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研究类本科论文范文 和20世纪以来八旗名典《雪桥诗话》综述和展望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20世纪以来八旗名典《雪桥诗话》综述和展望,本文是关于研究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展望和《雪桥诗话》和八旗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新世纪周刊论文综述模板幼儿园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摘 要]《雪桥诗话》一直被誉为是研究八旗文史、清代文史的知名典籍,自刊印以来的研究史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中期前,这一时期主要以序跋为主;20世纪十年代,这一时期随着明清文学研究的再出发,近代文学研究的兴起,《雪桥诗话》重新引起学界注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内容提要和价值意义的评介;21世纪以来,《雪桥诗话》研究既有文献的进一步校点,也有和同时期或同类型选本的比较研究,更有自身体例、诗学思想、文献征引来源等具体点的内部研究.总体来看,百年来《雪桥诗话》研究或由面到点,或由点到面,在拓宽与深耕两个维度上日趋具体和深入,但许多涉及杨钟羲创作及其诗学观,《雪桥诗话》编撰、作者作品论、读者接受论、批评论、与同时期同类型诗话的比较研究以及在近现代转型背景下的诗学史意义、民汉交融历史经验考察等重要问题尚未讨论和阐释,因此,《雪桥诗话》研究前景广阔,学术价值突出.

[关键词]《雪桥诗话》;研究史;诗学;史学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8)06-0047-10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8.06.008

《雪桥诗话》四集共四十卷,计百万余言,为现所知见融诗、话、评为一炉之旧体诗话规模之最,存有明末至清末三百年间大量的文史资料,辑录、评论了清一代众多作家作品,并多有相关本事的选录叙述.自刊印以来,先后得到陈三立、沈曾植、李详、陈寅恪、钱锺书、钱仲联等名士的赞誉,最先由吴兴刘承干刻印,收入《嘉业堂丛书》,其中,《雪桥诗话初集》曾于民国癸丑年(1913)、甲寅年(1914)两次印行,甲寅印本改正了癸丑印本的一些错字和疏失.《雪桥诗话续集》刻成于丁巳年(1917),《三集》刊刻于己未年(1919),《余集》刊刻于丙寅年(1926)①.迄今为止,《雪桥诗话》已传世百余年,积累起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需要梳理,以资益于后续研究.总的来看,其研究历程可分为20世纪中期前,也即建国前;20世纪十年代;21世纪以来三个时期,以下分别述评之②.

一、20世纪中期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雪桥诗话》刊刻之时,杨钟羲自跋以及他人为之撰写的序、跋.他序、他跋的撰写者为杨钟羲同时代人,熟悉杨钟羲生平、性格、心态、思想以及《雪桥诗话》的编纂情况,故而这些序跋所下的结论,所提出的观点可视为代表了《雪桥诗话》最初的研究情形.

(一)成书性质、内容特点的评价

杨钟羲自跋称《雪桥诗话》为断代诗话,以存人、存诗、论人、论诗为主体,并广泛记载朝章国故,前言往行,从中不仅可见清代诗歌史、诗学史,也可窥见清代学术史、社会史的发展演变,其云:“大抵论诗者十之二三;因人及诗、因诗及事,居十之.其人足纪而无诗,其诗足纪而无事,概未之及焉.不足括一代之诗之全,而朝章国故,前言往行,学问之渊源,文章之流别,亦略可考见.”[1]712缪荃孙对《雪桥诗话》的认识最有代表性,他指出该书特色在于保存清代掌故:“此虽名诗话,固国朝之掌故书也.由采诗而及事实,由事实而详制度,详典礼,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逸,尤详于满洲.”[1]5陈三立从政教、学术、风俗、其人行谊遭遇等论述了其存史的价值,其称:“留诧所为《诗话》,掇拾所及,比类事迹,甄综本末,以关于政教、学术、风俗及其人行谊、遭遇,网罗放失,彰阐幽隐,俨然垂一代之典,备异日史官之采择.”“成《雪桥诗话》前后凡四编,都四十卷,每编自为起讫.自胜国遗民以至昭代名臣、硕儒、畸人、逸士,或以人存诗,或以诗存人.大率以诗为经,以事为纬.其最难者,如举一人之事,每胪举他人所赠诗以证其人之生平,此非博览而强记者不能想.”[1]2121

另如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吴宓《吴宓诗话》等著也都间接指出《雪桥诗话》掌故书、八旗文学文献的特点和价值.

(二)编纂动机、体例特点的评介

《雪桥诗话》的编撰主要是出于存一朝诗史,备一代掌故的目的.其体例主要表现在以人存诗,或以诗存人;以诗为经,以事为纬;人、诗、事之间相互关联或印证,如以下序言所称:

一日以《雪桥诗话》十二卷见示.自首讫尾,读十日而毕,曰:此虽名诗话,固国朝之掌故书也.由采诗而及事实,由事实而详制度,详典礼,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逸,尤详于满洲.直与刘京叔之《归潜志》、元遗山之《中州集》相埒.——《初集》缪序

圣遗居士所为《雪桥诗话》,旨远词文,不为空绮,大意所在,欲使读本朝之诗者,有以见诗中之人、诗外之事而已.——《续集》刘序

成《雪桥诗话》前后凡四编,都四十卷,每编自为起讫.自胜国遗民以至昭代名臣、硕儒、畸人、逸士,或以人存诗,或以诗存人.大率以诗为经,以事为纬.其最难者,如举一人之事,每胪举他人所赠诗以证其人之生平,此非博览而强记者不能想.——《余集》陈序

另有金蓉镜指出杨钟羲的“黍离之感”;缪荃孙称杨钟羲是“千古伤心人”;沈曾植点明杨钟羲以为《诗话》有益于复兴故国,“网罗一代期,寿以百千祀”;李详有言:“尊著举本朝之诗,存本朝之人,因本朝之人,存本朝之事.其意深厚,其旨隽永,具征文考献之心,无标榜门户之习,别裁伪体,导源正宗,其有资史料.”明确指出《雪桥诗话》因诗存人,因人存事,存一代坟典,以为历史延续的价值特点与遗民追求.孙德谦说:“抱彼黍之恸,致维桑之恭焉.”同样点出其遗民心绪;刘承干综观《雪桥诗话》四集,认为读者从中可以窥见清代盛衰和满族文化流变,其云:“于前言往行,纪之特详,而盛衰大要,亦略可考见.”可见,杨钟羲创作《雪桥诗话》意在对清一代各类文献的搜集整理,对满族历史的追忆保存,对本朝掌故的重视收集.

二、20世纪十年代

这一阶段的《雪桥诗话》研究在文献整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关于清代诗歌、诗话、诗学研究的某些著作和单篇论文中也涉及《雪桥诗话》,或概括其内容特点,或强调其地位价值,扩大了《雪桥诗话》在学界的影响,并为下一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文献整理研究

一是简体标点本的整理出版,这是《雪桥诗话》最为常见的版本,由康奉、李宏、周南以民国丁巳(1917年)吴兴刘氏刻求恕斋丛书本为底本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至1991年印行,共计4册,分别题称为《雪桥诗话初集》《雪桥诗话续集》《雪桥诗话三集》《雪桥诗话余集》.点校者对之前的甲寅印本加以校点,含缪荃孙、沈曾植、孙德谦、刘承干、陈三立诸名士序言以及石继昌的出版说明,国家图书馆以及国内高校图书馆多有此本.另外,辽沈书社1991年出版了《雪桥诗话》标点排印本,附有《索引》;礼广贵、路明义等整理的《雪桥自订年谱》(辽沈书社1991年版)也付梓刊印.

二是影印本,有三种:其一是由台北县板桥镇艺文出版社1970年据“民国吴兴刘氏刊本”影印,共计56册,列入《四部分类丛书集成》续编第7种;其二是台北县永和镇鼎文出版社1971年据“民国吴兴刘氏刊本”影印,共计10册,列入《历代诗史长编》丛书第17种;其三是台北县永和镇文海出版社影印,共计15册,列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3辑,以上本子主要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等处.

(二)价值意义研究

齐琲在《杨钟羲及其〈雪桥诗话〉》(1988)一文中指出,《雪桥诗话》为研究清代诗歌、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言:“成书较晚,参考了各家之什,因而内容翔实,具有证史、补史、纠谬之功,无疑为清史、清代文学、文学批评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史料.”马清福的《八旗诗论》(1989),邓伟担任总主编的四卷本《满族文学史》(1989,第一卷),刘德重、张寅彭的《诗话概说》(1990),张佳生的《论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及形成原因》(1991)、《清代满族诗词十论》(1993),王佑夫的《清代满族诗学精华》(1994)、《清代满族诗学的主要贡献》(1994)等成果也不同程度提及《雪桥诗话》,或介绍其版本、内容情况,或揭示其在文献、诗学研究方面的价值意义.

三、21世纪以来

这一阶段的《雪桥诗话》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出现了一批重要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献整理方面

蒋寅先生的《清诗话考》(2007)“清诗话经眼录”民国卷首条对《雪桥诗话》的卷数、版本、作者生平、主要内容等信息做了提要式概述,兼具目录与叙录的作用;郁辉的《杨钟羲年谱补编》(2009)对《雪桥诗话》作者杨钟羲的年谱加以整理,其中附有许多交游方面的史料,有助于了解《雪桥诗话》成书的背景和杨钟羲的思想形成.雷恩海、姜朝晖校点的《雪桥诗话全编》(共四册),2011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目前《雪桥诗话》最为完备且相对精善的版本,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便利.

新近有靳良的《〈雪桥诗话〉考论》(2015年度博士论文)以《雪桥诗话》(初集)为例,用全文半数多的篇幅逐条查询、统计、列举其征引文献的出处,概括征引材料来源的特点,为下一步进行《雪桥诗话》与其他总集、别集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征引过程中材料有什么具体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靳文尚未分析.

(二)专题研究方面

这一时期的《雪桥诗话》研究呈现出专题化、具体化的特点:一方面是蒋寅《清诗话考》(2007)、刘德重、张寅彭《诗话概说》(2009)、朱则杰《清诗考证》(2012)、王佑夫《清代满族诗学精华》(1994)《清代满族文学理论批评述略》系列论文(2002-2003)、张佳生《中国满族文学研究百年》(2002)《满族文化研究百年》等成果或概介《雪桥诗话》的特色,或做提要式的评述,或引用《雪桥诗话》所载资料来辑佚或辨正清代文学某些作家作品的存疑问题;成果不同程度地介绍了杨钟羲的创作情况,揭示了《雪桥诗话》选诗宗旨、成书特点及其文献价值.另一方面是李杨在其博士论文《八旗诗歌史》(2014)*绍了《雪桥诗话》的内容特点、价值意义,观点不出学界已有观点.而韩丽霞、靳良的博士论文、单篇论文以及陈香娇的硕士论文则是具体研究《雪桥诗话》的最新成果,以下要述之.

其一,杨钟羲生平思想研究.韩丽霞《杨钟羲名号与诗文集名考释》(2010)一文从杨钟羲的家世、生平及思想倾向与作品集的关系中,阐释了其姓名字号与诗文集名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人们对杨钟羲思想及作品的理解;郑升论文《清末名士杨钟羲生平及相关研究述论》(2013)依据杨氏自订年谱《来室家乘》以及郁辉《杨钟羲年谱补编》等资料,对杨氏生平、交游及相关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梳理;靳良博士论文《雪桥诗话考论》(2015)上编部分梳理了杨钟羲的家世、仕宦、交游,探究了杨钟羲的旗人身世,遗民思想,盛昱、顾炎武等前贤对他的影响以及《雪桥诗话》的编写宗旨,所论翔实.但以上研究,还没有综合《年谱》、杨钟羲创作以及时代特征来概括杨钟羲生平、思想的特点、成因及意义,特别是与他文学活动、文学思想的关联尚语焉不详.

其二,成书性质及写作体例研究.目前以靳良博士论文《雪桥诗话考论》(2015)和韩丽霞论文《杨钟羲〈雪桥诗话〉写作体例研究》(2016)等成果为代表,靳文上编部分指出《雪桥诗话》的性质有三点:“汇集整理了明末清初大量的遗民诗文与事迹,以八旗文人及其作品为论列重心,《雪桥诗话》将诸多清朝典章制度、文人轶事、历史事件荟萃一编,实为修史的一大渊薮.”[2]但《雪桥诗话》的编撰及内在结构,以及这种笔法、结构的特殊性尚未分析;韩文通过分类举例,论述了《雪桥诗话》“以论人及诗、事为主,故采取了‘论诗及事’的诗话体例,使其呈现出鲜明的叙事个性,以叙事首尾完整取胜,以此记录八旗史.这部诗话兼有论诗及辞的选诗及评诗体例”的特点,但《雪桥诗话》的体例与同时期或同类型诗话编撰相比有何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何历史意义等问题的论述,尚未论述分析.

其三,遗民诗人研究.陈香娇《〈雪桥诗话〉清诗批评研究》(2011)评介了《雪桥诗话》中明遗民诗歌的内容;雷恩海《杨钟羲〈雪桥诗话〉学术价值述略》(2012)分析了杨钟羲收录这些遗民诗歌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指出《雪桥诗话》记载了大量的遗民事迹,保存了一些难得的史料.杨氏以明喻清,用以抒发其怀旧之感,客观上使得许多名不见经传的遗民高士的作品、事迹得以流传下来;张伟红、韩丽霞《从明遗民内容看〈雪桥诗话〉》四集之间的关系》(2015)一文通过印证分析,指出“《雪桥诗话》四集收录了大量明遗民的诗歌及其事迹,从中既可以看出这四集之间互相参照、前后勾连、逐步深化的关系,又可以看出作者杨钟羲寄寓其中的深沉的遗民之思.”所论比较细致,但《雪桥诗话》中遗民诗人及其诗作的共性特征,杨钟羲的相关评论以及遗民文化如何解读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究.

其四,作者个案研究.学者韩丽霞近年来陆续发表了《清代北方诗派代表诗人赛音布诗歌研究》(2014)、《论〈雪桥诗话〉对岳端诗歌“清婉奇丽”及“首倡风雅”的评价》(2015)、《〈雪桥诗话〉中文昭清新俊逸诗风研究》(2017)等论文,从微观的角度对《雪桥诗话》选录的众多作家初步做了观照,或对《雪桥诗话》以“格高气厚,逼近唐贤”来评价赛音布诗歌进行了分析;或就《雪桥诗话》中选录的岳端诗歌,结合汪士鋐、杨钟羲对岳端诗歌“清奇婉丽”“首倡风雅”的评价来分析宗室诗人岳端的诗歌在清初八旗诗坛的地位,以及他的诗歌对其他宗室诗人及八旗诗歌的影响;或就《雪桥诗话》选录的文昭作品,通过对文昭“诗多清致”“天怀浩落”“超然于尘埃之表”“缘情绮靡”“清新多变”等多角度分析,得出文昭诗风以清新俊逸为主的结论.韩丽霞的这些研究虽以八旗诗人为主,还未涉及其他类型的作家作品,但有筚路蓝缕之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思路.

其五,八旗文学视角下的文献、风格、诗歌史研究.这方面仍以韩丽霞的研究最为突出,许多视角、观点及其分析尚属首次,如《八旗文学文献视域下的〈雪桥诗话〉与〈熙朝雅颂集〉》(2014)在比较中认为《雪桥诗话》以《熙朝雅颂集》 为文献来源之一,又对后者进行相应的考辨与纠谬,《雪桥诗话》与《熙朝雅颂集》都是研究清代八旗文学文献的珍贵文献,无可替代;《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中八旗文学异同》(2015)首次对《八旗诗话》和《雪桥诗话》有关八旗文学的内容作专门的比较研究,主要就二者的同中之异展开比较,并分析造成这两部诗话著作不尽相同的原因;《杨钟羲〈雪桥诗话〉之八旗文学风格述论》(2015)认为杨钟羲《雪桥诗话》所收录的八旗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从宏观来看,重真求实,大都直面现实.从诗风来看,八旗文学又有质朴自然,豪迈奔放,清雅旷达的特点;《〈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之八旗文学史建构初探——以八旗诗歌为中心》(2016)通过《雪桥诗话》与《八旗诗话》所保存的作家作品举例分析,论述了“整个八旗文学呈现出鲜明阶段性”这一观点,认为前一阶段八旗诗人重在向汉朝、唐朝等优秀诗人学习,诗人不太注重技巧的运用,讲究朴实与畅达,直抒胸臆.中期的八旗诗人,更多地向优秀的诗歌传统学习,逐步形成各自的创作特色,与此同时,参与文学思潮的程度逐步增深、增广.最后一个时期,八旗文学则呈现出明显的化统治阶级诗学主张为内在创作倾向的特点.从整体来看,八旗文学史和八旗诗歌史呈现出以八旗文化为依托、吸收借鉴汉族等优秀诗歌传统的精华,呈现出既有文化特色,又具时代风貌的整体创作趋向;《论八旗诗歌重性情的特点——以杨钟羲〈雪桥诗话〉为中心》(2017)一方面从“重视自然性情,讲求性情之真,追求性情深厚”三个角度论述了八旗诗歌性情之整体趋向,一方面从性情的“狂、深、闲”论述了八旗诗歌性情的多样性;《八旗文学文献视域下的〈八旗文经〉与〈雪桥诗话〉》(2018)一文分析了这两部同一作者的选本在编选初衷、创作主旨、材料使用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以及在收录体裁、编撰目的、选取作家、保存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不同.韩丽霞的这些研究在揭示《雪桥诗话》八旗文学特性,拓展《雪桥诗话》纵横比较研究等方面值得称道,大大丰富了《雪桥诗话》研究的视角和思路,但《雪桥诗话》与同时期或同类型诗话、选本的比较研究仍有许多空间.

其六,诗学思想、理论批评或相关范畴研究.这方面研究相当薄弱,目前仅有陈香娇硕士论文《〈雪桥诗话〉清诗批评研究》(2011)初步归纳了《雪桥诗话》中不同地域诗歌流派及各派诗学主张,并对杨钟羲“含蓄蕴藉,冲淡闲适”的诗学主张做了阐发,认为他采用了推源溯流的批评方法;靳良的《析〈雪桥诗话〉“雅正、质厚”的诗学观》(2011)、《〈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研究》(2014)分析了《雪桥诗话》“雅正”“质厚”“清”“自然”“真”的诗学思想的表现及成因;郑升的《论〈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2014)强调应从时代巨变和特殊遗民心态来把握其诗学思想的特点及成因;韩丽霞的《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2015)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认为二书审美范畴都认可真、性情与雅正,并从“清范畴接受不同、缘情与兴寄的不同、宗唐与祧宋各异”等角度详细分析二者审美范畴的差异.相比《雪桥诗话》所蕴含诗学思想、评论性语言及范畴的丰富性,上述研究尚属局部观照,且没有联系晚清民国诗学主潮,以及杨钟羲本人创作、选诗等文学实践活动来论述,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杨钟羲《雪桥诗话》在诗学和批评方面的本来形态及其意义.

其七,价值意义的评介.这方面成果较多,如董文成在《清代满族文学史论》(2000)一书中从满族文学的角度,认为《雪桥诗话》有三方面价值:一是重视、突出满族诗歌的独立性;二是总结了满族诗歌的总体风格,提出“北方诗派”的概念,确定满族诗歌在清代诗史上的地位;三是阐述了满族诗歌与汉族诗歌的关系;严迪昌先生《清诗史》(2002)提到了《雪桥诗话》至于研究八旗诗史的意义;当代学者雷恩海在校点《雪桥诗话》的基础上,援引相关实例,对其价值意义做了十二个方面的概括:记述清一代掌故;记载英雄业绩;表彰良吏之清正高洁;揭露*污吏的卑劣行径和民生疾苦;各地名胜古迹、物产风俗、文化生活情景的记述;辑录了清朝藩属国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史实;论诗论人,以诗传人,以诗存史;记载了诸多诗人之经历、事迹以及旧闻轶事;评诗论文,持论公允,而非出主入奴,人言亦言;汇集并保存了大量现已为世罕知的佳篇佳句,许多作者因此而存名于史,特别是普通作者;论诗及人,论学及事,载录了颇多诗人、学者等各类文化人的旧闻轶事,许多涉及诗歌流派、学术源流方面史料;记载了大量的遗民事迹,保存了难得之史料.[3]这是目前概括《雪桥诗话》价值意义最为全面的论述,但《雪桥诗话》在诗话史、诗学史方面的特点及价值尚未注意和阐释,如序跋中提到的“妙在断制”“论诗俨具史裁”“郢说歧途,扫除净尽,于诗学亦甚有裨益”等等,郑升的《论杨钟羲〈雪桥诗话〉的价值意义》(2018)一文则分析了以上问题,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是一个补充和细化.

其八,涉及历史、民俗、政治、掌故等方面的研究.学者韩丽霞在此用力甚勤,已先后发表了《论满族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八旗制度》(2011),《论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北京庙会民俗》(2011),《从〈雪桥诗话〉的满族民俗看杨钟羲对民族精神的颂扬》(2013),《论满族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木兰秋狝之典》(2014),《从杨钟羲〈雪桥诗话〉节日民俗看清朝京师盛世图景》(2017),《从〈雪桥诗话〉历史书写看其对国家盛衰的思考》(2018)等文章,大大推进了文史角度的《雪桥诗话》研究;另有郑升的《〈雪桥诗话〉中的掌故史料及其特点管窥》(2014)初步讨论了掌故在《雪桥诗话》中的类型及特点.作为一部掌故书,一部纪事类大型诗话,《雪桥诗话》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掌故史料,往往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地理、军事、民俗、教育等故事、旧例和状貌,值得进一步发掘.

综上可见,《雪桥诗话》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尚有许多具体问题没有探析,如:以百万余言的规模来叙述明末至清末三百年间大量的人、诗、事,原本的事实是纷繁芜杂且散落各时各地,而《雪桥诗话》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文本却是相当明晰、有条理,这中间就有一个“如何选择”“如何叙述”以及“如何安排结构”的问题需要考察.另如《雪桥诗话》有多篇序言称赞其“首尾讫然”“妙在断制”“诗中见人”“详掌故”“详山林隐逸”“一代良史”是其胜于史馆类史书、同时期同类型许多诗话的地方,这些特色及其意义如何理解?此外,《雪桥诗话》叙述评论了大量的作者、作品以及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实际上就有一个作者论、作品论、读者论及批评论的问题蕴含其中,而“文变染乎世情”,这些问题与特定时期的文学思潮、时代特征有何关系等等.因此,《雪桥诗话》研究前景依然广阔.

在明清文学研究再出发、近代文学研究逐渐兴盛的学术背景下,可考虑从以下路径入手:

第一,扣住《雪桥诗话》作为“话体”的文体属性以及大量叙事的文本实际,在和同时期或同类型诗话编纂的比较中,揭示出《雪桥诗话》在撰述方面的特色、意旨和价值;揭示出其“诗学中叙事”和“叙事中诗学”等话体批评文献的特点、功能及相应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从而对《雪桥诗话》的文体特征、撰述特征及背后所蕴涵的文体观、功用观、生命观有一个准确、深入的认知与评估.

第二,抓住《雪桥诗话》以人为中心、按作者立目的显著表征,一方面关注其中的典型个案,一方面又不局限于近万名诗人群体的细微之处,而是着眼于整体,提炼、概括和揭示出《雪桥诗话》对诗人之所以为诗人,作者之所以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展示了怎样的期待?这样的要求与期待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含义?这些特点和含义放在中国诗学、清代诗学以及晚清民国文化转型背景下有何意义价值?

第三,依据《雪桥诗话》选诗评诗论诗的实践,提炼并揭示出《雪桥诗话》在作品、读者及批评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标准和要求?显示了怎样的观念?运用了怎样的方式方法?使用了怎样的批评概念和范畴?上述这些方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清代作品论、读者论、批评论背景下如何定位?有何特点及意义?

第四,抓住《雪桥诗话》作为“掌故书”以及涉及清代科举、政治、军事、地理、民俗、外交等领域事件、事实的显著特征,考察其在晚清以降掌故学兴盛的背景下,有何内容、特点和意义?进而论述作为晚清遗民之杨钟羲如何借助于“掌故书”之《雪桥诗话》完成了自己心目中“清代文人、社会和国家形象”的回忆、想象和建构?

第五,在以上基础上,对《雪桥诗话》在清代诗话史、诗学史、少数民族诗学以及历史学方面的地位、价值和意义做出客观的评估.

上述研究思路及目标意味着,知人论世、文本细读与学术史梳理、溯源与比较,文献与批评结合的研究方法仍是后续研究需注意的:

1.知人论世、文本细读与学术史梳理.

其一,细读并梳理《雪桥自订年谱》,参以《清史稿》《光宣诗坛点将录》等文献,掌握杨钟羲的行实、思想情况;了解晚清民国的历史、社会思潮及文学主潮,比如同光体、个性解放思潮、近代文化转型、民国遗民群体的文学活动等,在相互比照中,发现杨钟羲行实、思想的特点及意义,为后面研究杨钟羲的文学活动张本.

其二,逐条细读《雪桥诗话》,按类归纳、概括材料的要点、特点,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地方,从中发现问题,并联系学术史,确定研究的方向及重难点,如依照《雪桥诗话》以人立目,纪事为主,兼及论辞的体例,将四集全部材料分为明遗民、八旗诗人、闺阁诗人、汉族诗人、并称诗人、社团流派、读者、批评、批评范畴、掌故等十类,在归类析类中既可以发现四集之间的异同,也可以发现文本内部的构成及其特点,便于全面把握基础文献.

其三,梳理学术史,熟悉研究的背景及参照系.本研究对象关联清代诗话、清代诗学、八旗诗学、晚清民国历史以及思想史、文化转型、文化遗民、叙事学等问题.因此,需要研读、熟悉中国诗话史、中国诗学史、少数民族诗学史、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等通史以及明清诗学史、明清文学批评、近代文论、清代学术、清史及叙事学方面的论著,比如《中国诗话词话词典》《历代诗话选编》《诗话概说》《中国诗话史》《清诗话》《清诗话续编》《清诗话三编》《民国诗话丛编》《清诗话考》《清诗考证》《中国诗学论著选》《近代文论汇编》《清诗史》《清诗流派史》《清代诗学研究》《清代诗学史》(第一卷)《满族文学史》《清史稿》《清代简史》《文史通义》《八旗艺文编目》《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美学史》《近代文学史》等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此外,清代文学、诗学的起点是明代诗学及学术,并与前代诗学、学术遥相呼应,宗唐宗宋、师古师心、正变真伪、学问性情、尊体辨体等思潮贯穿始终,呈现集大成、地域化、家族化、民汉交融的特色,因而类似《明代诗学》《中国诗学史》(明代卷)《明代诗学的主要理论问题及逻辑演进》《宋代文学思想史》《明代文学思想史》《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知识与抒情:宋代诗学研究》《明清文学批评》《清代文学批评史》以及文体学、文学家族、民族文化交融、文学地理学、编纂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要有所了解.

2.溯源与比较.

其一,研究中每涉及一个范畴、概念或命题,首先理清楚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以及这些范畴、概念或命题在清代的通变情况,为研究《雪桥诗话》中的范畴或命题找到参照系,并注意词源学角度的考察,如“诗史”“叙事”“作者”“读者”“自得”“清”“掌故学”“学人之诗”“诗人之诗”等这样一些范畴或命题.

其二,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既要类比求同,也要对比显异,从而将研究推向深入具体,如“编纂”这一部分,就需要结合序跋,将《雪桥诗话》与同时期史书、总集、诗话的编纂方式、方法和观念进行比较,方能理解“首尾讫然”,“妙在断制”这些看似常见用语背后的深意.

3.文献与批评结合.

无论知人论世,还是诗学观、各类型批评等,均属于理论视角的研究.但理论问题的提出、概括、分析和论证还是要立足于材料梳理和分析,而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观点的提出又依托于第一手资料来印证,从而将文献与文论结合起来.简要而言,以问题统领各章节,有描述更有概括,以文献材料和历史的、文化的特定背景来支撑问题的分析与展开,一方面让文献的梳理有研究指向,避免停留在材料分类和赏析的表层;另一方面,也让论述阐释能够落到实处,以期文史互证,论从史出而又以论带史,避免就事论事.

以上研究史的梳理及展望,也是笔者所主持课题开展研究的基础及思路所在.然,学术乃天下公器,即使个案研究,也是需要许多人的接续、合作与砥砺,体量巨大的《雪桥诗话》研究更是如此.

【 注 释 】

①以上信息参考了雷恩海等校点的《雪桥诗话全编》“杨钟羲与《雪桥诗话》”第2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下文引用同样出处时,版本信息同此,不再一一注明.

②参考了韩丽霞《八旗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百年研究史回顾与展望》(该文载佳木斯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等成果.总的来说,韩文主要以研究内容分类来概述研究史;本文以历时性来梳理,综合前人资料,加以补充、拓展和深化,并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以及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杨钟义.雪桥诗话全编[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靳良.雪桥诗话考论[D].上海大学,2015.

[3]雷恩海.杨钟羲《雪桥诗话》学术价值述略[J].社科纵横,2012(1).

[4]韩丽霞.《雪桥诗话》研究——以八旗文学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12.

[5]李杨.八旗诗歌史[D].浙江大学,2014.

[6]鲁渝生.清代满族宗室诗坛的发展与成就[J].满族研究,1997(2).

[7]张佳生.论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及形成原因[J].辽宁大学学报,1991(5).

[8]张佳生.中国满族文学研究百年[J].民族文学研究,2002(1).

[9]张佳生.满族文化研究百年[J].满语研究,2003(2).

[10]张佳生,等.八旗制度对满族的文化整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2).

[11]王佑夫.清代满族诗学的基本特征[J].民族文学研究,1994(2).

[12]王佑夫.清代满族文学理论批评述略(一)[J].昌吉学院学报,2002(4).

[13]王佑夫.清代满族文学理论批评述略(二)[J].昌吉学院学报,2003(1).

[14]王佑夫.拓展民族文论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3(4).

[15]王佑夫.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引论[J].民族大学学报,2014(2).

[16]韩丽霞.杨钟羲名号与诗文集名考释[J].赤峰学院学报,2010(10).

[17]韩丽霞.八旗文学视域下的《雪桥诗话》与《熙朝雅颂集》[J].满族研究,2014(4).

[18]韩丽霞.八旗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百年研究史回顾与展望[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5(3).

[19]张伟红,韩丽霞.从明遗民内容看《雪桥诗话》四集之间的关系[J].前沿,2015(5).

[20]周建华,韩丽霞.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

[21]韩丽霞.《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之八旗文学史建构初探——以八旗诗歌为中心,赤峰学院学报,2016(1).

[22]韩丽霞.杨钟羲《雪桥诗话》写作体例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

[23]韩丽霞.论八旗诗歌重性情的特点——以杨钟羲《雪桥诗话》为中心[J].满族研究,2017(2).

[24]韩丽霞.从杨钟羲《雪桥诗话》节日民俗看清朝京师盛世图景[J].赤峰学院学报,2017(4).

[25]韩丽霞.《雪桥诗话》中文昭清新俊逸诗风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

[26]周建华,韩丽霞.从《雪桥诗话》历史书写看其对国家盛衰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8(4).

[27]靳良.《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研究[J].古籍整理与研究丛刊,2014(4).

[28]靳良.《雪桥诗话》史学价值初探[J].兰台世界,2015(3).

[29]郑升.论《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

[30]郑升.清末名士杨钟羲著述及其版本考略[J].兰台世界,2015(1).

[31]郑升.论杨钟羲《雪桥诗话》的价值意义[J].语文学刊,2018(4).

[32]郑升.《雪桥诗话》的文体学考察及其在诗话史上的意义[J].社会科学家,2018(7).

[33]赵志忠.满族文学源流及其发展[J].满族研究,2013 (2).

[34]王苏辽.试论清代的八旗文学[J].辽宁师专学报,2014(5).

[35]孙守朋.近代以来清代汉军旗人研究的回溯与反思[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6).

[36]汤晓青,等.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3(5).

[37]石雷.明清诗文研究的观念、方法和格局漫谈[J].文学遗产,2011(3).

[38]张剑.宋代以降家族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文献问题[J].文学评论,2010(4).

[39]徐雁平.清代文学世家的家族信念与发展内动力[J].苏州大学学报,2012(4).

[40]蒋寅.文人传记研究与清代文学研究的拓展[J].求索,2015(6).

[41]蒋寅.翁方纲诗学的取法途径与理论支点[J].学术研究,2017(6).

[42]蒋寅.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J].文艺研究,2017(10).

[43]董乃斌.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J].社会科学,2010(3).

[44]陈水云,吴莹.20世纪以来满族诗学理论研究述评[J].语文学刊,2017(3).

[45]侯印国.“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4(6).

[46]胡建次.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J].东南大学学报,2008(2).

[47]关爱和.同光体诗人的诗学观与创作实践[J].文艺研究,2008(1).

[48]魏泉.陈衍与翁方纲——关于晚清诗学的几点辨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4).

[49]钱竞.王国维美学思想与晚清文学变革[J].文学评论,1997(6).

[50]钟仕伦.清末民初美学转型的语境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51]张笑川.民初“清遗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兰州学刊,2012(9).

[52]贺根民.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特质[J].云南社会科学,2017(3).

[53]赵园.任道与任事——关于明清之际士人的一种姿态的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54]张伯伟.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J].文学评论,2009(1).

[55]袁志成.文人结社与晚清民国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J].文学评论,2016(4).

[56]查洪德.论“自得”[J].文史哲,2013(5).

[57]贺国强,魏中林.论“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J].学术研究,2009(9).

[58]陈少松.清代叙事诗及其理论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59]罗书华.志与事:中国诗学与叙事学比较论[J].文学评论,2008(1).

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展望和《雪桥诗话》和八旗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雪狼突击队》
名家在线苗再新,1953 年生,山东栖霞人 作为一位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一直执著地追求着他的艺术理想 长期以来,他勤奋努力、笔耕不辍,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 他坚实的造型能力,深厚的笔墨功力与娴熟.

中国音乐剧《雪狼湖》的赏析
摘要如今的时代下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国内人民群众的娱乐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物质了,大家想要一些更具有人文水平的娱乐形式,而且这种形式要跟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戏曲都不太一致,同.

电影《雪国列车》中的反乌托邦主题
雪国列车讲述一场由科技滥用带来的地球温度的骤降,因温度的骤降大部分人死亡了,地球上仅存的3000人登上了这趟“诺亚方舟”似的世纪末班车,这辆车承载的是人类仅存的生命也是最后的希.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史观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241)关键词悟;气象;体制;五唐分期;以盛唐为法摘 要严羽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断代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史观 他以“悟”&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