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价值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的主要流传地域与历史文化价值有关论文例文

主题:文化价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的主要流传地域与历史文化价值,本文是文化价值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跟北部湾地区和渔歌和历史文化价值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文化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的前言主要写什么论文的主要方法论文的摘要主要写什么论文主要内容

摘 要: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对我们保护与传承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具有重要的意义.渔歌是渔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编自唱的一种歌谣,是渔民长期生产活动的经验积累和生活写照.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主要流传于钦州、北海、防城港三个沿海城市,并在长期的劳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歌文化.笔者认为,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具体体现为民俗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流传地域;文化价值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立项项目《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保护研究》(2016BMCC09);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将北部湾“海歌”引入地方高校音乐课的研究与实践》(2015JGB406);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研究》(KY2016YB463)

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正经历着岁月的“洗礼”.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渔歌在成长、在变化,也在接受着“挑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岁月之歌款款而来”,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为我们保护与传承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渔歌的内涵

渔歌,顾名思义,就是渔民所唱的歌曲.它是渔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编自唱的一种歌谣,源自于民,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是渔民长期生产活动的经验积累和生活写照,反映渔民在日常劳动和出海捕鱼时的生活场景;是海洋和渔区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渔歌在历史上很少有具体的文献记载,大都靠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在流传过程中很多渔歌原唱出处都已无从考查,也有很多因传唱度不高已经失传或忘却.“渔歌”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如唐朝诗人王勃在《上巳浮江宴序》中写道:“榜讴齐引,渔歌互起”;唐朝张志和的《渔父歌?五首》中的“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唐朝杜荀鹤《送人游吴》中的“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南宋诗人陆游《夜闻湖中渔歌》中的“梦回一灯翳复明,卧闻湖上渔歌声”;明朝徐祯卿《送耿晦之守湖州》中的“邮渚频挝津吏鼓,渔歌唱近使君船”;清朝秦蕙田《燕子矶》中的“帆影悬残照,渔歌入暮烟”等.渔歌反映了历代当朝渔民的生产劳作与社会生活,并在很早就引起了古代文人墨客对渔歌文化的关注与研究.

二、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的主要流传地域

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主要流传于钦州、北海、防城港三个沿海城市.渔歌在广西北部湾地区一般称之为“海歌”,北海疍民唱的叫“咸水歌”,均属于“渔歌”的范畴.这三个城市均有渔民存在,并在长期的劳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歌文化(或称之为疍民文化).疍民是指以船为家,以渔业为生的水上居民,此外还有曲蹄、乞黎、游艇子等名称.因长年在江海飘荡而称“荡家”,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统称为“疍家”,其民族归入汉族.

钦州的渔歌主要流传于犀牛角、龙门一带.钦州渔民以其渊源和来钦时间路线不一,以及言语习惯上的差异,可以分为龙门人和疍民.钦州龙门人主要来自于福建,唐末南徙粤省东江,称为福佬人.明代,大量福佬人向海南、雷州沿海等地迁徙.清代,已有不少福佬人来钦定居.据清《廉州府志》记载:“东江人杂居乡村,解闽语,业耕种”.驻龙门岛水师的官兵,多数来自福建.清雍正年间以后,水师人员逐年裁减,裁员多落籍龙门,捕鱼为业.钦州疍民分布在龙门、犀牛脚沿海一带,因其善于捕鱼,俗称“海獭”人.钦州疍民始见于明代.据明嘉靖《钦州志》载:“有曰疍民舟楫为家,捕鱼为业,不谙字墨,不自记年岁”.今龙门、犀牛脚部分渔民多属疍民后裔2.钦州渔歌演唱所用语言为“海獭话”,又称“海查话”或“海察话”.

北海疍民演唱的渔歌又称之为“咸水歌”.北海疍要由粤籍构成(也有少部分闽籍、琼籍),最早见记载于明朝时,就有粤籍疍民陆续流寓北海,今多居北海外沙和侨港镇.演唱北海咸水歌所用语言为疍家话,与北海白话相比更接近广州话,带有广东江门、江红话口音.

防城港市的渔歌主要流传于东兴市,以京族渔歌为典型代表.京族的祖先是十五世纪以后,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的,在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万尾岛京族订立的乡约中就说到“承先祖父洪顺三年贯在涂山,漂流到此……立居乡邑,壹社贰村,备有亭祠”.京族在解放初期曾称为越族.1958年5月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时,根据该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东兴市的“京族三岛”,是京族渔歌的主要流传区域.

三、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与其他地区民歌类似的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同样是渔民日常劳作和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是渔民智慧的产物,反映了渔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具体体现为民俗传承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一)具有重要的民俗传承和渔业历史研究价值

渔歌反映了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代代传承,本身便成为了承载民俗的重要载体,是外界了解渔民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古代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的内容题材非常丰富,如北海的咸水歌按内容可以分为打鱼歌、驳艇歌、摇橹歌、出海歌、情歌、嫁娶歌、丧葬歌、儿歌.咸水歌中的《叹家姐(哭嫁歌)》《叹亲爷(哭嫁歌)》,通过对歌词的研究就能了解北海疍民在婚丧嫁娶中的传统习俗;又如京族在婚俗仪式中演唱的《送新娘》写道:“种啊棵啊树五哪寸长,树呃啊大斜呵过别人园啊墙,大啊树茁壮成啊荫,嘛我苦培育给人乘呵凉”,表现了京族人民在女儿出嫁时既欢喜又悲凉的复杂心情.通过此类歌曲的研究可以解析出渔民在婚丧嫁娶中的程式和内容,真实再现渔民的重要风俗习惯.有的渔歌对研究海洋和渔业渔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京族海歌《渔家四季歌》描述了渔民一年四季劳作的基本生活状况和海上渔汛情况,体现了渔民对渔业生产规律的认识,为研究渔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佐证资料.

(二)具有特色鲜明的音乐特征和艺术审美价值

每种民歌与当地人们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是息息相关的.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渔民几百年来在海上和岸边的劳作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方言,用这些方言演唱的渔歌也便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审美价值.具体来说,钦州海歌的演唱语言通常用“海獭话”,又称“海察话”,共有7个声调(其中舒声调4个,促声调4个),平上入各分阴阳,去声不分;北海咸水歌的演唱语言使用的是“疍家话”,它与北海本地白话相比更接近广州白话,这与疍民多数从粤籍迁移而来有很大关联;京族渔歌演唱语言则包括京族喃字和京族白话两种.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大都结构松散,音调、旋律多变,节奏较缓慢、节拍自由,这些音乐要素的表现都受到本身方言属性的制约和限定.除此之外,本地区的渔歌大都属于即兴编唱,因需遵循“依声填词”和“问字索音”的法则,又受到方言发声音调的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渔歌在唱腔上具有轻柔温婉、圆润和顺、柔和细腻的艺术特点,给人一种抒情、含蓄、柔美之感,具有特色鲜明的音乐特征和艺术审美价值.

(三)具有旗帜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

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还具有旗帜鲜明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如北海咸水歌中的《十月怀胎》写出了父母把子女从十月怀胎一直抚养到成人娶妻的艰辛,教育人们要尊老敬老、孝敬父母,具有很强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京族民歌把朴素的保护自然环境思想内容融入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文化精神,启迪子孙后代保护渔业自然环境,如《山心史歌》则唱到“祖先利用海沟多,放完竹箔四处“嗨”.围箔在海风浪多,大风大浪没停过;退潮之时人出海,生活来源靠围箔”3,体现了利用临海的特点粗放、自然化捕鱼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广西北部湾地区在建国后产生的渔歌有相当一部分从内容方面来看属于红歌的范畴,是歌颂党、国家以及革命领袖的歌曲,具有极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如北海咸水歌中的《妇女翻身把家当》唱到“东方升起红太阳,领导得解放,领导真英明,妇女翻身提高政治地位都把家当”,体现了渔民翻身做主人后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又如京族海歌《党的恩情深似海》、《京族怀念》唱到“月光照椰林,秋风阵阵吹动我的心,京家弹起独弦琴,深情怀念引路人,啊,你是领航灯,光芒万丈照四方,指引我们扬帆去远征,你的恩情深似海,你的京家永难分”.通过传唱这些渔歌,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四、结语

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是沿海渔民生产生活的经验凝聚和智慧的“结晶”,是由心而发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和特色艺术,浓缩着时代印记,携刻着地域文化特色,反映着社会历史变迁带来的种种感受,对于丰富和增强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补充作用.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本土音乐创作人创作的渔歌和渔歌剧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歌曲《打蚝妹》获广西首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二等奖;歌剧《蚝叔与秀姑》获得了自治区第七届戏剧展演金奖;曲艺《情献海丝路》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创作和节目入围奖;歌曲《月亮湾》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可以预见的是:在社会各界学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歌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渔歌渔谚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广西地情网:http;//lib.gxdqw.com/view-c37-59.html

[3]黄宇鸿,邓佳权.论广西北部湾京族民歌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16,(11);12-16.作者简介:

郑国栋(1984-),男,山东诸城人,文学硕士,广西高校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钦州学院人文学院声乐讲师.

总结,本文是适合北部湾地区和渔歌和历史文化价值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价值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价值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广西石山地区石漠化的整治和科学营林
【摘要】广西的石山地区属于典型属于桂西北的山地地区 在这一地带,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 目前,在这一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正在日益恶化 本文以山地区石漠化的整治和科学营林的相关研究为基础,.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渔歌的保护路径
渔歌,与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所流传的传统民歌一样,是沿海渔民在日常生产劳作和生活中为表达自己情感或配合劳作需要而自发创作的歌曲,相比其他传统民歌,渔歌在其歌词内容、旋律、曲调……方面都具有比较鲜明的&l.

传承广西北部湾海歌意义深远
【摘 要】广西北部湾海歌在中国享有盛誉,数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海滩风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深了民族底蕴;加强了民族归属感,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更好地融入地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