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郁达夫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以《故都的秋》为例解读郁达夫的文化精神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郁达夫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以《故都的秋》为例解读郁达夫的文化精神,本文是关于郁达夫相关论文如何写和郁达夫和《故都的秋》和例解读郁达夫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郁达夫论文参考文献:

郁达夫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论文100例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SK10)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故都的秋》是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名篇,通过对南北方秋色的对比,刻画了北平的秋色.这篇散文集中体现了郁达夫的文化精神,他的“名士气”,个人经历形成的忧郁气质,避世情怀,传统文人的山水之乐,以及他提倡的散文创作方式,用诗化的语言描述了北方秋季特色,从散文中也可以看出郁达夫的生活轨迹.

关键词:郁达夫;名士气;散文;《故都的秋》

作者简介:孙洁(1981-),女,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33-032-02

一、郁达夫的散文创作

(一)郁达夫散文创作主张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有现代和古代之分.古代散文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内容以游记为主,兼抒发情怀,语句方面也讲究精炼,富有韵律美.

现代散文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之后的白话文,在体裁上区别于诗歌、小说和戏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包括游记、杂文、回忆录、日记、书信等多种形式,和诗歌相比,散文在语言上更加随意;和小说相比,散文没有故事情节和人物冲突,和戏剧相比,散文不受舞台空间的限制.主要特点是:题材广泛、感情真挚、个性鲜明、语言优美.

郁达夫作为五四运动之后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有鲜明的个性,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述体”,他的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成,具有自传体性质,像最著名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都是如此.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也主张“表现自我”和“情感的自我宣泄”.他的散文大多是记叙自己的生活经历,将主观情感作为写作的底蕴,抒发对客观事物的感慨.正因为主观感情的介入,所以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魅力.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视个性.郁达夫认为散文中的个性化是立诚守真的标识.他的这种观点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他认为新文学的成长,关键就在于“真”,他渴望文学作品能体现“的天真.”反对传统文学中的空泛肤浅,千人一面的手法.因此,他主张散文要用“自叙传”的形式,所写的内容都应该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验.

第二,散文个性要和作者人格联系.散文中的个性应该是作者情怀、气质和品格的组合反应.

第三,散文个性应该是个体和社会、自然调和的健康积极的个性,他认为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社会、自然的一分子,因此,无论是描写山水,还是游记的散文,都离不开社会环境.

(二)郁达夫散文的创作方式

在散文创作方式上,郁达夫提出了散文的“心”与“体”的结合.散文的“心”,指的是散文的立意和主题,通过散文来表达深切寄寓.散文不需要摄人心魄,也不必像小说那样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人物.它都是通过风物来透露心绪,抒发情感.情感会借着思理被深化,思理又会因为情感的浸润被充实.郁达夫曾经用“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描述善文的“心”与“体”关系.

散文的“体”指的是散文的结构,要紧扣“细、清、真”三种特质.“细”是缜密的笔触来传达主体对客体的深切感悟;“清”是建立在“细”的基础之上,在状物抒怀时,要做到周而不繁、谨而不拘,流转自如.“真”是感情的真挚,不能夸大情感.只有这三者结合,才能承载散文中的思理和情感.

郁达夫的散文以游记为主,在散文创作中,还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古典文学陶冶了郁达夫的审美观,追求疏旷冲淡的意境,其中,明朝的“派”和徐霞客游记对他的影响更深刻.

二、郁达夫的人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一)郁达夫的人格特征

郁达夫的人格特征具有强力的自卑感,由自卑感派生出忧郁、避世等人格特征.

郁达夫的自卑形成原因和他的出生,童年经历,青年求学经历相关.郁达夫出生在破落地主家庭,三岁就失去了父亲.两个哥哥比他大许多,已经外出求学,姐姐很小就成为童养媳.他生活的环境是母亲日益为家操劳,在外受委屈回家对着父亲的遗像大放悲声;奶奶常年吃斋念佛,只有使女翠花像姐姐一样关心他,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尽管没有衣食之忧,精神却是在孤单、恐惧中度过.因为父亲去世,家里也时常被外人欺负,这些都给童年郁达夫心理上投下了阴影.

青年时代的郁达夫远赴日本求学,由于中国落后,在求学期间也受到日本当地人的欺辱.郁达夫求学期间,正是青春期,对异性充满渴慕,但当时的日本女人看不起中国人,这样也加重了他的自卑.郁达夫从小体质孱弱,对体育不感兴趣.但在日本求学期间,就读的学校以重视体操而闻名,实质上是重视军事训练.授课教师都是军人,每次上军事训练,郁达夫都被教师严加整治,这也是他自卑的根源.回国后,郁达夫由于身体原因,需要常年养病,因此生活贫困、经济拮据,这些都强化了他的自卑感.

因为自卑,所以他的性格忧郁,常常有避世念头,他总是反观自己的人生经历,觉得爱情、事业和人生都是失败的,常常有放弃奋斗的念头.这种避世念头,一方面是他对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是自己性格懦弱,没有和丑恶现象斗争下去的勇气.

(二)郁达夫的精神气质

郁达夫的精神气质深受古代名士气影响,古代名士气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他们外在表现为或狂或狷,或放诞或隐逸.他们的本质都是脱俗清高,尊重人欲,尊重自我,清醒而独立.东晋时代陶渊明是名士中的杰出人物,在生活穷困时,还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郁达夫本人对魏晋时期的名士非诚推崇,在他的生活和作品中也流露出这种名士气的气质.

古代名士都离不了酒,因为饮酒,越发显得放浪形骸.郁达夫的生活中也有这种特质,他纵情酒色,将这种思想也写入到作品中,因而有“颓废作家”之称,郁达夫将自己的放诞都毫无保留地写进了小说和人散文中,他在和王映霞相识之初写的《村居十日》,就将自己买醉、听唱戏等生活细节都呈现出来.在世俗眼里这些都是劣迹,但他却敢于面对世俗,这行为和晋朝的刘伶有几分相似.

郁达夫的名士气还表现在亲近大自然方面,古代名士对现实不满,都采取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隐居山林也是回到大自然中的一种方式.郁达夫也有这种情怀,他热爱大自然,尤其热爱自己的故乡富春江,他的许多散文都在讴歌自己的故乡之美.

(三)郁达夫的文化精神在散文创作中的体现

郁达夫是自卑感和名士气并存的文人,这种人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在作品中时有表现.在文化方面,他是学贯中西型的,既有深厚古典文学素养,又有深厚外国文学的修养.他的这种个性特征,使他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描写景物风光时,能够从多角度入手,生动逼真、细致入微地表现自然美;但他的散文不是以描绘山色风光为主要目的,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在山水美景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郁达夫的散文既有对人文自然的探胜,又有对历史文明的追思,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无论是表现什么内容,在写作方式上,都是以自我的角度来表现,以我取景,直抒胸臆.

在语言运用上,他具有古典趣味,偏爱寂静的情调,在《钓台的春昼》、《超山的梅花》中都有这种情调,这种寂静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他散文的另一个特征是用诗化的语言来描写景色,在散文中,长句短句,排比句交叠使用,具有莎士比亚戏剧风格,充满诗意.

郁达夫虽然具有名士气,但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因此在散文中还善于用幽默的语调对现实进行调侃,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三、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的文化精神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1934 年在北平创作的散文.1923 年,郁达夫在北京大学任讲师,讲授统计学.1926 年,郁达夫因为幼子病逝于北京,他本人也因为躲避国民党白色恐怖而迁居杭州.多年后回到北平,面对故都的秋色,他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这篇散文从多方面体现了他的文化精神.

(一)《故都的秋》体现的创作主张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主张是“表现自我”、“自我情感的宣泄”,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来描写客观世界.在《故都的秋》中,这种主张也得到了体现,开篇就提到自己十余年来重返北京,对故都之秋的感触.为了突出这种情感,他还用南方之秋和北方之秋做了对比.“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而北方之秋可以从牵牛花、槐树、秋蝉、秋雨来感受.在描写这些客观景物的同时,还穿插了他这些年来的生活状况,他到过上海、苏州、杭州、厦门、广州和香港,因此对南方之秋有深刻的认识,因为南方之秋不明显,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还是气候变化,都不及北方明显.

这样的描写,给读者的感觉是真实可信的,无论是南方的读者还是北方的读者,从散文中都能感觉到自己身边的秋景确实如郁达夫感受的那样.这种感觉就是郁达夫主张的“个性和作者人格的联系”,从文章中读者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生活充满颠沛流离之苦.

(二)《故都的秋》体现的创作方式

郁达夫主张散文创作要做到“心”与“体”的统一.这篇散文的“心”就是“北平之秋”,围绕这个“秋”,郁达夫从眼睛所见到的槐树叶下的日光、牵牛花、“槐树那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的飘零,枣子成熟后的模样,以及耳中听到的秋蝉的鸣叫,感受到的秋雨带来的气候变化,又想到外国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中国古代文人对秋天的描述.由苏轼的《秋声赋》又想到了南方的扬州二十四桥、钱塘潮、普陀山、荔枝湾的秋色.这些描写都体现了“体”的“细、清、真”相结合特点.

(三)《故都的秋》体现的文化精神

郁达夫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由自卑产生的忧郁气质和避世观,以及放诞的名士之风,对大自然的热爱.因为他本身具有学贯中西的文化修养,因而他的散文有古典趣味和诗化语言等特色.

忧郁避世其实和名士气是相辅相成的,古代名士也具备这种个性气质,因此他们常常身处繁华闹市,却能闹中取静.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笔下的秋色原本是繁华的故都,但他却选择了一个普通小院,通过院中景物槐树、牵牛花、枣树的变化,以及偶尔的路人口中的话“一阵秋雨一阵凉”来描述秋色,这种避开闹市的取景,营造出一个小小山林的氛围,作者在这里仿佛抛开繁华的世界,一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看身边叶落蝉鸣来感受世间变化.

作者自己也说,中国古代诗人都有颓废色彩,所以歌颂秋天的诗歌格外多,他自己何曾不是如此?因为南方的秋天还有健康的生命力,反而引不起他的兴趣,倒是北方之秋的明显状态让他难忘.这种颓废色彩是他个性的体现.

《故都的秋》篇幅不长,但通篇充满诗意的语言,使这篇文章读来上口,加深读者的影响.像开篇的富有诗意的语言“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文中这些排比句的应用,将原本不为人注意的一些生活细节罗列出来,让人不知不觉地去联想,去感受.虽然秋天具有颓废色彩,但这些美好的景色却给人带来美感.

从《故都的秋》中,透过这些文化精神,能深切感受到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家国情怀,如果联系到郁达夫的个人经历,这篇文章又流露出他的孤独、寂寞、悲凉之情.

参考文献:

[1]论郁达夫散文创作中的“自我”抒情建构[D]. 苏云.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郁达夫创作中的颓废美[D]. 谢启发.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郁达夫散文的“心”和“体”[D]. 王炳中.福建师范大学 2008.

上文点评,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郁达夫和《故都的秋》和例解读郁达夫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郁达夫本科毕业论文郁达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谈教师叙述角度的选择以《故都的秋》为例
马绪霞 安徽省临泉县第二中学沈松怀 安徽省阜阳市教科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叙述者,语文教师上的每一节课基本上都是转述别人的作品 同一个作品,由于叙述者身份、学识不同,选择的角度不同,.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和北京的关系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写的一篇描述北平(京)秋景的著名散文,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北平的四季 粗看之下,郁达夫对北平(京)是抱了热爱之情的,如故都的秋中所言“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

益智攻擂类节目的不足与改进策略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为例
一、益智类节目发展现状概述近年来,益智类节目不断求发展,目前来看,市场上的益智类节目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诸如电视台的智力快车这一类的传统益智类节目,它们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已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此.

非遗视野下上党梆子新编剧目音乐的探究以新编历史剧目《窦娥冤》为例
【摘 要】上党梆子窦娥冤是山西省长治市文化艺术学校在郭启宏先生改编、北京河北梆子剧团演出的新版戏曲窦娥冤的基础上,进行移植并再度打造的一部新编历史题材大戏 此剧目2011年代表上党梆子艺术唯一传习院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