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安徽省论文范本 与灿烂玉文化一_安徽省博物院藏玉器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安徽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灿烂玉文化一_安徽省博物院藏玉器,该文是安徽省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与灿烂玉文化和玉文化相关论文范本.

安徽省论文参考文献:

安徽省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安徽博物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米,展厅15个,馆藏文物21.8万余件.新馆从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老馆则以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2011年,安徽省博物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是国家4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标志性文化机构. 凌家滩玉器 安徽省博物馆珍藏展示的玉器以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为主.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自然村,是距今5300至5500年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晚期的聚落遗址,总面积160万平方米.自1987年以来,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先后在此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第五次发掘从2007年5月开始,6月24日,位于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专家发掘出一头“玉猪”.该“玉猪”由较为粗糙的玉石雕刻而成,目前,“玉猪”的年代已基本确定为5500年前.

凌家滩墓地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科学和美学艺术价值.器形主要分为几类:

工具、武器类:缺乏实用功能的斧、钺、戈,应是礼仪用器.

装饰品类:主要是穿戴谯身上起装饰作用镯、璜、环、块、璧、双连璧、管、珠,以及形制较为特剃的宝塔形饰、扣形饰、喇叭形饰、月牙形饰、菌形饰、冠形饰.

动物或人物形象类:有猪、龟、龙、鸟、鹰、兔、立姿人像和坐姿人像几类,数量很少.

其他类:形制较为特殊,如玉版、三角形玉片、玉勺等.此外,凌家滩玉器钻孔技术,有的孔径仅有0.15毫米.

玉龙

新石器时期,龙形玉器.玉龙通高26厘米,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校,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与内曲的躯体相合,造成一种飞腾的效果.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玉鹰

长8.4厘米,高3.5厘米,厚0.3厘米.玉灰白色.器宽扁形.鹰做展翅飞翔状.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一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一头猪表现展翅飞翔,腹部规整刻画一圆圈,直径1.8厘米内刻八角星纹,八角星纹内又刻一圆圈,直径0.8厘米.圆内偏上有对钻孔眼,尾部雕刻呈扇形齿纹.鹰两面雕刻相同,表面抛光润亮.

玉猪

玉猪长、宽、高分别为75厘米、38厘米和22厘米,重量在170斤,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出土,是目前为止凌家滩玉器文化中发现的最大随葬品.这只“玉猪”的考古和艺术价值均不可估量.

一说图腾,人们最先想起的便是龙,但考古专家在凌家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猪此前也是先民的图腾崇拜.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十分逼真.这是目前中国在新石器时现最大、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堪称中国第一玉猪.

在凌家滩遗址此前的几次发掘中,已经发现了其他形状的猪形玉器.种种迹象表明,猪在凌家滩先人心中地位特殊,而此次发现的巨型玉猪,雕琢出明显的獠牙,外形更接近于野猪.由此,有关考古专家分析认为,凌家滩先人已经表现出对野猪的图腾崇拜. 春秋汉代玉器 除了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外,安徽省博物馆还珍藏有大量的春秋战国及两汉的玉器. 春秋玉器 春秋时代玉器的技法、造型、纹饰与雕艺与战国时代不相伯仲;有些更形古拙和有独特之处.例如附图的块形玉龙,可见琢制者匠心独运,利用稍弯弧的透空部分(如缝隙),显露简朴优美的线条,衬托原始的造型,富艺术感.

春秋时代因为地域分歧,致使玉器风格各异,可说参差但多样化;纹饰精细,不限于平面,隐起及浮雕者均规整致密,线条流畅准确;有些玉器呈现多层次的浮雕,造型匀称圆浑,磨光技术到家,影响不少后来的战国玉器.

春秋时代甚少像商、周二朝般注重礼器,反而发展为佩饰.例如那时的玉块,直径较小,一侧有口,乃属圆形佩玉.其绞饰多为简化了的小兽面纹;或简化了的龙形纹,勾弯的造型乃示意性的龙身,多以阴刻匀长的弧线为主.

汉代玉器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所谓“瑞玉”)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较大的发展.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

近数十年来,出土的汉代玉器数量和种类很多,科学价值大大超过了传世品.出土玉器较多的是一些汉代诸侯王及其亲属的墓葬,如广东广州南越王墓(见西汉南越王墓玉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河北定县中山怀王刘修墓、简王刘焉墓、穆王刘畅墓、北京市大葆台广阳王夫妇墓、江苏省徐州楚王墓、河南省商丘梁王墓等.此外,还有一些汉代窖藏也出过精美的玉器.

汉代用各种玉料制作礼器、装饰品和美术品.中国的工艺源远流长,汉代继续有所发展.西汉初年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的传统,但开始有了变化.西汉中期以后变化更大.根据器形和用途的不同,汉代玉器可分为4大类:①仪礼上使用的玉器;②葬玉;③玉装饰品;④玉制美术品.商周的6种“瑞玉”,除璧、圭外,都废弃不用;组成“组玉”的各种玉佩,其种类和数量都已减少.葬玉和随身玉制装饰物的种类增多.表面花纹从以抽象主义为主变成以写实主义为主.圆雕、高浮雕、透雕、刻细线的玉器也增多了.这些变化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变化以及风俗和思想(尤其是宗教思想)的变化.在中国玉器史上,汉代实是承前启后的一个过渡阶段.

朱雀衔环玉卮

西汉,通高13.1厘米卮体高9.8厘米口径7.91厘米底直径7.4厘米壁厚0.3厘米.1997年巢湖市北山头汉墓出土.

青玉,局部有黄褐色沁痕.圆桶形,平底,无盖.卮的一侧高浮雕一展翅欲飞的朱雀,口衔活环,双脚立一螭虎背部.另一侧高浮雕—立熊,熊身弯曲呈环形鋈手,与朱雀遥相呼应.卮为一种酒器,流行于战国两汉时期.

汉代用于礼仪的玉器,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考察,和先秦时期有所不同.《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用于“礼天地四方”的璧、琮、圭、璋、琥、璜(所谓“六器”),都属礼仪用玉.但到汉代只有璧和圭仍然作为礼仪上使用的玉器.玉璧在汉墓中出土很多,玉圭则从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汉代玉璧的花纹,除了传统的蒲纹和谷纹外,还流行着在蒲纹或谷纹的外面加饰一周兽纹或鸟纹.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玉璧,在谷纹的内外各有一周线刻兽纹带,直径达33.4厘米,在汉代玉璧中是罕见的.此外,还有一些玉璧,在周缘之外另加一组或几组透雕动物纹,如满城汉墓出土的1件谷纹璧,外缘有透雕双龙卷云纹附饰,纹样优美生动,是汉代玉璧中的珍品.东汉时期的这类玉璧,有的在透雕动物纹附饰中还出现“长乐”、“宜子孙”等透雕字样.这种外缘附加透雕纹饰的玉璧,除作为礼仪用玉外,还能起着装饰的作用,其中镂刻吉祥语的小型玉璧,还可能用作佩玉.这说明汉代玉璧,在造型、纹饰和功用等方面较先秦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六器”中的琥和璜,汉代虽然还存在,但已是作为装饰用的佩玉了o璋和琮,在汉代可能已不再制造和使用.汉墓中偶然出土的玉琮,也已是利用旧玉改制成具有其他用途的玉器了’如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件玉琮,已被改作九窍塞之一的罩盒.江苏省涟水汉墓所出的玉琮,上有鎏金的银盖,下有由4只展翅银鹰托着的鎏金银底座,也已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了o

玉璧

玉璧的用途分两种,一种是天子用于祭祀的玉璧,这类玉璧的装饰比较简单,以线刻纹为主,较多见的有蒲纹、谷纹和涡纹,也有的饰以龙凤纹等;另一类玉璧的功用已发生转变,主要用于佩挂,是成组玉佩中的一件,这类玉璧的制作很讲究装饰的华美且多用透雕手法,在玉璧的好(玉璧中间的孔洞谓“好”)中饰以透雕装饰以及将雕饰附加到璧缘外的现象比战国时更为普遍且丰富,从而使玉璧的形态变得异彩纷呈.

带钩

带钩是当时重要的日用器物.带钩有纯玉制的和以玉为主附以其他金属而制成的两种,常见带钩多以龙为母题进行构思设计,有的非常简洁雅致,有的则镂雕得相当华丽繁缛,制作工艺精良.玉龙的形式呈“S”形,龙首作张口惊恐之状,尾部向内翻卷;与龙相衔接部分设计为一虎头形,犹如猛虎噬龙一般,再加上惊恐回首之龙的神情恰好与虎形成呼应的关系,可谓是设计者的一种巧思.将龙与虎相合体构成一带钩,该玉有深褐色浸斑.整件带钩有八节组成,钩首部分为一龙形,钩尾为虎形,整件器物装饰比较繁缛华丽,是一件难得的玉带钩艺术品.

玉环(玉龙)

汉代佩玉中工艺最精者当数玉环.玉环是当时组玉佩中的重要部分,雕镂琢磨技术高超,艺术设计处理别具匠心是其他朝代难以比匹的.该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双龙联体佩”也是一件形式新颖、工艺精湛的佳作.该玉呈黄白色,外形呈椭圆形,双龙首部环人圈内作对视状;中间有一树状形饰,上有线刻兽面纹饰;龙身上满饰均匀排列的涡卷纹并用阴线相勾连,整件器物在规整中蕴含着一种非凡的气度,这是汉代艺术所共有的时代特征.

该文点评: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灿烂玉文化和玉文化方面的安徽省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安徽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与相关问题刍议
一“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于2017年9月8日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徽博”)开幕,这次展览,是“故宫博.

安徽博物院藏墨述要
安徽博物院收藏了明清两代徽州地区各大制墨名家的墨品,如明万历年间制墨名家程君房、方于鲁的墨品,清代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吴天章以及詹成圭……名家墨品,其中的代表作品如程君房制百爵.

福建博物院藏林纾山水画赏析
【摘要】林纾是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精通画艺与画学理论的画家,但其作为文人书画家的成就长期以来为人所忽略 本文对福建博物院藏的三幅林纾画作进行赏析,并结合画学理论春觉斋画论,探析其创作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