台充斥着大量低俗、媚俗以及扭曲真相的内容,令大学生难以分辨真假 本文首先概述了大学生数字阅读的现状,然后提出自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内涵.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