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有关徐特立家风论文怎么撰写 与徐特立家风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徐特立家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徐特立家风,该文是关于徐特立家风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徐特立家风和徐特立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徐特立家风论文参考文献:

徐特立家风论文参考文献 家风家训论文立论文和驳论文

徐特立,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从年少到年老,从办学到革命,从工作到家庭,徐特立始终如一地坚持替“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经常告诫后辈:“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徐特立(1877 一1968),湖南长沙人.1911 年参加辛亥革命,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2 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1919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 年回湖南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后任校长.1927 年5 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同年8 月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起义军第20 军3 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1 年11 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1934 年参加长征.1940年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委员等职,后因身体原因请辞.1968 年11 月28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 岁.

教育界的“长沙王”

1877 年2 月1 日,徐特立出生于湖南长沙五美乡( 今江背镇)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徐树兆为他取名徐懋恂,同时按本族辈顺为他取名徐立华.徐树兆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靠辛勤耕种几亩薄田为生,农闲时烧窑,挣些收入补贴家用;徐特立的母亲由于劳动繁重,身体一向虚弱,在他4 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去世不久,祖父接着去世,家里连遭两次丧事后,濒于破产,年幼的徐特立过早地尝到了世事艰辛.

1889 年,徐特立被过继给半瘫痪的伯祖母为孙.伯祖母为他娶了一个童养媳,一家老小三口,靠一点儿田租维持生活.徐特立9 岁时被父亲送进私塾,15 岁时由于伯祖母去世,因丧负债,不得不挑起支撑门户的重担.

1895 年,徐特立在一家私塾谋生,“确定教书兼习科举业”.2 年后,他毅然抛弃八股,冒着成为“败家子”的风险,制定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即:将每年教书的收入维持家用,而将家里几亩薄田逐年变卖,专门用来买书.他自信“读到30 岁,书也可能读通了,谋生的问题也会解决了”.在此期间,徐特立成了“康( 有为)、梁( 启超) 的信徒”,接受了新思潮影响.

1905 年,徐特立离开家乡,考入长沙的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该校由同盟会会员周震麟创办,旨在传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培养能为民族革命事业奋斗的人才.徐特立在这里逐渐“由立宪思想转到共和,走上了反康、梁而相信孙文( 即孙中山) 的道路”.徐特立毕业时,周震麟发表演讲,说:“我们办这个学校,不仅是培养你们当一个好教员,得到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创造事业,创造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业.”这段话对徐特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一毕业,他就与友人一道创办了长沙梨江高等小学堂,专招农民子弟入学.同时,学校还设置了速成师范班和女子班.为了贫苦农民子弟,徐特立还提出“多教课,只吃饭,不要工资”.这是徐特立走上教育救国之路上的初步尝试.

1906 年,徐特立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并在长沙修业学校兼课.他利用学校作为“鼓吹革命的机关”,秘密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一次,徐特立给学生演讲,以湖南辰州和江西南昌发生的教案为例,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与清政府相互勾结欺压人民的罪行,教育学生“把救国的担子挑起来”.同时,“为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徐特立“走进厨房拿出一把刀,断下自己左手的一个指头,写了血书……”借以激励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举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反帝热情.后来回忆此事时说:“这给了我对革命的第一个感性认识.”

1911 年10 月22 日,湖南革命党人发动长沙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徐特立欣喜若狂,积极参与政治,还被选为副议长.然而,以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很快就窃取了革命果实.徐特立深受打击,感到“政府总是坏的,革命党做了官就要叛变”,于是愤然辞去副议长之职,决定“回到教育界去,用教育来改革人心”.

1912 年,徐特立白手起家,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为了办好学校,他既当校长,又兼教员、校工数职,并千方百计筹集经费.1913 至1919 年,徐特立任湖南一师的教育学、各科教学法及修身科的教员等职.由于他人品高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故而威望甚高.后来曾回忆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 即杨昌济,后成其岳父),一位是徐老.”

有资料表明,1919 年以前的长沙共有800 多个小学校,所有教员基本都经他培训过.

徐特立与:跨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

1913 年春,考入5 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翌年,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以下简称湖南一师),被编入本科第8 班.在这里,开始了与徐特立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他们为中国的前途殚精竭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苦苦求索.这对师生互为导师、相互影响,共同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用教育来改革人心”

1913 年,36 岁的徐特立已是享誉湖南教育界的“长沙王”,而此时20 岁的,还正在寻求真理和志向.这一年,徐特立被聘请为湖南一师教员,教授教育学等学科.他渊博的知识、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对的学业和思想有相当的帮助和影响.

徐特立教育学生,非常注重言教、身教相一致.在湖南一师兼课期间,无论刮风下雨,徐特立总是步行往返长沙师范学校,路程10 余里.徐特立担任校长,一个月拿20 元工资.他把所得工资用来投资教育,几年下来欠债六七百元.

十分推崇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徐特立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懂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笔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要用一个本子摘抄书中精彩的地方.”勤于做笔记,当时有许多种笔记本,包括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

“国家有前途、有办法,自己也觉得年轻了”

1915 年9 月,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写了一份《征友启事》.其后,他身边聚集了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蔡和森、李维汉、肖三等,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受过徐特立的思想熏陶.

从1916 年开始,这批青年学子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1916 年冬,、蔡和森等开始商量组建一个团体.1918年4 月14 日,新民学会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正式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便由主持.

徐特立大力支持新民学会的正义行动.在、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人的帮助下,徐特立组织了一个以宣传新思潮为宗旨的健学会团体.他经常以“科学之不明,我们要学习科学;工农之不振,我们要施以教育;应当大众奋发,以血肉之躯,去护卫疆土,振兴国家”的思想去激励有志于匡时救国的青年.

1919 年5 月4 日,五四运动爆发,对于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徐特立感到“国家有前途、有办法,自己也觉得年轻了”.

5 月28 日,湖南省学联成立后,徐特立组织长沙各校教职员,成立演讲联合会,组成50 多个讲演团,开展抵制日货的惩罚奸商等反帝爱国宣传,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在领导的“驱张运动”中,徐特立通过健学会带领教师向湖南省督军兼省长张敬尧索薪,并在城乡揭露张敬尧的罪恶.其后,张敬尧以“通匪”罪通缉徐特立.

是年7 月,已经42 岁的徐特立,毅然放弃已取得的成就,积极参加、蔡和森等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成为一名“老”留学生,从此与一别多年.再见面时,国内的革命形势又是另一番景象.

1926 年12 月中旬,徐特立在长沙望麓园与回湖南考察农动的会面,师生促膝长谈,探讨国家的命运走向.徐特立向学生介绍了法国、比利时、德国的教育相关情况.向老师介绍了大革命的性质、宗旨、目的、目标和他对革命方法、手段、道路的探索性意见,并向老师建议“走出书斋,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考察一下,体验一下”,看一看农村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变化.

1927 年春,徐特立到长沙县五美乡进行了一周的调查,他发现农村“一切权力归农会”,在农民协会的作用下,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久,徐特立放弃了奉行多年的“教育救国论”,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1927 年4 月12 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逮捕和屠杀了大批员和革命群众.5 月,在白色恐怖下,徐特立由李维汉介绍,以50 岁高龄加入中国.从此,徐特立在党组织里“真正获得了新生”.

1934 年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等被编入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从瑞金出发.

在长征中,徐特立将马让给伤病员,忍着饥饿带头挖野菜,教授战士识字,亲自下河探路,鼓励战士们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1937 年1 月,在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为从雪山草地跋涉过来的徐特立,破例搞一次祝寿活动,其目的在于鼓舞红军指战员的士气.党一致拥护和支持的这一建议.之所以在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提出为徐特立公开庆祝60 岁大寿,并非出于他和徐特立的师生情谊,而是鉴于徐特立自1927 年参加革命.特别是他以57 岁高龄参加长征,以超人毅力克服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的壮举,已成为红军队伍中让人振奋与感动的楷模.

1937 年1 月30 日,在延安窑洞里,给正在陕北保安的徐特立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员离开了,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 年秋天加入,而且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信写完的当天,就派人骑马涉过延河,星夜驰往保安,将信专程送到在那里主持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的手中.

第二次为徐特立在陕北举行祝寿,是在1947 年2 月1 日,这位一生坎坷传奇的老红军战士年届七十.寿辰当天,延安《解放日报》特开辟庆贺专版,刊发了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为徐特立70 大寿所写的贺词.

为徐特立祝寿后不久,党便主动撤离了延安,继续转战陕北,领导全国各解放区军民向着最终胜利前进.

“是我的终身之师”

对有着救国救民理想的,徐特立非常敬佩.一次,徐特立听见有人对他的孙女说:“你爷爷是的老师.”他连忙摆手说:“快莫这么说,快莫这么说,是我的老师.年轻的时候,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听过我的课,我只是他的一目之师,而则是我的终身之师.在旧社会,我想对人民贡献一点儿力量,但摸索了几十年,找不到出路.1927 年,我读了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得到启发,看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就在这个时候,我加入了中国.懂得了革命.从此以后,我总是向学习.”徐特立不居功,不扬己,不以的老师自居,而是处处以身作则,教育身边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应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周世钊之请,为第一师范题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词.之后,曾对徐特立说:“徐老,你是第一师范的老师,也为第一师范写几句话吧!”其后,徐特立给湖南一师写了一封信,提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们领袖同志的作风……希望第一师范以的作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

1968 年11 月28 日,徐特立逝世后,的悼词上评价他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这是对徐特立的评价,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徐特立倡导艰苦奋斗的家风,经常告诫届辈:“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的被子是用旧棉衣上拆下的棉花和土布做的,衣服、帽子都穿戴了多年,短了、破了,就拿布接上、补上再穿.要给他换新的棉衣,他总是拒绝:“农民一件棉衣要穿十几年,甚至一代传一代,我这件还可以再穿几年.”他对家人说:“生活上的俭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更加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徐特立自持严谨,慎微慎独.平日里,他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没有半点儿特殊.他从不请客送礼,更不以公为名作“慷慨”之举.他在长沙八路军办事处负责的两年时间里.总共只开支过5 元酒席费,花在了请法国记者的宴会上.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不久,徐特立收到人大代表补助费,他当即将钱退回,并让秘书回信:“我每月有薪金.人民代表应该为人民办事,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以后不要再给我寄这批款了.”

徐特立特别重视家风和家庭教育,他指出,作为革命的前辈,作为父母,作为家长,时刻都不应忘记教育子女的责任,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子女不只是自己家庭的成员,自己的后代,而且是社会的成员,是整个革命的后代.他们的好坏,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着社会.他认为,个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二是社会教育,三是自己的努力,这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相敬相爱,共同生活七十余载.革命战争年代,两人聚少离多,但熊立诚始终关心支持徐特立的事业,支持他实施十年破产读书计划,支持他办学,支持他参加革命.徐特立将对妻子的忠贞不渝视为妇女解放的一部分.他说:“我们人就是要为人类的彻底解放而斗争,其中也包括妇女的解放.如果无缘无故抛弃她们,那不仅是损人利己的行为,而且是背叛了革命的立场.”

徐特立共有两子两女.长子徐笃本中学时即秘密加入中国,大革命时任湖南省醴陵农民协会主席,因病去世时年仅21 岁.次子徐厚本,不足16 岁就在徐特立的支持下去学汽车修理工,后来在抗战期间,不幸因病逝世.当时,徐特立作为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的负责人,正在为营救党内同志而奔走,根本无暇顾及.后来,徐特立对孙女徐禹强说:“30 多名同志是我们党多大的财富呀.

在30 :1 面前,我只能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解放摆在第一位.”1949 年,13 岁的孙女徐禹强与祖母、姑母一起来到北京,与祖父、母亲团聚.徐特立对她约法三章:“一不要有特殊思想,二不要有优越感,三不要脱离群众.”

现年67 岁的徐大山是徐特立的侄子.他说,在徐家祠堂里有一幅徐家家训“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大山觉得他们祖上要求他们主要做到四点:教育、读书、爱家和爱国,良好的家风让他们后人受益匪浅.从徐特立的兄长徐立泰开始,至他的侄儿、侄孙乃至曾孙在内的20 多人中,没有一人是因他的关系而得到照顾的.20 多人中只有曾孙辈分中有数人分别靠勤学苦读考上了大学,或应征入伍,而后成为国家教师或公职人员,其余人均是普通的农民.后代们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折射出徐特立两袖清风做赤子、三个“第一”育后人的熠熠光彩.

括而言之,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徐特立家风专业范文可作为徐特立家风和徐特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徐特立家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巧手能人徐特立
很少有人知道,徐特立是个巧手能人 打土豪时,徐特立分到了一件长袍,他对长袍进行了改造—将他能收集到的颜色各异、大小不……的布片儿都缝缀在了长袍上 这可不是补丁,而是许多容量不……的口袋,口.

媒体融合系列高端对话之陈海泉VS徐立军
媒体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徐立军很高兴能和一个地方报社做媒体融合的领军人物探讨这样的话题 首先想听听您在宏观层面的一个判断——您对当前我国媒体融合的整体态势是一个怎样的判断很多人对.

祖父徐特立和南昌起义
腥风血雨中入党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到15日,上海工人被杀300多人,被捕500多人,失踪5000多人 陈延年、赵世炎……员牺牲 我的大姑妈徐静涵因参加上海赤色工会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