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大数据时代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新闻和实践以中国天气网为例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大数据时代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新闻和实践以中国天气网为例,本文是大数据时代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天气和中国天气网和气象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大数据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大数据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大数据时代论文关于大数据的论文大数据杂志有关大数据的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兴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数据新闻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在各种新技术的加持下,数据新闻以其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力以及易读友好的可视化表现方式越来越受到新闻传播界的关注和广泛应用.

数据新闻是什么?学者方洁曾对数据新闻进行界定,她认为从狭义上讲“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

数据新闻最先从国外发端,早在21世纪前10年,欧美的《卫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老牌媒体已经开始探索基于数据的精确新闻报道.2013年曾被很多专家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浪潮,并引发了各行业的变革.也在这一年,中国媒体陆续开展了数据新闻的摸索和实践,迅速成为新闻传播界热门话题,几年内先后涌现了网易“数读”、电视台的“据”说新闻节目、财新网“数字说”、新华网“数据新闻”、澎湃新闻网“美数课”等数据新闻专栏或产品.

当前我国数据新闻生产和实践基本集中在综合的传统媒体或者财经类媒体中,而掌握大量数据的行业类媒体极少制作数据新闻或只是简单进行可视化呈现,并未体现数据挖掘对新闻生产的作用,可视化技术应用程度相对较低,大多还处在初级摸索阶段.

气象等垂直行业拥有极庞大的数据,而且专业性强,相对全面、真实、可观、准确,有极高的可信度,使用价值很高.如果深入挖掘,将对行业报道和科普大有裨益.同时,行业报道面临公众认知门槛较高,科普难度大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在报道上的应用,从而提高传播的效度.

1 气象数据新闻制作的必要性及优势

气象行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而丰富的数据.如今,整个中国气象局气候数据时间跨度在50年左右,所保存的数据量在4~5PB左右,每年大概增加数百个TB.此外,气象数据的要素也非常多样,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地表温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还包含特殊天气统计数据集和极端气候历史数据.这些经长期累积的气象数据逐渐突显出价值.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将气象数据应用于对公众科普和服务中,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挖掘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价值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另外,虽然气象行业一直生产大量的可视化产品,例如天气预报图、天气实况图等,但这些图形更偏重于对科学数据的处理,图形语言是中性的,不存在任何偏向,只是客观地描述气象现象或状况,因此还称不上数据新闻.公众更倾向于通过数据可视化快速高效获取有价值的气象专业信息,了解来龙去脉、原因或未来发展趋势.

因此,从海量的气象数据中挖掘、分析提取相关信息,运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达信息,制作出有深度有价值又低门槛的气象数据新闻是满足公众对气象专业信息的需求,提升气象传播和科普水平的必由之路和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是中国气象局面向社会和公众、以公益性为基础的气象服务门户网站,网站以传播气象信息、服务防灾减灾为核心职责,集成中国气象局下属各业务部门的最新业务服务产品和资讯.可以说,基于防灾减灾,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科普是中国天气网资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资讯和服务都离不开围绕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在大数据行业日益发展的形势下,2016年3月,中国天气网成立了国内首个气象数据新闻栏目《数据会说话》,并成立了首个气象数据可视化工作室,致力于分析气象大数据背后的事实,寻找热点新闻背后的天气真相,科普气象冷知识,将枯燥的数据变成形象可读的新闻,提高气象科普的水平.截至2017年11月,已经出版50多期,在业界和社会形成了良好品牌影响,产品被电视台、《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新华社等重量级平台重点密集推荐外,几乎覆盖了门户网站,充分发挥了气象数据在防灾减灾、灾害报道科普、生活服务、行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2 气象数据新闻的探索及创新

2.1 以话题为驱动挖掘气象数据,增强深度和趣

味性

气象数据是自然运行产生的,并不是人类行为的数据,因此,它不自带社会话题,简单的晴雨气温预报早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要.这就需要数据的挖掘应以话题为出发点,将视角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缩小天气与公众的距离,在大众化中保持专业性,通过专业性让大众化传播更有力度.中国天气网《数据会说话》栏目在选题策划时都会遵循一个“一冷一热”原则,即通过气象数据的深入分析挖掘出不为人所广泛知晓或出乎意料的独家而有趣“冷知识”,让公众对气象科普产生更多的兴趣,同时让信息传播增量;同时,还紧跟社会热点,社会事件、节日、节气、生活等都会积极关注.截至目前,栏目的选题很多都“跳出”了气象圈,内容包罗万象,例如奥运会、菜价、葡萄、高考、圣诞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通过挖掘恰当的信息切入点,让信息本身更有新意,打破了公众对气象感知刻板、陌生的印象,让数据更接近地气.

2.2 “气象+”数据融合,开拓行业数据新闻新

视角

气象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吃穿住用行都受到天气影响.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中有不少行业,与天气的变化息息相关,如农业、交通业、建筑业、旅游业、销售业、保险业等.如果主动打破“数据壁垒”,将气象大数据和行业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中国天气网《数据会说话》栏目在设立之初就树立大气象的思维,开创国内气象跨行业数据新闻的先河.栏目从与气象高敏感度的交通、电力、航空、餐饮、用户行为等多个行业入手,精心制作气象与行业数据融合深度分析的数据新闻.例如:通过分析气象与机场航班数据的交叉关联分析,发现最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的机场、不同机场受恶劣天气影响的类型及时间等,同时还预测了2017年夏季全国机场可能遭遇的恶劣天气等,这不仅为公众提供服务,也为分众行业发展提供了独特价值的信息,对公众和行业都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推出后在行业内和受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2.3 多样可视化表达降低传播门槛

可视化是数据新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眼处理图形的速度是文字速度的100倍,可视化的好处是非常直观,克服了语言障碍,便于受众理解、记忆,这对于有认知门槛的气象等行业数据来说尤其重要.中国天气网数据新闻栏目突破传统平面数据罗列的资讯模式,每一期都将气象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创作,而且形式不断创新,建立了可看、可听、可互动的气象数据可视化传播模式,目前已经尝试的形式有信息图、H5、视频、动态图表、交互网页、音乐、动画等,形式多样.例如,针对中国气候是否正在变化的话题,栏目制作了一期《中国66年气温变化历程》的大数据新闻,产品以气象大数据为基础,数据量上万条,将全国各地自1951年—2016年的气温变化以视频动画、音乐、交互H5等多形式展示出来.近40秒地图视频里,完整展现了66年来每年全国气温变化的情况,一反数字的枯燥,形象震撼.该产品还首次尝试将气温的变化以音乐形式展现,将31个省会级城市气温变化数据进行音乐转化.此外,每个网友还可以查询全国各地级市的气温变化情况.通过这种可以听觉、视觉、触觉结合的数据新闻,讲透了中国气温变化的故事,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4 流程再造,建立多工种多部门协同生产模式

一般来说,新闻的创作都是“单匹马”,一个人完成整个流程.但是气象数据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中国天气网数据新闻栏目以“虚拟工作室”的形式运营,集合了气象数据分析师、编辑、设计、程序员等多个工种,平时大家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当有项目时就临时组成项目组.工作室的意义在于让人员固定,同时有比较相对松散但必需的管理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和程序员不仅是被动接收者,他会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在选题策划时就会提前介入,从而打破了过去线性单项的制作模式,创新了资讯创作的流程.

3 气象数据新闻未来发展展望

气象数据新闻受行业的限制,选题范围和技术手段的应用非常有限.而在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提升气象信息传播效果,提高气象服务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需要继续从以下3个方面提升气象数据新闻制作的能力.

3.1 放宽视野,提升数据挖掘的深度和广度

应该说,气象信息的传播一直存在过于专业的问题,一方面话题不接地气,跟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一方面信息表达方式过于陈旧或者晦涩难懂,语言艰深或者语焉不详.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气象数据的挖掘更应该“立意高远”,主动与各行各业以及普通人的生活接近,尤其是与气象紧密相关的高敏感度行业和生活.另外,还需要加强数据挖掘的深度,例如多维度化分析气象数据、多种气象数据结合可能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体验.

3.2 紧跟技术前沿,全媒体制作

当前,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数据可视化的表达提供了无限可能.应该说气象数据新闻在新技术的应用远远落后于社会媒体,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表达.公众对气象科普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柱状图、饼状图等图表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口味,增强数据可视化的艺术美感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未来可以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如交互网页、虚拟技术、航拍、虚拟植入技术、现实增强技术等,同时以“全媒体”的思维制作数据新闻,多种形式互为融合补充,多角度呈现信息.此外,还要充分顺应当前手机端传播的趋势,实行“移动优先”的策略.

4 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给气象数据新闻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无限可能,这也为提升气象科普和服务水平开拓了新的思路.因此气象行业的信息传播应积极拥抱新的传播方式、传播技术,让气象大数据的在传播和应用中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洁,颜冬.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6):73-83.

此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天气和中国天气网和气象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数据时代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数据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大数据时代财经报道领域的数据新闻实践
莫谨榕羊城晚报社经济编辑部,广东广州 510000摘 要 大数据技术催生“数据新闻”的诞生,在大量可信的数据中寻找新闻线索,分析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

地方网站开展对俄外宣的实践和以伙伴网为例
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 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

大数据时代的自动化新闻写作的历史、实践和未来
【摘要】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而大数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分析的对象正在从结构化数据向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转变 这正和新闻文本的特点相契合,因此,大数据中文本挖掘、情感分析的相关方法必将在新闻业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