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城市公园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深圳城市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微栖息地构建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城市公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7

深圳城市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微栖息地构建,该文是关于城市公园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跟两栖动物和栖息地和多样性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城市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城市规划毕业论文关于微博的论文城市规划杂志社

摘 要:对位于深圳市的洪湖公园、荔枝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香蜜公园、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7 个典型市区公园的两栖类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8 科11 属13 种蛙类,包括3 种受保护物种和4 种外来种,水栖、陆栖、树栖3 个生态类型.显示整体两栖类多样性偏低,各公园的本土蛙类多样性差异较小,部分类群可形成局部优势种.分析了两栖类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学和社会意义,结合大型水体和岸线、小型静水水体、季节性水体、陆生植物群落、枯枝落叶保留区、入侵种防控等6 个方面对城市公园内两栖类栖息地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两栖类;栖息地构建;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4-0004-06

收稿日期:2018-06-26

修回日期:2018-08-07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mphibians in seven typical urban parks in Shenzhen including Honghu Park, Lizhi Park,Bijiashan Park, Central Park, Lianhuashan Park, Xiangmi Park and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arden and Flower Expo Park hadbeen done. There are 8 family 11 genera 13 species of frogs had been found, including 3 protected species and 4 alien species, 3ecological types including aquatic, terrestrial and arboreal. The amphibious diversity is low, and the native frog species in eachpark is similar. Some groups can be local dominant species. The landscap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of amphibians in urban parks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amphibious habitats in urban parks is also discussed in five aspects: large wetland,all wetland, seasonal wetland, plant communities and invasive species.

Key words: Urban park; Amphibian; Habitat construction; Biodiversity

在思考如何营造一个更具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公园时,提高其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多样性是常见手法,鸟类多样性、蝶类多样性的提高也有较多的研究和具体设计手法[1~5].而如何提高两栖类动物的多样性,形成白天有鸟语、夜间有蛙鸣的声景观,在国内研究尚少,仅有少量课题组在上海做过研究,且集中在郊野公园类型[6~10].课题组自2013 年持续开展深圳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发现作为一个高速城市化区域的代表,深圳的生物多样性被明显低估,在东部郊野区域已发表若干两栖、爬行类新种,同时也发现城市中心的鸟类[5]、两栖类多样性颇具特点.如能结合生物多样性调查、微生境研究和构建、入侵种防控等,综合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节点,组建不同尺度的生态廊道和网络,连接核心生物分布区,应可缓解城市扩张造成的栖息地破碎化,并逐步提高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科普价值.在此结合典型城市公园的两栖类多样性调查进行探讨,尝试为华南区城市公园的生态改造和设计提供一个有趣思路.

1 调查地点和方法

长期对位于深圳市“关内”的洪湖公园、荔枝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香蜜公园、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以下简称“园博园”)共7 个市区公园(图1)的两栖类进行调查.7 个公园均位于高度城市化区域,且紧靠核心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密集居住区,可很好地反映出一线城市中心区公园内的两栖类现状.所有公园均具有大小不等的水体,笔架山公园、莲花山公园、园博园具有丘陵山体,其他4 个公园为平地公园.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栽培有大量不同类群的外来园林物种,如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小叶榄仁Terminalia mantaly、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凤凰木Delonixregia 等; 也有原生境遗留下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洋蒲桃Syzygiumsamarangense、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具有丘陵山体的公园有部分乡土乔灌木树种,但主要植被类型为相思类、桉树类群落等次生性林地.

从2013 春季至2018 年春季,采用传统样线调查法进行调研,但因为部分公园的面积小、水体少,其种类较少,因此调查的次数较少,如荔枝公园.部分公园因面积较大且有自然山体,如笔架山公园等,调查的次数会相应增多.四季均开展调查,春夏季密度更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深圳城市公园两栖类多样性

对深圳市7 个典型城市公园的两栖类物种进行调查统计(表1),未发现有尾目物种,均为无尾目物种.

1)两栖类的生态类型多样,水栖、陆栖、树栖3 个类型均有分布.其中水栖类型包括了姬蛙类、泽蛙、虎纹蛙、沼蛙等,陆栖的包括了狭口蛙类、蟾蜍类等,树栖的包括泛树蛙类.

2)两栖类整体多样性偏低、类群少.7 个公园计有8 科11 属13 种,相比全市普查数据偏低(内部数据,尚未发表).各个公园的种类从4 种到9 种不等,有部分种类仅在少量公园分布.类群方面,即使有部分公园拥有山体,但因山体区域缺乏常年清澈的山溪、山潭等微生境,高度依赖山溪的臭蛙类、湍蛙类、棘蛙类、角蟾类、掌突蟾类群也未见.

3)各公园的本土蛙类多样性差异较小,常见种占据优势.黑眶蟾蜍、沼蛙、泽陆蛙、斑腿泛树蛙在7个深圳典型城市公园均有分布,同时也是优势种.

4)部分蛙类会在某个公园形成优势种.如花狭口蛙在洪湖公园形成明显的优势种,并在湖边的绿地区域密集分布.斑腿泛树蛙会在园博园、笔架山公园的假山水景处形成局部优势种.

5)城市公园具备两栖类的保育作用,更有效维持了多种保护蛙类的种群.虎纹蛙为国家II 级保护物种,其在洪湖公园较为常见,并形成可持续的种群(图2).沼蛙为广东省保护物种,在7 个城市公园中均有发现,并且形成局部的优势种,整体常见.黑斑侧褶蛙虽为深圳的外来种,但也为广东省保护物种.6)外来种占比高,达总种数的31%.温室蟾(图3)、牛蛙、非洲爪蟾和黑斑侧褶蛙均为深圳的外来种,其中的温室蟾和牛蛙是大陆区域的入侵种;黑斑侧褶蛙的自然分布南界仅至粤北区域,并不产于珠三角区域;非洲爪蟾不产于中国大陆.各个外来种来源复杂,其中温室蟾是课题组在大陆新发现的入侵种,极有可能通过园林苗木运输而迁移[11];牛蛙、黑斑侧褶蛙可能是在周边农贸市场或餐饮店逃逸,或者通过放生进入公园;非洲爪蟾应为宠物放生引入.其中牛蛙在洪湖公园形成局部的优势种.

2.2 两栖类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意义

两栖类在城市公园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包括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持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育本土两栖类的种群等,这些在国内外诸多研究中均有阐述[6~10,12],但对于两栖类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学意义探讨较少.从珠三角的经验看,其主要体现在“声景观”的营造和综合生态景观营造价值上.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声景观在整个南方的城市公园区域均可低成本构建.从数据看,公园内可持续繁殖的蛙类包括了黑眶蟾蜍、泽蛙、斑腿泛树蛙、沼蛙、饰纹姬蛙等,在有合适微栖息地的情况下即可建立可持续种群,并且在部分区域形成优势种,在繁殖期形成明显而有趣味性的声景观,契合生态公园建设的需要.同时,现阶段城市公园设计中并未专门考虑蛙类需求,因此可见维持该类种群的存在是低成本且容易达成的.

2)市民普遍希望公园内有蛙声,但对具体种类有一定要求.在蛙类调查的同时开展小范围访谈,发现市民普遍对夜间的公园蛙鸣抱有积极态度,尤其喜欢有节奏、活泼、音量中等的蛙声.但对部分类群的叫声较为不喜,如花狭口蛙的巨大“牛叫声”;同时部分市民反映不喜欢在居住区中有持续整夜或大声量的蛙声.在调查中也发现,泽蛙、饰纹姬蛙等小型蛙类音量中等,且一般在前半夜积极鸣叫,到11 点后明显减少鸣叫,后半夜仅有零星声音.但花狭口蛙不仅音量巨大,且时常可整夜鸣叫,确实有居住区“扰民”的现象(公园即无此影响).因此在微栖息地构建中,还需要综合考量蛙类的种类、用地类型等因素.

3)两栖类生态景观营造方面可有效增加趣味性.在公园的整体生态景观中,两栖类的加入不但丰富了食物链,也明显丰富了其中的景观特色,如荷叶上的蛙类求偶行为、树蛙类的攀附行为(图4)、蛙类捕食及被捕食行为、蛙类的拟态及躲避行为(图5)等生态景观会频频出现.同时部分种类会在白天活动,如在阴雨天气时候会有大量蛙类活动于池塘、草坪、树丛等多种微生境,易于观察.

2.3 两栖类在城市公园中的社会意义

两栖类特别是蛙类在城市公园中也有其社会学意义.1)两栖类在夜间自然教育中的重要“旗舰”作用.近年自然教育领域兴起了夜间观察,国内多地均有开展(图6).夜观的主要场所在城市公园和大学区域,两栖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相比蛇类更为安全并可近距离观察,同时较为容易见到较多类群和个体,可有效激起参与者的兴趣,从而提高自然教育的参与感和效果.同时因为参与者多少对蛙类有所了解,对更深入的一些科普知识可有效讲解,融入更多生态、环保理念.2)市民对蛙类的认同感高.在调查的同时收集市民意见,普遍对蛙类抱积极态度,多数市民均受“益虫”的概念影响,明确表示不会捕抓蛙类,甚至会阻止个别捕抓行为.部分市民也会将蛙类同以前的记忆互相联系,形成共情,并明确表示公园需要蛙类的存在.

3 深圳城市公园两栖类栖息地构建探讨

在保证水体水质维持III 类景观用水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园中蛙类的现状,对大型水体、小型静水水体、季节性水体、陆生植物群落、入侵种防控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因城市公园中一般无溪流生态类型,建议该类栖息地在郊野公园结合湍蛙类、臭蛙类、棘蛙类进行探讨.

3.1 大型水体和岸线的构建

大型的水体有利于多种体型的蛙类栖息,尤其对水栖类型的中大型蛙类的繁育和种群维持具重大意义.如虎纹蛙、黑斑侧褶蛙等,其多活动于静水水域,跳跃力强,个体大,有一定深度和开阔水面的水体才利于其躲藏、捕食等;同时也会捕食小型鱼类、水生昆虫等,大型水体可有效提供食源.而牛蛙也仅见于大型水体区域,其甚至在白天也安静趴伏岸边泥滩,并不畏惧游客.在构建过程中有如下几点建议.

1)结合岸边挺水植物群落的构建,尽量保证有一定面积的裸露泥滩.该种形式的岸线可有效满足中小型蛙类白天的躲避需求,因为典型如姬蛙类、泽蛙类等白天多躲藏于泥土缝隙和洞穴中.在实际观察中发现笔架山公园、香蜜公园拥有较多的裸露泥滩,同时可观察到较多姬蛙类躲藏于洞穴中.故挺水植物建议合理密植,以限制较大型的捕食者进入,包括鸟类、蛇类等.

2) 搭配中大型挺水、浮水植物如莲Nelumbo nucifera、睡莲科Nymphaeaceae 等形成蛙类的落脚点和遮蔽躲藏区.虎纹蛙、沼蛙等常见于中大型浮水植物叶片上捕食昆虫, 并且利于其安全的鸣叫求偶,避免被陆生蛇类捕食.同时较多的中大型挺水植物可形成白天的遮蔽躲藏区,也利于其躲避城市公园中的捕食者如小白鹭Egrettagarzetta、池鹭Ardeola bacchus 等,保障中大型蛙类的安全.

3)建议设置一定的缓坡提供出入水体的通道.小型蛙类的跳跃力并不强,如荔枝公园的北面湖体有较多的硬质角度为90° 的岩石护坡,且高度普遍高于水面30~40 cm,该区域调查中极少有小型蛙类;而南面具备泥质缓坡的湖体及周边则有较多的蛙类.笔者猜测较高的硬质90°岸线可能影响到水体和陆地的连通性,小型蛙类无法跳跃而上.

3.2 小型静水水体的构建

调查中发现城市公园中的小型静水水体,尤其是同假山结合的小型造景对中小型蛙类具有重要意义.在荔枝公园(图7)、笔架山公园、园博园等小型造景的假山上,在繁殖季均观察到有大量斑腿泛树蛙的卵泡附着,因园林工人一般不会清理卵泡,因此大量幼体顺利进入其下的静水体;同时也有大量黑眶蟾蜍、姬蛙类的蝌蚪活动于该类小型水体.

在该类小型水体的构建方面:1)建议部分小型水体不放养罗非鱼Oreochromis spp.、锦鲤 Cyprinusspp. 等可能取食蝌蚪或卵的中大型鱼类,适当投放少量小型乡土鱼类进行驱蚊,同时对蝌蚪、卵的影响较为小;2)小型静水水体的沉水、挺水、浮水植物具有改善水环境、提供蝌蚪及蛙类的躲藏地、提供食源等多个作用,建议根据景观需要进行合适的搭配;3)春季是蛙类繁殖高峰期,其同蚊类的爆发期有重叠,因此在对水体喷洒驱蚊药物时建议避免“一刀切”,应根据水体中是否有蝌蚪、孑孓等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可投放小型乡土鱼类至水体中控蚊,而不是全部统一喷洒药物.

3.3 季节性水体的重要性和维持

在大型城市公园特别是具有自然山体的公园中,容易形成多种季节性水体,包括中小水坑、小型季节溪流等,尤其春季更容易在山脚的水泥排水沟中形成可维持较长时间的小型静水水体.该类水体对蛙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利于陆栖类蛙类的繁殖,调查中发现其时常成为黑眶蟾蜍、姬蛙类、泽蛙类、花狭口蛙的繁殖地,尤其黑眶蟾蜍在部分深3~4 cm 的季节性水体中孵化率极高,有大量蝌蚪活动.

3.4 陆生植物群落

多类型的植物群落有益陆栖、树栖类的蛙类活动.观察到有大量不同蛙类活动于陆地的草坪、灌丛及乔木植物群落中,如泽蛙、饰纹姬蛙大量活动于草坪,并躲藏于土壤缝隙中;花狭口蛙利用高度不一的树洞、树根缝隙躲藏(图4),可爬至高2 m 的树干缝隙中;斑腿泛树蛙在不同植物的枝干上捕食昆虫,并在水体上方的枝干、树叶形成卵泡;黑眶蟾蜍在公园内的几乎所有生境均可见到.因此成熟的多类型植物群落可为蛙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3.5 枯枝落叶保留区

课题组一直提倡在城市公园中根据公园区位、相应生物多样性状况和需要、虫害类型与可能爆发时间等因素,在合适季节保留一定面积的枯枝落叶区,其搭配少量中小型石块可形成多个缝隙.这种微栖息地对于蛙类而言其主要意义包括:1)躲藏地,一定厚度的枯枝落叶层可为大量陆栖、树栖的中小型蛙类提供白天的躲避区,同时一般落叶层下的土壤层较为湿润阴凉,也利于蛙类挖穴躲藏,保持身体湿润;2)觅食地,枯枝落叶层可成为大量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栖息地,因此也为大量的陆栖蛙类提供丰富食源;3)越冬区,枯枝落叶层逐渐腐烂时会释放热量,也可为躲藏在落叶层下土壤洞穴中的蛙类提供良好越冬区.但是要注意,过多或与蛙类数量不匹配的落叶层,也可能导致该区域成为害虫的栖息地、越冬地.

3.6 入侵种的防控

入侵的外来蛙类,尤其是如牛蛙、温室蟾等建立有效种群的类群,会同乡土蛙类竞争食物、领地等,牛蛙更会捕食乡土蛙类.在公园管理上,首先严控各种放生行为,避免外来蛙类进入公园;其次建议考虑如何进行清理或控制其种群,包括定期网捕、结合科普活动捕抓等;第三是建议设立长期监测样地,并树立生态宣传牌,利用生物入侵的事例加强对市民的环保科普教育.

总而言之: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两栖动物和栖息地和多样性方面的城市公园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城市公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黑龙江省三个主要城市公园内蜱的调查与分析
常巧呈,那路,王哲,娄艳,田思勤,郑旭,王文涛,宿文文,王春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摘要为了解黑龙江省主要城市公园内蜱及蜱携带病原的情况 在2014和2015年35月间,.

基于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对环境心理学的运用探析
李沁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5【摘要】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构建出优良的公园植物景观模式,成为了众多研究者不断探寻和追.

城市公园和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半耦合关系
李静怡为了更好的提供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要求,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绿地空间 以北京四所公园为例,分析出城市公园设计与城市居民使用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使城市公园的设计在为城.

景观小品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杨千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摘要 景观小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城市公园如雨后竹笋般涌现,而景观小品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其中 本文即围绕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小品,探讨其景观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