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研究现状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关系刍议以现状和平台构建为中心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研究现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2

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关系刍议以现状和平台构建为中心,本文是关于研究现状类论文范文集和研究现状和树人和立德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历史杂志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如何写历史论文

肖红兵/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高校历史教师不仅是讲授历史知识和宣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自身也是学生和普通民众学习的榜样.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不仅是高校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更是高校核心竞争软实力的特殊内容,直接影响着我国当下“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长久以来学术界和教育界对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精神,全面科学地构建高校教师“核心素养”的测评、监督和发展机制已成当务之急,此举对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深入和创新大有助益.

关键词: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高校历史教师

一、前言

被人们称作“大学”的高等学校不仅仅是环境安静优美和学习气氛浓厚的塔,更是向社会普及高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学习场所.一般而言,在高校里从事学习相关活动的主要人员除了接受教育的各类学生之外,还有授课的教师和管理、服务人群,其中学生和教师是高校教育群体的核心.当然,高校教师群体还应分为授课教师和管理教师等,他们的主要职责都是传播积极思想、宣扬优秀文化、讲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专业人员.高校历史教师因为从事的职业是历史教育,他们的专业相较于文、哲、法等其他人文专业则更具有了一种特殊价值,即高校的历史教师既要不断地学习和讲授正确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还要承担讲解、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科学正确价值观的独特使命.因此,高校历史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教师职业教育之外的人文导师的角色,他们的个人核心素养则容纳了更多的职业操守、普世价值、道德精神和人文情怀,在“立德树人”中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和特殊性.2018年1月23日-24日,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着重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①笔者认真地学习了这一会议的基本精神,对教育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入思考,拟从自身职业角度选择以高校历史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相关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尝试较为全面客观地梳理概述近十余年来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关系研究现状,藉此分析我国高校历史教师在“立德树人”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思考构建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培训、监督和测评机制的合理策略和良性方案.

二、相关概念界说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园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上课,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师风师德,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技艺、习惯与能力.因此,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会因教师的性情、性别、专业和教育背景等不同而呈现出差异,这种素养差异主要集中于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因此文章主要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的立德树人和高校的历史教师,滋结合相关定义和个人理解分别释义如下:

(一)教师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般是指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与人的自我发展,人们应该具有的性格与习惯、道德与情操、视野与心胸、知识与技能等的综合素养,亦被称作关键素养、核心素养、综合素养,当下教育界和学术界又多以“核心素养”统称.与其他非教育类职业人员相比,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是关键素养,并非所谓的“全面素养”,而是以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为主体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教育创新发展所必备的个人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一个教师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体,这种素养被称之教师的为核心素养.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应该具有稳定性、开放性与发展性,而这些素养的生成与提炼是教师专业技能和思想觉悟与在时俱进动态优化过程中不断塑造、更新和完善的,是教师能够适应创新教育、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教师的立德树人

近年来“立德树人”开始被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自我评价和他者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的“立德树人”更是被视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得关键性内容,其中高校教师在“立德树人”扮演着着终极把关的角色.“立德树人”的“立德”是指教师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个人师德魅力和正面教育来引导、感化、激励学生,而“树人”则是指教师坚持以培养学生品行和能力为本,通过合适的德育宣教塑造、改变、发展学生.“立德树人”既是教师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核心素养在实践层面的价值体现.教师的“立德树人”是发展和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才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三)高校的历史教师

高校的历史教师主要是指高等学校从事历史教学、文化宣传和学术研究的教育人群,并非都是学习历史专业或者在高校从事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师.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高校都有历史教师,尤其是从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教师几乎存在于每一个高校.高校历史教师由于从事的是历史教育,即向学生传播历史知识、宣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因而高校历史教师在“立德树人”方面比其他人文学科或教育领域的教师更有影响力和独特性,其“核心素养”不仅关系着自身德品、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与创新,也会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和学术论著影响着其他师生或受教育者的“核心素养”的形塑、发展、完善与传承,是社会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客体和影响者.

三、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研究现状

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问题,是在十八大以后才成为教育与社会广泛关注和探讨的师德、教育和发展议题. 中国教育部2014年3月30日制定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意见》,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②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具体而务实、客观而实用,“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③其中,高校的历史教师由于是在大学的塔里直接或间接地向广大成年学生和社会普通民众介绍、讲授、传播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和爱国主义,教师本人的品德、气质、知识和技能等素养,直接关系着学生等受教群体对历史与文化的接受、理解、吸纳和发扬,帮助优秀学生逐渐发展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榜样、传承和引导者.目前学术界对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及其与立德树人关系的探讨尚不多见,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和同仁们的关注和思考.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知网上关于“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研究成果,仅仅2016年全年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文献即有567篇,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文献则有1864篇,其中少数成果是关于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但是以高校为载体将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之关系为主题的研究则未见,反映出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的关系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和教育者的关注,因此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关系的议题还存有深入探讨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

早在1997年12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针对“人才”问题,首先从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角度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语词,至2002年3月欧盟把“核心素养”作了具体的界定,核心内容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与态度的集合体,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素养”.④直至近五年“核心素养”才真正成为全球关注的教育热点和学术议题,其中关注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师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或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了中小学师生核心素养发展模型与框架,以推进学生个人素养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2016年6月3日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报告,正式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并确定以“素养(Competencies)”代替了“技能(Skills)”,总共18项核心素养具分为领域素养和通用素养两大类别,⑤其中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属于领域素养类的人文与社会素养,该报告是笔者所见目前教育领域内核心素养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国大陆有关历史教育“核心素养”的探讨是从“素养”研究开始的,最早见于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标准》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⑥这一表述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或研究者探讨中学“历史学科素养”或“历史素养”的滥觞,其中以2016-2017年间研究成果最多,其中2017年相关论文达217篇.⑦综合比较来看,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以中学历史教师或研究人员对中学历史学科、历史教育和师生核心素养问题的探讨,而学界有关“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及其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现状、发展与测评等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未见有,笔者据中国知网等学术系统检索了近十年相关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张静《历史教师素养之变:缘自“互联网+”的影响》、孙玉恩《从<史通>“才、学、识”看高校历史教师职业素质》、聂翔雁《提高大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和龙观华《关于提高大学历史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思考》等四篇论文,⑧分别以相关专题的形式探讨了高校历史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信息素质等问题,但均未涉及高校历史教师的整体核心素养及其发展与测评问题,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应有关注.

(二)关于教师立德树人的研究

从笔者检索的资料来看,国外有关“立德树人”的直接研究成果较少,英美日等国家的教育者或学人主要围绕“德育”问题进行了相关理论探讨和典型案例分析,而“立德树人”一词在中国大陆教育和研究领域使用较为频繁,并在近十年开始成为政府、学者和教育者广泛探讨的重要议题.有关“立德树人”的文章最早见于2008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所载李希影《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一文,⑨最早著作则是容铁慧所编《立德树人: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发展>》一书,⑩该书对上海高校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的一种梳理、回顾和总结.其后在容铁慧研究成果的影响下,刘娜《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尤玉军《论中国人关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历史演进》、陈先勇《“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大学文化建设研究》等论文,其中2014-2017年间以“立德树人”与历史教育为主题的论文约有31篇,对教师的立德树人问题给予了相关理论探讨,关注的对象则以高校教师为主.其中,有关历史教师和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的研究成果,以2014-2016年间的成果较多,且偏重于中学历史教师和历史教学层面,代表性成果如刘素云《谈“史鉴功能”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问题》、汪从东《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蒋成平《历史课堂如何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游艳容《寓寓“德”于史——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李庆宇《历史教学与立德树人初探》等少数专题论文.前述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概绍和探讨了我国大陆地区历史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目标,而关于高校历史教师与立德树人关系的研究文章尚未见到.

(三)现有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括而言,国内外关于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第一,已有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中学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和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个案层面,比较缺乏整体性的理论探讨和策略研究,而且学者对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两大问题则较少关注.第二,学界关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历史教师“e”平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高校历史教师的继续学习、教师基本素养的培育与测评、教育生态的净化、历史教师与立德树人关系等的研究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第三,在研究策略上缺乏针对性,既没有整体性的全面系统研究成果,也没有专业性、区域性和专题性的针对性研究,尤其是缺乏某一类高校、某一地区高校或某一专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的调研成果.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当下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情况不甚明晰,社会上甚至出现很对对高校教师的强烈批评和负面评价,也未能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对高校教师的全面关注.试以浙江省高校教师为例,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高校数量多、层次多、专业多,在区域、高校、人才方面教师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浙江地区高校教师的待遇相对于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高校要优厚很多,但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情况并不清楚.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制定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发展与测评机政策,并从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关系层面,探讨利用“互联网+”数据平台建立科学、实用、公开的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监督、奖惩与测评机制.这里以高校历史教师为例,可以通过相关数据信息平台搜集和分析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数据信息,并就这些数据反映的问题在各界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分析历史教师的个人品德及其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活动中创新、传扬、引导“立德树人”精神的效果和作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内涵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将具备“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精神视为提升浙江省高校历史教师乃至人文教师的整体素养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构建高校教师“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信息平台的意义

虽然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日益成为政府、教育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议题,但是目前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高校单位都还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发展机制.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十分重视,就教师的师风师德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对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要求,而移动媒介和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创建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信息平台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数据平台建立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发展与测评机制,不仅是完善国家高等教育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发展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亦是各级教育部门、社会民众以及高校管理者了解和考察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本文试以高校历史教师为例,思考分析创建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信息平台的重要意义:

第一,构建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信息平台,不仅能为高校历史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教学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范式思考,也能使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可以平等地运用网盘资源、超星图书馆、微信阅读等“互联网+”平台资源进行教学管理、教学互动,增进学生、教育部门和社会对教师个人能力和师德品行的了解,营造一种开放、多元、平等的师生共学互学、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第二,“互联网+”下的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发展信息平台资源是开放的,可以使高校历史教师的、教育经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等受到学校、同行和学生的检阅和监督,促使“惰性”教师“定时定量”地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发展自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精神,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完善自我品德和能力,真正成长为具有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精神的优秀教师.

第三,高校教师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实时地结合教育部们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要求,为高校教师通过信息平台自助学习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有关当下高校教育和师风师德的相关重要讲话提供便利途径.

第四,教育部门、高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们应当结合国家“立德树人”政策,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高校历史教师,藉此建立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资料数据库,对当下我国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的现实情况进行探究,籍此思考我国高校现实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研究者可以利用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信息平台,进一步研究在网络时代高校历史教师知识素养、教学素养、师德素养以及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测评机制的创新化、信息化和完善化问题.

第五,高校历史教师可以通过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信息平台进行自我检测和反思,在日常的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该将课堂教学与立德树人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将合理地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精神有效地结合,从而利用自己的学识与品德影响和培育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立德树人精神的社会人才.

以上五点个人思考和理论分析,仅是笔者对利用“互联网+”构建建高校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信息平台机制及其意义一些思考.我们应当结合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历史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立德树人实践情况纳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测评机制中,使教师的个人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事例以信息化的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开放透明地展现,形成学校、教师、学生、网民相互影响和学习的模式.当然,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对高校历史教师的发展与转型,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因此建立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实践的发展与测评机制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五、结语

笔者从自身所从事的历史教育这一职业身份切入,通过对部分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情况的调研,发现高校部分历史教师自身核心素养不够全面和趋于堕化,对立德树人更是处于漠视状态,而且对发展自身核心素养重视度不高,缘此对构建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与测评机制进行了长久思考,认为构建高校教师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信息平台,不仅是高校教育创新的科学有效途径,也是评估和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时代形成了便捷、开放、平等的教育与资源平台,为高校历史教师的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传承方面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这一平台既是学校和学生检测、监督高校教师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也是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积极实践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高校很大一部分历史教师对发展核心素养和实践立德树人给予忽略的态度,教师本人未能很好地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自我素养、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立德树人,因此探讨高校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有助于改变这种相对滞缓的现状.

注释:

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EB].,2018-1-24.

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教基二〔2014〕4号,,2014-4-8.

③《教育研究》编辑部.201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7(2):12.

④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2.

⑤刘坚,等.《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17~21.

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⑦代表性研究论文诸如:黄牧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6);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养成[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6);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2016(2);夏辉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J].历史教学,2016(11);朱可.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凸显学科味——再论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历史教学,2016(5).等等.

⑧张静:《历史教师素养之变:缘自“互联网+”的影响》;孙玉恩:《从<史通>“才、学、识”看高校历史教师职业素质》;聂翔雁:《提高大学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龙观华《关于提高大学历史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思考》.

⑨李希影.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N].光明日报(理论综合),2008-11-13(009).

⑩容铁慧.立德树人: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刘娜.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尤玉军.论中国人关于立德树人思想的历史演进[J].新疆大学学报,2015(1);陈先勇.“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大学文化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胡逢祥.历史教育与立德树人[J].历史教学问题,2015(2);吴波.立德树人: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9).等等.

刘素云.谈“史鉴功能”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立德树人问题[J].桂林师专学报,2014(4);汪从东.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科学咨询,2014(9);蒋成平.历史课堂如何才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J].科学咨询,2015(4);游艳容.寓寓“德”于史——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教育(文摘报),2016(4);李庆宇.历史教学与立德树人初探[J].科学咨询,2014(1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根亲文化与两岸交流特色学科群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SJCL091);信阳师范学院2015年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GGJS-08).

作者简介:肖红兵(1982-),男,河南潢川人,河南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信阳师范学院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南湖学者青年奖励计划”2018年B类资助人选、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上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研究现状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研究现状和树人和立德相关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探析以2019年高考广西文综政治卷为例
【摘 要】本文论述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从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的设计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方式,以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政治卷为例,阐述政治认同、.

聚焦立德树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课程作为教育的专业实践,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把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美育育人价值探析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5 年3 月以加快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题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学校美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09摘要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对教师核心素养相关研究主题词的梳理、关键词分析、描述性统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