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音乐专业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类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音乐专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8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本文是关于音乐专业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教育研究和核心素养和专业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音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北方音乐期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动物医学专业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所接受的教育中,逐步形成的适应自身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所必须具备的修养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系. “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自身体会与感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升华为持续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与优化过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世纪以来,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构建与实践探索已成为世界各国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目标.20世纪80年代,日本教育审议会议提出:在学校基础教育中,启迪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重视本国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即他们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观念;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签署了全国性教育改革法案《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确定美国教育核心素养课程是: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科学、外语、艺术.美国政府联合教育界、著名集团公司、学术界共同研讨如何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简称DeSeCo)的研究,DeSeCo项目团队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北欧成员国芬兰作为基础教育改革非常成功的国家之一,开始根据本国国情探索职业课程改革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于2004年颁布了国家核心课程,以教育立法,严格教育质量评价监督的方式贯彻核心素养教育体系.2000年,欧盟启动核心素养研究,2006年12月通过核心素养议案.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学习领域框架》报告,把“核心素养”结构定位为以终身学习为导向和以学习领域划分的素养内容结构框架.综上可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我国关于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研究才刚刚起步,2014年3月30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制定中小学各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为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音乐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之一,进一步改革完善势在必行.

目前,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领域,国家《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年版)》即将面向社会,其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学习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归纳为3个方面的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形式元素、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美感的理解和把握;2.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音乐创编等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3.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

由此看来,中学生需具备的“核心素养”要求高中音乐课必须关注并实施的教学重点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在此人才培养观的引领下,充分拓展音乐课教学空间和学生学习选择空间,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面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教育重视的新时代,作为中学音乐师资人才培养基地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又该如何调整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具备怎样的工作能力?有哪些好的方案或措施?这些问题成为高师音乐专业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并探索解决的新课题.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培养充分理解基础教育核心理念的未来教师,高师教师们首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自身具备“核心素养”

(一)高师教师应建立“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教育观,并将之贯彻在课程教学中.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 “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音乐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身教重于言教,要自重、自省、自强,为人师表、厚德载物,以形象的生命来影响学生.只有教师先做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并且坚持不断学习,成为追求审美和真才实学的榜样,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合格的未来教师.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教育观均以人的教育为基本前提, “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更进一步强调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引导学生塑造美好人生的新型教育体系.因此,这不仅是呼应了国际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同时也是对我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音乐教育思想的一次回顾与致敬.

(二)音乐教师应广泛采用教学技术,获得更多更广信息,具备创新素养.

在“立德树人”的核心观点基础上,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应广泛采用教学技术,获得更多更广信息,具备创新素养,并融会贯通地综合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各科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演绎技能,懂得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分类教学和因材施教,教学中体现音乐教育特有的艺术美.要紧跟时代步伐,融信息知识、专业技能为一体,教学思维灵活多样,勇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育人效率.因此,高等教育中的教师终身学习的概念将伴随始终,时刻与时代的最新信息保持同步,而不能故步自封,年复一年地重复陈述.只有这样,高师教师才能成为具有独特魅力,受学生欢迎的“核心素养”播撒者和建设者.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一方面根植本民族文化,脚踏实地,培养学生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能融通国际话语,有能力把握时代脉搏

师范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的教师.那么,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使之接地气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通过访谈、观摩、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城乡差异及整体现状,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引起深刻反思.高师教师可以组织活动展开热烈讨论,让同学们明白自身定位,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想办法脚踏实地下功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积极与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机构或学校联系,通过互联网或输送学生实地到国外考察或聘请国外学者到本校讲学等途径,让同学们扩大信息量,具有国际视野.这样,学生们可以打破信息思维局限,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来思考优质的音乐教学.由此,激发年轻人潜心音乐教育的热情,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具有通过教育改变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构建可进一步调整,使课程体系更趋合理、科学、高效,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要把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新课标”为依据,重新考量各门课程的作用价值,科学、高效构建以通识课程为根基,音乐师范类课程为骨架,音乐专业课程为内容物的课程体系.

(一)丰富通识教育课程的种类,提高其课时和学分所占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除了目前高师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还应增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理科学类课程的讲座或短期培训,并把这些课程的学习用多种方式贯穿在4年的大学知识体系学习中,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有充分的人文学科知识作为储备,成为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充分的人格魅力的、有吸引力的音乐教师.

(二)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特色.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未来师资力量培养,要结合“核心素养”的需求,从人才的单一化培养转向社会需求的音乐教师多元化发展方向,以音乐专业课学习为主线,建立专业课程群概念,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学、心理学、说课讲课、教材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注重师资培养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活动,培养适应中小学新课标的音乐教育师资人才.切忌在高师教育中将专业技能放大化,高师培养目标不是音乐表演人才,而是音乐教育人才.因此,本学科的教学目标,通过专业主课课程群的建立与强化得以更为清晰.

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加强高师音教专业音乐类课程学习的精度,增强学生把握音乐学科本体的能力以及创造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年版)》对“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的能力表现引述如下:学生在音乐环境中,能从各类体裁和形式的作品所具有的表现特征出发,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如:从作品题材认知音乐表现的对象和情感;从音响本体和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体验音乐美感,领悟作品表现意图;在听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感知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并产生共鸣;体验、辨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作品的社会功能.

根据新课标能力表现要求,首先我们要强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学理论,加大教学力度,使之系统化、专业化,以实现在新课标实践中的诠释音乐作品的重要作用.

高师作曲技术理论包括4门基础课程:和声、曲式分析、配器、复调;音乐学理论包括: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理论和世界音乐等.学生通过该两大类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音乐作品中和声语汇、调式调性、曲式分析、时代风格、作曲家语汇等,体会音乐为什么美?构成美的音乐元素是什么?作曲家这样创作的意义何在?因此,较好的专业理论学习,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目前,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严重压缩,招生人数增加,有些技术性科目,如和声,课程本身较为艰涩,而教师批复又不够及时,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和生动性等原因,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学好该课的信心.这部分的弱化,必然影响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整体把握,应引起高度重视.

其实,在高师教育中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作曲技术理论和钢琴课的有机整合,即兴伴奏即为其中一个典型课例.伴奏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能力锻炼,可以将几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音乐会与讲座式讲解的结合,也可以最大化地将学生的音乐学知识、作曲技术理论知识相结合,使之学以致用,赋予灰色的理论以活力和生命.高等教育中,是时候在本科阶段提倡多元的授课模式,如研讨类课程的设立以及注重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度.

建立高等教师教育评估方式的多重模式

根据笔者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阅读理解,为了更好地评价高师教育的教学质量,建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期成绩评定按照三重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一)专业课程的常规考核:延续原有的高师期末考试模式,分别对技能类与理论类课程进行严格考量.通过课程考核,学生对自身本学期的知识体系掌握情况有充分认识,便于他们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

(二)审美体验与感知记录:音乐审美体验的类别形式多样化,有课堂音乐审美体验,如:课堂上赏析的曲谱、声乐课上演唱的歌曲等;有生活音乐审美体验,如:鸟叫、花开、风吹、雨滴等;有艺术实践音乐审美体验,如:合唱排练、观摩、演出,中小学音乐课的见习、实习,民族民间音乐采风等.鼓励学生用眼观察、用耳聆听,动脑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把所看、所听、所想、所知综合整理,着手记录,形成文本.各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不同的文本内容定期批阅,进行评定.也可采取分阶段进行班级讨论、座谈、演讲、小组交流等形式,教师参与并指导和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感觉敏锐、富有情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技能与讲解能力、音乐教育研究及写作能力.此类考评结果记入学生学期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三)音乐艺术实践与创意表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即将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音乐教育大舞台,因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会、音乐观摩、社会演出、音乐采风、音乐教育等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显得非常必要,它是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是进行音乐教育教学的展示和检测,具有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教学效果,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组织能力,进行创意表达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感知、艺术表演、文化理解3方面“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 “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影响,通过音乐的陶冶,将使学生成为自信的人.”所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让每位学生不但成为表演者,还要成为组织者,让他们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得到快乐,充满自信!为创意表达提供素材和灵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任课老师应该关注、组织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评价音乐实践成果,善于挖掘学生的创意表达,把两项成绩纳入学生学期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设计制订,应该全面接轨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年版)》,贯彻执行国务院2015年第7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明确“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它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实施需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去关注、配合、适应,以培养出理解“核心素养”,解读“核心素养”并准确传达“核心素养”的新一代合格音乐教师,积极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健康前行.

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教育研究和核心素养和专业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音乐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乐感培养的重要价值
黄柯瑕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530023)摘要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歌唱技术,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体验和感受声乐作品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演唱引导和培养,拓展学生.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作用
【摘 要】在素质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纵观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难以充分展现音乐原有教育价值,而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引入音乐教学中,有助于推动音乐教学改革,切实打破课程设置.

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
【摘 要】高……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作为专业的教育计划里必不可少的一环,成为培养与增加师范生从教本领评析的主要方法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实习在培养师范生专业能力和增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面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