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哲学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马克思实践论哲学视域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题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哲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4

马克思实践论哲学视域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题,本文是哲学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实践论和视域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世界哲学杂志马克思哲学论文

摘 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美的问题,在实践中分析美.虽然《手稿》不是马克思关于美学的著作,但是在很多章节中马克思都谈到了美学问题,包括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审美活动等,为解读马克思美学提供了一把极为重要的钥匙.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论;异化劳动;审美活动

马克思美学是建立在实践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美是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将实践看作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使得人的本质力量无法实现,劳动者难以在实践中直观自身,无法感受美、享受美.人类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激发自身的感性知觉,使自身在异化劳动中找回丢失的自由,所以只有拥有丰富的感性即审美感受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劳动创造了美

(一)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是《手稿》中的重要范畴.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度下人的异化,归根结底是劳动的异化.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生产得越多,他得到的也就越少,他所创造的价值越多,他本身就变得更加廉价.在私有制制度下必然会造成资本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工人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成果被资本家剥夺和占有,从而反转成为一种否定和压追劳动主体的异己力量.

以上则是“物的异化”,除此之外,还有工人与自身的劳动之间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大多聚集于少数资本家手中,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被异化,劳动过程也不再属于劳动者自己,呈现出一种外在的特点.这种异化的劳动根本不是劳动者的本质活动,对其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法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以至于逐渐否定自己.

异化劳动将本来应该符合人的类本质生活变成只是维持人的生理需求的手段.劳动者不但被剥夺了他们的产品,而且他的生产活动致使他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结果导致人与自然界相疏远、相异化.然而由于人在异化劳动中对自然界的片面占有,使得人同自然界的矛盾激化,导致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

(二)劳动创造了美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劳动全面、系统、深刻阐述的过程中也揭示了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劳动创造了美.

首先,马克思认为在人对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一切实践都开始于感性活动,通过感性对象的认识,从而使客观的、现实的自然界成为人观照和改造的对象,把客观的自然转化成“人化的自然”.当然马克思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自然美,“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1J158;假如自然界无美可言,那么人们也就不能通过劳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美了.在人与自然之间,正是由于实践的存在,美才有可能产生并被人所感受.

其次,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在阐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1163这里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人与动物生产的区别,人的实践活动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并且都要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在私有制度下,即使劳动者是按美的规律来劳动的,但由于这劳动是与其类本质相异化的,所以充斥他们灵魂的是痛苦和煎熬而感觉不到美.

二、审美实践活动的主客体统一

(一)从抽象理性到现实实践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将美学研究的角度转向人的本体性的德国古典美学.但古典美学家们放弃了对唯心主义的批判,仍然遵循着唯心主义思想去探索美学.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思想,将对美学问题的抽象研究转移到了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得人从抽象的美学概念中挣脱出来.

很多人片面地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归结为实践美学,认为美就是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人通过生产劳动、尤其是工业和科技,使自然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这就产生了美.其实不尽然,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然时,自然美也随之突显,但当人类醉心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利益改造大自然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时候,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崩塌,不仅毫无自然美可言,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外,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积累财富的时候,精神文明却遭遇了后现代化的无情啃噬.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人不仅能够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更重要的是在审美的过程中人与美不可分离了——人让美成为了荑美让人成其为人.人运用“美的规律”对自然界的再创造而使得自然成为美,但我们不能为了人而去破坏美.

(二)从二元对立到主客体统一

马克思美学终结了二元对立的方法论,使得对于美学的研究走向了主客体统一.首先,马克思认为美与美感是不可分离的,是彼此关联、互为对象的.“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的确证.”[.】埘·音乐的美感必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前提,但是“最美的音乐”也需要有“音乐感的耳朵”才能成为美,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当它作为审美对象被人感知,并且引起人的美感时,才是美的.可见美和美感的关系,就是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的美系、被反映和反映的关系.没有被反映者(审美主体),就不会产生反映(审美感受);没有客观对象的美,也就不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

其次,马克思从人本质异化的角度进一步证实,只有当主体和客体达到了统一,即达到人的本质对象化,才能产生美.“忧心忡仲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1J192在这里马克思以“忧心忡忡的穷人”和“经营矿物的商人”为例,二者都与其类本质相异化,所以他们无法欣赏客观事物的美,所以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而在实践劳动的作用下,人和自然两者都产生了质的变化. 社会是人和自然界相融合的统一体,人类对自然的直观体现了人的感性需要,人利用“美的规律”改造自然,丰富自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追求自由.

三、审美与异化的关系

(一)异化阻碍了审美感官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审美感官远不止视、听、嗅、味、触这“五官”,并将其延伸到了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全部本质力量和功能,包括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等人的个体的一切器官.这些感官“只是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圭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1】1 91然而由于私有制度使得劳动不再是自由的,成了异化的劳动,这也就阻碍了审美感官的作用.即使是一个具有比常人优越的审美感官的雕塑家,当他食不果腹之时,此时他的艺术品是不属于他自己的,属于购买他作品的人,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已经不是为了表现他自己的本质力量,而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所以雕塑家自己是感受不到作品的美的.

(二)异化扭曲了审美与功利的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出发来看,审美与功利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审美无功利和审美超功利都走向了极端.适度地强调审美的自主性、自律性和独立性是必要的,但是应当抵制和反对审美的狭隘的超功利化和极端的超商品化倾向,过于追求财富和金钱也会酿成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活动的误导和扭曲.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已然栖身于消费社会,而我国因为改革开放的正确国策,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正在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过渡.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温饱已然不成问题,并且越来越富足,随之消费也逐渐演变成了异化的消费.消费异化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是脱高主体真实需要的、病态的消费状态,是消费的物欲化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对人的精神的蒙蔽.这也对人们的审美活动造成了影响,包括对流行的狂热追求、对符号价值的依赖、逐步丧失了对假丑恶的分辨力等.

(三)审美是对异化的超越

审美与异化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因为有了异化的存在,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也更加热烈和迫切.也正是由于异化的存在,人才开始从概念性的思考走向了现实的社会生活,也开始显现出了对展现自己类本质的渴求,那些失去了深刻内涵的审美是浅薄而贫瘠的.

异化使得审美活动变得更加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审美是对异化的超越、对异化的救赎.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学思想,就是要求我们符合自己的类本质,成为一个完整而自由的人.审美的本质是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意义,只有审美活动才能摆脱简单的物质需求和理性要求的压力,突破实用功利和理性逻辑的束缚,获得感性自由和理性自由.正如席勒的观点,只有在审美状态下,人们才能摆脱对物质的贪婪追求,才能获得心灵和精神的自由,审美的人才是完善的人、自由的人.

距离《手稿》诞生已经有170余年,但是建立在实践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美学问题的研究依然大有裨益.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发展亟待完善,各种各样的“异化”仍然存在着,由异化而引发的一系列美学问题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分析和解决.

该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实践论和视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哲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哲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平等思想与反思
秦 义(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摘 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的重要著作 手稿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礼记》英译海外传播
吴 湖北科技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博士刘军平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礼记承载着中国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早期制度理念和价值观念,是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礼记英译的研.

从美学视域下《港囧》和《煎饼侠》的植入式广告
近年来,伴随着媒介新生形态的日趋崛起,传统的传播媒介遭受“瓶颈”障碍,投放效果越来越差,使得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寻找新的传播媒介,继而崛起了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电影植入式广告 其中,.

人性方圆:从美学视域影片《鬼子来了》
【摘 要】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在众多展现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可谓是独树一帜,该片摆脱了传统抗日战争影片重点展现战争场面的桎梏,将视角下移转向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内心变化,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本文从美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