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研究述评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合作学习视域下教师实践性知识述评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研究述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7

合作学习视域下教师实践性知识述评,该文是研究述评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合作学习视域和实践性和述评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研究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知识窗杂志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摘 要】合作是未来教育的支柱,本文回顾了教师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教师合作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合作学习视域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对教师教育发展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合作学习;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Abstract Cooper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uture educ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heteacher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teacher cooperation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practical knowledge research under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Meanwhile, futureresearch direc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 practical knowledg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合作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S[2014lGHB0298)研究成果之一;2014年“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西北地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GWYJY2014A51)的研究成果之一;2016年外教社甘肃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合作学习团体凝聚力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学会与人合作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作为社会成员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需要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教师合作研究的热门时期,西方国家对于教师合作促进专业成长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诸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以及教师工作坊等的建立和发展足以说明这一点.我国对于教师合作的研究始于21世纪之后,起步较晚,但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近年来合作学习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

二、教师合作研究的理论基础

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活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学者Friend&Cook认为,合作指至少两个相互平等的当事方之间的直接互动方式,他们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而自愿地参与共同决策.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为教师合作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邓涛2008年在其博士论文《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提到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包括四个方面:以哲学为基础的主体间性理论,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符号互动论,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社会互依和建构主义理论,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下面就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加以简要阐述.

1 主体间性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教师教育主要受到了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由此诞生了客观主义的教师教育范式,教师被看做是“被动的人”.教师被动地接受灌输的知识,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得不到发挥.主体间理论的实质在于承认“他者”的存在,并且“他者”与“自我”并存,即“我”与“他者”互为主体.主体间理论极力倡导把人视为“交往中的人”,“关系中的人”,强调交往、对话、互动对人的价值.而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不利于教师间的专业合作,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间的“孤立主体”关系模式限制了专业合作.教师专业发展应是一种主体间平等的交往和对话活动,这有利于教师从与周围人的交往和对话中获得专业成长的资源,丰富自己的视界.

2 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论是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教师专业发展,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沟通系统和人际关系系统,个人在与其他人的互动过程中统合“主我”与“客我”,以“重要他人”的观点做参照,修正和发展自我观念,在实践中表现出适合的角色,进而形成自我.符号互动理论关注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互动才能学到有意义的符号,然后应用这些有意义的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教学自我”的形成,即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是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认同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从符号互动的观点来看,教师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与他人不断交往、合作和交流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借助语言等手段习得社会规范、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等有意义的符号系统,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3 社会互依理论.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考夫卡最先创立了社会互依理论,后来勒温、道奇和约翰逊兄弟发展了该理论.社会互依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人的行为是与行为环境息息相关的,人类想获得成功,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仅靠个人努力是难以实现愿望的.因此,只有成员在群体中积极的相互依赖、形成互助合作的团队,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才能有机统一起来.社会互依理论以其共同目标、团体动力、合作行动、个人与组织协调发展等核心思想来诠释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教育研究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社会互依理论来审视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是我们形成这样的认识,那就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有赖于集体和组织的支持,专业合作有利于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过程,从而促进专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升个体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和效能感.

4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哲学倾向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认为人类的学习首先是一种发生于主体之间的社会性活动,然后才是一种发生于主体内部的思维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他人思想和自我见解之间的对话,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社会性学习理论为教师合作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学基础.

5 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出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学习型组织强调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和共同愿景,强调学习与工作结构,看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进行合作和学习可以促进自身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变化.

三、教师专业合作发展的拓展性研究

周成海、衣庆泳在《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一文中提出了教师发展的三种转向:主体观的转向、知识观的转向和学习观的转向.主体观的转向指教师作为发展主体,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彼此融合是促进其发展的途径;知识观的转向指知识是可以分享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发展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主动建构;学习观的转向是指教师的学习发展也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合作.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合作的益处已达成共识,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师专业合作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即教师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实践性知识的建立和分享;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如何在合作中获得、实践和发展的.国内外研究者就教师专业合作模式构建总结了许多种可能的模式,这些模式因教师和合作的方式和情境而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有差异.

国外研究者Little和Kitty等学者构建和总结了教师合作的模式.依据教师合作出现的场合和方式将教师合作模式分为:教学中的日常交谈、协同化教学设计、教材和教育方法开发、观摩课、教师研究小组和教师协同工作网等.在这些模式中教师可以叙述各自的教学情况、互相帮助、分享心得体会、协同工作并相互配合或共同备课.倪拥、李洪修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根据合作方式、合作目的和合作效果将教师合作分为中心辐射合作、圆桌合作、直线式合作、组内合作、组外合作、师徒合作、学习合作、指导式合作、观摩式合作、研究式合作、集体备课和校级科研等.

国内国外学者还从教师合作的构成要素、特征、合作目的等方面考察了教师合作学习的内涵.对教师合作影响因素和合作策略的研究也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主要内容.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表明对教师合作的研究已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的热点,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将教师合作作为一种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空间还很大.

邓涛指出关于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尽管各种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肯定了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突显了教师专业合作理念的合理性;已有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若要对教师专业合作形成系统、正确的认识,还需研究者的梳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对于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基础和意义的探究仍需从教师专业合作的实践模式、发展轨迹和效果评定等方面进行探究.

四、 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

最早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研究的学者FreemaElbaz指出教师拥有一种不清晰的、广泛的、能够引导其工作的知识,在面临工作任务的时候,他们利用各种知识资源加以解决,这种知识既不抽象也无理论取向,她将这种具有一定模糊性的知识称为“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概念的提出是学界对教师知识的关注从一般的教师知识转向教师个体知识,即教师以独特的方式拥有的特别知识,它不是客观的,也不是独立于教师而被教师学习和传承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个体经验,是隐性的、缄默的知识;是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的;是不能以常规知识的形式传递的.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归纳为五个方面:学科知识、课程教学法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和关于学校背景的知识.

在外语教学领域,国外学者从90年代中期开始实践性知识的研究,Burns和Almarza的研究明确了教师知识中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Golombek和Breen et al研究了经验反思和教学信念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在具体教学实践方面Borg考察了教师的语法教学实践性知识;Hulshof&Verloop研究了教师的阅读教学,认为类比构成了阅读教学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内容和成分.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实践性知识研究已从对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和特征的研究转向以具体学科为依托的研究.在实践性知识发展方面,国外研究更加突出教师如何认识自己的教学,如何转变和重构自己的专业身份.

从已有文献来看,我国对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分为两大类: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理论建构研究主要探讨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我国研究者刘旭东等从背景、内涵、特征、构成要素、来源以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对近十年我国实践性知识研究进行了归类分析,提出了实践性知识研究应注意本土化、以实践为取向、需结合具体学科开展研究的主张.我国港台地区学者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分析反思报告、探究教师课堂决策等考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近年来,国内学者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究了教师个体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和特点.综上,国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比较成熟,方法多元(如教育叙事、概念图、田野笔记等),研究主题非常细化(诸如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但缺乏对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化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研究者主要从内涵、特征、构成要素等方面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教师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使教师职业具有了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工具,但存在的问题是:从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看研究较少;对内涵的讨论比较混乱;理论研究呈现平面化,缺乏整体建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可以看出,我国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前景广阔.

五、合作学习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成果

合作学习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发展的途径之一.Margaret和Doppenberg采用多层次个案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教师合作学习方式、讨论主题和合作情境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产生的影响.Moton通过对教师教育者和师范生共同备课来探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构建以及教师身份如何得到认同,发现教师教育者能生成更多的实践性知识,而师范生更多是通过融入和接受教师教育者的实践性知识、同时加上自己的教学反思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Miller和Hsiu - Ting Hung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分析了教师在合作学习团体中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轨迹,罗列出教师合作学习团体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活动方式.Faridah用描述性询问方法( narrative inquiry)调查合作团体中的职前和职中教师,探究教师合作团体成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原因,分析教师合作团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文秋芳等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程凤农等的研究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教师自组织( Self Or-ganization)对实践性知识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缄默性和内隐性决定了这种知识的难以言传性.而要真正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教师之间就应该建立一种真诚、信任、合作与对话的关系.刘强以实习教师作为个案,研究了互动对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与转化的影响,得出对于实习生而言和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和由此引发的反思是促进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关键.除了面对面的合作方式外,王陆等以处于在线实践社区( Communities of Prac-tice)的三位成熟老师和一位新手教师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问题.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间的互动能有效促进双方的教学改进.

纵观上述分析,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内容丰富,但从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途径上看,国内合作学习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相对较少.其次从研究对象角度看,以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鲜见.从研究内容的角度看,对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机制进行考察的研究匮乏.再者,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横向共时的角度考察教师实践性知识,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发展方向

合作视域下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和知识发展途径,有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意识;有助于教师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助于教师实现职业愿景.

在肯定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刘旭东、陈柏华指出了该领域研未来发展的方向:由于研究者所持立场、角度不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任然存在模糊性,进一步厘清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内涵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要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探讨对于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如何生成、发展和管理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也应是今后我国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方向:我国教师和西方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的教育制度也有差别,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立土情况才能获得对教学实际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重视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多元化:实践性知识研究的难点在于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合理、周密的研究设计是研究结果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分析教师反思日记等多种方式,聚焦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藉此对教师呈现教师的行为和话语,重视教师自己的意义解释,以揭示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他们获取和发展实践性知识的可能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跨学科的思维可以使实践性知识研究突破传统的研究范式,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汇总,这是关于研究述评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合作学习视域和实践性和述评相关研究述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学设计
韦 春(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摘 要现代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师范生、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仍面临种种问题,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突破口,从“前期分析”.

小学数学中合作学习的可实践性
一、合作学习产生的背景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西北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对此深有体会 中国的基础教育因为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因素限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遵循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体.

阳明心学视域下的良知和知识之辨
摘要在阳明心学中对良知需要立足于阳明的良知本意,贯通其生命智慧解读 对于单独的知含义为何也尤为重要 从无能所的良知本体到一元论的体用关系,良知在去除染污的分别知识,重树格物、致知、诚意工夫…… 不仅解.

六法论视域下的中国画的学习方法
摘要“六法论”是南北朝时期由著名画家谢赫提出的 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论”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总结出来.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