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西安事变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陈立夫和西安事变读陈立夫口述历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西安事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陈立夫和西安事变读陈立夫口述历史,本文是西安事变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西安事变和陈立夫和口述历史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西安事变论文参考文献:

西安事变论文参考文献 杂志英语怎么读读和写杂志立论文和驳论文读写算杂志

(一)

回忆国共谈判,自然会谈起西安事变.陈立夫对夏莲荫女士说:

“张学良为自卑情结所苦.虽然蒋先生原谅他丢掉了东北,人们仍然称他为‘不抵抗将军’.他需要显示,他是抗日的,而蒋是不抗日的.他需要换换‘帽子’,将自己头上的‘不抵抗的帽子’戴到蒋先生的头上.他感到在东北丢了面子,要在西北挣回来.”

“当然,也有人的鼓动和张学良渴望回东北的因素在内.有些人利用‘统一战线’的口号鼓动他.其次,杨虎城和他自己的部下在背后推动他.”

“西北的联合很糟糕.邵力子、张学良、杨虎城不是稳定的成分.没有任何力量能代表南京发挥平衡作用.”

“是否有点怀疑邵力子对蒋先生的忠诚?”夏莲荫女士问.

“张学良逮捕了所有中统的*人,并且没收了他们的材料.其中有人报告邵力子,邵力子对此很不高兴.实际上,这些报告从未被送到南京;后来,我对邵力子说,我从未收到过这些报告.”陈立夫的话匣子一经打开,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我意识到西安的情况不正常.我认为蒋先生太宽大了.蒋先生应该做些什么?怎能没收中统的资料?张学良的行动羞辱了.蒋先生应该下令张学良释放中统被捕人员.当然,领导人不能偏心,他必须研究事实.可能中统人员有错误.这是关键时期,也许蒋先生下令会使事情更麻烦.

“蒋先生通过这样那样的报告,认识到西安的形势是危险的.这就是他为什么去西安的原因.不过,他只带了很少一点警卫力量.这是清楚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摇摆不定,和他们已经共谋了很久.

“总之,我们担心和张学良之间的关系.我们坦率地要求周恩来去西安见张学良,以便使他了解我们正在准备抵抗日本.我们的谈判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这一事实说明我们正在准备抵抗.如果我们的谈判已经有了最后结果,张学良会问:为什么还打?那将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我们希望张学良知道,我们的谈判已经接近但还没成功,军事行动不能放松.”

在11月10日的上海沧州饭店会谈中,陈立夫提出,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红军只能保存3000人,师长以上的领袖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量才录用.潘汉年当即指出,这是站在“剿共”立场上的收编条件,不是抗日合作的谈判条件.在此后的两次谈判中,陈立夫允许红军保留3万人,但收编的立场没有变.12月8日,指示潘汉年,似尚无抗日救亡的决心,谈判显然没有速成的希望.因此,陈立夫所说,“谈判已经接近但还没有成功”,显系误记.

“为什么不能宣布,和人已经接近达成协议?”夏莲荫女士问.

“一、这将显示,有一个反对外国(侵略)的联合;二、日本方面会想,这个联合背后有苏联,因此,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反对我们,换句话说,日本可能迅速地攻击并消灭我们.这种情况对中国、苏联都不利.”陈立夫回答.

“约在11月底或12月初,周恩来、张冲去西安向蒋先生报告谈判的进展.已经原则上接受了我们的四项条件,潘汉年留在南京制订细节,草拟协议.”陈立夫继续说.

前已指出,周恩来1936年并未到南京等地和国民党谈判,因此,所谓“周恩来、张冲去西安向蒋先生报告谈判的进展”云云,也就不可能了.

“蒋先生要求我去西安报告谈判情况.我计划12月1日起飞,但是,突然发烧了.所以,蒋先生出事儿的时候,我不在西安.”

“12月12日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遣部队讨伐西安.关于这次会议,您想起了什么?”夏莲荫女士问.

“这时,事变的报告还不详细.不过,我们都猜到发生了什么.张学良和其他反叛者在通电中表达了他们的观点,联名者包括陈诚这样的南京领导人.但是,我们估计,张学良、杨虎城是重要分子.我们一致决定,坚持原则,派遣部队讨伐西安.”

“决定是一致的意见吗?”

“有过讨论.我不记得有谁发表过反对派遣部队的意见,没有人真正反对.当然,有人劝告要谨慎.但是,在紧急会议上,这种意见并不多.我们感到最大的问题是冯玉祥,他是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态度不明朗,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先生掌握着全部军权,副主席有名无实,类似于副总统.通常,冯玉祥没有任何权力.照理说,蒋先生被关在西安,应该指定冯玉祥接任.但是,怕他利用这一位置制造麻烦.重要的问题是委任少数人负责.我们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何应钦被委任全权负责,计划军事行动.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蒋先生还活着,怎能将全部权力移交给副主席!我们希望避免可能出现的情况,久拖不决.”

“谁是派遣讨伐部队的主要倡议者?”

“几位元老.戴季陶特别坚决,他引证历史——就像贵国人谈历史一样,说明为了拯救领导人,政府措施必须坚决.他说,历史事实是,当领导人被绑架时,政府软弱,领导人肯定被害;政府强硬,领导人将安全无恙.”

“何应钦态度如何?”

“在几位元老发表意见后,何应钦拥护这一决定.我自己是百分之百地拥护派遣讨伐部队,我相信这是必须的,只谈判不够.”

南京方面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于12月12日夜召开国民党常务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紧急会议,居正、张继、戴季陶、冯玉祥、陈果夫、陈立夫、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等21人出席,张群、曾养甫等列席.会议指责张学良“背党叛国”,决定褫夺其本兼各职;关于指挥调动军队,归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负责;但是,会议并没有立即决定派遣“讨伐”部队.推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的决定是16日上午政治委员会第30次会议的决定.这里,陈立夫和夏莲荫女士都记得不准确.

在各次会议上,确如陈立夫所说,戴季陶“特别坚决”.事后,戴曾将自己的发言要点告诉康泽说:“明朝英宗为也先擒去,因后方镇定有办法,明英宗才能回来.要张、杨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上,蒋先生生命才能保全.现蒋先生为张、杨所劫持,那是很危险的.现在希望全党全军要镇静,不要动摇,迅速派兵包围西安,将张、杨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中.”孔祥熙也记述说,戴季陶等人的意见是:“(张、杨)劫持统帅,以蒋公之生死为政治上之要挟.既不能曲从其狂悖,陷国家于沦胥;尤不能过于瞻顾蒋公之安全,置国家纲纪于不顾.昔项羽囚太公,汉高不屈,而太公卒还;清廷囚郑父,成功不屈,而郑父竟死.此中关键,固须审察;然千秋万世,终必赞果断而贬屈服.故政策宜持以坚定.况蒋全,尚不可知.示张、杨以力,蒋公倘在,或尚可安全;示张、杨以弱,蒋公虽在,或竟不能安返.”二人所述,和陈立夫所述,基本一致.

宋美龄在回忆录中说:“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余殊觉其措置太骤;而军事方面复于此时,以立即动员军队讨伐西安,毫无考量余地,认为其不容诿卸之责任,余更不能不臆断其为非健全之行动.”因此,夏莲荫女士问:

“蒋夫人宣称,她反对派遣讨伐部队,您如何评论?”

“我知道蒋夫人反对,她应该谨慎行事.公平地讲,她毕竟是个女人.她是好人,除了国家利益之外,她关心许多事情.她的丈夫处在危险中,我不相信任何人能完全没有个人考虑.蒋夫人没有参加会议,但是每个人都同情她.谁不知道政府的强硬危及蒋先生的安全,但是,有谁希望拿蒋先生的生命孤注一掷呢?没有.”

“如果我是蒋夫人,我将从自己的书中删除这一部分.不能忽视军事行动,我仍然怀疑,单凭蒋夫人去西安能拯救蒋先生.蒋夫人做了一件值得赞美的事——一个妇女不怕危险去救丈夫,这是值得赞美的事.但是,她不能取得全部荣誉,并怀疑别人.这就好像某个人在战后靠自称代表千万在战争中被害的人得了奖章.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是很大的遗憾.如果蒋夫人问我,我将坦率地告诉她,她错了,不应该以此伤害许多人.”

“有些人认为,某些南京领导人主张派遣讨伐部队是为了伤害蒋先生,您对此有何看法?”

“人们后来想,有人为了个人目的企图伤害蒋先生,但是,紧急会议上没有人有坏念头.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这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没有人认为为了保护国家就应该让蒋先生出事,也没有人想牺牲蒋先生以赢得一个位置.”

“值得讨论的是冯玉祥.蒋先生出事,冯玉祥继承他的军事员会主席的位置.他也许不会利用这一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我相信个人目的指引着他.这种自私的家伙肯定隐藏在冯玉祥一类人里面,但是,在这个时刻,他们不可能很好地得到表现.如果他们这样做,他们将处于攻击之下.”

冯玉祥1927年支持反共,1929年、1933年期间反蒋,1935年12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但是,国民党对他仍怀着很深的猜忌.紧急会议上,之所以任命何应钦负责指挥军队,而不是他,其原因就在这里.陈立夫的话坦率地道出了对冯的这种猜忌.

“冯玉祥之外,是否有人怀着自私的目的?”

“龙云、刘湘一类人,谁知道他们会做什么!电报来来往往.他们后来致电南京,是得知了南京的决定,可能受了南京意见一致的影响.关于龙云,我必须多说几句.在关键时刻,他常常不和站在一起.”

“当然,孔祥熙没有问题.宋子文刚刚从南方回来,他没有参加紧急会议.会上,没有人属于桂系,桂系中没有人利用这一机会来提高自己的位置.黄绍竑去看阎锡山,并举行讨论.没有人认为这种讨论是不必要的.由于形势严重,他们一起讨论是自然的.那些有武装的力量,阎锡山、黄绍竑、桂系,必须研究,如果蒋先生在西安丢了性命该怎么办.他们必须决定,妥协还是战斗.因此,他们之间的讨论可以看作好事.”

“黄绍竑是这个时候离开广西的吗?”

“是的.不过他、李宗仁、白崇禧经常站在一起.黄到蒋先生这里来,另两个人留在广西.他们希望给人分裂的印象.这样,如果一个人失败了,其他人将仍是安全的.这是很聪明的主意.黄绍竑和白崇禧都很聪明,李宗仁赶不上他们.

“我想,编写西安事变的历史将特别困难.如果何应钦不提出派遣讨伐部队,他可能被指责为和张学良共谋.如果何应钦更聪明,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该有所保留.他可以说,告诉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样,他将不负责任.他处在一个特别困难的地位上.我充分同情何.就我所知,他不会利用形势.我为他说了这么多,我不认为他有任何自私的目的.”

西安事变中,方面曾认为何应钦是亲日派,“目的在造成内战,不在救蒋”,甚至说何“实欲置蒋于死地”.陈立夫的这段话,说明国民党内也有类似的看法.

“关于这一切,您对何应钦谈过吗?”

“没有机会.后来,他上前线去了.西安事变以后这些年,我们没有谈过这一切.”

“蒋先生自己完全同意派遣讨伐部队.他的日记说,当他从端纳口中得知南京的计划时,感到宽慰.南京做得对;否则一切都要完蛋.如果他的日记完全真实,他应该感谢南京的正确决定.实际上,何应钦的行动应该受到嘉奖.”

“您是否和戴季陶谈过这一切?”

“是的,很少的几次.我和他谈的就是现在和您谈的.我相信南京决定坚决采取军事行动主要是为了拯救蒋先生.我现在可以说,某些事是绝对真实的.自西安事变以后,戴季陶控制自己,不再大胆说话.罗家伦已经提到这一点(罗的纪念戴季陶逝世周年祭的文章,见《日报》,1959,题为《戴季陶、何应钦与西安事变》).戴先生说,他仅仅是为了拯救蒋先生,但是,某些人不理解他,他很不高兴.他不仅不愿意大胆地讲话,而且,除非蒋先生征求他的意见,他也不愿意向蒋先生建议任何事情.在各种会上,他很消极.他推动我大胆地提出许多重要的问题,例如,降低金价60%的问题.我说:‘您自己为什么不讲?’他说:‘不想讲.我讲得太多了,经常被误解.’他被伤害了.毕竟谁不读蒋夫人的书!这本书害了许多人.我告诉您的关于戴先生的事基于事实.当然,他的消极对我们是损失.”

(二)

谈完派遣“讨伐部队”的有关问题后,陈立夫又接着谈起潘汉年和共产国际来:

“正如我所说,如果不发烧,我会去西安.我不在西安,有好处.参加12月12日会议之后,回到家里,当晚无论如何不能入眠,我不断问自己:我能做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请潘汉年到我家来,要求他致电共产国际,分析西安形势.作为共产国际代表,他应该电陈意见,帮助决定政策.我建议他指出,如果蒋先生出了什么事,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中国将失去抗日的领导人.日本由于企图征服我们,必然发动侵华战争,其后,目标将转向苏联.其结果不仅关系中国的存亡,也将关系苏联.我还建议他报告,人们一致反对张学良,支持蒋先生.他同意并且起草了电报,我们将它译成发出了.此前,为了和共产国际通信,他将转交给了我们.”

“为了免得周恩来在西安火上加油,次日,我要求潘汉年再次致电共产国际,报告全国一致反对张学良,同时希望共产国际指令周恩来,设法保证释放蒋先生,至少,指令他不要‘加油’.”

“第二天,接到了来自共产国际的一份电报,称:收到了潘的两份电报,他对形势的分析是正确的.共产国际赞同他的观点,并已按建议致电周恩来.”

“我有这三份电报的副本.不幸,1938年和其他重要文件一起丢失了.”陈立夫补充说.

“共产国际给了中国一项指令,大意是:蒋先生的安全意味着苏联的安全.”陈立夫接着说.

在西安事变后,潘汉年确曾和陈立夫有过联系.12月19日,致电潘汉年,指示他“向南京接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可能性,及其最低限度条件”.21日,又指示潘向陈立夫提出五项合作抗日要求.谌小岑也回忆,曾养甫告诉他,潘汉年已经到了一次南京,他和陈立夫同潘汉年在饭店谈了一次,交换了解决西安事变的意见.谌小岑又回忆说,潘是以第三国际和的代表身份来同陈立夫、曾养甫谈话的,谈话内容是双方同意西安事变可以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条件下和平解决,让回到南京.但是,陈立夫所说,他要潘汉年致电共产国际以及共产国际回电等情节,目前还没有其他文献可以证明,尚须进一步研究.

“后来,我们发现,在蒋先生被绑架之后,报纸表示了极大的满意,希望张学良杀死他.以后,政策突然转变.”

“若干年之后,蒋梦麟问我西安事变以及我和谈判的情况,我告诉了潘汉年电报的事情.他告诉我,西安事变之后,他去看一个重要的苏联人,可能是驻北平总领事.这个俄国人告诉他,蒋先生将会被释放.蒋梦麟对我说,他经常奇怪,这个俄国人为什么能说得如此肯定.他说,他现在终于明白了.”

西安事变之初,确曾有过惩罚的打算.12月13日,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由报告.会议提出,“以西安为中心来领导全国”,“要求罢免,交人民公审”,认为“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会后,致电共产国际,报告上述意见.同日,、周恩来致张学良电称:“元凶被逮,薄海同快.”建议张“向全体官兵宣布蒋氏卖国残民罪状”.15日,、朱德、周恩来、张国焘等15名红军将领致南京国民党、国民政府电称:“公等而果欲自别于蒋氏,复欲自别于亲日派,谓宜立下决心,接收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但是,17日以后政策就迅速发生变化.17日,周恩来致电及,提出“为缓和蒋系进兵,使我集中分化南京内部,推广全国运动,在策略上答应保蒋安全是可以的”.18日,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决定对日抗战,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等五项要求,电报表示,如能实现,“蒋氏的安全自由当亦不成问题.”19日,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张闻天提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抗日,并不是对蒋个人的问题,将交给人民审判的口号是不妥的.会议产生了两个文件,即《中华苏维埃政府及对西安事变通电》和《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明确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随即指示周恩来和潘汉年,在和南京谈判时声明,在有关条件得到相当保证时,“恢复之自由.”

12月16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称:“张学良的发动,无论其意图如何,客观上只会有害于中国人民的各种力量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只会助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电报要求“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一冲突”.但是,由于电码错误,无法译出,不得不去电要求重发.20日,共产国际才发来了正确无误的电报.因此,将对蒋态度的转变说成是共产国际来电的结果是不确切的.

对蒋态度的转变有着多方面因素.12月14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认为“南京政府方团结国内一切力量向抗日之途径进行,乃反动派顽强阻遏此种运动,张学良所部叛变之原因,应予此中觅其解释”.社论并说:“张学良固曾有抵抗日本之一切机会,乃彼抱不抵抗主义,不战而将东北各省让与日人.现又以反日运动为投机,高抬反日旗帜,事实上促进国家之分裂,沦中国为外国侵略者之牺牲品.”17日,再次发表国际述评,指责张学良,肯定南京政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张闻天都提到这两篇文章.他们虽然不赞成苏联对西安事变背景的分析和对张学良的指责,但在最终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时,显然考虑了苏联的态度.

(选自《追寻历史的印迹:杨天石解读海外密档》/重庆出版社/杨天石著/2016年1月版)

此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西安事变和陈立夫和口述历史方面的西安事变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西安事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西安事变后军统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监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要求结束内战,一致抗日,此事件即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在中国的主导,宋子文、宋美龄、端纳……人的协调下,同意&l.

在西安事变时的决策调整
□王中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苦谏放弃“剿共”政策、联共抗日无望的情况下,将及其随行大批军政要员扣押,此即闻名中外的西安事变 因为事变来得突然,加之详情.

西安事变和丢失大陆:失败者怎样书写历史兼谈国民党文宣系统的曲释操作
文史哲·2017年第3期“西安事变”与“丢失大陆”失败者怎样书写历史——兼谈国民党文宣系统的“曲释&r.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