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地域文化方面论文范本 与张猛电影中的地域文化和身份表述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地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张猛电影中的地域文化和身份表述,该文是地域文化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张猛和张猛电影和地域文化有关论文范例.

地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地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地域文化作为鲜明的地域表征,是特定的历史产物,在东北地域文化的脉系中,城市工业文化是其重要的一脉.作为建构文化的人,工业文化语境下的工人阶级是值得关注的群体.本文拟从新生代导演张猛的作品入手,阐释其对东北城市工业文化的展现和对工人阶级的身份表述.

【关键词】张猛;地域文化;阶级身份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1-0093-01

一、工业景观的选择

着眼于地域性的东北城市文化,依附于近现代工业化发展得以形成,也因此具有独特的性质与面貌.从上世纪50年始,东北一直作为国家工业发展的重心之地,东北地域内随处可见钢筋建筑物和大型工业设备等代表性元素,并围绕这些生产场所人群聚集形成一个个工业城镇.重工业城市所塑造的城市文化则是典型的现代群体文化、工业文化,但东北民间传统文化因其较长的历史而占据了根深蒂固的位置,深潜在东北城市人的性格中呈现出群体无意识的状态.可以说,东北城市文化是民间本土文化与移植的现代工业群体文化的统一.

从小在辽宁铁西工业区长大的导演张猛,东北鲜明独特的地域文化成为其创作的深厚土壤,他的“东北三部曲”聚焦于辽宁工业城市,东北城市形象由工业景观构建完成.无论是处女作《大耳朵有福》,还是大获好评的《钢的琴》,张猛作品里的绝大多数场景都是以传统工业厂房为背景:宽大的空间,大面积的布满灰尘但能透过阳光的窗户,暗红与深红相间的红砖墙体和柱子,高大的金字顶梁,复古且简单的水泥地面.除了气势磅礴的大厂房外,还有遗留的高耸如林的烟囱、木钢结构构架、跨越街道上包着篮色保温材料的管道、随处可见的铁桥,工业建设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些都是城市的历史记忆.老工业基地被作为东北地域文化的符号代表,这既是东北作为工业城市的时代印象,也是导演彰显地域风貌和文化精神有意义的选择.

二、失语的阶级

新中国成立后,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将企业打造为大而全的“单位”,提供给工人配套的教育、住房、医疗等保障体系.国家权力无所不在地干预生产、再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国无产阶级化随之完成.无产阶级化语境下的工人阶级群体在日常工作领域和生活领域都呈现出高度集体化,推演出社群关系的紧密状态.王抗美、陈桂林所代表的工人阶级,曾在计划经济时代处于领导阶级和精英阶级的地位,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化转型时期,工人阶级的处境顷刻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体下岗失业的大环境背景背后,是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丧失.

工人阶级话语权的丧失在张猛作品中有迹可循.在计划经济体制语境下,《耳朵大有福》的王抗美、《钢的琴》里的陈桂林等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完全依托于单位有序进行,但在转为计划经济后,组织起工人群体的单位消失,工人便失去了固定的依附对象而成为涣散群体.陈桂林、王抗美所代表的涣散后的阶级构成,从单位组织多元化地散落在社会角落,王抗美在短短时间内尝试了网络销售、蹬三轮车等职业,艰难的转换却没有收到有效成果,其他工人也在挣扎之后干起了卖猪肉、配钥匙、理发等工作,也有一部分人如陈桂林的临时演艺团团员们一样就此闲散下来,更有些人就此成为连打牌都会耍赖的街头仔.这些人都是从单位制中涣散出来、失去了社群纽带、成为有着高度人身自由的个体,这意味着作为阶级群体的身份及经验话语的消失.所以王抗美在退休后被迫进入平民化的大众社会艰难地进行身份转换,陈桂林在经营临时演艺团体时也不得不造出一架钢琴来完成对资本力量的抗争.

三、身份认同与重建

观照张猛作品中的工人形象,关联生命个体自我认知的身份认同问题无疑是深刻切入人物内心的视角之一.工人阶级作为社会角色,他们的归属来源于社会领域对其个人的充分认可,而原本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工人阶级突然失去了主人地位,离开大工厂的工人没有立足之地,对规则和制度的坚守无处存放,导致这一庞大群体的集体身份焦虑.《钢的琴》中的工人群像充分体现了他们渴望认同的需要,被推至边缘的工人集合起来建造一架钢做的琴,他们重回工厂,通过对职业角色的扮演,重新获得了工人阶级的集体身份认同.

尽管在电影中,这群下岗工人所做的努力最终仍没有获得普世意义上的成功——王抗美仍没有找到工作、陈桂林虽然造出了钢琴却仍没能留住女儿,但这些边缘化的工人群体面对迅速变化的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无奈和奋力抗争,传达出工人阶级群体身上在工业文明下培育出的特有的内在精神品质,包括不服输的胸怀和执着感、略显粗糙但却颇具生活质感的个性、集体主义观等.同时,这群边缘化群体的努力,是一种在阶级话语消逝以后作为个人的主体性重建.这种主体重建的努力是争取个体自由的努力,让个体得以摆脱对一个已逝世界的怀念,从而不必在当今时空语境下复制过去的规范模式.张猛对工人阶级的表述,正是在个人层面上的自我认同来完成主体性的重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下,不能改变什么,对过去时代精神的回顾,是希望在现在社会中建立新的秩序”,所以王抗美、陈桂林的结局必然不会重回到阶级话语中去,他们只能无奈地接受身份的转换,再努力地开拓个人的话语空间.

张猛导演借助荧屏,用一种温情的、柔和的、幽默的方式对东北工业文化精神和工人群体加以表现,不仅通过日常化的影像让人们对建构工业神话的东北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更建立起了后工业时代的个体工人形象谱系,重新建构工人阶级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张猛,皇甫宜川,石川,蒲剑.《钢的琴》四人谈[J].当代电影,2011(06):39-47.

[2]张猛,刘小磊.电影中的微观政治学——张猛访谈[J].电影艺术,2011(02):88-91.

[3]戴锦华.隐形书写[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回顾述说,本文是适合张猛和张猛电影和地域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地域文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地域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简析佛教文化对泰国恐怖电影的影响
【摘 要】恐怖片作为电影众多类型片的一种,与喜剧片相区别的是恐怖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的视听效果为观众所喜爱,恐怖片的镜头语言、画面效果、声音效果与悬疑片、惊悚片相似,又有所区别 如今泰国电影正一步.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回族民居以西南回族民居和西北回族民居为例
【摘 要】回族民居体现了该民族独有的建筑文化特征和审美风格 民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地域文化亦对民居具有深刻的影响 该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民居进行研究,阐述了自然环境.

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现象
内容提要 对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现象,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潮流中,我们应以相对冷静、理性和客观的视角对这一课题提出分析和研究之道 中国文化使好莱坞赢得更多票房的同时,事实上也对我国的旅游业和文化传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