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课堂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与知识内化:对分课堂的核心精髓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课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2

知识内化:对分课堂的核心精髓,该文是课堂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内化和核心精髓和课堂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知识窗杂志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摘 要]知识内化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对分课堂中的知识内化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通过“课堂讲授 内化吸收 课堂讨论”等环节引领学生逐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知识内化的次数有所增加,但其难度却得到分解和降低.在对分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为知识内化创造有利条件:优化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结构图;丰富学习资源,拓宽知识储备;教授学习策略,促进信息加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合作交流,增进知识碰撞.

[关键词]对分课堂;知识内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1477( 2018) 11-0031-03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次尝试开展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目前这种方法得到广泛推广.对分课堂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课堂讲授( 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课堂讨论(Discussion),也简称PAD课堂.其主要采用隔堂对分的形式,即本次课后半段时间讲授教学内容,内化吸收在课外完成,然后在下次课前半段时间开展课堂讨论.隔堂对分的形式,给予了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完成知识内化吸收.

知识内化使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内在的、实质的联系,逐步渐进地在头脑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韦钰院士的一篇文章中阐述了Dunbar博士研究团队关于学生如何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这个物理概念的实验,以及电教馆的赵兴龙博士关于儿童写作内在差异的研究,表明知识内化很少也很难一次就完成,并不是完全的“立刻同化”和“立刻顺应”的过程,而是“正确概念”和“前概念”之间经过反复多次的碰撞,逐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知识内化是“渐进式的知识内化”.

在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化也将在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三个环节中逐步完成.

一、对分课堂中的知识内化过程

1.课堂讲授环节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过程等,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这一环节是对分课堂的基础环节,也是第一次知识内化.在本环节,学生开始接触新的知识,同时也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然而由于本环节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且教学主要以精讲为主,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活动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主要以记忆和理解为主.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思维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而记忆、理解和应用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是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3).因此,第一次的知识内化过程,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发生了联系,然而这种联系是以低阶思维为主,是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知识内化程度相对较浅.

2.内化吸收环节

内化吸收是对分课堂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再次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而教师通过“想亮考帮”(想一想、亮观点、考考你、帮帮我)来督促和检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或查阅其他网络资料等自主学习方式,思考并完成教师布置的“想一想”作业,并明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最大收获和存在困惑的地方,同时出测试题或思考题以检测他人的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的加工,不再单纯只是记忆和理解,而更多的是应用和分析,这也促使思维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这是第二次知识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知识即通过自主学习后体验到的新的感悟、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等,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包括原有的旧的知识经验,同时也包括在课堂讲授环节获取的“新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和碰撞比第一次知识内化过程要复杂且深刻,其知识内化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同时也为后续的课堂讨论打好基础.因此第二次知识内化是关键.

3.课堂讨论环节

课堂讨论环节,是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陈述、讨论心得和困惑,展示分享学习成果.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个体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通过社会交往、语言*等方式形成的.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分享、评价自己和他人观点,解决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困惑.通过这种评价交流、展示成果的方式,学生的知识在碰撞中得到内化和提升,也有助于促使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的培养,这是第三次知识内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同伴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指导他人,因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内化程度也更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分课堂中的知识内化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通过“课堂讲授 内化吸收 课堂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完成了三次知识内化,且内化程度是逐步加深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反复碰撞交流的过程,单纯的一次内化是不够的,须反复多次.这样,虽然知识内化的次数有所增加,但却分解和降低了知识内化的难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完成,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与此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从低阶思维逐步向高阶思维过渡,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知识内化是对分课堂的核心和精髓.

二、促进知识内化的对分课堂教学

知识内化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要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适当的基础结构;学生必须有主动加工活动.知识内化,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体素质的提升;从教学的角度考虑,教学的关键就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因此教学要尽可能为其创造有利条件.

l.优化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结构图

有意义的教材内容、合理有序的呈现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因此对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优化教材内容,使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对分课堂的课堂讲授环节主要引领学生明确教学重难点,掌握结构框架,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或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等方式优化教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知识结构图,也称知识网络图,是指根据知识间的逻辑结构和人的思维结构将所学内容整理绘制成相对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从而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网络.知识结构图,可利用Mind Manager等软件构建,也可使用纸、笔等工具绘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讲解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图,便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增强对知识框架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可在教师知识结构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这样更有利于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利于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知识内化和迁移.

2.丰富学习资源,拓宽知识储备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越丰富,越能够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因此,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内化吸收环节查阅研究,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拓宽知识储备,为新旧知识的联结打下基础.

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是学习者可以使用的所有资源,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学习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自主设计学习资源,如编写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绘制知识结构图、录制微课、设计测试题等;也可以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如教材、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教学案例、文献资料等.教师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共享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建立学习资源库.如此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人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的知识境界更宽广,思维更活跃.同时学习资源的形式多样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3.教授学习策略,促进信息加工

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知识的加工和处理,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对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内化吸收的速度,增强信息加工的深度.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等,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画线、批注、做笔记、生成性学习、列提纲、画图表等认知策略,使学生能够将信息长期存储,并利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分析整理知识结构框架,使之更加合理化.并引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分析学习任务、监控学习时间和速度、设置自我提问等,加强自我监控和调节,促进学习任务高效保质完成.同时帮助学生管理和利用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等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策略,更有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内化,学习过程也将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4.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的过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诱因,激发内在学习需要,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过程.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思考和质疑中,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设置“想亮考帮”(想一想、亮观点、考考你、帮帮我)等项目作业,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启迪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适当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强成功自信心,唤醒学习动机;开展竞争与合作,激发个人斗志,维护小组利益,共享学习成果;指导学生正确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才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5.引导合作交流,增进知识碰撞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换与碰撞,激活新的知识源泉,加速新旧知识的联结,促进知识内化吸收.

在对分课堂的课堂讨论环节,主要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彼此探讨观点,从而促进知识信息的对话.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则小组成员都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同时小组的奖励和惩罚要与个人责任相结合,组内所有成员都要有所贡献,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不至于使责任分散.并且加强组内互评和组间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感悟,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学习修正.合理有序的协作交流,能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无关事物分散,从而使焦点集中在对知识本身的交流、质疑和辩论中,更高效地激发创新思维.

此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课堂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内化和核心精髓和课堂相关课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全球化vs本土化:听觉和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
听觉如同视觉一样,是人类生存、体验、审美的重要感知通道,是社会交往和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如“豆瓣FM”、“网易云音乐”……化产品组成了中国年轻人重要的听.

舞蹈史视野下的内卷化:从制礼作乐到礼崩乐坏
【摘要】“礼崩乐坏”作为周礼沦陷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了统治阶级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理体系的崩溃 究其原因外在形式的固化,内在情感的缺失使得这种高度“程式化&rdqu.

烽火内迁:上海企业另辟路径赴延安
上海一夜成危地1937 年8 月14 日,经受了一整天炮火炙烤的上海,沉入黑夜 但位于虹口区胡家桥嘉德里8 号的一处小院里,响起阵阵钢铁相碰的叮当声 这儿是一家名为“利用锁厂”.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人情境化实践分析
【摘要】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活动应该是学生自主构建的活动,而且学习要和情境进行关联,立足情境开展数学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进而保证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

论文大全