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舆论引导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现状、问题与以重庆为例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舆论引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现状、问题与以重庆为例,该文是关于舆论引导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舆论和高校和引导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舆论引导论文参考文献:

舆论引导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营销论文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网络营销相关论文网络论文

中图分类号院G647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16871/j.cnki.kjwhb.2018.01.059

摘 要文章对重庆地区10 所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运用交叉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等方式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现状和问题,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究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意识形态高校网络舆论舆论引导力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Guiding For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 DingKeyin

Abstract Based on the sample survey of t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Chongqing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and problems of the guiding forc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s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means of cross-analysis and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 the basis of an empirical analysis, itexplores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guiding force of online publicopi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deology;online public opi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uiding force of public opinions

文章以重庆市10 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11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1 份,有效问卷率达94.6%,并运用SPSS 对问卷数据进行交叉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等统计分析,力求在总结样本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究其普遍性规律,分析重庆市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 重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现状

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如下:(1 )被调查者中男生比例为36.9%,女生比例为63.1%,性别分布比例相对均衡;(2)工科类人数占比22.1%,文史类人数占比77.9%,这与重庆高校文史类专业居多的特点相对应;(3)受调查者涵盖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分别占比36.1%和63.9%.(4)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为共青团员,党员和群众各占比3.5%和3.9%,党派占0.2%,政治面貌呈现多样化的特征.(5)本科学历占比87.6%,专科学历占比10.4%,硕士及博士学历人数占较小,仅占1.9%和0.1%.问卷调查所取样本辐射范围较广,为结果分析的可信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主体影响力

高校管理方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其本身的影响力是决定高校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指标.重庆高校普遍采取的日常舆论监管和引导措施有:1.辅导员加入班级群(71.3%);2.提醒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关注网络舆论(56.5%);3.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预防网络舆论危机(50.3%);4.警惕校园贴吧、论坛中的网络谣言(41.1%)等.而对于高校所采取的上述措施中,大多数学生表示支持,仅少数人表示反感,理由是上述举措论自由.从高校不同主体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效果来看,本校教师群体的引导效果最好,学校主体次之,校外知名大V、校友的引导力也较强,而学生组织平台的引导力最弱.

1.2 客体关注度

对于高校热点信息的关注度而言,35.4%的学生仅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信息;27.7%的学生表示会对热点事件持续关注一段时间;18%的学生表示对于报道多的信息会持续关注;还有11.8%的学生一般不会关注,7%的学生持“顺其自然”态度,大多数人对于高校热点信息关注度不高.

1.3 客体参与度

高校学生校园网络平台参与度反映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强度.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通、微博、微信、APP、 群.从舆论引导的客体参与度来看,高校学生对于高校网络平台参与度并不高,其中,、微信的参与度相当.对APP、微博的参与度较低,而对 群的参与度最高.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是对高校网络平台涉及的领域不感兴趣、行政色彩太明显、信息范围狭窄,且更新速度慢;少部分受调查者认为高校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与自身观点不同,不能引起共鸣.

1.4 客体信任度

就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而言,主要包括校方平台、校团委和学生会等官微、知名教师的微博微信、同学间传播的小道消息、校园TV、校方学报等.从受调查者对于这些渠道的信任度来看,大多数受调查者对于校方组织运营的网络平台较为信任,其中,对于高校平台的信任度最高,而对于小道消息的信任度最低.因而,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高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不回避,不延迟,把握舆论大方向,成为舆论“掌舵人”.

1.5 网络平台建设度

目前,重庆地区各大高校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的主要采取以下举措:开设微博、微信、APP(68.9%);开展网络辟谣,传播正确信息(47.6%);及时发布重要通告,抢占舆论先机(36.9%);发表申明以引导舆论走向(33.9%);组织专家和师生建立舆论监控小组(13.3%).可见,各大高校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并将此落实到日常高校行政事务之中.结合高校网络平台信息更新情况,其中大多数受调查者(56.3%)认为网络信息更新程度一般,导致平台建设力普遍不强,可见高校网络平台信息更新速度有待改进.

2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2.1 引导方向———意识形态建设与舆论引导的割裂化

目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方向意识不强,导致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建设与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割裂化.问卷中所列举的四类网络热点事件都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烙印,分别涉及马克思主义、爱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革命英烈声誉维护四大主题.尤其是在西方意识形态冲击和历史虚无主义大肆其道的当下,这四类网络热点事件使得高校学生容易陷入摇摆不定的境地.此时高校应巩固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此外,党组织领导下的各大高校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行动落差,主旋律的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占据高校思想高地的主动权.

2.2 引导支点———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实践的机械化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高校本身,校内教师群体、校外公众人物均能针对其受众群体产生舆论引导的实际效果.本次问卷调查中收集了被调查者对不同主体舆论引导效果的评价,总体而言,高校学生对于权威主体,有阅历、经验的教师群体和公众人物信任度较高.尤其是教师群体与学生日常接触交流的机会远多于其他主体,无论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还是主旨明确的观点引导,都可以获得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此外,调查发现,高校目前对于舆论引导时间节点把握不够,在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危机潜伏期的监测和防范意识,突发期及时捕捉信息的能力不够,使得舆论引导工作的前期效果受到减损.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引导方式过于机械化,体现出多为被动应对而非主动引导.可见,目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仍然维持保守的态势,针对突发性事件等也未抓住舆论引导的关键节点有效表态,导致舆论引导工作收效甚微,与既定目标相较甚远.

2.3 引导力度———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措施开展的表面化

当前高校普遍采取开设网络平台、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创立舆论监控小组等舆论引导措施,可见,各大高校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较为重视.但是明显也能发现,各校网络平台建设力多不尽如人意,实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反映高校网络平台行政色彩浓烈、信息范围狭窄,且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可见,高校网络平台建设吸引力欠缺是学生对其的参与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校方网络平台,缺乏对相关引导信息的接收,也不会主动在平台提供的沟通渠道发表观点想法,失去了舆论检测与引导的有效基础.这便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最终导致网络平台建设的网络舆论引导措施流于形式,停留在被动引导、僵化引导的阶段.此外,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在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并不高,折射出高校舆论工作“表面操作”现象可能比较严重,未深入学生校园生活的问题.

2.4 引导环境———高校各类主体网络舆论引导的断层化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主体多样化明显,实践中包含、微博、微信、 群以及微信群等.但在这些表现形式之中,高校党委、团委、院系、年级、行政班以及各类学生自组织等主体皆是“各自为战”,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均发挥着不同的引导效果.在实际操作中体现为以高校党委和团委为主力军,而其余各主体的联动性差,在主体资源的整合上有所欠缺.虽然均处于高校党委及各职能部门管控之下,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但上述部分主体的舆论引导方式、发言风格等迥乎不同,甚至产生自相矛盾的情形,容易引发争议.可见,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主体出现断层,没有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方位舆论引导合力.

3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提升策略

3.1 坚定方向———去割裂化,坚守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高校舆论引导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时刻保持着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占据思想高地.首先,要认清当前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现状.目前高校体心态趋向理性平和,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上,爱国热情高涨,观念趋于成熟冷静.因此高校在网络舆论引导的时候,应当重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新特征,转变以往“封、堵、躲”的工作形式,将学生作为平等理性的个体,以引导激励为工作新形式,提高引导实效.其次,需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原理、时事政治等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要重视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隐形教育作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指引,引导学生看待事情本身应该保持理性,拥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后,还要注重对正能量事迹的传播,加强对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引导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坚守自我,坚守社会主义道路,共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3.2 找准支点———把握节点,借助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巧力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涉及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等诸多风险因素,找准引导力的支点,就是增强引导实效的有力杠杆.一方面,要遵循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规律,把握舆论引导的重要节点.根据网络舆论“四阶段说”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终结期,同时结合高校学生文化素质较高、思想极易波动、三观正在形成等特性,把控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利节点.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借助第三方力量,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及评论队伍的力量.可以大力发动学生意见领袖的力量,加强对他们的联动、规范和引导.同时,建设一支网络舆论引导评论员队伍,让专业教师、学生领袖参与其中,针对热点话题,发出主流声音,引导舆论走向.此外,要培养思想政治话语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提升媒介素养,学习融通网络技术,在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队伍的建设,发挥教育者的“把关”职能,增强教育者的话语调控力,从而提升教育者的网络话语权.

3.3 加大推力———贯穿始终,强化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实效

为了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的作用范围和影响程度,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为重要抓手: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平台建设,改进校园传统媒体.尽管各大高校都在“不遗余力”地建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平台,但大学生对这些平台建设的评价不高,许多僵尸微博、僵尸论坛的存在,让学生失去参与的兴趣.因此,高校要增加舆论引导的实效,必须进一步增强网络平台建设,让网络文化育人的功效真正落地.其次,健全的校园舆论监测机制,增强对网络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要及时对舆论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和扩大.最后,要建立高校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联动机制,增强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高校应该制定紧急预案,确保危机发生时,有良好的应急准备基础,预案在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应积极配合,从而保证突发事件发生也能有的放矢.

3.4 形成合力———突破断层,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社群

目前重庆各大高校普遍依赖于具有行政约束力的纵向网络结构,并未形成全面的舆论信息共享和共管平台.因此,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可以考虑在原先的模式上加以系统完善.一是,设置高校、院系、年级、班级以及各类学生自组织内部的块状、面状、点状的监控管理模式,充分结合学工跟教务、高校跟政府的网络联动,共同构建舆论监测网络,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发挥社群效应.二是,联动校内外网络舆论引导主体,将这些引导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发挥舆论引导的最大作用.三是,可培育一批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在学生中选取政治意识强、文字功底厚、具有较强明辨是非能力的人,组成网络舆论分析小组,对高校各类平台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对特殊情况作出反应.使得各高校之间、校内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做到大方向上的协同一致,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舆论管理工作格局,实现高效舆论引导的最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来源于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2] 张志安,晏齐宏.网络舆论的概念认知、分析层次与引导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5):21-22.

[3] 安珊珊.网络舆论生成中的要素及其互动影响机制———基于四个中文BBS 论坛的探索性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5):56-57.

[4] 苏一凡.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研究[J].新闻知识,2011(7):41-42.

编辑李前锋

综上而言,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舆论和高校和引导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舆论引导本科毕业论文舆论引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从弹幕文化看高校网络舆论的新特点
缪志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83摘 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弹幕这种原本在小范围内流行的表达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接受和使用,并形成了以圈群化和边缘性、碎片化和风格化、反叛.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以微信军装照为例
摘 要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引发了信息传播革命,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占据了媒介的主导地位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接触信息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把关,导致近年来新媒体平台成为舆.

高校网络舆论环境下非线性叙事时间
摘 要传统的叙事行为时间以线性为主,而在网络舆论环境中,叙事时间已经发生了改变,呈现出非现实、情节碎片化、头尾错乱……非线性特点 被叙事时间、叙事时间、接受时间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形成了零时差重叠叙事.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