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科学探究类有关论文范文 跟水到才能渠成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三导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科学探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1

水到才能渠成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三导,本文是科学探究类有关论文范文与渠成和科学探究和思考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科学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科学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杂志小学科学论文100例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论文题目参考

所谓水到渠成,意指水流之处便成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就是指学生的思维发展或对概念的认识,以及教师预设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才能够实现.而教师的“三导”(即引导、启导、指导)作用,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支撑条件,能够帮助学生的“思维发展之水”建立有效的“流通渠道”.下面以两位教师分别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第4课《用水测量时间》为例来说明.两位教师教学目标定位大致相同:通过活动,认识流相同体积的水,需要的时间不同,并能够对用水计时的精确性进行改进.

甲教师:

用30毫升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实验,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了实验器材,并演示了实验方法,紧接着就让学生测量水从30毫升流到20毫升、从20毫升流到10毫升、从10毫升流到O毫升用时多少,学生机械地按照老师说的方法操作,至于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不明白.这是科学探究吗?这只是学生在教师指挥下的实践活动.学生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学习兴趣也不高.下一环节的处理也值得商榷,为了让学生认识影响水流速度快慢的因素不仅是水位的问题,还有针孔大小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分析的时候,教师出示了相关的图片,证实水的流速的确与针孔大小有关.这时候教师问学生:针孔大小对计时有影响吗?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同一计时工具针孔大小对计时没有影响.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学生依然认准针孔大小影响计时.教师只好急匆匆地解释:同一器材,只要水均匀流动,就不影响计时的准确性.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我看到了很多学生茫然的目光.

乙教师:

乙教师为每组准备了相同的储水塑料瓶(细、长),塑料瓶的底部用玻璃胶固定篮球气针.教师先让每组学生测量流30毫升水用时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发现每组用时不一样,引发猜测,有学生提出与倒入塑料瓶里的水量多少有关,没有学生提到水位的问题(也可能是不理解).这位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设计方案来研究水量对水流速的影响,学生设计的方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测量相同时间内、倒人不同的水量,比较流出水量的多少.还有的学生进行连续测量,即事先倒入100毫升的水,连续测量流出1 30毫升、30-60毫升、60 90毫升水量所用时间.学生目标明确、方案清晰,因此兴趣浓厚、专注度高,经过实验,学生一致认为在出水孔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水量越多流速就越快.这时候教师出示一个课前做好的装置,即两个粗细不同的瓶子,问学生,向粗细不同的瓶子里加入同样多的水,结果也是如此吗?教师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让学生到讲台前操作,向大小不同的两个瓶子里倒入100毫升水,比较谁先流完,引发学生思考,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在瓶子大小粗细相同的前提下水量影响流速,而对于不同粗细的瓶子,比较的不是水量,而是水的深度,即水位,这时候学生才能够完全理解水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通过控制水位来控制流速,还会有困难吗?

上述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其实是教师的认识问题.课堂上,要求学生思考的,教师要提前思考,即教学的预设.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课堂上会出现更多的生成,因此教师就要学会合理的地“导”,通过“三导”引领学生思维发展,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的引导不是牵着学生走,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认真制定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能.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参与,老师说一做一,说二做二,无须动脑筋,也无所谓思维参与,那样的活动还会有意义吗?上述案例中,乙教师通过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研究影响水流速快慢的因素,如何去研究?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明确如何做?怎么做?想获得什么样的数据等,这些都是要思考、设计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为学生的思维攀登架设一部梯子,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自主参与分析、交流,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当学生的探究与教学目标有较大偏差时,教师也要给予规范性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这就是所谓的“开而弗达”.当学生的探究脱离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不是轻易告诉学生研究的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乙教师在学生未能够理解水位对水流速度的影响,还是直观地认为是水量影响了水的流速时,准备了不同粗细的塑料瓶,倒入相同的水量,通过比较水滴流速,学生自然明白了水位对流速的影响,这就是教师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准确把握核心问题,在研究的思路方面给予正确、规范的引导,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理解问题,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二、巧妙启发点拨,启导学生自我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

启即启发,导即引导,指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用凝练、简洁的语言给学生以思路,把学生从错误、从毫无头绪的困惑中引导出来.首先,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当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时,教师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的发展,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也不要强制性地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先设定的轨道,而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地把教学活动组织在高水平上.所以说教师点拨的内容要明确,点拨的时机也要掌握好.甲教师在学生对于“同一个器材,只要水均匀流动,就不影响计时的准确性”不能够认识时,完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结合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事例来说明,而不应该强行灌输自己的结论.

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与质疑,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耐心,不能看到学生操作不规范,或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就着急,或者索性代替学生准备了全部的器材,还将实验器材完全组装到位,再提供一份详细的实验方案,让学生照着做就行.请问,这样的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呢?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吗?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不足,予以合理的指导,长时间的坚持,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二,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提问.会思考会提问,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并不是所谓“把学习的主导权教给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随心所欲、自由散漫.因此要想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离不开教师合理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要能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现有水平,指导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在教学《昼夜交替》一课时,要让学生完成两项任务,分别是提出能够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几种假设和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假设.特别是模拟实验,没有明确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不知道如何模拟,谁围绕谁转?怎么实现?这些不明白,学生可能无从着手,就会盲目地瞎模仿,不能够验证提出的假设,也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科学实验结论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全面地把握科学本质.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三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作为主导者的学习基础,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引导、启导、指导的“三导”作用,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知识,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引领儿童有效探究.只有“三导”方法得当、时机得理,才会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快乐、高效学习.

(责编 韦淑红)

归纳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渠成和科学探究和思考方面的科学探究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科学探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用心开发校本教材,引领科学探究活动小学低年级科学探究活动校本教材的实践
低年级学生对外在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校本教材能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升更多载体,使探究更有效 一、用心选择课程内容,为科学探究找到载体在科学探究活动校本教材.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科学探究效度
【摘要】本文阐述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介绍了信息技术提升问题聚焦效度、提升证据收集效度、提升信息分析效度与提升实验技能效度的教学方法,以期优化小学课堂.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生活化、专业化途径
摘要所谓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的是在充分尊重幼儿阶段性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智力、体力……全方位的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实践性、专业化的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