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浅析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撩的词义演变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浅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撩的词义演变,本文是浅析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和词义演变和浅析和词义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因“撩妹”爆红网络,使“撩”一词也成为了网络热词.“撩”这一词古已有之,其词义经历过多次的演变,由本义发展,义项不断增加;又历经时展至今天,其义项又减少了.如今作为网络热词,“撩”的概念意义和色彩义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关键词:撩;本义;词义演变

作者简介:湛宝枫(1992-),女,汉族,广东茂名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166-02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最明显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词汇方面.包括新词汇的出现,和原词义的不断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因“撩妹”爆红,使“撩”也成为了网络热词.本文根据词义演变的理论,从“撩”的本义出发,对其词义进行分析,探析“撩”其词义演变的过程以及演变的原因.

一、“撩”的本义及其词义的演变的过程

词义的演变一般是以此的本义作为起点.本义是指文献资料可资料参证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一)“撩”的本义

“撩”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理也.从手尞聲.”《玉篇?手部》:“撩,撩理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表示,撩,理之也.之字依玄应书卷十五補,下云谓撩捋整理也.今多作料量之料.通俗文曰,理乱谓之撩理.从手.尞聲.根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解释,“撩”的本义就是“整理、料理”.是“料”的本字.王念孙《广雅疏证》疏证:“撩与料声近义同.”《广雅?释诂二》:“料,理也.”王念孙疏证:“料者度之理也.”可见,“撩”和“料”在“理,整理,料理”这个义项上是相同的.如,北周庾信《梦入堂内》诗:“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是指画眉多次拭擦,梳头也多次地整理.唐韩偓:“海棠花下秋千畔,背人撩鬓道匆匆.”“撩鬓”也就是“整理头发鬓角”的意思.北宋《太平广记》:“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句中的“撩”皆是“料理、整理”义.

(二)“撩”的词义演变

“撩”的本义为“整理”,直接引申出“取,摘取,用手取物”的义项.因为整理必须要用手,所以引申“取,摘取,用手取物.”《玉篇》:“撩,手取物.”《广韵》:“撩,取物.”《北齐书》:“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唐元稹《春》:“撩摘芳情遍,搜求好处终.”又引申为捞取,如隋炀帝《凤艒歌》:“正见鲤鱼江上游,意欲垂钩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

“撩”又引申为“挑弄、拨弄”义.《字汇》:“撩,挑弄也.”明朱右《樱宁生转》:“以物撩咽中.”因此义又间接引申出“逗引,挑逗”义.如北周庚信《结客少年场行》:“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唐韩愈《次同冠峡》:“无心思岭北,猿鸟莫相撩.”宋陆游《闭户》:“三日不作诗,幽禽语撩人.”例中“撩”虽作“逗引,挑逗”义,但无明显感彩,没有贬义义.“撩”又表“招惹”,唐张鹜《朝野佥载?李日知》:“撩得李日知嗔,喫李日知杖.”《水浒全传》26回:“何九叔见他不做声,倒捏两把汗,却把些话来撩他.”

“撩”又引申出“揣度,估量”的义项.如《灵柩经?经水》:“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以心撩之”就是指在心里揣度、估量.

根据“撩”的本义“整理、料理”反训具有“纷乱”义.反训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反训是词义发展的一种途径,即一个词具有甲义,就可以根据事物向对立转化的规律,或者根据思维活动中的相反联想,而产生出与甲义相反的乙义.“纷乱”是“撩”据其本义“整理,料理”反训产生的意义.清桂馥《说文段注钞案》:“词家谓纷乱为撩乱,亦与此义(理也)相城,亦犹如兼治乱二义也.”桂馥是指“撩”因为反训具有“整理”和“纷乱”两义.又《说文义证》:“撩,通作缭.”两者都有“纷乱”义,所以“撩”可通作“缭”,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唐韦应物《答重阳》:“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宋王安石《台城寺侧独行》:“春山撩乱水纵横,篱落荒畦草自生.”又根据“纷乱”义,间接引申出“缠绕”的义项.如《徐霞客游记》:“泉光云气,撩绕衣裾.”

“撩”又有“揭起;掀起”的义项,这是晚起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手撩着衣袂,大踏步走至跟前.”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我这里便破步撩衣,走向前来,揝住罗裳.”《三国演义》54回:“玄德闻言,撩衣一跃,跃上马背.”《红楼梦》54回:“宝玉便走过山石后去,站着撩衣.”又表示“扬起”义,如清叶燮《原诗》:“其人且复鼻孔撩天.”“掀起”指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又引申出“用手舀水由下往上洒泼”.浩然《艳阳天》第111章:“他习惯到河边、井沿往脸上、脖子上撩几把冷水.”

“撩”又“丢、抛”的义项,同“撂”.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撩掷,谓相撩掷也.”《龙龛手鉴》:“撩,掷也.”《三国志》:“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兴儿]把包裹一撩,竟还了他.”《红楼梦》81回:“探春把竿一挑,往地下一撩,却是活迸的.”《今古奇观》:“说还未绝,跨一步上前提着俊臣腰胯,向舱门外扑通的撩下去.”又引申出“甩动,挥动”的义项.如,老舍《四世同堂》:“金三爷不耐烦,把手一撩,正撩在她脸上.”又指“放倒”义,为晚起义.如李季《只因为我是一个青年团员》诗:“匪军哨兵一撩倒了通讯班长.”又具有“瞥视”义.如老舍《樱海集?牺牲》:“他还用眼角撩我几下.”“撩”又有“挖掘,开掘”义.《广韵?篠韵》:“撩,抉也.”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條状》:“盖西湖水浅,……虽尽力开撩……与不开同.”宋吴自牧《梦梁录》:“杭城内外……常命工开撩井泉.”

“撩”发展到今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撩”仅四个义项: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撩拨;同“撂”,即具有“放、搁”、“放倒下、弄倒”、“抛;扔”.“撩”的义项减少了,大部分的义项已经逐渐消失,如“撩”的本义“整理”、引申义“挖掘,开掘”、“揣度、估量”等在现代汉语中已消亡.

(三)“撩”义项“撩拨、挑逗”的发展演变

爆红网络而被高频使用的“撩”,是“撩拨,挑逗”之义.“撩”这义项最早应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如北周庚信《结客少年场行》:“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但“撩”这义项的使用还不多,到了唐代才得到发展.唐传奇《游仙窟》:“十娘应声即咏曰:‘怜肠忽欲断,忆眼已先开;渠未相撩拨,娇从何处来?’”唐韩愈《次同冠峡》:“无心思岭北,猿鸟莫相撩.”到了宋代,此义项被人们广泛使用.如“韵致撩诗客,风流出酒家.”“须知月色撩人恨,数夜春寒不下阶.”“依旧春色撩人,柳花飞处,犹听几声莺语.”“休唱遏云歌,枝头且听娇莺语.景物撩人,悠然得句.”“向深冬、免使游蜂舞蝶,撩拨春心乱.”这些词句中的“撩”使用的是“撩拨,挑逗”之义.唐宋时期,“撩”作为一个动词,它的主体既可是人;也可是物,如春风、月色等;或是抽象的概念,如韵致、芳意.该时期使用“撩”从义项无明显的褒贬色彩.

“撩”的“撩拨,挑逗”义到了明清、民国时期,始具贬义色彩,表示人们在语言及肢体上的挑逗与不尊重异性.如明《二刻拍案惊奇》:“有妻莫大姐……醉后就要趁着风势撩拨男子汉,说话够搭.”《红楼梦》:“[薛蟠]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金蟾).”民国小说《古今情海》:“彼此萍水相逢,怎么竟用这等轻薄的诗句来撩拨人!”

到了现代“撩”这义项,一般出现在方言中,如“撩妹”.在方言中,“撩妹”是指男性对女性在语言及肢体上的挑逗与不尊重,“撩”即“撩弄,挑逗”义,贬义.但韩剧《太阳的后裔》热播,“撩妹”走红,“撩”成了网络热词.“撩妹”在剧中是“旨在揭示剧中男女主人公双方在表达感情时所用语言以及所做动作的幽默与体贴.”显然没有方言的贬义,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施事对于受事的处置再不带有强制性与戏虐性.因此“撩妹”一词也从贬义转化为了中性,而“撩妹”一词中的主体“撩”字也同样由贬义词转化为了中性词,甚至已被当作是一个褒义词来使用,由原来的“撩拨,挑逗”转为“体贴,细致,风趣幽默,情商高”.并且“撩”的施事者不再限于男性,受事者也不仅仅限于女性,如,女神在河里秀“撩汉”神技.

二、“撩”词义演变的原因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词语的词义也是不断演变发展的.因此,词义演变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的发展.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行为、状态以及关系等的概括认识”.所以“撩”词义就是因为社会发展,新事物的出现而导致演变.

人们的心理需求的改变也是词义演变的原因之一.现代,物欲横流,时代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渴望张扬个性,释放自我.所以人们喜欢在网络上追捧新奇文化,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彰显个性,表达创意,以此来宣泄情感,自我消解.网络流行语顺应了人们渴望轻松和幽默的情感心理.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感染,是传播者对某种情绪的感染和认同.人们生活在紧张的快节奏社会中,渴望轻松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内心情感.恰好网络上“撩”这一词的出现顺应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消遣的心理,因而“撩”得到人们的广泛传播,从而使“撩”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词义演变的另一个原因是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个词的意义在词义系统中,必然要受到别的词的意义的制约,当一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是,有时会引起别的词的意义的制约,或是引起与它有关的意义的变化.因韩剧《太阳的后裔》热播,“撩妹”爆红,使其由一个贬义词转化为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同时使“撩”一词的词义也发生改变,使其色彩义由贬义向中性甚至偏褒义方向发展.

三、结语

一个词的词义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不同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生事物的出现,人们认识上的发展,以及个别词义的临时性使用,一个词的意义和情感色彩也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撩”的词义演变及其演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撩”一词经历了义项先增加后减少的演变过程,“撩”的“撩拨,挑逗”义项由古代没有明显的感彩意义演变为“表示人们在语言及肢体上的挑逗与不尊重异性.”,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一直发展到今天,“撩”成为了网络热词,其概念意义也变成了“体贴,细致,风趣幽默,情商高”之义,感彩也由原来的贬义转化成为中性甚至是被当成褒义.“撩”词义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人们心理需求是的改变以及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演变的.我们可以通过把握“撩”词义的发展演变,从而以点盖面,从中了解到其他词的词义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词义演变和浅析和词义方面的浅析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浅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经济特区关税优惠政策的演变历程与其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7 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5 080摘要我国经济特区成立近40 年来,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中,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从《赵贞女》到《琵琶记》主旨演变的原因
【摘要】琵琶记对赵贞女翻案式改写,使蔡伯喈形象由“不忠不孝”变为“全忠全孝” 元末动荡纷扰的社会环境、宋元文人心态的落差,以及高明主观意图的涉入,共同促.

核战略思想演变:从「纸老虎」到「真老虎」
核战略思想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有既是“纸老虎”,又是“真老虎”;要有,以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作;绝不首先使用武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 核战略思.

二战如何从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但它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一个相当长的“序幕” 从1931 年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r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