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社会化媒体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和教学效果基于宁波高校样本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社会化媒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和教学效果基于宁波高校样本,本文是社会化媒体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跟教学效果和宁波高校样本和社会化类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化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化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 以拥有社会化媒体*的宁波高校师生为样本,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的前置因素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师生参与通过实用价值、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共创而积极影响师生满意和信任,进而积极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而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通过实用价值、娱乐价值、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共创而积极影响师生满意和信任,进而积极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由此建议在从事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活动时,要把握价值共创的维度,识别价值共创的前置因素,关注价值共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师生参与;心理契约;感知匹配;价值共创;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焦勇兵,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化媒体教学(宁波 315211);高静,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教学(杭州 310012)

一、引 言

当今,社会化媒体已经将本文带入社会化时代,社会化媒体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化教学模式已经在高等教育界广受欢迎[1].在互联网思维大潮影响下,高校在积极响应社会化媒体引起的教育变革,都在踊跃地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高等教育的系列活动,以期创建竞争新优势.如有些国内高校通过开设微课堂、慕课等进行教学方式创新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来增强高校教学核心竞争力、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议题[2].目前,国家在十三五计划中已经实施“互联网+”战略,这意味着国内高校必须凭借网络优势进行教学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教学如何与时俱进,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新常态经济提供服务也是高等教育界面临的新课题.社会化媒体的广泛运用是互联网+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之间通过合作进行价值共创已经成为业界典型的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与教学效果研究”这一议题并进行探讨,不仅有利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制定相关的社会化媒体教学政策,而且还有利于高校工作者更好地运用社会化媒体和学生一起创造价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文献综述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给组织和个体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3],这些变化已经成为社会化时代高等教育中一个新研究领域,并迅速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广泛系列的应用,这些应用使用户能够创造和交换其生成内容[4].可见,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互动型媒体,其改变了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为多对多的互动模式,人们可以据此进行如创造和交换使用者生成内容等各种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5].由于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行为更加具有参与性、主动性、互动性、共享性、贯通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特征[6-9],所以社会化媒体彻底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一种新兴模式[10].鉴于此,学者们已经将研究关注点和兴趣点聚焦于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行为,有学者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采纳进行了研究[11],亦有学者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共享进行了探讨[12],还有学者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联络进行了研究[13],更有学者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口碑进行了探讨[14].尽管以上学者自不同角度来研究社会化媒体中各种各样的用户行为,但却鲜有学者就用户的价值共创(Value Co- creation)行为进行研究.社会化媒体中的其它用户行为都与价值共创紧密相连[15],基于此,本文认为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的价值共创应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价值共创是指价值在企业员工和顾客之间被共同创造的活动过程[16].出于研究目的的需要,本文在此将价值共创定义为价值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被共同创造的活动过程.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流行,价值共创已经成为实业界的创新实践,然而相对而言学术界的探讨却显得较为滞后.鉴于社会化媒体中用户行为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合作性特征[17-20],社会化媒体中的价值创造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而且还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本文在此将研究范围锁定于社会化媒体中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价值共创活动.由于社会化媒体具有利益属性、娱乐属性、社交属性和内容属性[21],本文在此将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分为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四个维度.首先,师生在参与社会化媒体时,通过发布信息、联络同学等而进行实用价值共创;其次,师生在参与到社会化媒体中时,通过师生互动而实现娱乐价值共创,再次,师生在参与社会化媒体时,通过满足其共享准则、价值和兴趣而获取社交价值共创;最后,师生在参与社会化媒体时,通过贡献、创造、消费和交换双方的生成内容而实现内容价值共创[22-23].

教学效果是指对教学目标的实际结果衡量[24],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合适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并获得了学生适当的反应;二是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获得了充分的学习体验[25].这样师生双方获取更佳的教学体验效果.[26] 本文选取学生满意、学生信任、教师满意、教师信任、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这六个个体层次指标来衡量教学效果.有研究探讨了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27-28],但却鲜有学者就价值共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三、概念模型与关系假设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既有文献,本文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图1).本文认为,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会通过价值共创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师生参与对价值共创的影响

用户参与会对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29].用户参与是指用户对共同兴趣的活动所涉入的程度,通过物质投入、情感投入或智力投入,用户参与到其感兴趣的活动中[30].用户参与是社会化媒体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31-34].要进行价值共创的话,让用户参与进来才是问题所在[35].Yim et al.(2012)认为价值只能和用户一起决定和共同创造[36].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在社会化媒体中,师生参与会提升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共创.因此本文假设:

H1: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对实用价值共创(a)、娱乐价值共创(b)、社交价值共创(c)和内容价值共创 (d)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契约对价值共创的影响

心理契约是指组织中每个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 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37]当组织中的成员之间存在心理契约时,即组织中成员的期望相互之间产生默契时,这些成员就能产生较强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38],从而积极投身于价值共创活动中.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互动而获取高度默契的心理契约,进而获取价值共创[39].鉴于此,本文假设:

H2: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对实用价值共创(a)、娱乐价值共创(b)、社交价值共创(c)和内容价值共创 (d))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感知匹配对价值共创的影响

感知匹配是指互动过程中个体头脑所感知的个人和组织价值观的一致性程度,具体表现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感知相同或相似.[40]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感知相互匹配,他们就会积极投身于共同的教学价值创造活动中.因此,本文假设:

H3: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感知匹配对实用价值共创(a)、娱乐价值共创(b)、社交价值共创(c)和内容价值共创 (d)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价值共创对师生满意和师生信任的影响

满意和信任在衡量工作效果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1],诸多研究显示价值共创会对满意和信任产生积极的影响[42]. 因此,本文认为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共创不仅会对学生满意和学生信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会对教师满意和教师信任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本文假设:

H4: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用价值共创对学生满意(a)、学生信任 (b)、教师满意(c)和教师信任(d)产生积极的影响.

H5: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娱乐价值共创对学生满意(a)、学生信任 (b)、教师满意(c)和教师信任(d)产生积极的影响.

H6: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社交价值共创对学生满意(a)、学生信任 (b)、教师满意(c)和教师信任(d)产生积极的影响.

H7: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内容价值共创对学生满意(a)、学生信任 (b)、教师满意(c)和教师信任(d)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师生满意和师生信任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

许多文献证明了满意和信任与活动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43].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和教师从价值共创中有所收获时,双方都会对教学活动和对方产生高度的满意并对教学活动和对方产生高度的信任,而学生满意和学生信任会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满意和教师信任则会对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假设:

H8: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满意(a)和学生信任(b)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满意(c)和教师信任(d)对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鉴于研究目的的需要,本文设计的问卷为一式二份,分别由学生和教师来回答.本文就概念模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变量进行了操作化测量,一些变量的问项源于既有研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另一些变量的问项则根据既有文献的定义由本文自行编制.所有量表的问项根据里克特7分量表而设计,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具体而言,师生参与(TSP)的量表根据Yim et al.[44]的研究而改编,包括5个问项;心理契约(PC)的量表根据Rousseau[45]的研究而设计,包括5个问项;感知匹配(PF)的量表根据Edwards&Cable[46]的研究而设计,包含6个问项;价值共创(CV)的量表根据Heinonen[47]的研究而自行编制,其中实用价值共创(UVCC)的量表包括6个问项,娱乐价值共创(HVCC)、社交价值共创(SVCC)和内容价值共创(CVCC)的量表分别包括4个问项;满意(ST)的量表根据Yim et al.[48]的量表改写而成,其中学生满意(SST)和教师满意(TST)的量表分别包含3个问项;信任(TR)的量表根据焦勇兵等[49]的研究而改编,其中学生信任(STR)和教师信任(TTR)的量表分别包括4个问项;学生学习成绩(SSP)的量表根据Yim et al.[50]的研究而自行设计,包括3个问项;教师工作绩效(TWP)的量表亦根据Yim et al.[51]的研究而自行设计,包括7个问项.

(二)数据收集和样本特征

本文将调查对象锁定于在社会化媒体如微信、等中注册*的所有宁波高校的在校学生和老师.基于此,本文通过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对这些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宁波高校的在校学生和老师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时间阶段为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 结果,

本文共收集到315对匹配的针对学生及其上课老师的问卷.首先,本文要求每一位被调查的教师填写一份教师问卷,该问卷涉及到在本文数据收集期间该教师与其上课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672位被调查的教师中,357位返回了可用的问卷(即每位教师至少给1位学生上课),答复率为53%.然后, 本文向这357位教师的每一位学生发放了1份学生问卷,在2994位被调查的学生中,1718位返回了可用的问卷,答复率为57%. 接下来,本文对对应的学生可用问卷和教师可用问卷进行了匹配,形成了学生-教师配对问卷.最后,通过随机挑选,本文仅保留了一对一的学生-教师配对问卷.结果共有315对配对问卷.

五、数据分析结果

本文通过运用SPSS23.0和AMOS23.0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是测量模型检验,然后是结构模型和路径关系评估.

(一)测量模型检验

本文通过Cronbach’s Alpha(ɑ)系数值、组合信度(CR)值和平均变异数萃取量(E)值来检验测量模型的信度(表1),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ɑ系数值均≥0.70,CR值均≥0.60,E值均≥0.50, 显示出测量模型的信度良好.本文通过χ2/df、RMSEA、CFI、GFI、AGFI、IFI、NFI和RFI等来鉴定测量模型的建构效度,一般而言,2≤χ2/d≤表示好的拟合;RMSEA≤0.10表示好的拟合,RMSEA≤0.05则表示非常好的拟合;CFI、GFI、AGFI、IFI、NFI和RFI的值分别≥0.90时表示很好的拟合.结果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χ2/df等于2.17,RMSEA等于0.09,CFI等于0.94,GFI等于0.92,AGFI等于0.95,IFI等于0.92,NFI等于0.93,RFI等于0.91.本文通过完全标准化因子载荷(L)、

复平方相关系数(C)来评估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L值和C值均≥0.50(p<0.001),表明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很好.本文也检验了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数据显示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90,且E的平方根也大于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说明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很好(表2).

(二)结构模型和假设关系检验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整个结构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度:χ2/df等于2.04,符合2≤χ2/df≤5的标准,RMSEA等于0.06,符合≤0.10好的标准或接近于≤0.05的非常好的标准,CFI等于0.94、GFI等于0.95、AGFI等于0.91、IFI等于0.94、NFI等于0.92、NNFI等于0.94、RFI等于0.92,也符合≥0.90的标准.

本文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β值检验结构模型中的假设关系,β值越大,假设关系越显著.表3显示所有的假设关系中,除了H1b的β值为0.007因未达到显著性水平(ρ等于0.901)而被拒绝外,其余所有的假设关系的β值都因达到显著性水平(ρ≤0.001, ρ≤0.01或ρ≤0.05)而被支持.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聚焦于社会化媒体中的高校教学价值共创的前置因素及其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为因变量,以师生参与、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为自变量,以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内容价值共创及学生满意、学生信任、教师满意和教师信任为*变量的概念模型,并实施了问卷调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结果不仅支持概念模型而且还支持大多数关系假设.研究结论显示: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通过对实用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的积极影响而对学生满意、学生信任、教师满意和教师信任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通过对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的积极影响而对学生满意、学生信任、教师满意和教师信任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正如本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的那样,H1b(师生参与对娱乐价值共创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关系假设并非成立,这与本文的预期完全相反.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师生在参与到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们只顾关注交换解决方案等而带来的实用价值、社交价值和内容价值的共同创造,而不太计较交换解决方案等而带来的娱乐价值的共同创造.

(二)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本文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教育研究者具有以下理论贡献:首先,本文创建性地提出了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价值共创概念,并将教学价值共创分为实用价值共创、娱乐价值共创、社交价值共创和内容价值共创4个维度.本文这种观点将为未来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范式框架.其次,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中,影响教学价值共创的因素有师生参与、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等.可见,要实现高校教学价值共创,不仅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学过程中师生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默契感知和相互匹配感知.未来的研究可以就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第三,在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中,本文证明了师生满意和师生信任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在研究基于社会化媒体的高校教学效果时,师生满意、师生信任、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工作绩效应该是被共同讨论的概念.第四,基于社会化媒体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境,本文创建、开发、编制和证明了概念模型中所有变量的量表,这对于未来基于调研的社会化媒体高校教学活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对高校教学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工作者已经在利用社会化媒体的高效互动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教学工作者只是运用社会化媒体从事教学活动,但这些高校教学工作者并不清楚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结论会帮助他们对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效果的前置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洞察,从而有益于他们更加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基于社会媒体的教学方案.首先,高校教学工作者可以将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教学活动设置得更加富有实用性、娱乐性、社交性和内容丰富性,以使师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其次,高校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师生参与、心理契约和感知匹配通过教学价值共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学工作者在设置教学活动时,必须竭尽所能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在所有参与者之间形成默契的心理感知,并将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一致性感知相互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价值共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教学效果和宁波高校样本和社会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社会化媒体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化媒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钢琴教学
许姗所著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一部专门研究钢琴教学与实践的理论著作 它从教学实践出发,不仅针对钢琴演奏技术、情感表达方式、艺术处理技巧、演奏训练方法……方面进行总结及教学指导,而且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的传播策略
——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教育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全国各高校都开始进行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工作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化人才涌现,对现实的.

社会化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社会化媒体作为当代大学生连通个人、学校和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操作系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机制与策略,本研究调研显示,基于熟人社交的新媒体平台、基于陌生人社交的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和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12 075摘要教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是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改革推进的主体部分,具有创新性、多元性以及基础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