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死亡委婉语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基于概念整合的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死亡委婉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基于概念整合的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该文是死亡委婉语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委婉语和英汉和概念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死亡委婉语论文参考文献:

死亡委婉语论文参考文献 英美文学开题报告范文英美文学论文选题英美文化论文选题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摘 要: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其中既体现着人类认知的相似性,又体现了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构造、意义创建和功能的研究主要从词汇、句法、语用等方向进行.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一种新兴的理论——概念整合理论,被用于揭示委婉语在其意义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认知共性和特性.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概念整合;对比研究

[ 中图分类号] :H0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14-186-02

1.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对于讲母语的人来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本能,故而无法察觉委婉语的结构及认知过程.但对于那些英语或汉语学习者来说,运用概念整合了解委婉语的认知结构对于语言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学者曾从修辞学、文体学、语用学等诸多角度对委婉语的类型、特点、构成和语用功能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如束定芳、徐金元(1995)运用语用学理论,提出了委婉语构成的四个基本原则[1].然而要想恰当使用和更好地发挥委婉语的交际目的,就要对不同委婉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比较.在这方面,束定芳等学者曾说道“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就必须通过对比的方法.”[1]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邵军航、樊葳葳(2004)[2]、卢卫中、孔淑娟(2006)[3]等研究者也陆续从认知语言学的方向揭示委婉机制.

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英汉死亡委婉语的认知过程进行对比研究,探索英汉语言中的共性和个性,以期对语言学习和社会交际有所帮助.

2.概念整合理论概念

Fauconnier 和Tumer 于1997 年出版的《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概念整合理论.它由四个空间组成:输入空间I、输入空间II、类属空间、整合空间.在映射、模拟、动态整合和投射的作用下,这四个空间彼此链接,从而创造出新的结构和意义空间,产生新的关系和构造,这也为人类认知过程中产生新的理解和意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输入空间I 和输入空间II 分属于不同地认知域,类属空间是构建于两个输入空间之上的、能抽象概括两个输入空间共同内容的选择性空间,整合空间则是两个输入空间进行的有选择性的投射”[4].两个输入空间的相关知识、背景、一一解构通过整合空间得以承接,并通过人类认知的自我推理,创造出一个不存在于原有输入空间中的新创结构.交际中,人类认知的过程,就是概念整合网络中这四个独立有彼此关联的空间相互碰撞的产物.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认知委婉语时,首先人们在认知上对其婉指意义和表面意义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连接,进而对其相似性之间的映射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最终人类大脑中的认知处理系统通过对其相似的整合对委婉语得到理解.

3.概念整合理论下英汉死亡委婉语的认知过程

死亡是生命必然的结果,人们热爱生命、眷恋亲友,故对死亡存在避讳和恐惧,在语言上,便产生了大量的死亡委婉语.在概念整合网络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委婉语是如何产生新创意义的.

3.1 概念整合下的英语死亡委婉语

在认知事物的时候,人们习惯于将其与相近空间的概念进行映射,使不同输入空间的概念产生关联,进而提取输入空间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并使某一概念得以凸显.在这种跨空间映射的过程中,便产生了新创意义.

就生命而言,人们将其视为一个过程:来到世上,走完一生,离开人世.正如同人生是一段旅途,而这段旅程中分了三个阶段.这便使人们将旅行的概念系统地投射到死亡的概念上,使人们通过对旅行的认知来理解死亡.例如:Shehas got a one-way ticket. 从概念整合理论角度来说,“one-way ticket”是一种委婉表达.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它与“life”(生命)之间的相似性得以输入.两个空间分别为起程→途中→结束行程(单程路)和出生→长大→死亡(无法重生).通过类属空间,我们可以提取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图式,并通过跨空间映射形成层创结构,在其一一对应的架构在,得到即“人生似单程旅行”,到达终点即结束,没有回程车票.这一层创结构映射到整合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其结构相似性对话得到理解,“one-way ticket”实际指的是“死亡”.诸如the last sent-off,the last voyage等都是将死亡与旅行相联系的委婉语.

3.2 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概念整合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统领国家与臣民,一旦皇帝死亡,会对国家社稷产生重大影响.古人云:“一日山崩陵,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这里同样有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I 为皇帝之死,在君权至上的时代,皇帝驾崩则会造成社会动荡甚至生灵涂炭,影响至大.输入空间II 为山陵崩,高山坍塌,死亡生灵无数,灾难也极为巨大.两个输入空间之间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发现两者跨空间的映射关系:在输入空间I 中,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臣服其下的臣民→皇帝之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输入空间II 中,山陵→支撑万物生生长的作用→得以存活的万物生灵→山陵崩塌带来的灾难.皇帝之死不仅仅是权利的更替,更有可能对百姓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就如同山岭坍塌对居住生灵的危害一样.相似的结构和信息映射到整合空间中便生成了新创意义:皇帝死犹如山陵崩,因此我们用“山陵崩”来委婉表达指代帝王的死亡.

4.概念整合网络下英汉死亡委婉语的共性

4.1 思维情感的相似性

在英语和汉语中,委婉表达死亡往往体现了生者对于死亡的畏惧和对死者的惋惜不舍.不同文化中对死亡的认知过程是一样的,死亡等于“睡了、休息”,英语中有beat rest,sleep the big sleep,be at peace 的表达,汉语中用“、长眠、长寝、安息”等;死亡就是“离开”,英语中用pass away,be gone,depart from this life,汉语中用“去了、辞世、走了、与世长辞”等; 死亡即是“回归来时的世界”,英语中用go home,go to the west,return to the earth,汉语中用“归天、归土、归西”等.人们畏惧死亡,同时也希望死后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希望人死后能得到永久的安宁,这种认知促进了死亡委婉语的产生,死亡委婉语的共性体现了英汉民族思维和认知的相似性,即缓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4.2 发展变化的相似性

语言是富有变化性的,吸收新词新文化,淘汰旧词,使自身得到进步,委婉语也是如此.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交融,不拘英汉,“死亡”委婉语均趋向于简捷化和生活化方向发展.在英语中,一些“死亡”委婉语已经渐渐消失,如:to answer the final call,to pass over,to yield upthe ghost 等[5].同时,许多语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词应运而生,并被广大人民所采用,如:to pass out of thepicture,to run one’s race,mercy killing,to pullthe plug 等.在汉语中,古代用于体现死者地位和权势差异的死亡委婉语已很少被人使用,如“薨”、“大行”、“殒”、“殇”、“卒”等说法正在消失.当代社会中,人们常用“逝世”、“与世长辞”、“长眠”、“永别了”等委婉表达重要人物之死,用“去世”、“过世”、“寿终”等婉称普通人之死,语用更趋简捷,更能反映出现代社会文明的最新发展.

5.概念整合网络下英汉死亡委婉语的差异性

5.1 社会制度带来的差异

英美国家推行资产阶级,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其基督教信仰认为死神一视同仁,每个人必然要死亡,体现在英语的死亡委婉表达上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其死亡委婉语的不同往往来源于职业的不同,例如,仅在拳击圈内流行的to be knocked out,本意是指“拳手被击倒后,若十秒内不能站起来,便视为失败”,后婉指“死亡”.再如在摔跤比赛中,to be thrown for a loss 原用来形容被对手舒服在地不能行动,后来也用于委婉表达死亡.

中国的社会制度则不同,在其封建专制等级制度的影响下,在死亡委婉语体现出了严格的等级.皇帝用“大行”、“驾崩”、“弃天下”、“宾天”等;诸侯或大官死亡用“薨”;低级官员用“卒”、“不禄”、“弃禄”、“彻乐”;普通老百姓用“走了”、“过世”、“百年”等.

可以看出,英美国家社会制度的使得其在死亡委婉语的使用上也体现出平等;而中国受传统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往往更加凸显人的地位差异,死亡委婉语同样有等级界定.

5.2 宗教信仰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信仰的不同也使得英语语言有着极大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都信奉基督教,《圣经》以及基督教相关典故传说对“死亡”的委婉表达产生了影响.如,基督教传说上帝用泥土创造了第一个人类——亚当,故死亡就可以说“to return to dust/earth”;上帝是万物的主人,人们死后会被召唤到上帝身边,故死亡也可以表达为“tobe with God”.

而在中国,文化深受佛教和道教传统的影响,在不同宗教中,对于死亡也有不同的委婉表达.道家思想中,世间万事万物是没有差别的,就连“生”与“死”之间也没有极端差别,死也可看做隐于世间或得道成仙,故将人死婉称为“隐化”“遁化”“仙游”等.而佛教追求的是“诸德圆满俱足,诸恶寂灭净尽”的大圆满,因此“圆寂”“灭度”“灭安”“示寂”“归寂”“迁化”“涅磐”“登莲界”即死亡.

从不同宗教文化传统中可以看出,宗教不同,委婉语与随之变化.中国宗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相应地汉语的死亡委婉语相对较少且难以普及,一般仅在宗教圈内得以使用.

6.结语

人必有一死,这是无法更改的必然结果.生者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大多不愿直言甚至不肯提及,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都存在了很多死亡委婉语.本文以死亡委婉语为对象,通过概念整合探究其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产生,从而揭示英汉委婉语在概念整合网络下的异同.以期帮助英汉语言学习者增加对死亡委婉语意义的构建和新创形式的理解,并更好地习得语言、更得体地使用语言,在交际中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之意,使委婉语真正发挥它社交润滑剂的作用.

结论: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死亡委婉语本科死亡委婉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委婉语和英汉和概念方面论文范文.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动物隐喻对比
摘 要自古以来动物就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不仅是人类的伙伴,更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 不同民族往往赋予动物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因此,与动物有关的习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隐喻义 .

语际语用学情境下英汉拒绝言语行为实证
语用学是一门探究语言符号与其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问,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后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核心分支,其中语际语用学成为了近十年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热点,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语用学研究的主流.

从文化的角度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两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的,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同时两者也反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一位名人说“语言能忠实地反映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同时也忠实地反映了各种信仰、偏见和娱.

译朱朱:生命诗行《野长城》美国英汉双语出版译者小记
新英格兰冬天的一个越洋电话让我第一次听到了朱朱的声音 这次通话持续了一整夜 打电话是因为我想请朱朱授权翻译他的诗 刚开始朱朱的语气有距离感且略显怀疑,随着对话的深入,他的语调慢慢兴奋起来,我们也就此有.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