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儿童文学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与从建构主义的本质论看儿童文学的现代性特征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儿童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2

从建构主义的本质论看儿童文学的现代性特征,该文是儿童文学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建构主义和现代性特征和儿童文学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儿童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儿童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儿童文学杂志

摘 要:本质主义之争在20世纪进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支持“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学者们甚至抛出否定一切本质的结论,实际上儿童文学更多体现的仍是“现代性”特征,儿童文学的本质仍然存在,这一点从建构主义的本质论那里能够得到明确的推论和证明.本文主要结合建构论和本质论从反本质主义的儿童文学理论建构、批判理性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创作者的“现代性”倾向等三个方面试论现代社会儿童文学“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建构主义;本质论;儿童文学;现代性

一、具备“现代性”的儿童文学理论

“现代性”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和社会学里“现代化”的概念存在意味上的相关,“现代化”主要指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变革:政治趋于法治,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工业技术发达,思想文化方面更加关注人本身;“现代性”则主要倡导理性精神,强调以理性的目光看待事物,需要注意的是文学现代性不同于社会现代性,前者在历史时间上一般晚于后者,事实上文学现代性主要为了揭示批判理性的局限,从文学审美层面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有利于进一步引导社会现代化发展.本文题目中所引“现代性”主要指“文学现代性”,处于超越社会现实的角度,批判近代旧传统,进一步否定、批判现代化语境下的理性精神.

文学论坛上的反本质主义之争从19世纪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文化里形成“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之类的用语,受西方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接受“后现代主义”理论并拿来批判一切与本质相关言论认识的理论家和学者.“后现代”显然与“现代”脱不开密切联系,如果按照理论流派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后现代主义”似乎是为批判“现代主义”而诞生,蕴育于“现代主义”语境之中.但就目前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现状而言,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影响以来,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还不满一百年,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还未达到成熟,反映到具体的儿童文学理论领域还未发展到西方现代性语境的丰富程度,由此可见关于儿童文学本质论的讨论要离开“现代性”还为时尚早,建构主义的儿童文学本质论更多体现出的依然是“现代性”特质.故此本文试图就区别于本质主义的本质论角度为着落点,结合反本质主义的建构主义理论,从儿童文学理论建构、批判理性的儿童观以及创作者“现代性”倾向等方面分析我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性”特征,同“后现代主义”理论否定一切本质的主张进行对照,深化对儿童文学“现代性”特质的认识.

二、反本质主义的儿童文学理论建构

儿童文学的哲学基础离不开反本质主义的理论,谈到儿童文学建构主义的本质论,不能不先明确“本质论”的概念,而要讨论“本质论”则须先了解何为“本质”.意大利美学家福柯认为:“人的本质——假如人有本质的话——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固定的、普遍的东西,而是由许多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规范和准则塑造而成的.”1维柯运用历史发展观点和历史方法对“本质”作出解释,指出实际上一切事物的本质都不是先天决定,而是一种“在某种时代以某种方式发生出来的过程”,与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同样,儿童文学的本质随历史文化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从现代社会儿童“被发现”到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出世,并非学者们有意识地创造出“儿童文学的本质”这一概念,而是由语言建构出“儿童文学的本质”,这一点也符合后现代哲学家理查德?罗蒂“真理是被造而不是被发现”的论断,即一切事物的本质皆由语言赋予,“语言是被创造而非被发现到的”,离开语言的建构,儿童文学就失去了本质.虽然“本质”是一个随着历史文化发展而不断被重新建构的概念,但它毕竟不能随便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一定阶段内普遍稳定和公认正确性也是“本质”的特征,因此本质理论研究能够为判断哪些是好的儿童文学,哪些是坏的儿童文学提供标准.

有关事物是否存在“本质”的讨论引发了“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论争,其实“本质主义”乃是后人对之前认定“本质”恒定不变哲学观念的统称,自柏拉图提出“绝对理念”开始,西方哲学发展一度陷入“本质主义”的圈套,哲学家们纷纷表示发现“普遍的真理”,试图以高度抽象概括化的语言组织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使得所谓“真理”陷入僵化.在19世纪初步具备唯物史观的马克思首先站出来反对本质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惟有变化是永恒的,打破“本质”怪圈.继马克思之后,尼采、萨特、海德格尔也明确支持反本质主义,直至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干脆彻底否定一切与本质相关的论断.需要明确的是,“本质主义”和“本质论”是决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拘泥于一切事物总有恒定不变的本质,掌握其本质等于掌握绝对不变的真理;而本质论则囊括对是否承认事物有本质以及什么是本质的一系列讨论,是一个更大的概念范畴,承认历史发展及其变化.我国儿童文学本质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来自西方,现代西方哲学理论更是为研究儿童文学本质提供直接理论基础.笔者同意儿童文学存在本质的说法,也认为作为儿童文学根基的儿童哲学具有“反本质主义”的属性.

刘绪源在著作《中国儿童文学史略( 一九一六—一九七七)》中积极倡导“本质论”同“建构论”的融合,这与朱自强“建构主义的本质论”的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刘绪源在著作中积极建构了“时代精神”这一儿童文学史概念,既跟坚固的本质主义划清界限,也和后现代结构理论中出现的虚无主义倾向表现出明确不同,他所强调和反复论述的“时代精神”明显闪耀着历史特点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是共时的,更是历时的,“只有经后一时代确认了的,才是真正的时代精神.”2立足建构主义的本质论,反本质主义的儿童文学理论一方面承认历史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努力探索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真理,为儿童文学理论建构提供不断发展且坚实稳固的哲学基础,以现代性哲学研究为理论依托的儿童文学本质论就有了其在现代性语境下的独特性质.

三、批判理性的儿童观

“儿童”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早已有之,与“成人”相对应存在,但是儿童“被发现”则远没有那么古老的历史,具有现代性的“儿童观”亦是如此.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积累阶段,儿童只是被简单视为缩小的成人,他们同成年人一样被工场和手工业作坊廉价雇佣并为资本家积累财富而劳动,他们过早接触成人社会的秩序和规则,受尽资本主义黑暗的奴役压迫,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儿童并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被设定为微缩的成人,而非与成人有根本区别的另一个世界的公民.西方现代社会最初甚至都没有为儿童专门创作的文学作品,未经筛选重组的童话传说里充斥“性”和“暴力”等黑暗色彩,更像是为成人准备的另类民间文学文本,因为那时候的儿童连游戏的自由都被剥夺,何谈精神思想上与成人保持平等.

现代性,尤其文学现代性总是晚于社会现代化而生,为发现和指出现代社会的不合理性而存在.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儿童在物质积累原始阶段并未站在和成人同等的地位上,甚至经常被忽视,但他们和成人一样经历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的不良后果.20世纪中出现的以荒诞、混乱、迷惘、非理性等为特征的作品反映了人们因现代化发展节奏过快产生的心理扭曲和畸形,对资本主义对人的奴役剥削提出批判.儿童活在成人世界的阴影下迅速成长,儿童和的距离不正常缩短.现代文明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资本积累已经达到丰富稳固的程度,成人世界终于向儿童世界打开大门,人们开始关注儿童,认识到他们作为一个特别印记的群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认知.然而“童年”在现代社会已然呈现出“消逝”的现象,先进媒介技术和印刷传播技术的出现等多种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

印刷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儿童和成人有更多机会接触相同的文本作品,尤其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模糊了成人与儿童的界限,儿童的言行举止、打扮穿着乃至生活方式与成人几乎无异,他们过早接触成年的秘密,也过早丧失游戏的天性和童真,以至于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开篇无不痛心尖锐地指出这是“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也许“儿童”不是渐渐消失,只是社会现代化发展速度过快人们还来不及发现观念背后的实质精神,还没完全走进这个时代环境下的儿童群体内部,看到他们内心的渴望与真相.建构主义的本质论主张以“语言建构”的方式在儿童文学作品发现具有“时代精神”的本质,现代社会的进步得益于理性精神的主导,理性精神的局限性也同样使现代社会避免不了短板的出现,建构真正能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显然有益于把握时展下的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作家理所应当具备这种建构能力,并且他们还应具备鉴别“现代性”的目光,在否定、批判现代化理性精神带来的不良后果中努力发现带有时代特征的儿童,不断创造关注儿童本身的文学作品.

四、儿童文学创作者的“现代性”倾向

儿童在西方现代社会被“发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或具有儿童文学意识的创作者一直孜孜不倦通过自身努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形式和内容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关爱儿童成长,积极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引导,在文本中为新世纪的儿童们呈现出一幅幅爱与祥和的世界样貌.可是如果儿童文学永远都是美好与幻想的图景,似乎又有些不符合实际了.现代化社会里的儿童思维和心理上都远比以前成熟,初步接触社会里某些残酷现实使得他们已经不会再轻易相信童话故事里人为安排的美好结局,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们要是还一如既往安插一个“从此过上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结尾,很可能会遭到来自儿童读者的质疑.适当地将社会现实中黑暗的一面暴露在文本中,不失为一个极具现代性特征的创作思路,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塑造了一对忧伤的少男少女——失去父母的城市少女葵花和不会说话的哥哥青铜,生活上的贫穷阻挡不了青铜一家人乐观朴实的优秀品格,但是现实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他们最终向生活低头,葵花回城,兄妹分离,各自接受不同的命运.低头不等于屈服,作者并未给青铜和葵花未来的人生道路一个明确的指向,但贯彻故事始终无穷的意味无不在暗示两个坚强的年轻人在苦难面前勇敢对抗命运的坚韧精神.显然儿童是可以从悲伤的故事中汲取正能量的,将对故事里小兄妹悲惨命运的难过转化为对当前幸福生活的珍惜,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感动”,只有让儿童读者感动的文本才是优秀的成功的现代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为此作出积极的探索和试验,科幻儿童作品如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彭懿《绿刺猬》,田园诗一般淳朴风格的作品如曹文轩《草房子》,主要写人与动物的黑鹤《黑焰》等都是比较成功地让儿童读者“感动”的文本.

除了题材内容上的现代性尝试,形式创新也是越来越多儿童文学作品创作者大胆涉足的领域,主要体现在绘本这一文本形式上.《书中之书》以异想天开的设计和裸眼3D特效的加入不仅给儿童读者带来阅读乐趣,更为创作者们提供新的思路——打破创作者本人僵化思维,深入儿童内心,创作儿童喜爱的故事.再比如朱自强《会说话的手》,左苇《神奇的小石头》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一方面为激发活跃儿童想象思维提供契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创作者在现代性语境下探索创新的不懈努力.透过形式看本质,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们试图把握现代文明培养出的儿童群体心理诉求的共同特质,意在通过绘本、童话、诗歌、小说等形式向孩子们传递人生真谛以达到道德启迪和爱之感化的初衷,让他们认识到人性的温柔慈悲,教给他们如何爱别人爱自己,教给他们自觉主动地对抗现代社会过快发展下理性精神的局限性,遵从本心,回归自由游戏的天性,避免过早受到成年人世界秩序理智的影响.

归纳上述:上文是一篇关于建构主义和现代性特征和儿童文学方面的儿童文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儿童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建构主义视角下网络媒介对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以新疆旅游网站为例
摘要区域旅游形象对于塑造旅游地美誉度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新疆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本文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新疆旅游网对新疆旅游形象的.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养成和实践基于课外活动课程教学模式
【摘 要】音乐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职业技能的必备素质 对于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既要坚持幼儿园教师能够具有开展幼儿园歌舞教学活动的综合素质的价值取向,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入学前音乐、舞蹈技能均没有.

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主动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