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女性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女性审美观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女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女性审美观,该文是关于女性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李渔和《闲情偶寄》和女性审美观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李约瑟难题论文女性杂志女性期刊

摘 要:李渔在《闲情偶寄》中,通过对选姿、修容、治服和习技的论述,强调女性应具有仪容美和服饰美.仪容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要坚持适度、自然的原则,内在美强调媚态和文艺才能;服饰美又分为服装美和首饰美,服装美要坚持与貌相宜的原则,首饰美在量上坚持简单的原则,在质上坚持小巧精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对现代女性如何去追求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李渔;《闲情偶寄》;女性审美;仪容美;服饰美

明清之际,李渔作为一名以经营家班女乐为主的“导演”,并帮富贵人家相妾买姬,拥有较丰富的女性审美经验.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对生活之细节花费心思颇多,并善于总结提炼成文章.李渔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对女性的审美既具有世俗心理又颇具文人雅趣.在书中,他从选姿、修容、治服、习技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女性的审美观.其中不乏可取之处,对现代女性的审美,仍有借鉴意义.李渔对女性的审美可以分为仪容美和服饰美两方面.

一、仪容美

李渔在《风筝误》中借助他人之口谈到选举美人的标准:天姿、风韵、内才.“但凡妇人家,天姿与风韵,两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无风韵,是泥塑美人儿;有风韵无天姿,是花面女旦;但天姿和风韵皆有也仅是半个美人儿,另外半个.还得看她的内才.”李渔看重女性的外在美(天姿),但更重视其内在美(风韵和内才).

(一)外在美

首先,要判断一个人的美丑妍媸,就需要设立一定的评判标准.在《选姿》篇中,李渔从“肌肤…‘眉眼…‘手足”这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审美标准:

1.在“肌肤”方面,李渔坚持“以白为美”.这是中国素来评判美人的标准之一.《肌肤》开篇就提出“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的观点,同时他又认为“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对此,李渔分析了三类易白者:“面黑于身者…‘肌肤之黑而嫩者…‘皮肉之黑而宽者”.他认为,这三类人只要稍加调养,肌肤就会变白变嫩.今云:“一白遮百丑.”女性为了追求白嫩的肌肤,其方法可谓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估计、令人咋舌.但谁又能否认运动场上女运动员健康的小麦肤色,或非洲女性所特有的黑色肌肤,不也同样可爱而迷人.可见,并非只有白嫩的肌肤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

2.在“眉眼”方面,于“眉”,他强调以“曲”为工,以“曲”为美;于“眼”,他则强调“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李渔把人的眼睛和人的心性相连,并作了详细的描述:眼睛细长者秉性温柔,眼睛粗大者秉性凶悍,眼睛灵动黑白者秉性聪慧,眼睛呆滞者秉性愚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今中外智者皆有此见.古代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温柔娴静的女性形象作为古典美人的典范,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普遍性.女性眉眼间的流动之美是道不尽的诗情画意,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在“手足”方面,于“手”,李渔称赞“纤纤玉手”,要求“柔嫩尖细,白玉无瑕”;于“足”,他痴迷“窄窄金莲”,要求“步步生金莲,行行如玉立”.如今女性的高跟鞋恰似“三寸金莲”的升级版.二者之间有相同的审美标准:小、瘦、尖.但细细比较仍有不同:古代,女性在男性变态的审美心理的强制压迫下被逼缠足,身心倍受摧残;现代,女性则为了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心满意足地穿上高跟鞋,身心非常愉悦.

其次,在对女性的审美制定出标准之后,李渔则强调后天修饰美的重要性.常言道:“三分人材,七分妆饰.”无论美丑妍媸,后天的修饰是不可缺少的.在《修容》篇中,他从男性欣赏的角度,对女性提出了后天修饰美的原则:

1.适度原则.李渔指出对美的追求,不能盲目,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在文中,他极力批判“只求趋新,不求合理,不顾失真”的盲目做法,提倡美要创新但更要适度合理.他以“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楚王好高髻,宫中皆一尺;楚王好大袖,宫中皆全帛”[2]150为例,指出盲目从众的后果“生而为魑魅魍魉者,已去死人不远”.但很不幸,这样的事情在现今社会仍时有发生.“以瘦为美”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部分女性盲目减肥不顾及身体健康,用极端的方式变相自残.当今社会需要美,但提倡一种“健康美”,而不是一种“病态美”.

2.自然原则.李渔指出“古人用妆,全在自然,毫无造作”.他极力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等发髻,指出这些都是失真的模仿,并没有真正体现女性发型美的价值.他称赞“芙蓉髻…‘灵蛇髻”等发型皆是取法自然、独具匠心之美.但这些发型对今人仍显做作.新时代的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式各样的发型.每个人都极力展现自己的“个性美”,让自己“标新立异”.须知美虽因人而异,但不是“标新立异”.自然之美才是真美,而不应是矫揉造作之美.

(二)内在美

李渔对女性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外在的容貌,而更注重女性的内在美.对于女性的内在美,他主要强调了以下两个方面:

1.媚态.首先,他强调了媚态的重要性.媚态在人的身上,就像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一种无形之物,并非有形之物.其次,他指出媚态是人天生的,不可强造.同样是“颦”,西施则自然可爱,东施则做作丑陋.什么是媚态,换做现代的说法,即个人魅力.通过日常生活中躲雨的小事,李渔独具慧眼地发现了一位农家妇女所特有的个人风韵.与二八佳人相比,她已徐娘半老;与穿金戴银的贵妇人相比,她是粗布衣衫的贫贱之妇.时人皆因遇雨而躁动不安,她却“独听自然”;雨将停止,时人匆忙赶路,她却“迟疑稍后”;雨再次来临,时人匆匆返回,她在亭中,却“无嘲笑之意”,反而体贴入微,为人振衣.李渔对农家妇女在躲雨时表现出自然而然、落落大方的非凡气度赞不绝口【3】.李渔戏称自己是女性的“红粉知己”,深谙女人的容颜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渐渐衰老,但唯有女性的个人魅力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妩媚动人.部分女性的美丽与外在的身份、地位、容颜、年龄等无关,却因个人魅力而妩媚动人.时下,女性为追求外在的容颜,盲目地整容成“锥子脸…‘蛇精脸”等做法太过偏激,而忽略内在之美.聪明的女子不愿作易碎的“花瓶”,深知外在之美仅是一时,内在之美却是一生.

2.文艺才能.李渔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点是古人的愤激之言.在他看来,“有才之女,未必人人败行;贪淫之妇,何尝历历知书”[2】172.他提倡女性应该受教育,其内容包括:

一要学习文理.文理二字是天下万事万物的锁钥.通过对文理的学习,女子便有诗意,间或读诗填曲,是谓名士佳人,属千古风流之韵事.

二要学习丝竹管弦之乐.中国的古典音乐多属温文尔雅之乐,颇具女性的优柔之美.女性通过对丝竹管弦之乐的学习,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改变人的性情.在花前月下、良辰美景之际,便是夫唱妇随,兼具音韵和谐之美.

三要学习歌舞.学歌者莺啼燕语、悠扬婉转;学舞者体态轻盈、回身举步间,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开,更能体现女子的妩媚妖娆.

李渔提倡女子受教育的初衷虽是为了愉悦男性,但在当时的确有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女性自身的发展.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观念在任何时代都不落伍.现如今男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女子的学习不再只供观赏,做足媚态,而是“真材实料”地学习.多读书理应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当今部分读书人反而失去自身的灵性之美、本真之美,略显傻里傻气、呆头呆脑.教育应引导人的精神成长,而不是制造“复读机”.太过功利、世俗的教育系统只是职业培训机构,而忽略人的精神自由.李渔的女子教学需要脱离男权文化的牢笼,才可能成为“红粉知己”.而当今社会的人本教育则应立足于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精神之美、自由之美.

二、服饰美

古云:“人靠衣装马靠鞍.”李渔精通此道理,在《治服》篇中,他从服装和首饰两方面畅谈对服饰的见解,可谓是“时尚教主”.

(一)服装美

在《治服》篇中,李渔强调“衣以章身”的观点.他认为,衣服的穿着体现人的文化内涵.同一件衣服穿在不同人的身上,会展现不同的美:富人穿之显其富,穷人穿之显其穷;贵人穿之显其贵,贱者穿之显其贱.要如何穿衣打扮,李渔提出以下见解:

1.衣服要与人的貌色相一致.首先,妇人穿衣,讲究整洁、高雅,讲究“与貌相宜”.其次,衣服的颜色与人的肌肤相协调:肤色白者,衣服颜色可深可浅;肤色黑者,衣服颜色宜深不宜浅;肌肤细腻者,衣服可精可粗;肌肤粗糙者,衣服宜粗不宜精.这对于今人仍然适用.如肤色较白者,冷暖色调均可;而肤色较暗沉者,宜选择冷色调.

2.青色(黑色)——经典的颜色.李渔指出黑色系衣服的好处:(1)适合任何年龄,少者穿之,愈显年轻;老者穿之,则不显老.(2)适合任何肤色,肤白者穿之,越显白;肤黑者穿之,却不显黑.(3)黑色衣服耐脏.黑色极浓,比之淡者,受其浸染;黑色极深,比之浅者,能容纳其污迹.(4)黑色衣服实用.贫者套在外面,能遮挡内里衣服的简陋;富者套在外面,能反衬内里衣服的华美.在当今黑色系衣服作为经典款式仍是主流.

3.多件衣服颜色搭配要协调.首先,披肩与衣服的颜色要统一.否则会产生“身首判然,虽日相连,实同异处”的丑态.其次,下体的裙子,宜纯正不宜繁杂,宜淡雅不宜浓艳.一套衣服的颜色不能太多,否则就像杂剧团的小丑滑稽可笑.

(二)首饰美

李渔并没有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首饰的价值,而是从审美的角度欣赏首饰所带来“增娇益媚”的效果.对此,他提出两个要点:

1.从量上而言,首饰要简单去繁杂.首先,在颜色上,发髻宜浅不宜深,目的是衬托头发的颜色.玉质最好,、蜜蜡色次之,金簪银簪最次.其次,在数量上,“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李渔批判了环鬓金珠者,是为炫富而非为美.这样的首饰见金不见人,犹如花藏叶底、月在云中,起到“损娇掩媚”的副作用.反观当下,我们绝不能盲目攀比炫耀,而应崇尚简单自然之美.

2.从质上而言,首饰要小巧精雅.一要小巧,“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2]16.二要精致,富贵之家,可设金玉犀贝之簪珥;贫苦之家,则用骨角簪珥.三要高雅,头上佩戴鲜花,则清新脱俗、别具风格.白色最佳,次之,淡红色又次之,最忌大红色.现如今,珠宝首饰琳琅满目,如何选择精致高雅的首饰,这需要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综上,在《闲情偶寄》一书中,李渔从选姿、修容、治服和习技这四方面,对女性的仪容美和服饰美做了具体的阐述.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她们一直处于被观赏的境地,男性对女性的审美折射出女性对自身的审美.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典美人的标准:冰肌玉骨、螓首蛾眉、丰姿绰约、妩媚动人.其中仍有许多糟粕之处,如“买姬买妾是为娱情,而重耳目”,对“三寸金莲”大加称赞等内容,皆是站在男权主义的立场“玩弄女人”,否认女性的独立与自由.这些观点应当予以抛弃,但其中不乏精华之处,即对当今女性日益出现的审美弊端.

本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对写作李渔和《闲情偶寄》和女性审美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女性本科毕业论文女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闲情偶寄》中的饮食养生之道
闲情偶寄是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其中的许多饮食追求和现代食品的安全与健康理念非常吻合 重蔬食“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

李渔《闲情偶寄》的戏曲音乐思想刍议
雷东霞(中国音乐学院旅游管理系 北京 100101)【摘 要】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剧作家和理论家,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品有闲情偶记笠翁十种曲无声戏…… 其中,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剧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

李渔戏曲理论----以《闲情偶寄》为例
摘 要李渔是清初戏曲界的重要一个人物,在戏曲创作的同时,对戏曲理论研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其戏曲理论则主要体现于其所作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 闲情偶寄集中代表了李渔的戏曲理论特点,由此.

论肖邦音乐中的诗意内涵读于润洋先生《悲情肖邦》有感
摘要于润洋先生编著的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一书,于2008年六月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转折 1831年,第二章—&mda.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