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玉文化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玉文化传播对中华文明进程的深刻影响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玉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玉文化传播对中华文明进程的深刻影响,该文是玉文化有关论文例文跟玉文化和中华文明进程和深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玉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玉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论文中华饮食文化论文中华文化论坛杂志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玉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源头.距今约4000年前就有“玉帛之路”雏形,涉及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区.玉帛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玉帛之路上拓展出来.

[关键词]玉文化;西玉东输;玉帛之路;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6-0032-04

一、玉、玉器及玉文化

公元前9世纪,在广袤的东亚和中亚地区,我国陆路交通史上有过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西征昆仑山.这段历史被详细记录在《穆天子传》中.策划、组织、领导这次西巡活动的是周王朝第五位帝王、昭王之子姬满,即周穆王,世称“穆天子”.周穆王是很多传奇色彩故事的主角,尤其是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浪漫传说,使他成为古代众多帝王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周天子与西王母会见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执白圭玄璧拜见西王母,献锦组百纯,素组三百纯”,?譹?訛而珠泽人为何要“献白玉石……”?最终,他“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为何对玉石如此推崇?

结合《左传·哀公七年》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譺?訛的记载,不难周穆王西巡之谜:为获得西王母掌控的玉石矿源!

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我国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就是说,现今和田玉名称在国家标准中不具备产地意义,即产于新疆、青海、辽宁、贵州、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地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均称为和田玉,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就称为和田料,青海产的就称为青海料,以此类推.目前,广义和田玉主要有新疆和田料、俄料、青海料和韩料.新疆和田玉与湖北绿松石、河南南阳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许慎在《说文解字》说:“石之美者为玉.”?譻?訛反过来说,再好的玉也是石头.人类先民在漫长的石器时代积累了丰富经验,发现了石头中的精华——玉.中国在青铜器、铁器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晚期大量使用玉器,历经几千年,最终形成开启华夏文明曙光的玉文化,最具有代表的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近年发现的石峁文化.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距今约五六千年,延续2000年,是中国已知出现最早的文明,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56年提出红山文化命名,重要遗址有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阜新县胡头沟及内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等,出土玉器主要有玉猪龙、C形龙、玉箍形器、勾云形玉佩、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玉龙、玉猪龙、勾云形玉佩是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红山玉采用玉料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和岫岩玉.第一种玉料产地很可能在东北、内蒙古或靠近这一文化区域的蒙古国,也可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某地.红山意为“红色的山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据传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九个仙女犯天规惹怒西王母,惊慌中将胭脂洒在英金河畔,于是出现九个红色山峰.这个传说会不会与新疆和田玉相关联?宽甸玉和岫岩玉因确定为红山文化所用玉料,产地亦在红山文化区域内.

良渚文化距今5000~4000年,1936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1959年命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抵钱塘江,北至江苏中部(主要是长江以南),玉器雕刻纹饰,繁密细致,和谐工整,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良渚古玉用料最主要的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软玉,另有萤石、叶腊石、石髓、绿松石等美石.软玉呈现两种不同形态,一类似新疆和田玉中“仔玉”与“山料”之别;一类是未受沁为半透明的湖绿色、受沁后为“鸡骨白”的料,多用于制作琮、钺、三叉形饰、冠状饰等玉器.未受沁为不透明的暗绿色,沁后常可见绢云母状交杂的纤维结构,良渚早期主要用于制作面积较大的玉璧,偶尔也制作成玉琮.

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但这两种文化都神秘地消失了,承接它们的是二里头文化与齐家文化,它们与玉文化及夏代文明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公认的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学术界开始把夏史重建寄托在新兴的近现代考古学上.1959年夏,徐旭生率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包括著名的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调查.此后,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洛阳二里头遗址不断发掘,发现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它是早于洛阳商城且具有都城规模的遗址.二里头文化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的洛阳附近和伊、洛、颍、汝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带.陶礼器也几乎遍及这个文化分布圈.从空间分布上看,盉、爵等二里头风格的陶礼器向北见于长城之外燕山以北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向南由浙江直至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向西达到了甘肃、青海.在陶礼器之外,起源于山东海岱地区的玉璋等玉礼器又以二里头都邑为扩散起点,向长江中上游甚至岭南一带传播,直至越南北部.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后,二里头文化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学术界也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

二、玉文化的传播

甘肃彩陶文化最兴盛时期为马家窑,发展到齐家已经式微,代之而起的是玉石文化.从文化意义上来说,齐家陶器是末流,而齐家玉器则是主流——考古文物证明,齐家文化的范围主要在西北,但这个时期的玉文化与夏朝初期文化形态高度重合.

长期以来,史学界将中华文明时代从夏朝开始算起,但因缺乏文献资料,对夏朝认识很模糊.随着近年大量史前考古实物——尤其是齐家文化玉器的出土,夏朝姿影逐渐清晰起来.齐家文化崇玉的风气就是对“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最好注解与呼应.齐家人除了大量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锛和骨铲,还选用硬度较高的玉料来制作玉铲、玉锛、玉钺、玉凿等小巧精致、刃口锋利的工具,实践中发明的切割、钻孔、磨光等技术日益精湛,于是,一种专门用于祭祀天地神灵及祖先的琮、璧、璜、环、钺等玉礼器应运而生,独立存在.玉礼器包括圭、璧、琮、璜、璋、琥,合称六瑞(或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譼?訛出土文物证实,玉礼器之前是石礼器,“石之精华者为玉”,齐家人在制作礼器过程中发现了坚硬而纯粹的玉,并寻觅到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山系的玉石,最终采集到玉石中的精华——和田玉.1984年,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齐家文化祭祀坑出土三璧四琮.三璧质地近和田青玉,尺幅大而罕见;四琮质地近和田青绿玉.其中蚕节纹青绿玉琮最为珍贵,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把该琮确认为国宝,杨伯达先生说它是“齐家文化最优秀的玉琮”,并把这批玉器称为“静宁齐家七宝”.

玉石作为大自然孕育的一种特殊物质,被古代先民寄托某种期待和理想,具备了品格、神性和思想,成为形而上的精神符号.在周而复始、不断丰富的仪式中,先民的审美、道德、哲学、*等理念逐渐趋同,最终成为古老华夏文明中的文化因子,并深深地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前文字时代,传说舜的母亲梦见玉雀入怀,遂生下这位贤明君主.先民创造文字时,将玉文化理念镶嵌到汉字和成语中,如切磋、琢磨、玉成其事、金玉良言、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琼浆玉液,等等.据统计,带斜玉偏旁的汉字大约右246个,都与美好有关.玉石代表天,中国用的最多的玉料是青玉,古代叫青天、苍天,《山海经》的149座山中有17座出白玉.考古文物证明,殷商时期和田玉就进入中原.古代典籍记载显示,周穆王先向东走,到河南,越过黄河,过三门峡,到山西,绕过五个盆地,出雁门关,然后去河套、昆仑.《战国策》《史记》都有“昆山玉路”的记载.这条漫长的玉石贸易之路从新疆出发,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运抵河南;西域的玉石、宝马、瓜果传到中原,中原的丝绸也从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比丝绸更早期的跨地区国际贸易对象是玉石(地中海文明主要关注绿松石和青金石),包括由玉石开发所衍生而来的金属矿石.周穆王乘八骏西巡昆仑,耗时四年,为了玉石而拜会西王母及相关部落首领,乃是因为和田玉是周朝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著名学者叶舒宪认为,华夏先民正是凭靠精细琢磨的玉器、玉礼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建构出一套完整的玉的宗教和礼仪传统.华夏文明发生背后的一个重要动力是玉石神话信仰,华夏神话之根的主线是玉石神话及由此而形成的玉教信仰.

考古发现,南至珠江流域、北到辽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廊、东到东海之滨,都有玉璧、玉琮、玉璜一类礼器出现,这体现了玉信仰和神话观念的传播过程,齐家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比较早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朴实无华,厚重大气.齐家文化玉器材质大体包括石、半石半玉、玉,还有绿松石、天河石等,受当时经济、交通等条件限制,只能就地或就近取材——不管“就地还是就近”,都必须有玉矿.考古发掘和矿石开采活动表明,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内存在着丰富玉矿,武山、积石山、马衔山、祁连山、马鬃山等地都有玉矿发现.马衔山处于齐家文化中心区,玉材坚硬、致密、油脂性强,其中大部分为质地极为细腻均匀的微晶质玉材硬度、密度、油脂性和晶体结构都接近和田玉,颜色更为丰富,有青白玉、白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杂色玉等,为齐家文化玉器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才诞生玉璧、玉璜、玉琮、玉璋、玉圭、玉刀、玉戈、玉钺、玉戚、玉斧、玉锛、玉凿、玉铲、玉握、玉梳子、玉管、玉镯、玉坠、玉珠串饰、玉臂饰等各种各样的玉器.2012年5月以来,古方、叶舒宪、王仁湘、易华等著名学者先后对马衔山玉矿进行考察,并对博物馆和民间*家藏品作了调查分析,认为马衔山玉矿玉料成分为透闪石,主要为黄绿或灰绿色,质量最佳者为韭透明度较高的玉料.在古代,马衔山玉矿可能被大量开采,是齐家文化玉器原料来源之一.类似马衔山玉料的齐家文化玉器,在甘肃东部地区也有发现,说明在距今4000年的玉帛之路上不仅仅输送的是和田玉,也包括了甘肃地区出产的玉料.

马鬃山玉矿遗址包括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草场两处,前者位于肃北县马鬃山镇西北河盐湖径保尔草场,由古代矿坑、防御性建筑和选料作坊构成.经判定,半地穴式房址多为拣选玉料的作坊,由柱洞、门道、储藏坑、土台、操作台(坑)、灶台等组成,地面存留有各类砺石、玉料、废石料等,部分地面火烧痕迹明显,残留灰土.通过发掘发现多间房屋有改造结构后延续使用的现象.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位于马鬃山镇东北寒窑子草场,依矿脉走向呈西北至东南分布于山麓两侧,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5公里,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近百处矿坑和矿井、矿沟、石料堆积、岗哨等遗存,矿坑周边及山麓两侧采集到大量碎玉料、石锤、砺石、陶片、瓷片等.该玉矿遗址规模较小,玉料以青玉为主,以露天开采为主,最早开采时间为骟马文化时期,明清时期可能也进行过开采.马鬃山玉矿遗址是目前西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早期矿业遗存,为了解当时采矿、选料技术与方法及当时的生活状况、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还为探寻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常人们都认为古代用玉均来自新疆和田,马鬃山玉矿的发现打破了这一认识.2015年6月,叶舒宪教授率领玉帛之路(第五次)考察团实地考察马鬃山玉矿后,并针对甘肃境内马衔山、马鬃山玉文化资源,提出“玉出二马岗”?譽?訛的概念,厘清了大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部玉矿资源区:其最西端是新疆喀什(维吾尔语意为有玉石的地方),向东延伸到和田、若羌、且末,最东部为甘肃马衔山,东西长约2000公里,北边是马鬃山,南边是青海格尔木和马衔山,南北宽度不足1000公里.马鬃山是天山余脉,马衔山是祁连山余脉,格尔木是昆仑山余脉,齐家文化正好分布在西部玉矿资源区的东部.

齐家文化发源地在宁夏海原,后来向西发展.会宁牛门洞新石器时期遗址处于马家窑与海原菜园文化之间.2015年6月8日,我们曾在会宁博物馆看到出土于该遗址长达54厘米的玉璋,叶舒宪先生撰文称为“玉璋王”. 根据玉璋推测,关川河流域及其两岸台地应该是齐家时期重要王国,中心就在牛门洞.6月26日,笔者与朋友沿黄河边309国道(宜君—兰州)到达会宁县关川河谷岸边的牛门洞新石器时期遗址考察.牛门洞村山根、山间、山梁、山峁、山洼、山沟等地,都是绿色.间有蓝色的胡麻花和紫色的苜蓿花.这两种植物都来自西域,它们的传播路线、初期种植给先民带来的喜悦感,似乎还洋溢在沟沟岔岔里.头顶骄阳,面对漫山绿意,倒也不觉.到山地顶部,地势趋于平坦.实际上是多条山沟集结成的一座巨大平台,其中心,就是牛门洞村.地形与广河、临洮乃至石峁遗址都相类似.石峁遗址三面环沟,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支流洞川沟内石峁村两侧山梁上;广河县邻近广通河,齐家坪邻近洮河.牛门洞台地邻近关川河.登临村子背靠的、长满苜蓿的开阔台地,心旷神怡.由大小田畦构成的丰美景象连绵延伸,顺着坡地、沟底向四处延伸.我们所在台地是辐辏中心.天然王都!

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按照国际惯例先发现先命名的命名法则本应将这一时期新石器文化命名为牛门洞文化,但因交通、信息闭塞,五年后,1924年安特生及其助手在临洮马家窑发现新石器时代彩陶,从而获得命名权.

“玉璋王”折射出当年的文化盛况.正是这些沟沟岔岔里的齐家文化遗址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源头,正如条条小溪汇成道道小河,最终成为浩浩荡荡的黄河一样.中华民族视黄河为母亲河,如今通过学术研究和考古发现,有如此真切的实物证据,令人感叹.

三、玉帛之路

“玉璋王”在甘肃会宁,但出土玉璋最多的地方是石峁文化遗址.玉牙璋属玉礼器,又称刀形瑞刃器.1976年在陕北神木石峁村征集的玉牙璋多达28件,其中较为精美的一件长34.5厘米,首端宽7.9厘米,厚0.3厘米,玉质深绿色,片体,整体似剑,分体与柄.体首端出歧,两牙,有一残缺,内凹有刃,两侧边略斜.柄作长方形,正中有一穿孔,末端斜形,柄与体交接处两侧有突出的牙齿.体近柄处阴刻三组平行线,与柄相交的一组仅有两道平行阴刻线,其余两组为四道平行阴刻线,其间有两组双交叉线.国内其他地方出土牙璋情况:四川广汉中兴乡3件;二里岗1件;二里头2件;山西省侯马牛村1件;福建漳浦眉力1件,甘肃省3件,香港大湾1件……石峁地区出土最多,表明玉牙璋礼器盛行.

石峁遗址玉器的出土可上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约4000件玉器散佚海外,被欧美几家博物馆入藏.石峁遗址出土的其他磨制玉器十分精细,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其中玉人头像价值最高.197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征集到刀、璋、铲、斧、钺、璧、璜、人头像、玉蚕、玉鹰、虎头等127件精致的石峁玉器.1976年,在高家堡石峁征集的一批玉器中,有15件多孔刀,最长的54.6厘米,最短的19.5厘米,极薄,制作精美,应是玉礼器.

石峁遗址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侧山峁上,距今约4300年,是已发现龙山晚期到夏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中心.齐家文化分布区紧邻石峁文化区,齐家人在制作玉礼器的同时会不会通过陆路和黄河水道向石峁古城输送玉料?

中国玉教神话信仰传播的路线先是北玉南传,然后是东玉西传.北玉南传历时4000年之久,在华夏文明史揭开序幕以前,就将玉石神话信仰变成东亚统一政权的意识形态观念基础,为中原王权建构奠定了文化认同的基础.东玉西传大约从距今6000年前开始,到距今4000年结束,以4300年前的湖北石家河文化和4500年前的晋南陶寺遗址为突出代表,并通过中原王权的辐射性影响力,传到西部和西北地区,抵达河西走廊一带,以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玉礼器体系为辉煌期,大体完成玉文化传遍全国的过程.从全球范围看,不论是丝绸贸易之路,还是茶马古道、香料之路等,都是在文明史“小传统”中出现,而新石器时代末期以来的玉文化、贸易通道更具备文明发生的动力意义,玉石神话信仰是华夏文明发生背后的重要动力.中原地区缺少玉矿资源,因此距今7000~5000年前中原地区影响力最广大的仰韶文化不能像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那样生产出规模性的玉礼器.直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文化、临汾下靳村和芮城坡头村庙底沟二期文化,以玉璧、玉琮为代表的大件组合性玉礼器体系才首次登场中原地区,随后又有成熟多样的玉礼器体系出现在中原腹地,并通过二里头文化的承上启下作用,建构出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的玉礼器传统.中原地区需要从西部运输玉料,这些运输通道的形成就构成了玉帛之路.沿着晋陕大峡谷两岸,就是中原大规模出现玉礼器的地方,包括石峁遗址、延安玉礼器、陶寺文化、清凉寺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等.史前玉路主要靠水路,黄河及其支流充当了西玉东输的主渠道.

玉器、玻璃等器物和葡萄等农作物经中亚东传,以及黄河流域黍粟类农作物的西传,都代表着史前东西文化交流.其中,玉石和丝帛是早于丝绸的重要文化媒介物,而这两种物质与夏朝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玉石和丝帛代表了中西大通道的物质交流史和文化交流精神.李希霍芬将这条大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兼之国际社会推波助澜,遮蔽了玉石文化.

2009~2012年,叶舒宪等学者在中国社科院立了一个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主要是用人文方面的神话解释研究,去补充考古学的发掘与年代学,希望能够还原出史前期社会的神话信仰和观念.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将重要的研究方向从文献文本转向史前玉文化发生发展的脉络,将玉文化作为比汉字更早的华夏符号来研究.2012年以来,一共组织了有关玉文化研究的8次田野考察,参与6个重要学术会议.叶舒宪、易华等学者根据从甘肃、青海等地区齐家文化及其他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玉器等资料,推测距今约4000年前就有“玉帛之路”雏形,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区.“玉帛之路”在汉武帝时被重新开发利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走“丝绸之路”正是在古代“玉帛之路”上拓展出来.

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玉文化本科玉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玉文化和中华文明进程和深刻方面论文范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玉文化
摘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科合作攻关项目,其宗旨就是要寻找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脉络、源头 玉文化发端、传承,一直到今天没有中断 玉帛之路考察是恢复中国话语的努力尝试 关键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玉.

编码解码视域下文化节目娱乐化分析以《中华文明之美》为例
摘 要中华文明之美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一档在寓教于乐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自7月24日首播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收视率和火爆程度却远不如湖南卫视的其他节目 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

走进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编者按2016年11月28日,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东夷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仪式暨东夷文化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纪念大会”在山东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