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声乐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新论声乐土洋之争基于建国以来声乐 为视角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声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新论声乐土洋之争基于建国以来声乐 为视角,该文是关于声乐方面本科论文范文与新论声乐土洋和建国以来声乐和视角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声乐论文参考文献:

声乐论文参考文献 声乐论文选题声乐论文题目关于声乐的论文声乐专业论文题目

【摘 要】中国声乐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唱法问题有过一场大讨论,本文将新论“土洋之争”,以史为鉴,以今天的视角重看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国声乐”“土洋之争”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3-0074-01

自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以来,这种外来唱法能不能够优美地演绎中文歌曲一直在学界有着争论,“土洋之争”始于贺绿汀先生在1949年发表的《关于“洋嗓子”的问题》①.之后演变成为一场声乐界自上而下的一场大讨论,上至音乐家、歌唱家下至普通歌手等,都在这个问题上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有:俞宜萱《从工作中谈声乐问题》②,汤雪耕《从中国语言的特点谈歌唱的吐词咬字》③,张非《新的中国声乐艺术要我们大家来创造》、李劫夫《对歌唱艺术应如何认识》④等.这场大讨论堪称中国声乐界的“启蒙运动”,充分体现了当时声乐界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声唱法以及民族唱法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土洋之争”到底是什么?

狭义地讲“土洋之争”指的是关于演唱中国作品时“土嗓子”和“洋嗓子”的争论,以“土嗓子“为代表的是民间戏曲,山歌和劳动号子等传统艺术,以“洋嗓子”为代表的是美声唱法,以上世纪曾欧洲留学的美声歌者为代表.广义上,“土洋之争”讨论的如何吸收借鉴科学唱法发展属于本民族的唱法;如何用美声唱法演绎有民族风格的中国作品;歌唱语言习惯和情感处理问题;如何建立“新的歌唱艺术”⑤.

当时的美声歌者演唱中国歌曲的各种“水土不服”,观众讽刺为“牛叫”,“嘴巴里含橄榄”等.除了当时歌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长时期以来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民歌与欧洲美声唱法审美的差异,导致了这一唱法的大讨论,归根结底是以美声唱法代表的欧洲文化和以中国戏曲,民歌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大碰撞.

二、“土洋之争”对于中国声乐的影响

“土洋之争”这次大讨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声乐的发展.这次讨论推动了“新的歌唱艺术”的诞生后来被称为“民族唱法”,同时也促进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进程,使得美声歌者不断反思和实践如何将美声唱法更好的本土化,如何更好地使用本土语言咬字吐字,如何体现民歌的风格韵味等.

“土洋之争”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声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西两种不同历史文化下所产生的唱法和审美习惯在碰撞中逐渐融合.传统的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在这场讨论中重新焕发了新春,传统艺术在演唱中国作品的韵味,咬字吐字等优势被人们所正视,而不只是批评训练不够系统,科学.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和训练的系统性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同时也要求美声歌者要像传统民间艺术学习.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由于一味强调民族性.使得“民族”和“美声”仿佛是一道单选题,两种唱法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对立面,很多不知情的观众会单纯以宽厚与否,明亮与否等作为区分两者的标准,殊不知美声只是一种科学唱法的泛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歌者的进步当今的民族唱法在训练体系和审美习惯上越来越接近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唱中国作品也证明可以唱出中文的韵味和风格.

三、当下“土洋之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土洋之争”的背后是中西文化的大冲撞,大融合,展望历史,两种唱法从最开始的斗争排斥,到后来的不断融合,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和“美声”唱法已经越来越趋同,近些年来民族唱法的教学除了在训练体系上学习美声唱法,而且在曲目上也不仅限于民族歌曲,很多意大利的艺术歌曲甚至咏叹调也在民族唱法的课堂教唱.美声唱法的教学也更加强调在演唱中国作品时的咬字吐字,语音语调,韵味等等,而不再是只关注于“通道”,“连贯性”.

四、结语

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全球化大潮中发展中国文化,需要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声乐作为媒介,可以更好发展我们的文化,更容易走出国门,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作曲家和歌唱家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艺术歌曲、民歌、歌剧等,杰出的代表有谭盾、廖昌永等.这些艺术家的努力使得中国歌曲以及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潜移默化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作为一名歌者,我们应该去除门第之见,把演唱好中国声乐作品,传播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也希望中国声乐能在新时代走向世界.

注释:

①发表于《文艺报》1949年第五期.

②发表于《人民音乐》1950年第四期.

③《新音乐》九卷二期.

④以上两篇发表于《人民音乐》1950年第12期.

⑤最早见于《关于”洋嗓子“的问题》贺绿汀1949年7月《文艺报》第五期.

参考文献:

[1]贺绿汀.关于“洋嗓子“的问题[J].文艺报,1949(第五期).

[2]冯灿文.我对“洋嗓子“问题的一点意见[J].文艺报,1949(第六期).

[3]俞宜萱.从工作中谈声乐问题[J].人民音乐,1950(第四期).

[4]汤雪耕.从中国语言的特点谈歌唱的吐词咬字[J].新音乐,九卷二期.

[5]张非.新的中国声乐艺术要我们大家来创造[J].人民音乐,1950(12).

本文评论,此文为大学硕士与声乐本科声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新论声乐土洋和建国以来声乐和视角方面论文范文.

建国初期,在干部待遇问题上
供给制的基本原则是平均供应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但如果说绝对平均,却又是不确切的 延安时期,供给制已经出现不同级别的差异 职位的高低,虽然在伙食费和着装上没有多少差别,但在津贴上已有差别,尽管差别不大 按.

夏日蝉声依旧
漫步在城市的街头,我看到树上一只蝉蜕,褐、半透明,完整而精巧 像见到久违的儿时伙伴一般,我踮起脚尖靠近、再靠近,于是那些关于蝉的记忆萦绕在脑中 孩提的盛夏,烈日炙烤着城市,周围的树上,知了一声声高亢地.

乌蒙山中凿石声
位于乌蒙山深处的毕节,是中国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地方 迄今30年过去,毕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我曾到毕节地区作过一次比较深入的新闻采访,那些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