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材料浏览

电视新闻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与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传者和受众的建构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电视新闻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4

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传者和受众的建构,该文是关于电视新闻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媒介融合和电视新闻和建构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电视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电视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西部广播电视期刊新闻投稿网站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摘 要】随着媒介融合带来的科技和传播方式的变革,电视新闻的内涵得以丰富,外延空间得以提升,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发生变革,信源的主要来源发生转移,电视记者和受众的身份也发生转变,本文就这几个方面探讨媒介融合给广播电视新闻传者与受众带来的重构.

【关键词】信源;受众;职业记者;公民记者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69-02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传统电视新闻的播出是顺时的线性的.在这种模式下,受众对电视的收视是不可逆的,且具有瞬时性.传统电视新闻由专业的电视机构全权掌握,受众不享有制播权,传播者占主动地位,受众只能被动接收.

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交互性、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等要素被纳入电视新闻.在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型媒介终端上多形态、多落点的平台延伸了电视的传播空间,而网络视频新闻对传统电视新闻的融入和补充也拓展了电视新闻的外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新闻的利用效率,实现了互利共赢,时间上的线性播放演变为点播和回看,信息双向互动,受众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制定、转发、评论、上传、下载电视新闻,参与实时互动,不再是电视机前呆坐的观众,成为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和重构者.[1]

一、传者信源结构的变化

传者传统的信源结构,一般为专门的结构,比如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团体;另一方面是观众的提供,来信来电等;还有就是媒体记者及各类媒介.而新信源结构中,观众提供信源的途径拓展,短信、视频、网络开始成为主力军,个人发布信息崛起,包括微博、博客、空间、短视频等.这些信息都促成电视媒体和电视用户的互动,极大的丰富了电视资源,满足了受众日益分化的信息需求.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信源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大众被视为只能被动的接受新闻信息,大众的声音难以被电视新闻传播,即便是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所表达的观点也是经过层层把关、后期剪辑的.媒介融合打破了这种局面.受众有了发言的平台,成为信源的中坚力量.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源从传统媒体转为新媒体,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更多的来源于民间的业余记者,也就是公民记者.公民记者的报道题材更加丰富,他们将自己的经历、看见或听到的事实转换成报道.相比职业记者,没有了过多的限制,更加的多元化.传统的信源之间是独立的,像两条平行线,彼此没有交叉融合,而媒介融合使平台出现交叉,广播电视运用一个信源就可以实现全平台的交叉传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介.来自各方的信息补充可以使一个新闻事件更加的完善,从而引起巨大的反响.

来自民间的影像题材广泛,只要觉得有传播的价值,都会激发他们的记录,从而拿起手机进行记录,它拓展了传统新闻报道的题材,丰富了报道的手段,影响力更大.

2016年被称为是短视频元年.短视频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因为短视频不仅符合移动媒体时代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而且对新闻事件概括简洁、直白.人人都可以用一部手机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揭露出事实的真相.但短视频发布者新闻素养参差不齐,存在不少的虚假信息,混淆受众的视听,扰乱正常的社会治安.直到2018年相关政策才开始逐步加强对短视频的管制,信息审核更加的严苛,把关人角色开始显现,力争让短视频新闻更具有传播价值.

说到新闻价值,就不得不提到新闻价值的一些内涵变革.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质素的总和.在传统的新闻理论中,通常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等几个基本要素,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电视新闻的价值也面临着更多样的评判标准.

在传统的新闻理论中,判断新闻是否具有重要性的标准是有多少人关心,所能产生多少社会意义,并且影响到的人越多,其新闻价值越大.[2] 比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等.在媒介融合后,受众可以自助寻找自己感兴趣,自身觉得重要的新闻.传统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因为地理上的接近或者是心理上的靠近而有广泛的受众.而媒介融合之后,接近性更进一步深化为贴进性,受众可以通过个人媒介终端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地理和心理上都达到了完美的贴合.

民间信源平台广、影响力大,博客、微博、微信、空间等都是民间影像的传播平台,这些载体的传播速度之快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一夜之间就能让信息翻天覆地的传播.这些影像信息都成为职业记者报道的补充信息,这比专业记者的加工报道更真实,他们可以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也可以是新闻事件现场的目击者和采访者.[3]很多事件都是因为来自民间影像的率先而加快了事件解决的进程.政府掌握的事件是最多最全面的,是最可靠的信源.必须主动担当信息公开的职责,但是有些事件因为民间的力量而被动的公开.在前不久前的西安地铁三号线使用劣质电缆事件中,先是有知情人士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引起了网友广泛的关注和转发,从而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相关的机构对此事件进行调查解决,最后将三号线中有问题电缆全部进行撤换,不得不说,在此事件中,公民记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进了事件解决的进程.

民间影像的记录者众多,具有全民参与的特征,一个会用手机的人,就可以成为一个信源,例如执法,公共场所的闹事新闻大多来自群众.民间影像更多的是隐蔽性的拍摄,这种影像常常能够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调查事件的真相,这又涉及到暗访边界线的问题.学术界呼吁慎用,法律界人士反对.但随着媒介融合,由于“偷拍”而获取有力的证据和信息的手段十分常见,因为群众基数大,这类影像也是有增无减.这里暂且不对偷拍的*问题和法律制约做解释,关于人格问题和公共利益问题我们也不做讨论.

二、身份的重构

(一)广播电视记者.传统的电视传播体质决定了广播电视记者定义为专为电视新闻机构采制新闻的人,记者的职能与媒介的功能相一致,记者承担着环境监测,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文化的传承者,娱乐服务的提供者等角色.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全天候.融合的平台使得新闻在任何时候都能实现有效的传播,职业的记者是做不到全天候24小时的报道的,非职业记者为全天候的报道提供了保障,在职业记者无法及时出现在现场的情况下,来自民间的非职业记者可以提供真实的事件场景,还原事件真相.

一体化.这里的一体化指的是采编播一体化的全能记者,全面掌握运用采写技术、制作技术,现场拍摄技术,还要熟练对新闻媒介的选择和运用,考虑清楚一个新闻事实,是采用简要口播还是分析讨论等,在哪个媒介发布出去最合适等,对这些事件有一个事先的判断,还要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电视报道手段.

草根性.职业记者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随着网动参与到广播电视新闻中,记者队伍越来越具有草根新.非职业记者,也就是公民记者,他们在很多时候先于职业记者发布新闻,补充了我国目前的新闻活动,对公民记者的约束力小,他们往往寻求一些传统体制要求不予报道的题材,但是公民记者往往专业性较低,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个性化体现的较为明显.

(二)受众.电视受众可以独立的制作新闻和传播信息,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发布.受众开始出现小众化、分众化的特点.

电视受众的媒体观发生了改变,从被动接受到参与其中,使这个群体逐渐成为传受一体的角色.[3] 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传者和受众之间可进行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受众不仅能够接受信息,还能够和电视媒体平等的进行交流,信息在你言我语的过程中将传者与受众的角色不断转换,但是受众成为传者与传统传者还有跟大的差距,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并不相同,上传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专业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整体媒介素养提升的情况下,传受一体的新型受众将不断成熟.

在传统观念中,公众人物是指举止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影响社会舆论的人.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公众人物的内涵也有了拓展,每一个电视受众都可以是公众人物,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日常,成为了议程设置中的主角.

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受众的角色有了这样的转变?

首先是新技术的普及,让渠道交流更通畅,三网融合之后,技术给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再加上4G、5G的普及,网速提升之后,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

其次是受众参与权的拓展,话语权增强.公众的需求不仅是了解新闻,更希望参与其中解决问题,参与到舆论的走向当中,期待一个自由平等的参与,这与草根文化的特点不谋而合.再加上三网融合带来的信息的隐匿性,受众可以自由的表达快感,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的环境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

再次是表达的满足.随着受众的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受众可以借助一些平台进行自我展示,从而实现自己的表达权力,甚至是享受表达带来的快感,满足了自身的某些表达.通过短视频上传所见所闻就是参与感的表现之一.

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普通民众也希望通过提供新闻信息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某个事件,因为自己的参与而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最终的得到解决将会给自己带来全所未有的愉悦和满足感.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定义为我们社会生活的领域,大众传媒在公共领域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传统媒介环境下,普通民众进行讨论的空间十分狭小,在受众角色转换之后,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比如虚拟的网络空间.让受众把关注的,与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放在公众平台上,让受众民意得到释放.

有的学者说,新闻节目的特殊性就是在于不被观众的兴趣所牵引,能够引导受众关注的重点,但其实这是传统传者固有的偏见.他们低估了受众的认知水平.每逢有重大事件发生,重要活动举办,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例如、周年阅兵、运动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这就是受众心理诉求的体现.时代在发展,广大受众的新闻素养也在逐步提升.

三、结语

媒介融合带来了新旧媒介边界的消亡和传统定义的拓展,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只有革新新闻理念并且将其运用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去,才能使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陶喜红.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新闻窗,2007.

[2]余家宏等.新闻学简明词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蔡雯.“人人都是记者”—“参与式新闻”的影响力与作用[J].对外传播,2010.

[4]李杰.论新媒体环境中受众自我实现需求的途径[J].中国商界,2010.

回顾述说: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媒介融合和电视新闻和建构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电视新闻本科毕业论文电视新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摘 要 媒介融合既是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改变,又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 本文首先通过对媒介融合的分析,阐述其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特点,最后探讨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新走向,以期充分展现电视新闻传播.

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的途径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这也给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传播带来了影响 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幻、传统媒体集体倒退的情况下,电视新闻节目只有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文章以媒介融.

论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实务类课程的改革
【摘要】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媒介融合趋势明显,传媒面临的责任和任务更重,现在的媒体人担任的角色更多 但在传统传媒业的学习中,新闻编辑与新闻报道、后期制作……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专业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