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讲述红色经典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她们,讲述红色经典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讲述红色经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她们,讲述红色经典,本文是有关讲述红色经典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红色经典和讲述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讲述红色经典论文参考文献:

讲述红色经典论文参考文献 红色文化论文经典论文国学经典论文

从浙江嘉兴南湖到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中国从诞生到发展,曲折前行,步步壮大,直至引领新中国的未来.如今,在这些革命圣地,有一批年轻的讲解员正接过传承红色文化的接力棒,在讲述历史中呼唤着不忘初心,在英雄的故事中弘扬先辈们的精神,让老一辈革命者的理想信念、爱国心、民族情薪火相传,因为她们相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会更有力量.

对南湖革命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袁晶来说,2017年10月31日是终身难忘的一天.这天,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来到浙江嘉兴,从迎接习总书记下车,到南湖边瞻仰红船,再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她全程陪同、讲解.

嘉兴南湖是中国的诞生地,“红船精神”的发源地.1921年,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一大)在嘉兴南湖一条画舫上通过了中国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正式宣告中国庄严诞生.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0月,是嘉兴南湖一大会址的宣传、保护、管理机构,属于近现代纪念性专题纪念馆.而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正是在2006年6月28日,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亲自奠基的.“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南湖,有这样光荣的历史文化,一定得让更多的人认识她、爱上她!”正是这样的“初心”,一颗热爱家乡、热爱南湖的赤子之心让袁晶在工作中总能饱含深情地向参观者讲解南湖、红船,就像是一位向客人深情回忆自己祖辈故事的小女孩.

袁晶生在嘉兴,毕业于嘉兴技师学院,所学专业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但她更喜欢导游工作.她喜欢用语言与人沟通,她相信无声的景物背后那些生动的故事、感情与游客之间需要一座桥梁,她愿意做这样的桥梁.曾经南湖优美的风景和光荣的历史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颗深情的种子:当年,袁晶在南湖边春看细柳烟雨,夏观粉荷碧水,秋赏桂香秋月,冬享冷霜翠柏,同学们一起把南湖边的景物当作现成的素材进行讲解训练,吟诵着杨万里、朱彝尊、吴梅村等许多诗人歌颂南湖的诗篇;更与大家一起无数次遥想80多年前那条游船上激动人心的场景……

2000年,袁晶进入南湖革命纪念馆,担任实习讲解员.袁晶在资深讲解员的指导下,从头开始,一点一滴学起,以适应“南湖革命纪念馆党史讲解员”的特别要求.她深知,作为一名党史讲解员,要准确掌握讲解内容,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人物,尤其不可随意主观臆想;但是又不可照本宣科,让讲解变成机械的播报.准确、理性而又饱含情感,庄重、严肃而又亲切感人,这实属不易.

为了讲好红船,袁晶在自己的房间里摆上了船模,每天起床后、临睡前,都要对着船模讲几遍.她还让同事用摄像机把自己的讲解录下来:讲解词背溜了,手势又不对了,手势对了,眼神又不够大方,眼神调整好了,好不容易练好了仪态,一紧张,讲解词又说错了……在不断的磨炼中袁晶的讲解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在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她就获得“浙江省优秀讲解员”称号.

2005年,袁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她对党的理想与使命有了更深切的体会.2006年,她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担任“开天辟地—纪念中国成立85周年图片展”的讲解员.正是那次前后180多场的历练,令她的讲解风格更加成熟,对党的历史研究也更加深入.她说:“优秀的讲解员应该是‘研究型’的,我们也许做不到‘问不倒’,但对于展板背后的故事,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掌握.包括在接待参观者的时候,并不是我们讲解员一方在传递信息,信息的传递经常是双向的,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做有心人.”

“另外,讲解接待服务工作是反映我们南湖革命纪念馆对外整体形象最直接的一个窗口,对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我必须要阅读尽可能多的业务书籍.我家里的床头都摆着业务书籍,睡觉前我总要让自己静下心来翻一翻.随着党史书越看越多,我也对党的历史研究越来越感兴趣.”袁晶笑着说.

她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个温情故事:2008年的“七一”前夕,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四川地震灾民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的宣誓墙前重温入党誓言,老人说,他和他老伴带着两个小孩来到嘉兴,投靠在嘉兴工作的儿子.他们虽然失去了小家,但在嘉兴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瞻仰革命圣地,就是要表达内心对的那份感激.“我们南湖革命纪念馆的三楼有感言墙,每次看着感言墙上观众留下的一条条饱含深情的感言,我就能感受到一颗颗赤诚之心,令我感动不已.”

去年的10月31日,袁晶亲耳聆听了总书记在南湖重要讲话中对“红船精神”的阐述.“我感到特别骄傲,对‘红船精神’的内涵也有了更多感悟.我一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现在,袁晶一面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宣讲工作,同时面向更多群众开展宣讲工作.她参与了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开展的“重走一大路,再现1921嘉兴故事”现场体验式教学工作,编写教学内容并担任现场教学老师.她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选修课程主讲人,并在各个学校宣讲《红船驶进中国梦》《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革命精神记心间,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讲座.

今年3月5日,袁晶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身为一名党史宣讲员,她深感责任重大.在浙江代表团审议中,袁晶的发言紧紧围绕“红船精神”展开.她建议国家应立足校园教育功能,着眼青少年特点,明确将“红船精神”纳入全国统一的中小学教学内容,使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能更早更好地熟知南湖建党历史,体悟“红船精神”本质,薪火相传,不忘初心.

1927年至1928年,、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李海清,一位井冈山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小时候伴着妈妈唱的红歌“红米饭,南瓜汤”入眠,听着奶奶讲英雄们的故事长大,红色基因连同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都融进了她的血液.

13岁那年,李海清暑假打工做服务员,在端茶倒水时偶然聆听了“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毛秉华老人的一场宣讲,被他的和爱国情怀深深地震撼,从此梦想着加入到井冈山精神宣讲的队伍中来.

如今,李海清已经成为井冈山精神宣讲团的秘书长、井冈山导游协会的会长、民兵预备役讲解员,而她的名字更成为了井冈山讲解员队伍中的一个品牌.在红色景区,她的讲解可以将最新的国家政策与历史相连;在景区之外,每一株植物她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它的知识、故事;当看到伤害珍贵文物的行为,她会马上严肃制止,让人肃然起敬.来井冈山培训的学员说她提供的是“教科书级的讲解”,“通过她的讲解可以看得出李老师对井冈山深深的爱,她的大脑里装着那么多的红军故事,井冈山随便一处地方她都能给你讲一串故事.她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推动者,你能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她身上满满的正能量.”

“在我眼中,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国家精神,是不计较个人生死得失、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李海清说.在这片革命圣地,一草一木都是有故事的,会说话的.“关于干群关系,明代思想家冯梦龙说:‘为官者本一介草民,草生则生草死则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就是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军民则是鱼和水的关系,到处涌现妻送郎母送子兄弟齐齐上战场的场面.这里是著名红歌《映山红》《十送红军》的诞生地.”

2016年2月2日上午,总书记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他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的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这番话唤起了李海清内心深深的共鸣.“我们身为井冈山的儿女,就要做好大山的守山者,守护革命烈士的英魂;就要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交接好接力棒. 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此我们要讲好英雄的故事,让大家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光荣事迹,影响社会中更多的人.”

在李海清的讲解中,太多英雄的名字在井冈山革命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其中更不乏女英雄:千里寻党的段子英,大井托孤的曾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杨开慧、伍若兰、吴月娥,从童养媳经过奋斗成长为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她们的故事让李海清体会到了小女子的大格局,“每个人的人生和命运都和国家的时局联系在一起,千万不要‘商女不知亡国恨’,要树立远大志向,做有思想有知识会思考有作为的新时期女性.妇女能顶半边天!”

李海清从事语言讲解工作将近20年了,这些年她兢兢业业地奉献着,却很少考虑自己.与革命纪念馆中的讲解员不同,李海清既不是国家公务员,也不享有干部事业编制,靠为培训团体提供讲解和授课服务获得收入.但在她的心里,待遇、报酬并不值得放在心上.“那些为这个国家流血牺牲的先烈们又为了什么呢?有些人立下丰功伟绩,却并不被人记得姓名.”李海清记得这样两段历史:1935年1月6日,红军强渡乌江后,革命军事委员会对强渡立功的毛振华、罗有保、林玉、王海云等二十位有功战士每人只能奖励军衣一套.而22位参加飞夺泸定桥的英雄的奖品是:每人一套列宁服、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在当时,这是红军战士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谁瞧得上这些再简单不过的生活物件,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远被历史铭记.现在,有多少战士在边陲哨卡默默无闻守卫边疆,如果用金钱来衡量,又该给他们多少呢?在索取之前,要先问问我能为我的国家做些什么.枕戈待旦、秣马厉兵的战备状态不仅用在战争年代,和平年代一样会有较量.我希望自己能通过讲解红色革命历史,增强大家的爱国情操、国家民族意识.”

在井冈山,李海清还接待了来自外国的友好人士、驻华武官等团体,为他们提供讲解.“2017年8月1日至4日,我们接待了来自37个国家的将军来山参观学习,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对他们来说,中文很难,但仍然学得不亦乐乎.他们还爱吃红米饭、南瓜汤.在八角楼,中国团友表现出‘礼仪之邦’的作风,让外国友人先参观,留下了欢笑和友好.”在与外国朋友的相处中,李海清能深深体会到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井冈山革命历史的兴趣和尊重,“他们到这里来寻找中国发展繁荣背后的历史原因、精神信仰.”十三四岁时毛秉华老人的一堂人生启蒙课,改变了李海清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已经是位90岁高龄的老人了,精神状态很好,每天坚持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就像很多经历过战争的老红军一样,靠信念生活.”虽然并没有亲身走过那段历史岁月,但井冈山的精神、毛秉华老人的榜样力量早已根植在李海清的心中,她立志要将井冈山带给她的信念传播给更多的人,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1931年,中国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1934年10月10日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杨丽珊是土生土长的瑞金人,从小听着红色故事喝着红井水长大.读初中时,杨丽珊到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讲解员阿姨动情的讲解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从那时开始她就希望以后也能做一名讲解员.

1998年毕业分配时,杨丽珊主动要求到瑞金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工作,并顺利地成为了一名红色讲解员.瑞金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是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直接领导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缔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而建立的专业性纪念馆,其中叶坪旧址是博物馆管理的重要遗址之一.自此,杨丽珊就与瑞金市叶坪旧址景区那1公里路程结了缘.1公里,别人用一小时走完,她却走了20年,从一个茫然无知的黄毛丫头,“走”成了一名出色的讲解员.回忆起刚成为讲解员时的情形,杨丽珊说:“刚开始给游客讲解,走着走着游客就走散了,因为我的讲解吸引不了他们.”为了让解说更吸引游客,杨丽珊首先想到的是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因为长期生活在瑞金本地,她平时交流一直都用本地方言,所以普通话说得很是生硬.为学好普通话,她随身带上一本新华字典,对解说词中每一个不能确定的读音,都一一查阅.她还改变了一贯使用的五笔打字法,从头学习拼音,从点点滴滴提高普通话水平.同时,她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红色历史,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讲解能力.

杨丽珊介绍说,讲解员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除了要学习历史还要学习地理、人文、心理等等.为此,她还总结了五条经验:“我们的学习途径有很多,一是向书本学,多看书;二是向专家学,遇到不懂的就向专家请教;三是向游客学,游客来自四面八方,也有各个方面的专家,通过和他们交谈,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四是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学;五是每给一批游客讲解完就记下讲解感受,并将游客的提问内容记录下来,特别是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及时查找答案.”

2007年,一名广东游客在参观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时,随口说了句“周月林好冤啊”,杨丽珊记在了心里.下班后,她立即查阅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周月林的资料.因此,杨丽珊还挖出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正是这种勤勉奋进的精神,让杨丽珊成为“瑞金名嘴”“红色故事王”,并被评为一级讲解员.

20年来,杨丽珊一直在琢磨如何让这1公里变得更精彩.为此,她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一直坚守在“扩红”路上,用勤学赢得掌声,用坚守践行承诺.杨丽珊觉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伟大预演,通过预演积累了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培养了大批治国理政的人才,瑞金可以说是共和国初心的重要形成地,是中国执政梦想起航的地方.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游客几乎都会主动要求讲解.每次讲解约需一个多小时,平均每天要接待七八组游客,每天工作个小时.当问及是否觉得很辛苦时,杨丽珊笑着说:“讲解工作有苦有乐.苦的是背稿时的辛苦,观众提问答不上来的痛苦,寒来暑往身体不适的艰苦,人家放假我们全员上岗的苦闷.乐的是当你讲解完游客对你的一句肯定、竖起的大拇指,这种乐只有身在其中人才能体会.当收到一封封全国各地游客寄来的信笺和相片时,你就会感觉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就是作为一名讲解员最满足最快乐的时候,这种满足和快乐很单纯、很直接,也很真实.”

杨丽珊曾经接待了一对老年夫妇,这对老夫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让她更加深刻体会到讲解不是背书,讲解员要用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她说:“当我在讲解中唱起‘十送红军’的歌谣时,老人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她说她的父亲是老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听到这首歌就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红军……然后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小姑娘,你讲解得特别好,你是在用情讲解,谢谢你!’”

在杨丽珊看来,苏区的那段历史给她感受最深刻的是人的坚定信念和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宗旨.她解释说:“中国人不屈不挠,紧紧依靠苏区人民,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军事围剿,在瑞金建立起属于广大劳苦大众当家做主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了局部执政,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并最终在十八年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杨丽珊不无感慨地继续说道,“所以,当我的工作和生活遇到什么困难时,我总会想想这些,也以此来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03年,时任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来到瑞金参观革命旧址群,杨丽珊出色的讲解深深地打动了李肇星.为了鼓励她,离开时,李肇星将自己撰写的一本书赠送给了她,页面上写有“赠杨丽珊,愿你在新长征路上继续‘扩红’.”当工作人员交给她时,杨丽珊百感交集.20年间,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跳槽,但杨丽珊还是选择坚守,并立志在这条新长征的“扩红”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有这样一位坚持红色传承的模范践行者.20年来,她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岗位上,把革命传统教育体现到工作中,使遵义会议纪念馆宣教部这个团队成为名城遵义红色传承战线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她就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副研究馆员杨利.

杨利是遵义人,曾在遵义市电视台工作.“我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经常来纪念馆,每次来都觉得纪念馆是一个很神圣、很神秘的地方,能来这里工作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正好那时候纪念馆讲解员队伍年龄偏大,需要充实一些年轻人,当时选了三个,我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杨利回忆说.

初来纪念馆工作杨利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背讲解词.她说:“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这次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这段历史在上学期间学习过,但是真正要把这段历史准确无误地讲述给观众的时候,还需要更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联的人物履历.”杨利说,有时候晚上要背到一两点,睡觉都会梦到讲解词.“这时候就会有点烦躁,但是这是工作,必须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三个月的苦练,我也能把死记硬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很自然地传达出去了.”

杨利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讲解员,首先要有耐心,有责任心,能不厌其烦地给观众讲解几乎相同的东西;第二是个人综合素质要高,哪怕在工作和生活中受了委屈,也不能把情绪带到讲解工作中去,因为自己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的形象;第三要主动学习,因为要想把一场讲解做到非常完美,那就要不断地丰富讲解词,自觉地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第四是礼貌礼仪要做到位,讲解工作是在运动中的,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便再辛苦,也要把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给观众;第五是要讲好普通话,要在普通话环境中强化学习,这也是基本功,如果不能准确地表达,那就说明这份工作没有做好.“有些专家学者知识丰富,但不一定能声情并茂地讲出来,观众可能不爱听;讲解员知识的积累欠缺一点,但是很擅于用带有感彩的语言把枯燥的历史讲述出来,让观众受到感染.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要能言善辩,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并且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杨利说.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和丰富,游客获得历史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前来参观时,游客愿意和讲解员交流,说出自己知道的故事.“不少游客交流的目的就是想考考讲解员,甚至要以考倒我们为乐趣,这也要求讲解员不断学习,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杨利说.

给杨利印象最深的一次讲解,是陪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参观会址.老人一个人来到会址,将会址每一幅照片、每一段话都仔细看阅,并且会提问,问题不仅有关遵义会议,还会扩展到红军长征路上的很多事情.“这一次讲解全程一共5小时,老人家的问题我基本都答上了,我感觉自己是完成了一次严肃的考验,像考试一样.这里面重要的是我讲的必须是对的才行,因为这不是一般的聊天,我要对讲到的每一段历史负责,它们都是有出处的,不能有半点差池.”杨利说.

二十年来,杨利立足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依托宣讲长征史实和遵义会议精神,认真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讲解员.他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步确立了具有遵义会议纪念馆特色的“四看四定”爱国主义宣教模式,即:看需求定重点,看人数定音量,看对象定深浅,看时间定长短,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目前,纪念馆讲解员队伍有五十余位,他们每年为全国观众讲解近万批次,得到社会和观众的广泛好评.为了充分发挥遵义会议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的作用和功能,杨利带领宣教部讲解员,走进学校课堂200多场次,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她深入到学校了解学生思想,编写出了具有针对性,又有青少年语言特色的讲解材料.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杨利着重讲述长征中的战斗英雄、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把党史和革命史深深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同时,杨利和同事们走进社区,利用流动展板、表演红色文化系列节目、知识题抢答等形式,开展红色传承宣讲活动.

讲解工作总是伴随着辛苦与快乐,“在讲解的尾声,当我说出‘谢谢大家参观’的时候,大家热烈地为我鼓掌,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最幸福的时刻!”杨利说.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和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诞生了思想.在这里,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党婕睿,是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在广大观众眼中,她是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宣扬者;在学员的眼中,她是热情洋溢饱满的教师;但党婕睿却说:“别人所给予我的各种肯定和光环都源自我的主阵地—延安那块红色热土.”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却没有从警,没有学过播音却当过节目主持人,对文博宣教行业并未深入了解却做上了讲解员,而且一干就是14年.“受延安精神孕育,与延安精神相伴,让我非常的充实、阳光和幸福.我是延安精神的宣讲者,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更是延安精神的受益者.”党婕睿说.

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党婕睿考取了延安文博行业,从事一线讲解员工作.她曾任延安枣园旧址副主任、延安文物局系统团工委书记、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精神宣讲团副团长,现任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师,兼任全国青联委员.“还记得刚刚步入这个行业时,只是每天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为参观者讲述着延安时期的那段红色历史.

慢慢地,游客们对伟人对那段厚重历史的崇敬,逐渐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们工作的光荣和那片黄土地的厚重,以及作为延安精神的传播者所必须具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后来,我对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开始自觉地深研细磨,从一个普通讲解员顺利过渡为一名合格的一级讲解员.”

在工作中,党婕睿注重用“讲、唱、跳”相结合的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宣传延安精神,深受广大受众的欢迎和喜爱.多年来,她在延安多处革命旧址,先后成功接待了多位领导,圆满完成任务并屡受赞誉.作为一名一线讲解员,让她最为荣耀和难忘的就是2015年2月14日接待了总书记,为他讲解了七大的专题.“习总书记的谦和、平易近人令我至今难忘,记得他当时很动情地说:‘我来延安很多次,2009年也曾来到七大礼堂,每一次都很受洗礼,当年这样简陋的地方却还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创新精神.’上车前总书记和我亲切握手告别,并对我说:‘今后要在历史的深挖和考究上下功夫,以便于历史和现实更好的结合.’这是对我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也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次讲解.”

在被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聘请为学院老师后,党婕睿长期担任南泥湾、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的现场教学和“教学”—《陕北民歌鉴赏》等课程的讲授工作.“记得一次我们同事去安徽天长市参加一个专题研讨会,他们当时的市委书记金维加在座谈中讲到他去年参加学习,恰好听到了我讲的‘教学’—《陕北民歌鉴赏》.没想到这个课程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当时我有幸认识了纪念地管理局做现场教学的党婕睿老师,虽然未曾互动,但是常被感动,她在朋友圈发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看她的微信,就像是离开延安后还在接受着函授式的红色教育.’这些都特别令我感动,倍感光荣.”党婕睿说.通过这个工作平台,能歌善舞的党婕睿“带动身边更多的青年人,努力做好延安精神的传承者,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还登上过备受全球华人观众瞩目的“星光大道”节目的舞台,她的精彩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延安,看到了老区新时期讲解员的风采.

2015年,党婕睿被陕西省青联组织吸收为常委并被推荐成为全国青联委员.“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特别记得总书记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我一直认为,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在爱国爱党教育中意义重大.江山是前辈们打下来的;独立、解放是前辈们流血牺牲拼出来的,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忘记历史就会精神缺钙.特别是全国上下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阶段,更需要加强党史教育.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特别是延安文博宣教者,更有责任辐射带动身边青年一起把延安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宣传好,践行好,坚守好我们的精神家园,传承延安精神,奋力追赶超越,牢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善于传承才能继续前进.我们要不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西柏坡,1948年同志率领、中国人民解放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战役,创建了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按照刘晓晓的人生规划,2004年大学毕业后应该成为一名老师.但毕业前偶然参加的一次考试,让她跨进了西柏坡纪念馆的讲解员队伍.“西柏坡是个神圣的地方,是老一辈革命家工作生活的地方.我能在这儿从事讲解工作,对父母来说,特别放心,我也感到非常光荣.事实上,真正来到西柏坡之后,这里的历史、环境,团队中大家的积极向上、蓬勃朝气每一天都在影响着我,让我越来越喜欢这里.”

工作后的一件小事,让她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有一次,我在等待讲解任务,旁边一位老奶奶正招呼孙女在一些先烈和革命家的铜像前留影.‘奶奶,你认识他们,我不知道他们,我不照!’听了这话,我愣住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啊,而他们对革命家如此漠然,我们的信仰如何传承?将来,他们甚至他们的后代,谁还能知道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传统?作为讲解员,我的责任就是传承信仰,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心,宣传弘扬他们的奋斗精神,使来过西柏坡的观众做到铭记历史、永不忘本!”

在西柏坡的大山里,刘晓晓一待就是十几年.她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每逢佳节亲人团聚,她和游客在一起.为了工作,她推迟了自己生宝宝的计划.2013年她有了自己的孩子,现在孩子五岁.只要有人问他:“宝贝儿,你家在哪儿呀?”他会得意地说:“西柏坡.”再问他:“西柏坡有谁呀?”他会说:“毛爷爷!”刘晓晓知道,“西柏坡”、“毛爷爷”这些响亮的名字在儿子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

十几年中,300多万观众通过刘晓晓的讲解受到了传统教育.她还为、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全程讲解.“我在为习总书记讲解时,总书记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总书记还说:‘姑娘,你们的工作很了不起,很值得自豪!’如果有人问我:‘还在西柏坡吗?’我一定会坚定地说:‘在,现在在,将来还会在,一辈子都会扎根在西柏坡!为了传承信仰,为了自己承诺的这份责任,我会永远坚守诚信,在西柏坡努力工作!’”

“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西柏坡纪念馆第七展室里,这段《支前民谣》,刘晓晓已经唱了数千遍,但每次唱她还是会把自己当成一个亲历者,想象着正目送浩浩荡荡的队伍走上前线,而当她在历史回忆中忍不住动情地落泪时,她的观众也感同身受.

“2004年之后,我们一直在探索创新宣教形式,把民谣、快板儿加入到讲解过程中,除了讲还可以唱,观众们喜闻乐见.民谣、快板儿成为了我们讲解员的必修课,要求每位讲解员都要会唱会打,在工作过程中要主动运用.”刘晓晓介绍说.讲解是一门艺术,这些年来,刘晓晓和她的同事们创新讲解形式,她们创编了一些情景剧、专场演出,紧跟时代的主旋律.在全国上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她们编排了“伟人风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演出活动.演出在反映刘少奇带病坚持工作的故事—《一只暖水袋》中拉开序幕,《周总理的茶缸盖》让观众感受到了伟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两只野鸭》述说了朱德总司令自觉赔付老百姓两只鸭子钱的故事,是军队纪律严明的缩影,也体现了朱德亲民、爱民的情怀;《人民的骆驼》讲述了任弼时同志的故事,他不顾多种病痛对身体的折磨,依然兢兢业业工作,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誓言,以及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而小品《进京之前》则是心系百姓的真实写照.这些见微知著、感人肺腑的“小事”,折射出伟人无私忘我、鞠躬尽瘁、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演出采用了演讲、快板、演唱、评书、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让红色文化更具感染力.

“联系这些历史,再结合现实,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看历史,感受现实,也更能感受到新一届党的为民情怀,这对战争年代党领导集体一心为民的情怀是一种传承和连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生活,感到特别的幸福、踏实.”刘晓晓说.

如今,她已是西柏坡纪念馆宣教部的副主任.工作中的她,累并快乐着.“累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因为学无止境.有时为了整理讲解词,夜里两点还不睡.像唱民谣、打快板儿这些形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时间去磨,熟能生巧.有时手指头磨得起泡了裹上创可贴接着练.但当讲解得出彩,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回头看时,苦尽甘来.”

概括总结,上文是关于红色经典和讲述方面的讲述红色经典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讲述红色经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经典IP改编,应提倡经典正说
近年来,在影视剧创作领域,“IP 改编热”的兴起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对此众说纷纭,观点不一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IP改编热”,特别是如何正确看待文学经.

红色经典在海外
红色经典,通常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为代表,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实际上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涌现出的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土地革命…….

八一90周年纪念展:百余件馆藏红色经典作品亮相
为了纪念“八一”建军90周年,龙羡术馆(浦东馆)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8月1日起举办1927 2017&ld.

红色经典作品《延安保育院》的戏剧符号学解读
张 瑾,郭学文(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摘 要】本文以主旋律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为对象,从演员艺术的符号化、戏剧景观的隐喻性表达和结构模式的去冗化三方面着手,对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