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农村文化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做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有关论文范文

主题:农村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做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该文是关于农村文化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建设和思考和做好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农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水利建设和管理杂志水利建设和管理期刊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乡愁何寄,非文化这一关键载体莫属.作为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文化设施是文化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仅是农村经济与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保障,也是统筹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苏中地区靖江市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对农村文化设施如何进行精细化建设、精致化管理,提升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希望窥管知豹、见微知著,力争对苏中地区乃至全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方面有所增益.

一、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再分析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至此,中国农村城镇化历史进程,从“土地城镇化”提升为“人的城镇化”,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了不起的认识深化.而推动农村文化向着丰富、文明、有序方向发展,不仅仅对推动新农村发展意义重大,更对加快农村向小城镇迈进步伐意蕴深远.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很多地方城镇化规划中,指导思想还是拉动内需增加GDP,只字不提文化建设.长此以往,“人的城镇化”将会是一种“没文化”的“人的城镇化”.二是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组织曾在传统道德和传统知识的教育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日渐弱化.如鲁迅描写的“社戏”,淮河流域的“村村有花鼓、处处有灯班”盛况等等.然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原来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很多地方文化特色荡然无存,不重视、不保护和不创新最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组织,文化建设将是一句空话.三是在城镇化建设中,往往将认识和表述局限在历史建筑实体和自然遗产,而严重忽略了文化心理空间的保护.经济的穷富只是幸福感的众多维度之一,如果不重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保护,不加强农村文化设施这一载体建设,那么营造和谐稳定、富有人文气息的魅力乡村将无从谈起.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我省很多地区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也发现了较明显的问题,以苏中地区靖江市为例: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概况

该市总面积665 平方公里,辖1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 个省级开发区(江阴一靖江工业园区)和8 个镇、1 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88 个行政村,3362 个村民小组,996 个居民小组.截至2016 年底,全市常住人口约68 万人,其中城镇50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全市共建有镇综合文化中心8 个,街道文化站1 个,2014 年,创建为第二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二)经验与启示

一是思路要清.该市明确了农村文化设施“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惠及全民”的建设思路,适应农民集中居住建设规划布点调整书屋布局,积极探索在加快小城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市镇文化站均配有8个以上的活动室,188个行政村、60多个社区均建成了达标文化室,其中达1000平米以上的文化中心6个,实现了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全市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设施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受益率等指标均达到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

二是特色要明.致力打造“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品牌.根据镇村规划、历史渊源、人文底蕴等,对西来镇“农耕文化”、东兴镇“沙上文化”、生祠镇“移民文化”、季市镇“美食文化”、孤山镇“泥塑文化”、斜桥镇“书画文化”、新桥镇“说唱文化”等地域文化分别进行调研和挖掘打造,充分展示了靖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目前,该市西来镇农耕文化陈列馆已被列入省博物馆名录.

三是措施要实.严格管理措施,完善了管理员制度、定期流转制度、借阅制度、损毁赔偿制度等;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等新生力量,不断充实优化管理员队伍;强化培训,不断提升农村文化设施管理员队伍素质.严格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将书屋运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严格考核机制,常态性组织考核评比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设施管理人员,实行以奖代补,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靖江市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制约今后的发展问题,具体有: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部分乡镇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内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部分村级领导则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等等.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的乡镇,重文化建设往往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致使原有的公益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

二是经费投入有限.近年来,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总量虽有增加,但主要用于增加工作人员工资,真正用于文化建设(如发展文艺创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所占的比重较小.不少乡镇在年初预算中,安排的文化经费微乎其微.目前,农村文化活动靠集资化缘形式开展得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这种全部依赖外援活动经费的方式,犹如杯水车薪,导致门本身内力严重不足,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是使用效率偏低.农村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整体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多数乡镇的文化活动仅停留在唱歌、下棋、牌比赛等“小文化”范围内.在一些好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的建有老年文化中心、残疾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活动室等,据观察,除棋牌室、电视室有老人活动外,其他几个活动室一般都是门口罗雀.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四是管理队伍欠缺.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市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者居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在岗文化专干中,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思想、意识、业务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活动的需要,加之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大多数基层门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松散涣散,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新和活力.

五是针对效应不强.对于农村的文化需求,没有戴上与时俱进的“眼镜”,仍然在用老眼光、老思路看问题.由于秉持着过去自上而下的“喂食型”输送方式,文化下乡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是文化下乡次数太少,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二是文化下乡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强、贴近性不强.三是文化下乡培训度较低.在形式上,搞演出活动的多,办培训、辅导的少.文化下乡时热热闹闹,离开后又是冷冷清清,只是送文化下乡而没有下乡“种文化”.

六是受众有所偏颇.随着全民读书活动、文化下乡、农家书屋进社区等活动的深入开展,群众能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但针对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活动较少.在一些文化活动开展得较好的乡村,往往是老年文化红红火火,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几乎没有,青年文化却几成沙漠.久而久之,农村年轻一代对待农村文化采取了一种与己无关的漠然态度,自身缺乏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二、对农村文化需求市场的再审视

有需才有求.产生农村文化设施使用率偏低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些文化设施和产品远离农村实际,不符合生产生活需求,从而形成了一方面许多文化设施与产品难以在农村获得市场,另一方面适宜农村居民需求的文化设施与产品相对匮乏的尴尬局面.因此,结合农村文化需求现状与发展实际,应适应两类人群文化消费的“新常态”.

一方面适应老年文化消费的新常态.在农村,不少青壮年常年外出工作,老年人成为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主体.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在农闲和家务之余,享受到一些高质量的文化消费产品,以缓解身心劳累,安享余生.农村老年居民长久生活在固定地域,对当地生产生活、历史传统耳濡目染,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因此,激活农村老年居民文化消费潜力的关键,就在于紧密结合农村老年人的这一心理特点,迎合农村老年居民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结合农村消费水平,深入开发地域特色文化,向农村老年人提供形式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消费产品,从而提升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农村文化设施使用率.

另一方面要适应青年文化消费的新常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居民特别是青年人的消费生活方式、文化娱乐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不少年轻网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自觉学习知识和技术,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是打游戏、看电影、聊天.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年轻人在农村感到“极度无聊”.在电视、手机、互联网在农村都已经渐渐不是新鲜事的背景下,不论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重新思考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通过对农村文化建设再把脉,多举办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更多与使文化设施建设的层次、品位与城市接轨、与潮流接轨,让这部分人群从网络世界回归现实生活.

三、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再认识

针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文化市场需求新常态的分析,结合深入思考,对于做好今后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建议做好三个“并举”:

(一)提升硬件与强化管理并举

1.提升硬件.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同时拓宽经费投入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多元文化投入机制,诸如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公共文化下基层机制、文化志愿者服务机制、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机制等,通过实施公共文化项目推介活动,文化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支持社会团体、机构和个人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赞助、捐款等实现多元对文化的投入.二是制定建设标准.从实际出发,制定基层文化阵地面积、设施配备、经费投入等各项标准,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建设程序,精心组织施工,加强项目建设质量监督.三是强化联动机制.建立多部门、多地区协调机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改变过去部门各自为政送设备、送设施到村的格局.

2.强化管理.一是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各乡镇对所管辖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设施进行管理.定期检查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确保本乡镇各种文化设施经常性地为群众开放、使用.选聘责任心强、文化程度高、乐于为群众服务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确保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农村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农家书屋坚持图书借阅、保管制度,尽量避免图书丢失、毁坏等现象发生.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所用电脑,必须按指定地点安放,方便群众上网阅读各种生活知识、实用科技知识等信息资料.三是严格督查.市级层面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文化设施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由于工作不力、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文化设施损坏、挪用、偷盗,导致文化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的现象,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二)激发内力与引入外力并举

1.激发内力.一方面加速融合.活态文化,才能勾起乡愁.推进农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通过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保护传承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保护自然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村文化的绵延.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结合数字城市建设,打造通过数字化终端(电脑或移动终端)参观和体验数字化公共文化设施的平台,契合青年人生活与关注习惯;实行公益电影免费放映,建设小型多功能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使居民以低价享受电影院线的观影效果.另一方面注重方式.注重“送”“喂”与“种”“养”相结合,建立市镇村文化资源数据库,促进服务形式由“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供需对接”转变,既要将优秀的文化作品送到田间地头,更应该多培养一些乡村“文化能人”,挖掘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犹如扶持养殖大户一样,通过财政支持、荣誉奖励、加强辅导等方式,鼓励支持一批有能力志愿的乡村文化人成为真正的文化“带头人”.

2.引入外力.一方面用好“无形之手”.农村文化发展,仅仅靠政府之手难免捉襟见肘,这就需要引入外力,多管齐下,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在靖江市,通过把农村文化产品打造成品牌,由专业人员推向市场,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作,各类非遗、农民画、手工编织等作品创作出现井喷,过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的老手艺,不仅仅实现了继承与发展,更让不少农民尝到腰包鼓鼓的甜头.另一方面巧思“创新之策”.通过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的“公办民营”.或者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公共财政予以补贴奖励,引导社会资本服务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以达到公共财政投入最大化的目标,从而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的“民办公助”.

(三)优化服务与改善软件并举

1.优化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全面发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手机报等多种渠道,以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关注、重视的舆论氛围.实现多元化文化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实体服务与虚拟服务、定时服务与“全天候”服务、近程服务与远程服务相结合.

2.改善软件.一是建好队伍.鼓励更多“能人”和年轻人像大学生村官一样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形成合理的年龄和知识层次;鼓励各方面人才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公益文体活动;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建立业余文艺团队考评制度,根据活动开展、群众评价等对团队进行等级评定,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业余文艺团队有序推进.二是办好活动.在加强农村文化设施管理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广场文化、传统节庆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向上、群众踊跃参与的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文体活动.

括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农村文化专业范文可作为建设和思考和做好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村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措施
马宝胜(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德伯斯镇政府 内蒙古 兴安盟 137708)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建设群众文化,普及和传播文化知识是新时期基层.

民间歌谣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城镇化建设是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方面内容 新农村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推动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深入地分析研究如何应用民间.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势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一、福州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据统计,福州市现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3家,覆盖率为100;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2627个,设置率为80以上;农家书屋有2195个,基本实现每村覆盖;实.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